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封 企業精神的精髓

企業家為了完成企業的使命,往往要支使很多員工工作,這些人也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此,企業家除了促使社會繁榮外,還必須使部屬滿足、快樂。

親愛的小約翰:

我發現你和我們的對手之間的怨恨情緒仿佛加深了。在殘酷的商場上,打擊你的敵人是無可避免的,這是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可是,有時候也不能過分的不留餘地。並且打擊敵人也要合情、合理、合法,雖然商業競爭往往不擇手段,但如果要使企業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有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的。

如果在商場上樹敵太多,被敵人群起而攻之,你自己再強大,也難免最後被別人壓垮。那麽,你如何才能在商場避免樹立仇敵,以免遭到沒必要的報複,這是我想說的一個問題。以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首先要謙虛和自信。也就是說,避免樹敵的第一點是要“虛心”,如中國的名言:“虛懷若穀,方能容納百川”。

我知道你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你對自己非常自信固然重要,但必須建立在謙虛的態度上。你在執行自己的任務時,一定要有信心,但惟有建立在謙虛上的信心,才能變成卓越的信念,把你導向成功。做事失敗的人,往往是自大而不知謙虛,以致不知不覺中陷入固執已見、固步自封的境地。

這樣的情形,越是居於高位的人,越是要特別注意。因為身為高層管理者,很難有人糾正你,這時你隻有自我指導,經常自問是否保持謙虛的胸懷?這麽一來,你就會了解,並非自己的地位比別人高,就比別人有更多的能力。當你覺得自己的部屬差,你就是沒有那一份謙虛的胸襟。即使你發現你的部屬什麽都不如你,但隻要你用謙虛的眼光去看他,你就會慢慢發掘到他的長處。這樣,一旦部屬有什麽適當的提案,你也能欣然接受。這樣,群策群力,發揮團隊精神,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作為領導,你要善於納言,如果你把員工的話當作“廢話”,可能就進行不下去了,隻能到此為止。可是認為“有道理”,就能鼓勵他多提建議,糾正自己的不足,防止自己犯錯誤。即使很普通的員工,有時候會觸動靈感而獲得新的念頭,這也許會對自己有幫助,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人生或事業成功的關鍵,有時候就在這裏。

作為一個企業家,在經營公司時,看了其他的公司,可能覺得“經營得不錯”?假如能如是想,就會吸取對方的經營方法,用來發展自己的公司。也可以誠懇地去請教,對這種虛心求教的人,除非特別機密,一般對方都會坦率的回答你。

無論做什麽事情,“虛心”很重要。但並不是要你毫無主見,讓人牽著鼻子走。要一方麵堅持“主體性”、“自主性”,一方麵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比一個人獨自暗中摸索要好得多。有人剛開始做生意時,幾乎什麽都不懂。開發了一件新產品,往往不知道該定價多少?那時他的辦法是跑到零售商那裏去請教,因為他認為如何定恰當的價錢,去問常與消費者接觸的零售商最清楚。到零售商那裏,出示新產品,問他們:“像這樣的東西可以賣多少錢?”他們都會坦誠地告訴你行情,照他們的話去做就不容易犯錯誤,並且不必付學費,也不要傷腦筋,沒有比這個更劃算的了。

但願你能培養這種“虛心”的精神,隻有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人,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這封信我要告訴你的第二個重點是:作為企業家,在管理中,手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高潔無私的人格,使員工受感動而毫無保留地奉獻,知識和手腕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到什麽才是人生正確的立足點,惟有大公無私,才是最重要的。從這點來說,就是要有“愛心”。

誰都認為隻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是非常自然的感情。但如果因而被私心蒙蔽,也就是被個人的利害或感情左右,就很容易判斷錯誤,無法產生堅強的信念。不被私心蒙蔽,仔細考慮什麽才是對的,什麽才是該做的,這時就能產生正確的判斷力、堅強的信念及勇氣。

