第三章 得失詩意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棄疾 / 看我把欄杆拍遍

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題記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牛人,但在兩宋交替之際,他們的出現顯得有些密集。

公元1140年,爺爺輩的蘇東坡已逝去40年,李清照阿姨正在杭州苦熬晚年,粉絲們還在朋友圈爭論——蘇東坡、李清照、柳永,到底誰是第一詞人。

此時,又一位巨星劃破天際,降臨齊魯。

和蘇東坡、李清照一樣,他將會是個大詞人。

不一樣的是,涉世之初,他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

他熱血、暖心,堪稱“大宋第一古惑仔”。

他的名字叫辛棄疾。

1.

慘淡月光下,一個少年,正在追一個和尚。

少年不是在追求和尚的感情,是在追他的命。

一追就是兩天整。

那是公元1162年,濟南郊區。

兩個人的坐騎,都累吐了,第三天,終於追上了。

要問少年為什麽追和尚那麽凶,因為那個叫義端的和尚偷了一樣東西,那東西非同小可,是抗金義軍的印信。

義端準備拿去獻給他的金主,而這個少年正是當時保管印信的辛棄疾。

竟然敢偷印信,我追,我追,我追追追。

眼見已無路可逃,義端回頭,提刀欲作最後的掙紮。

少年一個側翻,劍光同時閃過,和尚人頭落地。

果然是一個冷血劍客,快得匪夷所思。

少年歎息了一下,擦幹淨劍上的血。

這個時候,他還沒有過21歲生日。

他是一個年輕的帶頭大哥,幾個月前,他帶著2000個兄弟投奔老鄉、義軍領袖耿京。

最初吸引老耿的,是辛棄疾的文學才華,於是任命他為機要秘書(掌書記,從八品)。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早被金國占領,是敵占區。

盡管宋廷孱弱無能,人民卻英勇不屈。

公元1161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想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終結南宋的小命。

烏泱烏泱的金兵,就像一支支北方射來的毒箭(以黃河為弦),直插南方。

由於戰線拉得太長,越是往南,金對宋的攻擊力越弱。

後方淪陷區經常起火——宋人又不堪壓榨,奮起造反者,這裏一群,那裏一堆。

血氣方剛的辛棄疾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從小他苦練劍術,熟讀兵書,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日後這是個優秀軍人。

……

當義端的頭顱被扔到耿京麵前的時候,義軍的陣營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

“帶我戰鬥帶我飛。”一些娃娃兵狂喊。

“年輕的老司機。”耿京的評價,言簡意賅。

一個古惑仔,就應該熱血澎湃。

2.

辛棄疾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但關鍵時刻冷靜果斷。

幾乎在義端事件發生的同時,金人內部矛盾爆發,一把手完顏亮在前線被部下幹掉,金軍開始向北撤退。

辛棄疾很有政治遠見,一次喝酒擼串,他向耿京建議,主動與臨安當局聯係,利用這個機會光複中原。

“此主意甚好,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耿京端起酒杯說。

他越來越喜歡這個小老鄉了。

辛棄疾雕塑其一

事不宜遲,辛棄疾和戰友賈瑞立即收拾行李,火速趕往南宋都城臨安。

一切都很順利。

但是在回程的時候,義軍隊伍裏出了大事——耿京在海州(今連雲港)被叛將張安國殺害。

革命總是很複雜危險,有起義的人,必有不義之人。

一代叛徒張安國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金國退卻,隻是暫時的,而征服南宋,卻是永久的。

他還認為,大哥,就是用來出賣的。

於是他跟幾個同夥,趁耿京在大帳睡覺的時候,將其亂刀砍死(三國名將張飛也是這麽慘死的),一時義軍內部人心渙散。

由於情況不明,很多人認為,辛棄疾應該先躲起來,然後再圖大事。

但辛棄疾滿肚子氣,欲除張賊而後快。他質問道:

“躲起來,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我們現在就去幹掉那個叛徒!”

就這樣,他率領50名騎兵夜襲金營,於數萬敵人中,活捉了叛徒張安國,並連夜狂奔千裏,將其押解到臨安正法。

這樣的英勇和果斷,在曆史上也隻有關羽、趙雲等名將做得到。

怎麽樣?我辛棄疾,照樣可以做到!

