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顫顫的問題,我沒法回答。

努力?對於大多數事情來說,光努力當然沒用。

剛到那個昂貴的高中時,我以為人與人的差別隻是原生家庭的經濟問題,未來總有機會追上。隻要我工作後繼續努力,隻要我……

開始研究神經語言學後,我才認識到現實遠比自己的想象更加殘酷。

盡管沒有嬰兒時期那麽劇烈,我們的大腦還是處在變化之中的。青少年甚至成人的大腦都會在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過程中不斷被重新塑造。但這個塑造有很強的階段性,有些時機錯過了就是永遠錯過了。

一歲時開始學習一門語言,就能輕易掌握母語般的純正發音。

三歲時獲得足夠的愛撫,尋找伴侶時就不會過度渴求關注。

六歲前建立好延遲滿足機製,長大後就不會輕易被薄利引誘。

十二歲時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就很難被謠言和假新聞蠱惑。

如果在青春期……如果那時的我哪怕有一個朋友,我也不會失去體察他人情緒和氣氛的能力,也不會被迫忍受那麽久的孤獨。

所以,努力有用嗎?

努力睜大雙眼,就可以讓盲人重獲光明嗎?努力保持呼吸,就可以延長人類的壽命嗎?仔細側耳傾聽,就能聽到鯨魚的歌聲嗎?

我們和他人的差距,是眼界,是金錢,是父輩的積累,更是大腦的構造。

隔絕在人與人之間的,是生理的壁壘。

所以,我要告訴小雯嗎?

我要親手打碎她的幻想,奪走她一直以來的依靠嗎?

我要一字一句地告訴她,接受現實吧,努力一點用都沒有嗎?

還有,在這個社會環境下……

小雯淚眼婆娑,我的心也柔軟了起來。

“好吧,我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