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真”到極致便是傻

有人問:“與異性初次見麵,你是保持真性情,還是偽裝一下呢?”

很多人會選擇前者,認為不展現真實的自我,難道不是欺騙嗎?就算得到好感並產生愛情,之後要怎麽辦呢?當對方發現初見時的自己並不是真實的,而是經過偽裝的,結果豈不是更加糟糕?

沒錯,最好的愛情就是彼此保持自我,徹底地做自己,但前提是不放縱自我,不失去對對方的尊重。如果我們始終認為自己應該保持真性情,在家裏或者公司想怎樣就怎樣,在親近的朋友麵前想如何就如何,那就真的與愛情無緣了。

舉個例子,你認為女孩的服飾應該簡單大方,可是初次見麵的女孩穿的服裝偏偏是淑女風,不符合你的審美觀點,你就直截了當地說:“你為什麽會穿這樣的衣服?難道不覺得很幼稚嗎?”你是真性情,可是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恐怕女孩不會再想跟你多說一句話。

再如,與初次見麵的異性談話時,猶如跟好朋友閑聊般誇誇其談,偶爾還懟上幾句,或是說話太直接,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如何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呢?甚至一些男性自以為很幽默,談話過程中講一些不合適的笑話,甚至言語肮髒,恐怕對方不是馬上憤怒離開,就是潑他一臉咖啡吧?

與異性初見,我們可以展現真實的一麵,但是“真”到極致不是傻,就是沒有素養。

王謙今年28歲了,談過幾次戀愛,可是都無疾而終。父母非常著急他的婚姻大事,下死命令說:“今年年底,你必須結婚,否則別想進家門。”

為此,王謙開始讓朋友介紹相親對象,可是好幾次相親都被他搞砸了。朋友抱怨說:“與人家女孩第一次見麵,你能不能收斂些,不要表現得那麽‘真’呢?”

王謙反駁說:“真實點兒不好嗎?現在這個年齡的男女相親都是衝著結婚去的,不展現真我,豈不是浪費時間?”

朋友聽了隻能搖頭,不再繼續給他牽線搭橋。

其實,王謙相親不成功很正常,因為他太“真”了,甚至有些肆意。

與第一個相親對象見麵時,王謙早到5分鍾,就點了一杯咖啡悠閑地喝起來。女方到了之後,客氣地與王謙打招呼,可王謙上下打量對方好一會兒,才站起邀請對方坐下。

這讓女方感到很不自在,但是礙於麵子沒有說什麽。接下來,還沒有寒暄幾句,王謙就直接說道:“你我到了這個年齡,相親就是為了結婚,所以我們沒必要談情說愛,接下來介紹一下個人情況,若是合適就在一起,若是不合適就別浪費彼此的時間……”

王謙說得確實是事實,但是這樣直來直去把話說得如此不好聽,真的讓女方不舒服。結果他還沒有說完,女方更幹脆地說:“對不起,我們不合適!”然後就離開了。

還有一次,王謙與另一位相親對象見麵。女方顯然是精心打扮過了,穿著漂亮的裙子,化著精致的妝容。王謙則隻是穿著平時的衣服,連頭發都沒有打理,給人很隨便的感覺。

相親過程中,王謙不主動找話題,還接了幾個電話,使得場麵一度很尷尬。要知道,像這樣的見麵場景,女性一般比較含蓄,就算她再開朗善談,往往也會等著男方主動。所以,女方對王謙的印象很不好。

接下來,王謙還犯了一個錯誤,竟然打聽起女方的收入和開銷,說既然過來相親就應該先做詳細的了解,畢竟相親和談戀愛不一樣,是找個合適的人過日子。

就這樣,王謙相了一次又一次的親,結果都一無所獲。

德國心理學家在實驗中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母親,而是認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親,然後本能地跟在這個“母親”後麵。而且,小鵝一旦認定這個“母親”,就會永遠跟隨它,不會再跟隨其他物體。

這足以證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所以,對於任何關係來說,初見都是極其重要的。

許多朋友間的關係,是通過初見打好基礎的;許多職場上出類拔萃的精英,也是通過初次麵試而決定的。與異性之間的相處更是如此,第一次見麵甚至第一眼,就已經決定了是一見鍾情還是相看兩厭。

一般來說,與人初次見麵,45秒鍾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在大腦裏形成,無論是好感還是反感,都會在之後的時間占據主導地位。為此,很多人非常重視與異性的初次見麵,力求在外形裝扮、言談舉止、做事態度上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們要展現真實的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主張,但必須打造良好的形象,同時在言行舉止上約束和控製自己。比如,我們平時喜歡素顏,穿著隨意,性格中有些**不羈,但外出辦事或者相親就要穿戴講究,最好做一番打扮,行為上要有所收斂,不求優雅但要得體。

人的氣質、素養以及內心深處的想法都會形之於外,在一言一行上顯露無遺。

其實,很多一見鍾情不是源於高顏值,而是源於對對方儀表、表情、服裝、語言、行為以及眼神等的印象。而且,第一印象還可能形成正麵或負麵的心理定式。

如果第一印象良好,我們心中就會形成正麵、積極的心理定式,之後在接觸中傾向於挖掘對方身上更美好的特質,包括外在的形象、言行,也包括內在的品質。然後,自我心理暗示說:“看吧!我的感覺沒有錯,他/她果然是個彬彬有禮、有學識和素養的人!”

若是第一印象不好,我們心中就會形成負麵、消極的心理定式,在接觸中則傾向於挖掘對方身上更糟糕的特質。然後,自我心理暗示說:“看吧!我的感覺沒有錯,他/她果然是個隨便輕浮、不靠譜的人!”

《禮記》中說:“敖不可長,欲不可從,誌不可滿,樂不可極。”這告訴我們: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追求功名、金錢、地位等是人之常情。但是,人還應該有自律和節製,懂得控製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們應該保持真正的自我,也要進行自我約束,多一些禮儀、素養,不過於放縱自己。隻有如此,才能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贏得別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