那段痛快殺敵的時光,是辛棄疾一生回憶的重點。

後來他在《鷓鴣天》中寫道,“壯歲旌旗湧萬夫,錦襜肴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妮銀胡緑,漢箭朝飛金仆姑。”

每次讀之,凜然殺氣,噴薄欲出。

八百多年後,我要再為他打一次call,厲害了我的哥!一個古惑仔,就應該有萬千氣概。

3.

對於辛棄疾的出現,宋高宗趙構卻並未表現出驚喜,甚至還有些擔憂。

他任命這個年輕人為江陰簽判,這個職位相當於市委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的秘書。

從此辛棄疾成了南宋的一名公務員,文職的。

他覺得自己終於能報效國家,抵禦外敵,開始五加二、白加黑地幹活,可是他錯了。

23歲,那是他噩夢的開始。

南宋官場是一個隻懂享樂、不思進取的大染缸,上上下下討厭暴力,流行不抵抗主義。

有理想有抱負的官員根本沒有出路,主戰派更要靠邊站。

他似乎遇到了假朝廷,從公元1181年到1207年,他被開玩笑一般、頻繁調任多達37次。

在福建、浙江、江蘇等一些地方的為官生涯,往往時間不長就以罷官收場。

總之,朝廷怕他,煩他,不想讓他好好工作。

幸虧還有很多人跟他誌同道合,擔憂著這個國家的未來,希望拯救世道人心。

公元11755年6月,首屆中國哲學高峰論壇在江西上饒鉛山縣的鵝湖寺隆重舉行(史稱“鵝湖之會”),參會人員都是大咖,除理學大師朱熹之外,還有著名學者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

論壇結束後,鵝湖寺一帶馬上成了大宋著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鵝湖寺的鵝”長期霸占旅遊文化類公號第一名,發表的文章,閱讀量篇篇都是百萬加。

辛棄疾常常一個人騎馬去尋古覓幽,一待就是好幾天。

陳亮像

公元11888年秋天,辛棄疾的好朋友陳亮建了一個名為“統一大業”的微信群,成員除了辛、陳,還有朱熹。

他們約好當年冬天一聚。

但這種會麵總是不容易的。

據曆史記載,那年冬天特別寒冷,很多人都凍成了狗。辛棄疾身染惡疾,無法下床,而朱熹也因檔期排不開,未能前來赴會。

“阿疾,我還是會來的。”陳亮在群裏發言說。

那個傍晚,雪後,殘陽。

辛棄疾在瓢泉扶欄遠眺,一眼看見驛道上騎著大紅馬飛奔而來的陳亮,頓時虎軀一震。

兩人久別重逢,感慨萬千,開始在村前石橋上對酌。

想到山河破碎和當下綿軟的朝政,他們內心幾乎崩潰。

回到書房,他馬上寫了一首新詞:《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沒人理解他的苦悶,一次酒後,他曾路過一片鬆林,覺得鬆樹在故意阻擋他抗金,於是撥劍便砍。

一個古惑仔,他的雄心永遠都在。

4.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一股邪惡的風暴朝前戰鬥英雄辛棄疾刮來。

那年冬天,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浙西提刑,還沒走馬上任,就遭到監察禦史王藺的彈劾。

王藺控告辛棄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的軍人作風太粗魯,用錢不節儉,殺人很隨意,這樣的人,怎麽能用?

朝廷果然“明察秋毫”,馬上更改任命——辛棄疾被撤銷一切職務。

雖然為官斷斷續續,但那些年,辛棄疾一直在堅持他的執政理念對屬下嚴苛,對百姓寬厚。

他對百姓有特別深厚的感情,覺得在相對和平的時期,應該努力讓群眾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由於他的武將經曆,朝廷曾派他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亂,平叛結束後,他連夜給宋孝宗寫了一封信。

他控訴說:“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不去為盜,將安之呼?”

這段話的大意是,基層老百姓飽受壓榨,不當盜賊,他們又怎麽能活得下去呢?

