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是什麽原因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比一見鍾情更美好的愛情了。無論是中國本土還是西方世界,對於一見鍾情的描寫都是浪漫的、唯美的——看一眼,就被對方牢牢吸引;一次邂逅,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對方。

人的天性,使得絕大部分年輕人喜歡追求浪漫的愛情,甚至在潛意識裏把愛情和浪漫畫上等號。於是,遇到給自己留下第一印象的異性,就會聯想:這難道就是一見鍾情嗎?接下來,一次愉快的互動,一次誌趣相投的談話,不斷刺激愛情激素的分泌,自然而然地產生心跳加速、意亂情迷的感覺。

心理專家指出,與陌生人交往時,第一印象很重要,會極大影響雙方以後的交往——就是因為第一眼被對方的顏值、氣質或行為吸引,瞬間就會產生來電的感覺。

那麽,一見鍾情是空穴來風的嗎?還是一個人可能對很多人一見鍾情?

當然不是這樣。心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對異性一見鍾情,很大原因是大腦中早已存在想象好了的“愛之圖”。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會把理想的愛人形象儲存於大腦中,這一形象有特定的身高、體形、眼神、發型、風度及服飾等信息。當第一次遇到與之匹配的異性時,眼睛就會迅速地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大腦,使得大腦產生大量的愛情激素,引起心跳加快、臉色變紅等反應。而且,這個異性和大腦中的形象越吻合,愛情激素分泌就越多,越容易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

至於那個形象的產生,也可能是父母早期勾畫的,如父母在我們小時候就有意識無意識地灌輸這樣的觀點:成熟穩重的人更值得信賴,或是某個人性格開朗,一笑有顆小虎牙,真的很不錯。同時,一些男性有戀母情結,大腦中那個形象通常與母親的一些特質相吻合;一些女性有戀父情結,大腦中那個形象或多或少與父親的形象相似,甚至完全吻合。

比如,拿破侖愛上約瑟芬,是因為約瑟芬和母親太像了;麥當娜愛上肖恩·潘,也是因為肖恩·潘與她父親的形象很吻合。

另外,人們可能會移情於童年、少年時期對自己影響很大的某個重要人物,如自己喜歡的一位老師、曾經救過自己的陌生人、對自己特別好的鄰居,把他們作為理想的戀愛對象儲存在大腦中。遇到與之形象相似或匹配的異性後,立即產生好感,並且有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感覺。

大一軍訓時期,女孩默默對一個學長杜越一見鍾情。杜越是默默班級的副教官,協助教官進行隊列訓練。杜越長得不算特別帥,因為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站立,皮膚還有些黝黑。可默默就是動心了,一看到他就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訓練時,杜越站得筆直,表情嚴肅,對所有同學都是高要求、嚴管理。一到休息時間,他就開朗地笑著,關切地讓同學們多喝水、多活動,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反饋。

陽光下,杜越的一顰一笑都讓默默著迷,她發誓等到軍訓結束後一定要表白。

宿舍的幾個同學混熟後,大家平時會閑聊一些“八卦”,其他人都說另一個學長帥氣,好像年輕版的李易峰。可默默偏偏認為杜越最帥氣,並且坦誠說:“我覺得我戀愛了,對學長一見鍾情!”

其實,默默之所以對杜越一見鍾情,就是因為杜越與她大腦中“愛之圖”的形象非常吻合。之所以默默會勾畫這樣一個形象,跟她6歲時一次經曆有很大的關係。

當時,默默與媽媽一起外出買菜,她一邊吃著棒棒糖,一邊蹦蹦跳跳地跟著媽媽。突然,一隻一米多高的大黑狗不知從什麽地方衝出直奔默默而來,媽媽嚇壞了,急忙扔下手裏的東西想要抱起默默。可是,媽媽勢單力薄,怎麽可能擋得住大黑狗,兩人都被撲倒在地。

危急時刻,路旁的一家商店裏衝出一個少年,手拿鐵鍁把大黑狗擋住,然後把它趕跑了。當時,這個少年身穿迷彩服,臉上皮膚黝黑,笑起來陽光燦爛。他是商店老板的孩子,參加完高中軍訓剛剛回到家。杜越的身高、體形,尤其是陽光下的笑容與那個少年很吻合,所以默默一看到杜越,她的大腦中就產生了大量的愛情激素,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

“愛之圖”真的很神奇,就算我們找不到與這個形象相吻合的異性,也會被有類似特質的異性所吸引。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顏值或許不太重要,外在條件也沒有什麽,隻要這個人與自己的“愛之圖”符合,就可能一見鍾情。如此一來,一些人偏偏喜歡有大胡子的異性,或是不漂亮也不溫柔的異性,就不足為怪了。

除了“愛之圖”的因素,一見鍾情的產生還可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們知道,人是情緒動物,而情緒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就好像一個人坐過山車,自然會心跳加速一樣。

人處於浪漫的環境,或是被英雄救美,更容易對異性一見鍾情。比如,巴黎是浪漫之都,每個去往那裏的人都幻想著能遇到浪漫的愛情,恰好這時邂逅到一個給自己留有第一印象很不錯的異性,自然就會怦然心動。再如,旅途中,身邊的景色宜人,身邊的人溫柔可愛,我們也會下意識地想要戀愛,更容易對異性動心。

簡言之,一見鍾情是愛情激素所刺激,是愛之圖的存在,也是環境的誘導。恰是這些因素,人們感受著愛情的魔力,享受著愛情純粹、浪漫的樣子,甚至讓感性打敗理性。

如果你真的對一個人一見鍾情,那就好好享受這一份美好的甜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