因此,我希望你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並且毫無私心地考慮事情以磨練自己的人格,這才是你要達到的目標。企業家應懷有愛心的胸襟,並以正義為前提,如此不僅能盡到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也能使員工心悅誠服。

企業就好比是一串念珠,串聯念珠的絲帶,就是企業精神,也正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的精神,如果念珠缺乏這條絲帶,珠子就會散落零亂。企業的運作中如果缺乏這種的精神,就不能帶給企業以長久發展的生命力。企業的責任既然是生產物品,那麽就必須造出最優秀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要,消除國家和人民的貧困,使每個人生活更豐富、更快樂,這才能算是完成了企業的目的與使命。企業以經營謀取利潤和為社會創造財富雖然有物質和精神的差別,但對於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同時,企業家為了完成企業的使命,往往要支使很多員工工作,這些人也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此,企業家除了促使社會繁榮外,還必須使部屬滿足、快樂,如果缺乏這種愛心,光是靠職位和權力來支使員工,必然得不到別人誠心的幫助。

具有愛心的企業家一旦發現某人有不法的舉動時,必須斷然地糾正他。如果為了私情,故意隱匿不處分,不隻是誤解了愛心的真諦,到頭來反而害了部屬,這就是濫用了愛心。因此,凡事以大局正義為前提,該處罰時處罰,該獎勵時獎勵,才能算是真正了解愛心的真義。

身為企業管理者,懂得愛心,自然能竭盡全力地去愛護部屬,部屬了解上司的心意,即便因錯誤受到懲罰,也能心甘情願,並在懲罰中學習到做人處世的正確方式。所以,要想成為受部屬尊重的企業家,愛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我是經曆許多坎坷和艱辛,才創造出今天的成功和輝煌的。我是這樣認為:我的一生,重大的失敗是經曆過的,如果說小的失敗,那是天天都有,甚至是每時每刻都有;不過,這些都如過眼煙雲,早已消逝無蹤。

人生的失敗,往往起因於那種炫耀自己的心理。因為任何人都會有理想,也可以說是夢想,但其中也存在著驕傲,想對社會大眾誇耀自己的成就,這種心理不論到多大歲數都還是會有的。不管那是個人的工作範圍,還是公司的工作,或國家的工作,我認為人生的失敗,全部都是從炫耀中萌芽的。

任何人,在光景淒慘的時候不必飲泣獨處、向天悲歎,在風光無限的時候也不必昂首闊步、藐視別人。尤其是在熱度較高、噪聲嘈雜的人群捧抬你的時候,不要忘了趕忙從忘乎所以中溜下地來,踏實行走。

成功了,往往容易陶醉,而陶醉後當然也就容易出亂子了。防止失敗的方法,就是不時地反省、檢討。世事多艱險,因此總是有事與願違的事情存在。

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大多數是由於對自己認識不夠,缺少以自己為中心的反省。

不論公司、商店還是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長久發展。如果某項產品、某件事情幹砸了,當然就是事與願違。這並沒有其它的原因,關鍵就在於自己對所做的事情判斷失誤。

缺乏自我觀察及自我檢討,隻是陶醉在自己不斷增加的力量之中,甚至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這些都會引起失敗。這種“事與願違”的情形,原因在於出發之前沒有做好自我反省的工作。

那麽,你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呢?我認為,例如,在推出新產品時,要先詳細檢討有沒有使這件事成功的實力。若力不從心,就不應該做這件事。

如果對於這件是很想進行,而自己的實力又不夠,問題就變成如何彌補不足的地方了。若是在資金方麵,就應該和銀行商量,設法取得資金。若技術不夠,就應該廣泛征求技術。國內找不到,就應該向國外尋找,一直到做好為止。

尋求技術,有時也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若代價太高,雖然需要這種技術,也不可以這麽做。因為代價太高不劃算,目標固然可行,但現在還不是做的時候。

我們的一生,可以說就是這樣在不斷反省中前進的,對此,有的來自體驗,也有來自內外的教訓。我認為許多公司就是這樣,一麵反省一麵經營,我也一直采用此種方法,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

你的父親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