他向朝廷建議:嚴格管束各級官員,給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間,讓他們生活得有尊嚴。

他對手下的官吏非常嚴格,動輒追究法律責任。(曆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栗)

相比之下,他對百姓極盡仁厚關懷。

在福建做提點刑獄時,辛棄疾給犯人判罪,第一原則就是“寬厚”,這在福建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比居外台,讞議從厚,閩人戶知之)

有一次他還親自複審某縣六十多名囚犯,釋放了其中五十多人。

南宋官場一向崇尚庸碌保守,辛棄疾的作派與體製產生了劇烈的衝突。

然而,有什麽不可以。

一個古惑仔,就應該對百姓有熾熱的愛。

辛棄疾雕塑其二

5.

南歸之後,辛棄疾再也沒有機會奔赴疆場,為國盡忠。

既然英雄沒有用武之地,他被迫將手中的利劍換成了軟筆。

英雄情結一直在他心中熊熊燃燒,讓他不能自己。

不管在何處為官,他都不停地給朝廷上書,在各種微信群嘮叨收複中原那些事兒。

他也一直在準備上前線,在當湖南安撫使的時候,盡管這個職務跟軍隊一點沾不上邊,他還是創辦了2500人的“飛虎軍”,當他披上鎧甲,似乎又回到了熱血的少年時代。

事實上,隨著光陰飛逝,他已不再年輕,白發叢生。

無奈鬱悶之時,他開始寫詞。

宋朝已經有了蘇軾、柳永、李清照這三位巨咖,寫詞,純屬自尋死路。

可是,勇武的辛棄疾,硬是在無路之處,砸開一條大道。

就如後人對他的評價,“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他自由揮灑,大大擴展了詞的題材範圍。

寫壯誌豪情,他有《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訴報國無路,他有《水龍吟》,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 登臨意。”

記鄉村情趣,他有《清平樂》,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 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 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玩婉約沉鬱,他有《青玉案》,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總之,他一言不合就開寫。

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寫戀人,寫田園,寫民俗,寫讀書……隻因為他深深地愛著這個世界。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它如初戀。

不管他手中拿的是劍還是筆,他永遠在作戰。

一個古惑仔,就該永不言敗。

【古人訪談錄】 唯有熱血,才能暖心——辛棄疾訪談錄

(畫外音:各位讀者朋友,歡迎收看“古人訪談錄”第1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最近國內複古風勁刮,曆史號走紅,人們對那些天才詩人、勇武英雄產生了濃厚興趣,並瘋狂為他們打call)

曆史的囚徒:為成為風口上的豬,前幾天囚徒給大家講了辛棄疾的故事,很多人覺得意猶未盡,經過多方輾轉聯係,今天我們把他老人家請到了訪談現場。現在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

辛棄疾:大家周末好,我是來自南宋的軍人兼詞人辛棄疾,很高興跟大家見麵。我知道你們現在有一個偉大的發明,叫互聯網,真的很羨慕你們,你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不像我當年那麽憋屈。

曆史的囚徒:疾哥,我知道您是山東人,但剛才您上台的時候,我還是嚇了一跳,您這身高超出我們的想象,絕對的長腿,得有1米90吧?

辛棄疾:沒有沒有,不穿鞋的時候隻有1米84,我是我們家族裏最矮的。

曆史的囚徒:那我要說一句,在古人訪談錄已經采訪的11位嘉賓裏,您的個頭是最高的,難怪工作人員說,您不像一個文人,更像一個軍人。

辛棄疾:我覺得你們搞錯了,我就是行伍出身啊,哦,我知道大家為什麽誤會了,我隻當了4年兵,寫詞卻有40年。

曆史的囚徒: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您短暫的戰鬥生涯,為您的一生打下了軍人的底色?

