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典
宇宙掠影
一 誇父號飛船
“各位觀眾,現在是地球紀年2083年12月15日,北京時間早7點30分,”中央電視台最著名的主持人葉知秋用富有磁力的男中音沉緩地解說著,“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探險活動——環宇宙航行馬上就要開始了。屏幕上這艘形狀奇特的飛船就是將進行環宇航行的誇父號。”
葉知秋是在一艘新聞飛船上作報道的,現在鏡頭對準了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誇父號,它像一枚球果嵌在廣袤的天幕上。鏡頭拉近,顯示出誇父號的詳細麵貌。它的形狀確實很奇特,端部是一個直徑300公裏,用高強度鎢晶須編織成的收集網,形狀和手電筒的反光鏡類似,它用來搜集太空中遊離氫原子,作為衝壓式飛船的燃料。收集網後是一個巨大的球狀容器,裏麵裝著1萬噸重水。它是飛船的屏蔽罩,因為對於近光速飛船來說,宇宙中到處都有的3K微波輻射會發生紫移,從而在行進前方形成對人有害的高能輻射。同時,重水又是飛船減速時——那當然是回程中的事了——所必需的能源,因為那時衝壓式飛船收集氫燃料的能力要大大減弱。再往後是扁圓柱狀的乘員艙,形狀和棋子相近,乘員艙能繞中軸線旋轉,以產生乘員們生活必需的1G重力。乘員艙外是一個異常巨大的圓環,那是太陽帆的桅杆,不過這會兒太陽帆還未張開。再往後就是尾噴管和側噴管了。誇父號飛船是在同步軌道上組裝的,也就是說,它不需要飛過大氣層,因此不需要嚴格的流線型機身,這使它的外形看起來顯得笨拙和粗糙。
葉知秋繼續說:“眾所周知,這將是最悲壯的一次人類探險。50年來,從誇父計劃開始立項,到飛船投入製造,時刻牽動著60億地球人的心。大部分人對計劃的詳情已十分了解,但我今天還想重複一下。誇父號飛船的使命是為了證實愛因斯坦的宇宙超圓體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宇宙是多維的,三維宇宙空間通過更高維數的折疊形成一個超圓體,如果我們在三維的宇宙中一直向外走,最終會通過超三維的空間而返回地球。
“各種理論上的驗證都傾向於承認超圓體假說,現在人類將對它進行實踐上的驗證。當然,這趟旅行是十分漫長的。目前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已達150億光年,沿超圓體運行一周的路程將不少於數百億光年。即使飛船一直以光速行進,它回到地球也已經是數百億年後了。那時,地球和太陽係肯定已不複存在,連宇宙本身也可能已經死亡,要知道,宇宙誕生至今也不過隻有150億年啊。”
全世界都在收視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實況轉播,全世界到處響著葉知秋蒼涼深沉的聲音。不少人熱淚盈眶。
葉知秋是位老練的主持人,很快扭轉了過於悲涼的氣氛,笑著說:
“至於光速飛船上的乘員,按照相對論,他們的時間速率將大大減慢,因此,當他們返回這兒時,可能還不到40歲呢。我真羨慕他們,他們比天地更長壽!”他轉回頭指著誇父號繼續介紹:
“誇父號在臨時乘員組的操縱下,在同步軌道上已停留了15天,所有部件已組裝完畢,所有設施和貨物也都就位。現在它的巨大身軀旁有一艘服務飛船,誇父號正式乘員組就在服務飛船上。兩艘飛船已開始對接,乘員組將登上誇父號飛船,然後它就要點火啟程。”
服務飛船已開到誇父號的中部,緩緩伸出對接艙口,與誇父號的對接口密合,又打開密封門,建立起一條通道。趁這當兒,葉知秋向國外觀眾介紹了“誇父”這個名字的含義:
“誇父是中國神話中一位英雄,一位失敗的英雄,可能因為這個原因,神話中關於他的記載也很簡短。誇父逐日,道渴,北飲大澤,大澤不足,飲於河渭……遂死,棄杖於地,化為桃林。”他提高嗓音說:“失敗的誇父一直是華夏民族探索精神的象征。把這艘飛船命名為誇父號,表達了乘員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但我們希望他們能平安歸來!”
