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十年蹤跡十年心
“星雲誌”係列叢書是“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曆屆獲獎作品的精選集,用以紀念該獎項創立十周年。從二○一○年到二○一九年,一個沒有官方背景和固定經費來源的民間獎項,竟然堅持做了十屆,並且逐漸成為國際公認的華語科幻最高獎項。作為創始人之一,我感慨萬千。
二○一○年,科幻文學在國內還不受人重視,科幻作家還處於散兵遊勇的狀態。我和南方科技大學的吳岩教授、《科幻世界》雜誌的姚海軍副總編,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個團結的科幻組織,讓不大的科幻圈團結起來做更大的事。於是,我們三個資深科幻愛好者牽頭創建了“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協會成立了,那做怎樣的事才更有意義?姚海軍老師建議,由協會設立一個獎項,以這個獎為旗幟,把全球華語科幻同人團結起來,大家積聚力量共同發展。這個建議得到了吳岩教授的支持,於是,由我們三人發起,程婧波、董晶、楊楓加入,成立了籌備組,議定創辦“華語科幻星雲獎”。
大家一致認為,“星雲獎”不是哪一國的專利,美國有“英語星雲獎”,日本有“日語星雲賞”,我們再建立一個“華語科幻星雲獎”,使它成為與這兩個獎項齊名的國際大獎,這符合情理,於是這個夢想在我們心中萌芽,但若欲有所成就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想要在國內對全世界華人創作的科幻作品進行年度檢閱,還要通過頒獎的形式引起全社會對這個領域的關注,使這個領域得到提升,我們的野心可能過分巨大。但是我們相信,在今天的中國,隻要有夢想,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實現。
評獎做活動,第一個就是要有人,我們渴望得到全球華人科幻力量的支持。通過“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我們會員的規模很快壯大了起來,從內地到港澳台地區再拓展到海外,日本、美國、歐洲等地都有華人科幻作家加入進來。我們馬不停蹄地開始設計評獎方案,要設法讓全球的華語科幻人都在這個獎項中得到激勵。
幾乎所有的華人科幻作家都支持這項工作,劉慈欣、王晉康、韓鬆、何夕等許多作家都投身到活動之中。更重要的是,大批科幻愛好者無私地成了活動誌願者,逐漸形成了以我們三個發起人及韓鬆、姚予疆、甘偉康、陳楸帆、江波為核心,程婧波、董晶、孫悅、尹超、阿賢、三豐為秘書長和副秘書長,以及海內外華人科幻作家黃海、北星、鄭軍、楊波、楊楓、姬少亭、王侃瑜、顧備、李不撐、肖漢、吳霜、喻京川、李雷、李廣益、周敬之、金霖輝等組成的科幻誌願者工作班子。他們團結了更多的科幻誌願者,不計報酬,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把每屆都可能夭折的“華語科幻星雲獎”堅持辦了下來,在此應該感謝他們。
到今天,“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即將舉辦第十屆。更為重要的是,華語科幻力量在“華語科幻星雲獎”的旗幟下聚集了起來,把壯大科幻作為了共同的事業。每屆評獎活動的組委會陣容越來越大,評獎機製越來越完善,公信力、影響力越來越高,“華語科幻星雲獎”正在成為與美國“星雲獎”、日本“星雲賞”並肩的國際大獎,甚至在我們的眼中它更為偉大。中國獲得“雨果獎”的兩位作家劉慈欣、郝景芳都首先獲得過“華語科幻星雲獎”,幾十位中國及世界華人科幻作家、上百部優秀科幻作品,因為獲得“華語科幻星雲獎”而廣為人知。“華語科幻星雲獎”在近十年的科幻大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我們當初不敢想象的,也是我們夢想的初步實現。
與此同時,“華語科幻星雲獎”在世界上開始引起關注,美國著名科幻雜誌《驚奇故事》用萬字英文發表關於“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長篇文章。這打破了“中國科幻唯劉慈欣一枝獨秀”的國外輿論。應該說,劉慈欣不是孤立的,雖然他領跑世界,但後麵還緊跟著一支水平不俗的華語科幻隊伍,韓鬆、王晉康、何夕、陳楸帆、江波、郝景芳、寶樹、程婧波、張冉、阿缺、劉洋、夏笳等,都有能寫出世界水準的科幻作品的潛質。
近幾年來,劉慈欣、郝景芳先後獲得“雨果獎”,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走紅,華語科幻逐步從小眾走向大眾,正在走向一片繁榮的新天地,這個時候出版“星雲誌”精選集有著特殊的意義。
綜觀科學觀念昌明、科學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無不有著深厚廣博的科幻底蘊,而今天的中國社會正需要有更多、更好的科幻文學作品去耕耘一片肥沃的科幻土壤。“星雲誌”以“讓想象力去旅行”為主題,收錄了華語科幻近十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培養青少年想象力、創造力、思維力和寫作能力上有著實際而深遠的意義,是為大小科幻愛好者們奉上的一場閱讀盛宴。
十年,我們的夢想不僅長成了大樹,還結出了甜美的果實,“星雲誌”的麵世便是其中一顆碩果。“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期待在這個領域中繼續前行,我們是鋪路者,更要當好伴隨者—伴隨著所有科幻愛好者們,一同讓想象力去旅行,一同走向星辰大海,走向新的未來。
董仁威
201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