辛棄疾:是的,我生活在一個特別需要狼性、特別需要熱血的時代。我的祖父辛讚之是開封府知府,通過他的關係,我認識了很多英雄壯士,大概隻有14歲的時候,我就已經跟他們去過幾次燕山了,在那裏我們觀察戰爭形勢,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我還可以告訴你,雖然朝廷一直不想收複中原,但民間的小規模抵抗和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要不然南宋早就亡國了。

曆史的囚徒:您早年殺義瑞、抓安國的英雄事跡,真是令人熱血沸騰啊,能具體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辛棄疾:你說到了重點,一個人活著,不是有血就行了,而要活得充實,一定要有熱血。所以你說我是“古惑仔”出身,我一點意見都沒有。一個人沒有熱血,其實他的心就已經死了,一個社會沒有熱血,這個社會肯定也沒有任何希望。

辛棄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參加義軍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淪陷區濟南,你不知道金狗是怎麽虐待大宋吃瓜群眾的,我看到很多悲慘的故事,包括我的家族也有很多人死在他們手上,所以我發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將金狗徹底趕出去。

曆史的囚徒:所以在義軍衝鋒的時候,您總是衝在最前麵?

辛棄疾:是的。和尚義瑞偷印信之前,其實我們關係非常好,他給我講在寺廟裏偷學功夫的事,我也給他講我的初戀和感情生活,但在大是大非麵前我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朋友的背叛。至於叛徒張安國,我一直覺得他圖謀不軌,也多次提醒過耿京將軍,但沒想到他那麽殘忍,為了投降金國,居然砍死了老耿。真是人心難測啊。

曆史的囚徒:從軍人轉到文職,落差一定非常大吧?

辛棄疾:我說沒有落差,你能信嗎?但我跟陸遊兄弟、陳亮兄弟比,又是非常幸運的了,我畢竟在戰場殺敵4年。陸遊雖然也特別希望去抗金,但他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上戰場。

曆史的囚徒:說完戰場那些事兒,我們再說說文壇那些事兒,您的詞寫得驚天地泣鬼神,很有感染力,這也是大家喜愛您的重要原因。我有個問題特別想知道答案,您怎麽評價同時期的三大詞人柳永、蘇軾和李清照?

辛棄疾:他們都比我的年齡大,是我的偶像,很多人都說文人都瞧不起同行的“體重”,因為文人相輕嘛(大笑),但我就特別欣賞他們。別看柳永整天出入妓館,你了解他內心的痛苦嗎?我從他的詞裏看到了,其實他深愛著這個世界,而且是純粹的真愛,我最初接觸他的詞的時候,隻有十多歲,可以說他是我寫詞的啟蒙老師。

辛棄疾:蘇軾就更別說了,他的很多作品我都能背誦,我一直沒想通的是,世界上為什麽還有那樣深刻博大、又特別詼諧有趣之人,他對文字和情感的綜合表達能力,是一種超能力,他根本不像我們這個星球上的人。至於李清照,我一直想去杭州拜訪她,但一直沒有去成,我知道她晚年過得不太好。

曆史的囚徒:能夠說說“鵝湖之會”時的朱熹?

辛棄疾:他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人,在幾個朋友組的飯局上,我們喝過幾次酒,但他很少笑,我覺得他活得很累。另外,我對他研究的理學也沒有什麽研究,所以沒有什麽好說的。

曆史的囚徒:您留下來的詞有620首之多,很多詞都是化戰場熱血為紙上墨跡,但我最偏愛最喜歡的就是“把欄杆拍遍”這一句,特別形象地寫出了您的內心戲,所以我將這一句當作我文章的標題,也算是一種致敬,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您是怎麽想的呢?

辛棄疾:其實我個人更喜歡“醉裏挑燈看劍”這一句的意境。既然你喜歡“把欄杆拍遍”,我就給你講一講當時的背景吧。那是我南歸後第三年,為了推動抗金大業,我向朝廷上書《美芹十論》,但是皇上那邊一點反應都沒有,也許隻有在新納的妃子麵前,他才有反應吧。他就是特別固執,一直不想收複中原,徹底終結“靖康之恥”,他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還可以,討厭我一直那麽勸他。我的工作崗位經常變化,一次比一次離他遠,那些年,應該說朝廷上沒有任何一個幹部,有我那麽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苦笑)

辛棄疾:有一次,大概是公元1174年,我登上建康的賞心亭,眺望遠方的山川風物,不禁百感交集,眼淚控製不住地流下來。當時覺得自己堅持那麽長時間,還是一無所成,真是一種悲哀,朝廷根本不是百姓的朝廷,也不是我們這些臣子的朝廷,隻是皇上一個人的,世事無奈,莫過於此。所以當天晚上就寫下了這首《水龍吟》。

曆史的囚徒:我看過資料,您出生在5月28日,典型的雙子座,據說雙子男都很有探索欲望,反應很快,但在生活中喜怒無常,沒有什麽安全感,您覺得自己是這樣的嗎?