小小的服務飛船內其實十分寬敞,近百名人類代表在為英雄們送行。這兒有中國國家主席的代表,聯合國秘書長的代表,各國駐華使節,還有乘員的家屬。服務飛船內鴉雀無聲,在這個時刻,什麽話語都嫌份量太輕。他們默默地看著通道盡頭。
第一位乘員在甬道口出現了。沒有穿太空服,是一位十幾歲的男孩子,額頭很高,麵容未脫稚氣,表情則是超出年齡的莊重。葉知秋介紹道,這一位是船長謝曉東,今年16歲——為了盡可能延長乘員在飛船上的生活年限,乘員的年齡要盡量年輕。謝曉東身高1.78米,體重60公斤,智商170,獲得過哲學、語言學、數學、天文學、天文物理學、天文化學、醫學、心理學等14個博士學位。聽眾中爆出熱烈的歡呼聲。他們中有不少是環宇探險的鐵杆支持者,誇父號乘員簡直是他們心中的神靈。飛船上的氣氛十分凝重,謝曉東首先同家人擁別,他的爺奶和父母都熱淚盈眶,但克製著沒有哭出聲。謝曉東同他們依依相別,繼續同送行人默默擁抱,滿頭銀發的國家主席代表,聯合國秘書長代表,俄羅斯駐華大使,美國駐華大使……擁抱後他們都致以簡短的祝福。
第二位乘員出現在甬道口。是一位同樣年齡的女孩,大眼睛,眼窩較深,穿著無袖連衣裙。葉知秋介紹說,她叫狄小星,16歲,身高1.65米,體重52公斤,智商170,也獲得了14種博士學位。她還是謝曉東的未婚妻,人類之脈將在誇父號飛船裏延續。
狄小星也同送行人默默擁抱。她的母親克製不住,痛哭起來,淚珠凝成圓圓的珠子,緩緩向下沉落。這兒重力已很微弱,每人的動作都輕飄飄的,給人以虛幻感。狄小星同母親多擁抱了一會兒,在她耳邊低聲勸說著,然後繼續前行,默默擁抱。
兩名乘員走過送行人群,在對接艙口處停下等待著。葉知秋提高聲音說:
“下麵是戲劇性的一幕,經過有關方麵反複磋商,遲至昨天才同意了謝曉東和狄小星的提議,決定讓此次環宇宙探險的創意者,88歲高齡的周涵宇先生作為誇父號的第三名乘員,周先生走過來了!”
一個羸瘦的老人出現在甬道口。
聽眾沸騰了。“讓周先生上飛船”早就成了一個口號,不少人為他大聲疾呼。他們說,周先生14歲即提出環宇探險的動議,74年矢誌不渝,嘔心瀝血,終於使它成了現實。他完全有權在飛船上占一個位置。反對的人也不少,他們主要從人道考慮,說把88歲老人送上一條不歸路,恐怕過於狠心。周涵宇本人從未表態,他當然樂意上飛船,如果能死在太空,那是他最大的榮幸,但他不願意成為年輕人的累贅。這個爭論到現在才有了結果。
地球上的聽眾都歡呼著,甚至包括這件事的反對派。
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向送行者。他的臉上皺紋縱橫,長有不少老人斑,胳膊上的皮膚枯黃鬆馳,但他的臉上洋溢著何等的光輝!眼睛中燃燒著怎樣的**!他先同兒子擁抱,兩人的擁抱多少有些生硬,因為他和兒子的關係一直是比較冷漠的,他懷著歉意,加大了擁抱的力度。
送行者依次同他擁抱,在深深的敬意中多少帶著悲涼,畢竟他已經是88歲的老人了!昨天,在決定做出之後,太空署還匆忙為飛船準備了太空葬的器具。不過,從他本人近乎陶醉的幸福感來看,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讓一個以環宇探險為終極目標的人死在太空是最好的歸宿。
