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次看到“固體海洋”這個詞,還是在三十年前,鄭淵潔老師的《舒克貝塔曆險記》裏。

那時,七八歲的我覺得這個詞又古怪又帥氣,不知怎麽就記在了腦子裏。

多少年後,再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意思已經完全不同了。

再看到的時候這個詞出現在《環球科學》上,旁邊配著覆蓋著厚厚一層塑料垃圾的海麵圖片。據研究,某些區域的海水裏,塑料顆粒的數量已經超過微生物數量。

我大受震撼,迅速看完那篇文章,那裏的內容讓我窒息。經常聽到有人在說塑料汙染的事,但對我來說,那影響不過是超市的一個塑料袋開始收三毛錢了。

我又在網上搜索了一些紀錄片的視頻:一隻海鳥把塑料殼當作貝類,用長長的喙把塑料殼敲成碎片,喂給嗷嗷待哺的小鳥吃;還有無意中被塑料袋勒住,成長過程中身體嚴重畸形,卻還頑強活著的海魚;在太平洋中,甚至有一片麵積比英國還大的塑料垃圾漂浮帶,隨著洋流移動,仿佛一片移動的大陸……

那些視頻的拍攝地雖然離我十萬八千裏,但是那些塑料製品卻如此熟悉,仿佛就是我前一天才扔掉的飲料瓶。那些畫麵在腦中盤旋不去,偶爾在夢中長出新的古怪藤蔓,組成一幅幅更加恐怖的圖景。

好在還有好的消息,美國、日本、巴基斯坦的科學家都已經發現了可以分解塑料的細菌,而且正在加緊研究。也許那些原本上百年都無法自然降解的白色塑料,很快就有方法對付了。可能就在各位閱讀《固體海洋》這本小說時,降解塑料的研究又向前進了一大步,所以說不準這本小說中的故事,是發生在將來,也有可能就是現在,又或者是在某條我們不曾去過的時間支流。

頭腦中有一些好的點子能夠寫,是一件很讓人興奮的事,然而真正想把那些點連接起來,寫成真正的故事,又是另一回事了。那是一條異常艱難而且枯燥的事,多虧了第二屆晨星·晉康獎,給了我兩個不得不完成這篇小說的理由:獎金的**和deadline的壓迫。盡管並不容易,但我還是在七個月內完成了這篇二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

在寫作過程中我學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不用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始動筆。當我開始寫這篇小說時隻有幾個模糊的影子:站在冰麵上的因紐特少年;有著特工一樣好身手的動物保護者;獵殺海豚的日本漁民;以塑料垃圾為營養,瘋狂如通天豆莖的植物;遊弋在海上,吞食垃圾塑料,再吐出工藝品的巨大3D打印機……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知道事情將會如何發展,隻好陪著那些人物,一邊摸索一邊前行。這是一段很奇妙的旅程,充滿了奇妙與未知,好在他們最終相遇,展開戰鬥,並且獲得了成功。

謝謝他們。

也感謝晨星獎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並且對這篇文章給予了肯定。感謝出版公司和編輯老師的推動,讓這本書能夠麵世。感謝家人的支持,給我一個自由的空間寫作。

感謝各位讀者。希望你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