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 / 世人都說我怪,誰能懂我的癡
公元1587年(明萬曆十五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它不僅是中華帝國由盛入衰的轉折點,還有一層頗具隱喻意義的是,這年冬天,朝廷有個退休的高級官員去世了。
他的名字叫海瑞。
1.被理想之火燒了一輩子
如果說他是史上最知名的清官,估計有意見的,隻有宋朝的包拯。
最近幾年看過很多資料,竊以為,海瑞才是真正的古今第一清官,包公更多是被演繹出來的。包公還有他的展昭、王朝、馬漢和虎頭鍘助陣,威風凜凜,可是海瑞隻身一人對抗著整個官僚體製,包括至高無上的皇帝。
他像一個踩鋼絲的人,在夾縫中求生。他更像一匹野馬,衝得明朝官場人仰馬翻。這樣的人,一般在影視劇裏活不過前10集,因為他的做法純粹是“找死”。可是他結結實實地活了74歲。在古代,這無疑算高壽了。
有人說他偏激怪異,難於相處。還有人說他愛發神經,而且發起神經來,特別精神。其實,那都是表象,不是本質。他一生都癡迷於自己的理想,那熊熊大火燒得他不能自已。
愛之深,責之切,其實他一直深深地愛著那個體製(以皇上為代表的)。當然,他更愛黎民百姓——凡愛百姓的人,那都是大愛,是我最為佩服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別人點火他才燃,另一種是自燃型,海瑞就是後者。
怪就怪點吧。
2.笨拙的海南青年
以前我說過,考察一個人,還要看他生活的環境,特別是他的父輩與祖輩。
看起來,他遺傳了父親的笨拙和母親的偏執。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他出生在海南島,那個時候海南島可不像現在這樣是渡假勝地——陸地上到處是要命的瘴氣,鱷魚們虎視眈眈地等待獵物,移民與土著們一言不合就幹架。
海瑞一家就是移民,祖籍福建,南宋時祖先遷到廣東番禺,洪武時期又遷到海南島。他的祖父海寬曾任福建鬆溪縣一把手,海寬有子侄共5人,其中4人中舉,隻有海瑞的父親海翰無所作為,被評價為“愚鈍”。但海翰娶了一個偉大的老婆謝氏,其德行可以與嶽飛的母親相媲美。
海南海瑞墓
海翰在兒子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從此娘倆相依為命。可以說,沒有母親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就不會有海瑞後來的性格和人生(這個背景相當重要和關鍵)。謝氏性格極其剛強,靠僅有的幾畝祖田和替他人縫縫補補,硬是把小海瑞給拉扯大了。
海瑞奮發讀書,那是窮人家孩子的華山一條路。為了搞好學習,小海瑞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當其他小朋友蹦蹦跳跳玩耍的時候,海瑞在啃書本,史書載“有戲謔,必嚴詞正色誨之”。這也養成了他以後一本正經的個性(絕不是裝的)。久而久之,海瑞在其他人眼裏,變得有些孤僻和自閉(家長勿模仿)。
看到這裏,大概大家都會猜,這麽聽話努力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很好吧?
