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大器晚成,不老長青
——劉慈欣
王晉康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20世紀的90年代,“並非鐵杆科幻迷出身”(他一向的自我評價)的王晉康,為了給十歲兒子講故事,偶然闖進科幻文壇,一擊而中,以《亞當回歸》獲當年銀河獎的首獎。從此以後幾乎年年得獎,成了科幻文壇收金最多的得獎專業戶。他也是一位“不老長青”的作家,自那時起到今年的22年間堅持創作,量多而質穩,是科幻文壇公認的“恒星”。他的作品風格沉鬱蒼涼,敘述冷靜簡約,思維清晰,文筆流暢,構思巧妙,懸念迭起,尤其是富有深厚的哲理意蘊,以“哲理科幻”在中國科幻文壇獨樹一幟。迄今他已經創作短篇小說80餘篇,長篇小說20篇,共500餘萬字。雖然近年來他與我見麵時,常常說他年屆望七,腦力已經衰退,由衷羨慕年輕作者的精力,但他實際上仍保持著可觀的創作速度,每年都要出一到兩個長篇。2015年年底,另一部長篇《天父地母》又將問世。
筆會見麵時他曾經對我說過:文學創作,尤其是相對小眾的科幻文學創作,是一件殘酷的事。當你在書店看到那堆天擁地的書籍,當你在網上看到浩如海量的網文,你會由衷地認為,在這麽多選擇中,有讀者選擇了你的書,那是一種緣分,甚至是一種惠賜。一位作者,哪怕隻有少量作品能夠經受時間的無情淘汰而留存於世,那也是他的福分,是他的驕傲。對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覺得,抱有這樣的敬畏來寫作,其作品也會博得讀者的尊敬。
在另一次筆會上他曾說:像劉慈欣、何夕這樣的中年作者是站在現在看未來,年輕作者是站在未來看未來,而隻有他,因為年齡和閱曆,已經不能深切地融入日新月異的科技社會了,所以是站在過去看未來。也許事實確是如此,但這並不代表“陳舊”或“僵化”,而是另一種獨特的視角。正因其獨特和稀缺(像他這個年齡段仍堅持一線寫作的科幻作家已經屈指可數了),也就有獨特的價值。
我們希望科幻文壇的“老王”能夠不老長青,繼續保持旺盛的創作精力,為讀者奉獻更多的、具有獨特視角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