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2日,當劉慈欣在加州捧起雨果獎的獎杯時,在大洋彼岸,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號稱“科幻界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項究竟是什麽來曆。在文化博弈和自古以來的宏大敘事的影響下,我們恐怕很難想象:像這樣聲勢浩大的國際盛會,竟然誕生在一群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手裏,而首屆主席在大會召開時僅有十九歲。

把目光收回到國內,我們所熟知的科幻史大抵是這樣的:中國科幻始於荒江釣叟,經吳研人、梁啟超、魯迅和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兩次**和兩次低穀,沿著葉永烈、鄭文光、王曉達、王晉康等作者的足跡,進入新生代,最終伴隨著劉慈欣和郝景芳獲得雨果獎,成為世界科幻星雲裏的璀璨新星。在這條坎坷的道路上,被提及的人會被塑造成形形色色的英雄;更多的人則不見蹤影,成為科幻雜誌和圖書版權頁上的一個個難以考據的名字。而大眾眼中的科幻迷,也不過是一些默默無聞地購買、閱讀科幻讀物,觀看科幻電影和電視劇,偶爾會去大會上討要些簽名回來收藏的外圍人士而已。

但是這段曆史還有另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裏,我們會看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職業作家和愛好者在筆會上暢所欲言;看到今天的《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在職業技術學校裏創辦《星雲》雜誌和中國科幻愛好者協會;看到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全國的大學生科幻協會聯合舉辦的征文比賽一屆屆演化成未來科幻大師獎,而這些學生又各奔東西,成為當今科幻世界的中流砥柱……

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裏,科幻是建立在人際交往之上的社群文化,科幻人的故事也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的故事。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裏,科幻作家能創造鋼鐵蒼穹,也會和朋友在西門外的蒼蠅館子裏擼串;如今在航天科工一線工作的專家,也會在草坪上和同學一起吹拉彈唱,一言不合,便創造了已經走過近二十載的科幻社團。誌同道合的愛好者會自發形成協會或俱樂部。這些組織所積攢下的資源和它們的社員們的內在凝聚力,又會繼續吸引更多的科幻迷加入其中。一些社團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倒地不起,更多的社團則開始和其他的同類組織建立往來,直到聯盟成立,大會召開。科幻迷搖身一變,成為作家、翻譯、編輯、評論家、畫家、音樂家、創業者,甚至成為史學家、收藏家、活動家、目錄學家……所有人都有各自的故事,都能在科幻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不幸的是,我們鮮能聽到這些故事。很多人並不知道同他們一樣的科幻迷曾經做過什麽,說過什麽,也往往不知道身為科幻迷的自己能做些什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麵臨如幽靈般縈繞在中國科幻界上空的“公交車現象”:科幻迷會僅僅將科幻視作一種無關人生的遊手好閑,在大學畢業時,麵對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抉擇,心安理得地放下科幻,並頗為傷感地補上一句“不好意思,我到站了”。

我們不能左右這些人的決定,但是親曆科幻史的我們至少能夠講出科幻社群裏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這便是我們製作本書的初衷。如果你是科幻迷,書中的內容將會為你的科幻迷生涯提供豐富的啟發;而如果你隻是一名普通人,你也會領略到科幻愛好者的熱情,和他們所能取得的燦爛成就。

全書將從“世界”和“我們”兩個角度展現科幻社群的魅力。前者講述世界科幻社群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若幹事件,後者著眼於呈現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的社團風貌。標題則全部取自經典幻想文學作品,內容順次為:路邊野餐(微科幻速讀)、我不屬於他們(幻迷日常)、太空序曲(科學與科幻)、幻想嘉年華(奇思妙想集錦)、烏有鄉消息(科幻迷的架空世界)和無名者之國(協會文化展覽)。

針對世界科幻文化,本書從三方麵呈現科幻社群的主要發展軌跡。《美國科幻圈的誕生》梳理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科幻迷從零到一舉辦首屆世界科幻大會的來龍去脈;《技術宅的天梯:30年代的載人登月計劃》介紹了同時期以阿瑟·克拉克為首的英國科幻愛好者所製訂的史上首份載人登月計劃;《微型國家漫遊指南》則講述了科幻人因千奇百怪的理由建立微型國家的文化變遷曆程。從三篇作品中,讀者能清晰地看到科幻在文化、科技和政治經濟領域中發揮的豐富作用。

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始創於1996年,曆經一次斷代,至今已有二十四年的曆史。在本書中,我們還將從多個角度介紹我們自己的社團文化。《尋找旦旦》和《那些神秘的社員們》是協會內曆史最悠久的一項活動的成果:在活動中,社員會以其他社員為對象創作幻想故事,借此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幻想嘉年華”一節會展覽協會原創部的成員在筆會上的即興幻想,包括一套科幻菜譜、一套異星生物誌和一篇景觀短文;《清華北大異聞錄》則集結了2018年清華北大聯合征文活動的優秀作品,以全國兩所頂尖高校為舞台,展現了別樣的大學生日常;而在本書的最後,我們梳理了協會二十四年來的大事件。這將是國內第一份公之於世的高校科幻社團史。

除此之外,本書還收錄了近年來協會成員創作的優秀作品。這包括短篇小說《藍溪之水》《畢業講稿》和《奇觀的終結》,短中篇小說《尋找旦旦》《它曾活著:一個齒輪故事》和《生而為人》,以及一篇別具一格的書評《最後的西遊》。這些作品水平專業,風格多樣,內容飄逸脫俗,其中不乏往年獲獎作品。它們曾經為我們帶來了歡樂和淚水,相信讀者也能夠感受到它們的魅力。

在那些締造了世界科幻文化的頭號科幻迷的眼中,科幻是一種生活方式。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希望將這種生活方式傳達給更多的人,讓更多對科幻感興趣的人擺脫大劉所感喟的“現實引力”,享受科幻的樂趣,讓科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這是他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這也是你們的故事。

這是所有科幻人的故事。

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

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