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依
萬條垂下綠絲絛
佇立在河邊,河岸兩旁柳條依依。心裏有些不安:秋天來了嗎?可是竟沒有一點秋的氣息。柳依然碧綠,像姑娘垂落的秀發傾瀉而下,與清澈的河水照映,仿佛一幅水墨畫卷,讓人心曠神怡。貪婪地吸著這還沒有被塵土掠過的空氣,一股久違的清新滲透了每一根血脈。
看著身邊的垂柳,心中多了幾許感慨。她偷偷露出青綠的時候,春天便走進了我們的世界;她枝葉繁茂的時候,又將一份的清涼融入我們心底。她,碧綠、清新、芬芳,婀娜多姿,渾身散發著青春與活力。然而,再仔細看時,突然掠過一絲惆悵:她的青綠已經有些褪色,碧綠包裹的身子分明有幾條發黃的枝葉。想必,秋天就要來了。
《詩經·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應該是對楊柳最早的讚美了吧!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柳樹發芽早,落葉遲。早春二月,它已初綻嫩芽,仿佛少女蒙矓的睡眼。“柳絮飛時花滿城”,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白色的柳絮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幾分離愁。柳樹落葉極晚,當蕭瑟的秋風無情地劫掠大批的黃葉時,柳樹卻依然枝葉婆娑,綠意盎然。柳樹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易種易活。誰人不知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詩句呢?楊柳枝條千萬,隨風飛揚,婀娜多姿,是文人墨客的最愛。每當古人送別時,楊柳便出現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思親時,楊柳便出現在亭台樓榭,楊柳依依,似解人意。
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那個叫韓翃的年輕人,多年後他回首舊時光的時候感歎那些散落的柳條,而思念就在那沒有月光的夜晚蔓延。
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書生韓翃,家境清貧,與李生為好友,李生讓韓翃居於其宅之側。李生有一寵姬柳氏,自門內窺見韓翃後,便起相愛之心。生知其意,便將柳氏贈與韓翃為妻,並資助韓翃三十萬錢。第二年,韓翃應試及第,留下柳氏獨自回家鄉探望父母。不久,安史之亂驟起,韓翃不得回京師。柳氏怕遭亂兵淩辱,乃剪發毀容,寄居法靈寺。亂平後,柳氏為藩將沙吒利掠到府中,納為侍妾。時韓翃被平盧節度使侯希逸請為書記,遣人持一練囊,內盛麩金,上題《章台柳》詞,去京師尋訪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捧金嗚咽,左右淒憫。好容易盼來愛人的消息,卻是無端的猜疑,讓柳氏百感交集,她不卑不亢地答曰:“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讓人肅然起敬。
兩人目斷意迷,失於驚塵。韓翃歸家之後,意色皆喪,音韻淒咽。後來,此事為虞侯許俊所知,許俊是個俠義之人,答應幫助韓翃與柳氏團聚。他乘沙吒利出城射獵時,扮作小校來到沙府,詐稱沙吒墜馬受傷,要柳夫人前去護理,接著將柳氏送到韓翃處,使兩人團聚,但因沙吒利是有功之臣,深得皇帝的寵信,怕此事被沙吒利知道,便求助於侯希逸,侯希逸將韓柳之事上奏皇上,皇上下詔,將柳氏歸還韓翃,另賜錢二百萬給沙吒利,遂使韓柳夫妻團圓。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到底該怎樣才會快樂,才會不去想念你?如果你,從來沒有愛過我,在我,也會灑脫地放開你。可是偏偏我們愛了,而我卻不能獨自醒來!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看似柔弱的柳,蒼天卻自有公道,賦予堅貞不渝的柔韌。姑且不說春柳芳菲、夏柳蓊鬱、秋柳餘韻,即使到了隆冬,看那料峭寒風中百折不撓的枝條,正以婀娜的腰肢演繹動人心魄的生命之舞,殘留在枝條上的幾片枯葉,隨風飄落在清澈河水中,尋覓生命的輪回。