辛棄疾:其實我覺得自己不像雙子座,倒像是摩羯座,因為我符合這個星座的絕大多數特征,而且跟我關係好的人,很多都是處女座和金牛座。

曆史的囚徒:您在彌留之際,仍然大喊“殺賊,殺賊”?

辛棄疾:這兩個字是我一輩子的期待,想到我的呼吸將要停止,熱血將要冷卻,我就不甘心。

曆史的囚徒:對您這種戰鬥終生、堅持終生的精神,真是佩服至極。

曆史的囚徒:十分抱歉,導播提醒我,節目到這裏,必須要告一段落了。今天談得特別高興,按照慣例,在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每位訪談嘉賓都要送一句話給粉絲,現在輪到您了。

辛棄疾:我想說,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獻出熱血,才能得到生命。

曆史的囚徒:好的,謝謝疾哥,咱們下次節目再見!

辛棄疾:各位再見!別忘了,要跟古人混得熟,就看曆史的囚徒!

曆史的囚徒:各位,see you!

辛棄疾唯一傳世書法作品:去國帖

◎囚粉說

閭師長月:這已經是我第三遍拜讀這篇文章,可以說辛棄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沒有之一!他的那份豪情裏總帶著一份江湖血性,曾因為喜愛辛棄疾的詞,在自己獨自置身一個陌生的城市孤軍奮戰,鬱鬱不得誌的時候,沒日沒夜一遍又一遍書寫他的詞句,宣紙寫了四五刀。其實,我們應有些幼安的豪情與執拗……一我看過很多評寫辛棄疾的文章,卻獨愛這一篇,愛不釋手!也在囚徒的文字中找到了與自己對曆史相似的想法和情懷!於是瘋狂地將囚徒的公眾號推薦分享,我覺得,每一個認真嚴謹的曆史解說者更值得尊重。

燭影搖紅:可豪放,可婉約,可殺敵,可做詞,能文能武,一代英才!

甯長東:東坡何罪?才太溢也。柳七何罪?情太傲也。易安何罪?情太癡也。稼軒何罪?誌太曠也。天下英雄誰敵手?贏得身前生後名!

四月天:說實話,乍看標題,心裏對囚徒泛上了“淺薄”二字。於是,懷著猶疑,手滑下去,當題記“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為了某件有意義的事能夠卑微地活著”出現,心裏呼啦啦地明朗起來,知道下麵的文字有得看嘍!果不其然,從參軍到當官,到被開除公職,再到投劍從筆,過程銜接得當,敘事張弛有度,意蘊遞進升華,讓我體悟到把欄杆拍遍的意思。除了讚,一定要打賞。這兩件事之後,我還能做什麽呢?哦,可以發給朋友們欣賞。

九流稗官:三百年動**,六十載春秋,從腰間金印、頭上貂蟬到淡月疏星、魚蝦入夢,從工於謀國、以武起事到拙於謀身、以文成家,拍刀催馬本是凜然豪氣,筆走龍蛇無奈淚灑宣紙,常人之心多言真情至理,愛國之誌空徒曠世奇才,隻歎少年鞍馬塵,儒冠多誤身。當滿江紅唱成清平樂、破陣子喚作水龍吟、鷓鴣天長伴西江月、念奴嬌自嘲醜奴兒,又有誰知君王天下事未了,春風白髭須已生的悲愁?他不是古惑仔,卻用一生把苟且活成了熱血,每聞其詞,不禁熱淚崩懷!

