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
—服從你內心的聲音
伊壁鳩魯主義的創始人伊壁鳩魯(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就是在逃避主義盛行的時期湧現出的一位哲學家。他試圖撫平社會上的悲觀情緒,讓人們獲得安寧。在他看來,哲學如果不能祛除人內心的苦悶,那麽就毫無意義。
如何才能讓內心獲得安寧呢?伊壁鳩魯認為,應該從現實生活中退隱,不要在物質的世界中流連,應轉而投身於哲學玄思和友情當中。
在心理上,伊壁鳩魯建議人們避免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連情欲也要克製,他認為幸福就是不依賴別人、不依賴世界,獨立地生活。伊壁鳩魯認為人沒有靈魂,死了就死了,不要在活著的時候天天擔心下地獄之類的恐怖事情。
伊壁鳩魯的觀點在當時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同,並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類似於宗教的學派。
與伊壁鳩魯主義一樣,犬儒主義也是在社會悲觀期出現的一種思想。
伊壁鳩魯主義是一半哲學一半實際生活,而犬儒主義則完全是一種生活態度。伊壁鳩魯主義者認為人要想快樂,就得遠離俗世。而犬儒主義則認為沒必要遠離俗世——隻要不遵守俗世的規則就可以了。
犬儒主義是反傳統的,想怎麽活就怎麽活,什麽規矩啊,約束啊,都不需理會。犬儒主義的代表人物是第歐根尼,在社會上,此人有個外號叫“狗”,對於這個帶有侮辱性的外號,第歐根尼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因為他認為確實應該像狗那樣生活——在公眾場合大小便。
有一次,第歐根尼在公眾場合**,人們質問他為何如此沒羞沒臊,此公很淡定地說:“這是發泄性欲最簡單的方法。”
伊壁鳩魯主義和犬儒主義都是非常世俗化的學術流派,而懷疑論者則顯得更加有學術氣質。懷疑論者不相信感覺,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真理,一個人若想獲得安寧的生活,就要懷疑一切,包括自己——如此一來,便不會有發現自己缺點之後的失落了。這個邏輯類似於,如何才能吃到不難吃的食物呢?答案:認定全世界的食物都一樣難吃,如此一來,吃到難吃的食物時便不會認為它有多難吃了。有些因噎廢食的嫌疑。
事實上,這一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思想,並不是上述三個流派的思潮,而是斯多葛主義。
斯多葛主義是一種純粹的哲學。創立者是出生於塞浦路斯的哲學家芝諾(公元前333—前261年),核心思想是禁欲主義和平等主義。
斯多葛主義認為,無論是奴隸或公民,希臘人或異族人,都是平等的。這種思想為西方社會注入了“平等”概念,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作為一種拯救心靈的哲學,斯多葛主義認為人的命運是注定的。人能夠控製的,隻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們因為命運而感到悲傷,是自己的過錯,因為我們將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入了一個錯誤的情境當中。
斯多葛主義否定了過去希臘人的主流價值觀念,認為一個人富有並不意味著他就一定更加優秀,一個人能言善辯也不能證明他有多優秀。
斯多葛主義認為人唯一要服從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善惡存乎心,而不是權威的說辭。
即便是從今天的視角來看,斯多葛主義也並不過時。它重視個人的內心體驗,重視平等的價值觀念,這一切都為千年之後的心理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因為,隻有重視每一個人的內心感受,心理學才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將“人心”視如草芥,研究個體心理還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