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餘歡
文/太初有七
一
我有一個朋友叫餘歡,她昨天死了。
說是朋友,其實並不準確。當我接到警察局通知的時候,花了三十分鍾,才把這個名字和我記憶裏的那個小女孩對應起來。
是的,我們隻見過一麵,在二十七年前。
那時候我剛剛拿到應用心理學的碩士學位,打算考心理谘詢師執照。在國內,心理師執照是需要工時累積的。也就是說,你必須有足夠長的心理谘詢時長,才有資格成為一名心理谘詢師。
為了快速積攢工時,我和上海的民強高中合作,以近乎免費的價格為那裏的學生提供心理谘詢。
民強高中是上海可以排入前十的公立學校。上海人有個戲稱,“進了民強,相當於一隻腳進了清華,一隻腳進了北大,如果不幸摔了一跤,那也能跌進人大”。考進這裏的學生,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並不誇張。如果考慮到這裏每年可憐的招生名額,民強的錄取率甚至比高考的重點大學還低。
民強高中的學生大多數都很成熟。這種成熟不是體現在外表上,而是體現在心智上。在做谘詢的時候,我常常誤以為對麵坐的是個成年人。
多數學生對於自己的未來胸有成竹,充分理解現狀的困難,同時也懂得利用資源來為自己解決困難,我不僅一次的感歎這就是中國未來的精英的樣子。
但餘歡是個特例。也正因為如此,她才讓我印象深刻。
她的身上,有一種很明顯的討好型人格的特點。通常來說,優秀的學生自尊心會比普通人要強很多。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一直得到正麵的評價,這些正麵的反饋對於樹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與此同時,也給自尊心畫了一道很高的界限。
大部分情況下,這對於個性的成長是有好處的。美國有個研究發現,年紀較大的入學者通常在日後生活中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這是因為年紀較大的孩子在同學中顯得身體更加健壯,性格更加開朗,容易受到前來挑選橄欖球運動員的教練的青睞。這些青睞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受到肯定,做得更好,繼續受到肯定,繼續做得更好,從而在未來生活中更容易獲得成功。
但餘歡,並不是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要說其中的差別,大概就是驅動力到底是想要自己受到肯定,還是想要讓別人高興。
前者的驅動力來自自身的滿足感,而後者的驅動力,來自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