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

直到今天,壟斷集團在社會上仍然飽受質疑。對於這種質疑聲,我認為能夠理解。人有正義與邪惡之分,公司也一樣有正邪之分,誰也無法阻止那些不遵守商業規則的公司的出現。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其中一些企業有了劣跡,就以點概麵,譴責所有的公司,甚至懷疑所有的公司。我們要明白,壟斷集團的形式和某些特征能夠被保留至今,這都說明它們有著存在的價值,而並非一無是處。其實,這是一種高效便捷的企業合作形式,就連一些小公司也在向集團化的方向發展。

實踐證明,資本聯合是企業進步的必然趨勢,而且會不斷發展。在操作過程中,隻要壟斷集團或者類似的企業經營得當,並善於維護其他人應有的利益,那麽這種形式就不會出現危險。有些人為此而驚恐萬狀,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必須麵對現實,依靠個人力量單槍匹馬求生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我們不可能拋棄先進高效的機器設備,回到手工勞作的時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頭腦清醒的人都會接受這個現實。在一些大企業集團中,股東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多,這足以說明形勢的發展不可逆轉。當然,這也意味著,所有這些人正在成為企業集團的合夥人。我一直認為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企業集團的管理者越多,就有越多的人對企業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因為他們的利益與企業集團息息相關。這也使得那些擁有股份的人在譴責或攻擊公司之前,會做出公正的調查,得出比較客觀的答案。

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時常會表明自己對工業聯合問題的觀點,而且從來不會毫無緣由地改變自己的立場,尤其是當這個問題再次進入公眾關注的領域的時候。工業生產集團化的主要優勢是什麽?當然是人員的合作和資金的集中,這點很容易理解,一個人做不了的事兩個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更多的企業當然可以集中更多的資金。因此,產業聯合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任誰也無法改變。小企業剛剛起步時,兩個合夥人就夠了,隨著不斷發展壯大,企業肯定需要吸納更多的加盟者和更豐富的資金。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單憑合作關係已無法完成經營目標了,這個時候便需要企業集團來打破這種僵局。

在英國,工業生產集團化有了充分發展,但在美國的發展程度卻不高。當然,這也是由美國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聯邦政府的製度將每個州的企業分隔了,商人們必須分開處理不同州的業務。這導致一家企業隻能在各個州開設新的公司,而不能在那裏開設分支機構,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現實。今天,如果美國人想要走出國內市場,進而占領海外市場,那麽就必須組建企業集團。因為我們國家的人歧視外國企業,而歐洲人也排斥外國產品,我們的產品必然會受到歐洲人的排斥。如果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聯合起來,成立股份製公司,壯大力量,那就另當別論了。雖然現在才討論工業生產聯合的優勢有些太晚了,但如果美國人想要暢通無阻地將自己的事業擴展到聯邦各州,進而進軍國際市場,就必須大規模地進行工業生產聯合,采用集團公司這種形式。

我不否認,企業集團的形式會產生一定的危險。如果產業聯合所形成的力量被濫用,比如有些企業集團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投機股票,而不是業務經營,那麽危險就會出現了。這個時候,價格不僅不會下降,反而還會升高。盡管絕大多數企業集團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濫用權力的現象,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全麵否定企業聯合,這就像我們不能因為蒸汽機可能會發生爆炸而拒絕使用它一樣,我們要找到更合理的使用方法,使它變得更加安全。企業聯合也是必然趨勢,我們不能排斥它,而是要想辦法控製權力濫用的現象,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1899年,在工業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我曾建議製定工業聯合方麵的法規。我認為,如果可能的話,聯邦法律首先要保證企業集團建立和管理的合法化,這是對企業集團的一種認可。其次,各州的法律要盡可能統一,要明確鼓勵人才和資金的聯合,以此推動工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承擔起監管的責任。最後,就是要扶植工業發展了,這需要預防並阻止蒙蔽公眾。一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當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