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柏拉圖主義的誕生
—浪漫的理性
在動**和充滿悲觀的社會裏,宗教成為一種心靈的庇護所。所以,在羅馬時代,宗教哲學也迎來了迅速發展期。
這一時期,有一批人希望可以從遠古宗教經典中,找尋使人心安理得的快樂智慧,這種思想被稱為釋經主義。
希臘時期的人們,對於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充滿智慧,他們認為通過自己的理性去探索世界的奧妙就已經足夠。但是經曆動**之後,這種對於理性的智慧消失了,所以才給釋經主義提供了滋生的溫床。
釋經主義者對於現實失望,所以希望從古代的一些經典著作中找到崇高的智慧,這種厚古薄今的思想,無疑是一種倒退。
一些人從宗教典籍中尋求智慧,而另一些人則試圖從先賢們的智慧中尋找應對當前局勢的辦法。於是,新柏拉圖主義也孕育而生。
所謂的新柏拉圖主義,就是柏拉圖思想的宗教化。
柏拉圖是個散漫的、特立獨行的人物,說得好聽些就是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質。柏拉圖不相信這個世界有永恒的東西,而宗教的核心就是樹立起一個不可破滅的偶像,所以柏拉圖思想從本質上講和宗教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柏拉圖思想中也有神秘主義的部分。其實大部分古代哲學家都有神秘主義的傾向,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無論自己有多聰明,但是限於科學的不足,他們無法完美地解釋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現象。
解釋不了的,就是神秘的。
新柏拉圖主義發揚了柏拉圖思想中這些神秘主義的部分,他們認為,宇宙間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名曰“太一”。
和其他神仙不一樣,這位太一大神管理著一個比較虛幻的境界——“理性”。被愚蠢肉體束縛著的人類,如果想得到神的眷顧,就必須要追求真理。
簡單來說就是,這一派的人把追求科學當成了一種信仰。而以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新柏拉圖主義的代表人物中,有一位叫作海帕提婭的女性。她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女性哲學家和科學家,她曾寫出過非常著名的數學和天文學著作(均失傳)。
對於新柏拉圖主義而言,海帕提婭就像是一個聖女,她終生未嫁,保持貞潔。隻有那些經過篩選的、出類拔萃的貴族,才有資格與她交流。
由於海帕提婭的光芒太過耀眼,得罪了當時的一些權貴人物,遭到了謀殺。她成了一個殉道者,因而在死後享有了更高的聲譽。
隨著宗教的複蘇,一些本來幾乎絕跡的宗教形式再度出現。所以在這一時期,神秘的膜拜儀式也成了一種社會現象。這也可算作是理智社會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