很遺憾,他的成績很差。
有人認為他的智商有問題,跟他那無所作為的父親一樣。
跟那些學霸比起來,他唯一的武器是:堅持。
那個時候的明朝,科舉取仕,八股盛行,已進入極其變態的時期。35歲,他才考中舉人,第二年參加會試,落榜。認真複習,再考一次,又落榜。
他放棄了。雖然學業不成,但他繼承了母親的剛強秉性,而且將之發揮到極致。他立誓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趨炎附勢,剛正不阿的好官(雖然做官這事,八字還沒一撇)。
一個人的名字由長輩所起,可能不準確,但他成年後,自起的號卻永遠是準確的。海瑞的號是“剛峰”,顧名思義,他要做一座剛直的山峰。
公元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40歲的海瑞首次為官,開始了他二十多年的公務員生活。
海瑞雕塑
3.初試鋒芒
海瑞的第一份工作是福建南平教諭,相當於縣教委主任。這個職位在完備的封建官製史上,連“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他卻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還幹得津津有味。
在這個崗位上,他做了兩件事。
首先,他看到教育係統紀律鬆弛,便開始整風,頒行《教約》十六條。對生員在修身、處事、待人接物甚至作息、禮儀等方麵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其次,因為在一次接待中令人目瞪口呆的行為,他開始走紅官場。當時,某禦史到縣學(古代秀才讀書的地方)視察,海瑞帶著兩名訓導前往迎見。麵對上級,兩名訓導毫不遲疑地跪了下去,海瑞卻拒絕逢迎,站在兩人之間行抱拳之禮。這三個人兩低一高,就像一個筆架。從此,“海筆架”的名聲就傳開了。
海瑞狂狷、執拗,很多官員不高興,但也有人賞識他。
44歲的時候,海瑞被提拔為浙江嚴州府淳安縣知縣。
第一次做地方主官,他深感官場之難。淳安是一個窮地方,經過調研,海瑞認為當地幹部群眾關係比較惡劣,決心進行改革。
更廣闊的背景是,當時正是首輔嚴蒿當權之時,腐敗已經深入大明王朝的骨髓。
但海瑞認為,腐敗不腐敗,關鍵看個人。
所以,對於強權,他一律堅決抵製。史書很清楚完整地記載了兩個典故(都跟高級官員管不好身邊人有關)。
一是將七省總督胡宗憲不可一世的兒子暴打了一頓,二是拒絕接待嚴嵩的親信鄢懋卿。
采取的策略很簡單,寫信。
他給胡宗憲和鄢懋卿寫的信如出一轍,就是肉麻地吹捧對方高風亮節(使之慚愧),然後義正辭嚴地曉以厲害(使之畏懼)。
如此看來,他還是一個寫作高手,通過寫文章就達到了目的(度很難拿捏,同樣請勿模仿)。
在江西興國知縣任上,海瑞為民辦了不少實事,平反了不少冤假錯案,真正做到了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從這一時期開始,很多人叫他“海青天”。
不久,掌權20多年的嚴蒿倒台,海瑞被認為對抗過嚴蒿的人。他進入了人事部門的視野。
他遇到的一個重要伯樂是陸光祖,時任吏部尚書。
新去處是到京城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從職位上看,仍然是一個處級。
京官難當,這是絕對的真理。
但這個“真理”對海瑞是失效的,因為他敢於跟皇帝對著幹。那一年是他人生最閃光的時候。
4.躺在棺材裏的活人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怕死的人。
當皇帝40多年,每天上朝退朝,他膩了。
他決定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興趣上,那就是追求長生不老。
一定有辦法的,他堅信。
對於皇帝堅信的事情,大家都信,即使不信,也要表現出相信。
嘉靖穿著“皇帝的新衣”,隻有一個人不願意看到,那就是專揀硬骨頭啃的海瑞。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喚醒皇帝。
排場的嘉靖皇帝鑾駕——《出警圖》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單獨上了一封《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疏),毫不客氣地列舉了皇帝所犯的所有錯誤。
所犯錯誤類別:用人不行,朝政不行,國防不行,等等。對皇帝進行了全盤否定。
看了奏折,一向剛愎自用的嘉靖皇帝開始懷疑人生了。
一個沒見過麵的官員,居然敢在奏折上把他數落得一無是處,一點麵子也不給。皇權威嚴何在?
估計幾千年來有這遭遇的皇帝,他是頭一個吧?
海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此次上疏,他不是沒有準備的。
反正基本原則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上疏前,他到棺材鋪裏買好了棺材,和妻子也作了訣別。
由於沒有什麽錢,他買的棺材還是薄皮的。
為了體驗那種死亡的感覺,以及做這件事的意義,他還在棺材裏躺了許久。
他想了很多事,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
他心裏也比較矛盾——抬棺上疏,其實就是一次賭博。
贏的概率很小。
可是他願意去賭一次。
聽說海瑞已有必死之心,嘉靖歎了口氣,繼而默默無言,把摔在地上的奏折揀起來又看了幾遍。
他決定不殺海瑞,請注意,不是舍不得。
因為首輔徐階提醒他說,別上這老小子的當,他就是想讓皇上殺他,他好留一個忠臣的美名於青史。
殺忠臣的皇帝,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徐階也是明代的有名人物,矮小清瘦卻詭計多端。
對,咱們不上當!