三名乘員向大家揮手告別,進入對接甬道。送行者也頻頻揮手,但沒有說再見。不可能同他們再見了!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誇父號”的臨時船長在甬道口迎接,他們互致軍禮後緊緊擁抱,臨時船長作了簡單的交接,帶著三名臨時船員走進甬道,對接艙口緩緩關閉。服務飛船駛離誇父號,停留在50千米外,等待誇父號點火。
謝曉東坐上船長位,開始操作,尾噴管噴出桔黃色的火焰,誇父號緩緩脫離同步軌道,向外太空飛去。在尾噴管點火的刹那,地球上響起幾十種語言的歡呼聲,禮炮齊鳴,焰火照徹大地。誇父號很快脫離了地球重力。這時船上的太陽帆張開了,幾百塊巨大的帆頁組成一個更為巨大的環形船帆,由電腦自動控製著角度。太陽光的壓力經船帆匯聚,變成飛船的動力。從遠處看去,飛船就象一隻巨大的半透明的水母。
飛船又沿地球軌道飛了一圈,熟悉的地球景色從舷窗外閃過,蔚藍的海洋,白雪皚皚的高山,黃色的沙漠。當飛船背向太陽時,則是璀燦的萬家燈火,不少城市在飛船經過的瞬間燃放了豔麗的禮花,姹紫嫣紅,把城市裝扮成童話的世界。
三人在心中喊著:永別了,親愛的老地球,生機盎然的老地球。
飛船沿切向向月球飛去,在那兒要作一次小小的重力加速。盡管月球上已建立了幾個地麵站,但總的說仍是蠻荒一片。環形山和月球塵占據了整個視野,沒有一點宜人的綠色和天藍色。乘員們默默看著月球的地貌,從今天起,就要終生與這樣的蠻荒相伴了。飛船沿月球飛出一個很陡的拋物線,飛過月球的白天和黑夜。小謝從船長位回過頭,指著左前方,簡短地說:
“萬戶山。”
這是以中國人命名的一座環形山。萬戶,世界上第一個試圖離開地球的人。他曾在一張椅子上綁上數百支爆仗,同時點燃,想借火藥的反衝力上天。結果爆仗爆炸,他不幸身亡。想來他在當時肯定被看作瘋子,遭人恥笑,不過正是這樣的瘋子推動了曆史的發展。
飛船正式開始了太空之旅,太陽帆已經產生了1G的加速度,所以飛船內恢複了正常的重力環境。電腦圖林接過飛船的指揮,小東和小星離開駕駛艙,跑過來簇擁在周老的身邊。這會兒他們都卸去了“大任在肩”的莊重,又變成了16歲的少男少女。他們喊著“周先生,周爺爺,我們總算把你拽到飛船上了!”
老人衷心地說:“謝謝,謝謝,孩子們,我要給你們添麻煩了。”
“不要這樣說嘛,周爺爺,你是誇父行動的創始人,完全有權作它的乘員。你也是我們倆的心理依靠,有你在身邊,我們就放心啦。”
老人笑著說:“我隻是一個老廢物。我沒有拿到一個博士學位,而你們拿到14個!不過,我真的高興能來到誇父號飛船,這是我畢生的夢想。”
“你努力了74年,才把它變成現實。”
“是啊,74年的夢想,74年的努力啊!”
窗外是暗淡的天幕,飛船尾噴管的火焰熄滅了,衝壓發動機還未起動,隻有太陽帆在起作用。飛船的速度很低,襯著廣袤荒漠的天幕,飛船顯得很小,很緩慢,就像一隻生命力脆弱的小甲蟲。74年了,環宇航行是他一生唯一的信仰支撐點,他為此耗盡了心血,曾被世人譏為“異想天開”的瘋子。今天設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即使他立即倒地死去,他也會含笑九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