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最廉價的高貴
在一篇文章裏,作家楊熹文提及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家裏舉辦家庭聚會,期間,一位長輩勸正讀高中的表妹要好好讀書,誰知表妹卻說:“學習有什麽用?我的高中同學輟學後在一家餐館工作,現在已經當上了經理,每個月工資五千塊,這比考個好大學有用多了。”
這一番話令在場所有人啞口無言,這時這位長輩回答道:“讀書非常有用,最直接的用途就是讓你有機會改寫超出五千塊那部分人的命運。”
這句話說得多好!每當看到身邊正值美好年華的孩子荒廢學業,甚至懷疑讀書的意義和價值時,我就無比悲哀。當然,這個社會上不否認有個別不讀書也能活得很好的人,但那些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不好好讀書的人最後都會從事一些低端的體力勞動,流入社會底層,過著廉價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在溫州的一家鞋廠做人力資源,她幾乎每天都在跟一線工人打交道,她曾告訴我,所有的工廠都差不多,稍微帶點技術含量,相對輕鬆一些的工作都要求最低大專以上的學曆。而絕大多數讀書不太好的孩子,可以選擇的工作太少太少,基本是做各類學徒,進到服務行業做服務員、保安,或者進服裝廠、食品廠、電子類廠房從事枯燥又勞累的體力勞動。這些年輕的男孩或女孩,每天工作時間都差不多在10個小時以上,一個月能休息4天的都不多,請假的話會被扣全勤和工分。趕上旺季和大的訂單,一個月能休息2天就萬幸了。可是這些年輕人即便是再辛苦再努力,一個月的收入也僅僅在3000—5000左右。養老、醫療等保險隻有少部分人才能享有,而提拔、晉升、培訓基本不用想,做幾年能當上小主管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次聊起這些年輕人時,朋友無比感慨地說:“我當初上學時也曾不喜歡學習,甚至逃過課,但好在及時悔悟,成績沒有落後太多,而最終考入了一所還可以的大學。畢業後,我一開始隻是辦公室的文員,經常被領導安排做些瑣碎的工作,在老板的嗬斥下小心翼翼,獨自咽下委屈……後來,我一邊參加工作,一邊進修考試,先後拿到了人力資源管理師、企業培訓師等證書,我不用再做那個手忙腳亂的小文員,也開始成為運籌帷幄的人物。現在回想起來我都有些後怕,如果當初我不好好讀書,若那些日子裏沒有知識的填補,我無法想象現在的自己會在過怎樣的人生。”
這,就是讀書所給予我們的超越5000元的命運。
平時經常運動與完全不運動的人,隔一兩天看沒有什麽區別;隔一兩個月看,差異有,但不明顯;但是隔一兩年看,就會在身體和精神狀態上表現出巨大差別。
讀書亦然,一個讀書者與一個不讀書者,短期看並沒有什麽區別,但日積月累就會呈現出天淵之別。或者更準確地說,讀書不是目的,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書本知識,充實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還能提高自我的層次,進而讓生活能有更多的選擇。
俗話說“腹有書香氣自華”,讀書是最廉價的高貴行為。不管你出身寒門,還是富甲貴胄,都有一條公平的路擺在麵前,那就是讀書。常與書為伴的人,從內至外自有一種迷人的氣質,並且會隨歲月的流逝變得愈發醇厚。他們在為人處世上也會顯得從容、得體,一眼就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來。
有這樣一段精彩且經典的對話,我深以為然。
學生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麽意義?”
老師答:“當我還是一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麽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讀過的書如同吃過的飯,吃過飯了還是會餓,讀過的書還是會忘,但其實它們早已融進骨血,變成了身體裏的一部分。所以,你要想活出一種高級感,想贏得更多人的認可和欣賞,就要多多讀書,讓書的精華提升你的性格、思想、內涵、素質、修養,真正由內而外得到改變。
靜嫻人如其名,臉上一直帶著溫婉的笑容,嫻靜有禮,萬般風情。她具有淵博的知識,理性的談吐,那份睿智與從容,豁達與優雅,使見到她的人都會深深著迷,而這種著迷無關容貌和衣著,僅僅是她全身散發出的那種氣質。靜嫻的秘訣就是讀書,在她認為,真正的高貴源自內在的一種精神。
我一直很好奇,靜嫻的這種魅力究竟從何而來,直到有機會前往她家拜訪。
走進靜嫻的家裏,除了桌椅幾件必需的家具外,入眼之處都是一摞摞的書。閑暇時間,靜嫻喜歡讀一些唐詩宋詞、古今中外優美的散文,在輕鬆悠閑的閱讀中修身養性。“讀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靜嫻坦言說,“我看書的時候喜歡獨立安靜的思考,思考的多了,便擁有了寬廣的視野,體會到了豐富的情感,提高了看待生活的境界,這讓我能自如地處理各種問題。”
這句話貌似雲淡風輕,實則意味深長。源於此,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一直給她灌輸那樣一種思想:讀書是過上更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願我們都能在讀書的路上變得越來越美好,活得越來越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