海瑞被關進了監獄。
又過了兩個月,嘉靖皇帝歸天,海瑞被釋出獄。
海瑞對嘉靖同誌是有深厚感情的。出獄前,海瑞為這位煉丹皇帝哭了一整夜,連晚上吃的東西都吐得一幹二淨。
5.黃昏及死去
公元1570年(明隆慶四年),56歲的海瑞任右僉都禦史(正四品),外放應天巡撫。轄區包括應天、蘇州、常州等富有的魚米之鄉。
由於之前海瑞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聲名早傳遍國內,一些幹部害怕海瑞,不少人自動辭職。
為了不讓海瑞注意到,一些權貴偷偷吩咐下人,將紅色的大門刷成了黑色。
海瑞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在應天府展示了他的執政能力——大修水利,推行“一條鞭法”。
最關鍵的是他想方設法安撫窮困百姓——據說老百姓一天的告狀信就超過1千封,確實令人驚訝。
更讓人驚訝的是,海瑞很勤奮,基本上都能按時處理完。
反腐,當然會得罪不少人,但他心裏甚是平靜,這是他年少以來一以貫之的夢想。
甚至對徐階,這位對他有救命和知遇之恩的前高官,他也沒有優待。
海瑞與老百姓
徐退休後回到原籍,剛好屬海瑞管轄。作為當地最大的地主,本以為可以受到照顧,沒想到海瑞翻臉不認人。
這家夥,不是每次見麵都特別感激我的嗎,徐階心裏想。
但他心裏也明白,海瑞對人對己,一視同仁。感激與工作,一碼歸一碼。
為徹底解決地主侵占農民土地的問題,海瑞做的也很絕——徐階的兩個兒子,一個被充軍,一個被免職。
在海瑞看來,為國盡忠,才是真正報答徐階的知遇之恩。
海瑞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彈劾了。至於罪名,都很可笑,如: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魚肉士大夫”。
聽說海瑞解職而去,應天的百姓呼號哭泣,有的家庭還繪製了海瑞像要紀念他。
海瑞稱病引退,回到海南老家。
他白天種地,晚上當自由撰稿人,勉強維持生計。
一代名相張居正掌權時,海瑞已年近60,雖有很多幹部推薦,但他還是懼怕海瑞的嚴峻剛直,不敢任用。
張居正去世後,吏部才記起海瑞,當時他已隱居12年。
說起來,是萬曆皇帝非常器重海瑞的名望(也有人說是為了給人留下重視人才的印象)。才委任海瑞為南京吏部右侍郎,那其實是一個二品虛職。
這麽安排,就有點葉公好龍了。
不過,海瑞奮鬥了一輩子,累了。他時年72歲。
他多次上疏請求退休,萬曆都沒有同意。
終於,他的生命在等待中走到了終點。
由於一生儉樸,海瑞去世的時候,家產隻有十多兩銀子,外加幾口破木箱,見者無不落淚。一些朋友湊錢為他辦理了喪事。
臨終前,他做了最後一件事——他向仆人交待說,兵部給他的柴火銀(一種高級官員的補貼),多了七文錢,絕不能占公家便宜,一定要退回去。
他的靈柩被船運回家鄉,祭奠哭拜的人百裏不絕。
一個對事業如此癡迷的人,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囚粉說
什麽果都不如開心果:記得年少時候,愛好閱讀,三觀特別正: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年紀大了,隨著閱曆增加,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理解。尤其是對於農村出身的幹部而言,錢、權在手上,要克製人性本貪的欲望,確實是需要完善的法律和製度的約束,要心裏有人民,而不是假裝有人民。
鞏帥:都雲海公癡,誰解其中味。
李少華:有赤誠報國之心方能成此文章!代表草根感謝在崗位上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海瑞們。
暮靄天涯:也有人認為海瑞純屬清流,有清名而無實用,故張居正不用海瑞。
笑意、淺:想起《老殘遊記》裏說的:有時清官比貪官更可怕。他是清官,但不是好官。我敬佩他的精神和操守,但不苟同他的做法。
無關:我覺得作者應該把海瑞的故事寫的再詳細點!我覺得很多人對海瑞還存在標簽化的誤解!什麽逼死女兒(並無明證),偏執刻薄(有些,但不極端,了解的過少),不食人間煙火(兩封信就能看出海瑞並非不懂的為官策略),清官無能(了解一下海瑞修的水利工程),希望還海瑞一個有血有肉,德才兼備的真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