徐謙:這是現實版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每次讀稼軒先生的《破陣子》《清平樂》等,總感歎“俠骨柔腸”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他了。

李誌明:請到的原來是辛大哥!老師的江湖地位和人脈關係太深厚。這次訪問辛大哥聽他細說了對柳永,東坡與清照,還有朱夫子的看法,很貼切,原來他也是蘇粉,對東坡老師的評語可以給五顆星,朱夫子確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木訥,不好玩。辛大哥在訪問中對趙家不滿,埋怨他沒有鬥誌,不想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可能隻站在宏觀場麵看問題吧,不知道如果真的收拾了舊山河,趙家的老爸老哥回來後,位置隻有一個,誰坐?嶽元帥就是死在這糾結的事情上。趙家對辛大哥的喋喋不休隻不過叫他那涼快去那裏歇著,也算是厚道了,對他的苦心忠心後來趙家也不虧待,大哥百年之後追贈為少師,溢號忠敏,這也是很高的評價。

陷禮央:正因有一代又一代前人未冷的熱血,中華民族得以薪火傳承。

沉默是我:宋朝,不隻殺自己的英雄,還活活憋死多少英雄!我一直覺得宋朝的文人隻分兩類,一類是隻管自己醉生夢死生活滋潤的,另一類就是欄杆拍遍要被憋屈死的!

京:南宋的熱血很多,隻可惜皇帝窩囊,讓人心寒。

客世無存: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博弈,看到了失敗其實也沒敗,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其實勝利每天都在!殺敵四年,烙印上軍人底色,寫詞四十年,呈現的恰恰是那四年狼煙起兮的大義豪放和俠骨柔腸!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胸懷家國,熱血滿腔,民族大融合的大曆史進程中,羸宋苟安的削武王朝中,季風吃不得勁草,唯有秋風掃落葉年複一年,未見一將功成萬骨枯,隻留汴梁鬧市化成一副清明上河圖大顯農耕文明中商業萌芽的端倪。一個人改變不了世界,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隻是客行腳步所踏平了荊棘而呈現的改變根本不是心中所向往的那份改變,正所謂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這又該如何定義價值是否得以實現!少年劍鋒所指指敵問天,鶴發童心不泯疾呼殺賊,殺賊,手指指心窩頓地,悲哉亦壯哉!一個大時代裏的熱血青年,熱血一生,即使醉裏挑燈看的還是劍,夢回還是那吹角連營,壯懷激烈,不隻是空悲切,那份熱血沒能湮滅異族的囂張氣焰,卻化作了一句句錄世豪詞。

清泉石上流:辛棄疾之才遠勝嶽飛,隻可惜鐵血英雄報國欲死無戰場!南宋朝庭對特別能打仗武將的防範之心,向來都是無以複加的。對辛棄疾這種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曠世奇才那就更不用說了。真是成也皇袍加身,敗也皇袍加身!雖然辛棄疾最終沒能在現實中實現他了卻天下事贏得身後名的願望。卻在詞的世界裏大放異彩。他的詞已成為豪放派詞作中一條不老的山脈。他也成為豪放派詞類的古今第一人,致今無人超越。千百年來,在他傳於後世的詞作影響下,無數的鐵血男兒前仆後繼,共禦外侮寧死仍戰!中國曆史上曾出現辛棄疾這樣的人物,中國甚幸!

泰平5樓34號:感歎他生不逢時,掙紮的靈魂!被當局者坑禍了的文武雙全的大英雄!如果他能如願仗劍天涯金戈鐵馬,一定又是另外一個麵貌的辛棄疾,不變的是骨子裏的豪邁大俠氣質!

京:辛棄疾文武全才,滿腔忠憤之氣,發之於詞,遂成南宋宗師。讀了先生寫的詞人生平故事,再回頭來看他的作品,更能有一番新的體會。

唐輝:一個才華橫溢、無法無天但最終卻是特立獨行且生不逢時的問題青年。

Carol:隻想知道辛棄疾先生是怎麽把欄杆拍遍的,拍的哪裏的欄杆呢?

鄧文強: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隨心:那麽多人說辛棄疾生不逢時,其實不然!有國破山河在的大環境,又有自己不被待見的個人情緒,才會有他的痛徹肺腑的感悟,才能有俺等今日讀到的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