這是一個有關癡情的故事。二月灞橋,春苔始生,垂柳婆娑。這便是漢唐盛世長安送別的地兒。柳與“留”諧音,柳枝娉婷又是麗都多情女子的化身,柳葉如眉,柳條隨風如揮手,所以,柳有“留人”之意。也許當時,都要折一段柳枝饋贈遠行的人以為歸思吧!此情此景,便是“執手相望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枝已代言由衷了。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樹既如此,人何以堪?有些人來了還是走了。男人對愛情的定義、對愛情的追求與女人的愛情果然不同。她是為他而來的,為了那守候了五百年的期待,她是他生命中永不可磨滅的奇跡,她注定要為他獻上那珍藏了一生的擁抱。
今天的我們或許相愛,明天的我們也許形同陌路。世上的事,百轉千回。誰是誰的獨有,總不能如自己的心願,隻能感歎這錯誤的相遇。不要因為自己的沉默而錯過,然後強迫自己在痛苦中忘卻。
愛情中沒有矜持。
楊柳隻具有離愁與懷人的意象嗎?翻閱唐詩中發現,楊柳還是詩人興發曆史哀傷的對象,詠史吊古的詩歌中也經常出現楊柳。唐朝著名詩人韋莊曾在金陵的台城憑吊:“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杜甫的《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李商隱的《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前朝的宮殿成為一片廢墟,而楊柳依舊一歲一枯榮。
好奇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托著甘露神水的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輕輕一揮,就能起死回生。菩薩為什麽不用其他的植物,大概是取楊柳好活的寓意吧!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裏,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讚美汴河隋堤的勝景。當年隋堤之上盛植楊柳,疊翠成行,風吹柳絮,騰起似煙。每當清晨,登堤遙望,但見曉霧蒙蒙,翠柳被籠罩在淡淡煙霧之中,蒼翠欲滴,仿佛半含煙霧半含愁,景致格外嫵媚,是一幅絕妙的柳色迷離的風景畫。故而被譽為“隋堤煙柳”。
其實楊姓的起源就來源於此。
隋朝大業元年開鑿的通濟渠,西起洛陽,東段從滎陽至開封,折入皖、蘇,貫通邗溝,直達揚州,是隋煬帝所開鑿地運河中最重要的一段。運河兩岸的大堤因此被稱為隋堤。關於隋堤楊柳,筆記野史中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運河修好之後,隋煬帝沿運河南巡。他乘坐豪華的龍舟,身後是數百艘隨侍的龍舟,還有上萬隻雜船緊隨其後,浩浩****,向江都進發。此時正值初夏,天氣漸熱,隋堤上拉纖的羊群和千名殿腳女,不一會兒就氣喘籲籲,香汗淋淋。憐香惜玉的隋煬帝與左右的大臣商量辦法,翰林院學士虞世基呈上對策:在堤岸遍種垂柳,清蔭交映,一可為殿腳女遮陽,二能加固新築的河堤,三可摘下柳葉還可喂飼拉纖的羊群,一舉數得,豈不大妙!隋煬帝大喜,隨即傳旨隋堤岸邊的郡縣連夜趕種柳樹,每種一棵,賞絹一匹。短短幾天時間,官員、百姓蜂擁而至,將周邊的柳樹都移栽於河堤兩岸。好大喜功、善作政治秀的隋煬帝,又率群臣登岸,要親手種植一株柳樹,以為垂範,並作為君民同樂的見證。
隋煬帝剛剛選了一棵柳樹要用手去移,手還未曾觸及樹幹,就有幾個宮人移了過來,又挖坑栽了下去。煬帝隻用手在柳樹上摸了幾下,就當作是他種的了,群臣與百姓,隨即齊呼萬歲。大臣們也依次各種了一棵。圍觀的百姓歡呼雀躍,還編出了一首民謠:“栽柳樹,大家來。又好遮蔭,又好當柴。天子自栽,百姓同栽。”隋煬帝聽後滿心歡喜,賞給栽樹的百姓許多錢。
隋煬帝回到龍舟上,看著這隋堤上人造的漫天青幔,忽然又想起秦始皇封禪泰山,禦封五株為他遮風擋雨的大鬆樹為“五大夫鬆”的典故。他立即提議,要給遮蔽日光的隋堤柳樹封賞,說:“朕今就賜它禦姓,姓了楊罷。”叫近侍取來紙筆,禦書“楊柳”兩個大字,令左右掛在樹上,以為旌獎;還傳旨眾人,以後都要叫它楊柳,不許單叫柳樹。
柳樹姓楊,沾了隋煬帝的光,寵榮無比。楊柳之稱是否起源於此,得由曆史考據學家去判斷;然而,割不斷的曆史延伸卻讓人喟歎,前人曾有一首吊唁隋煬帝的詩:千株楊柳拂隋堤,今古繁華誰與齊!想到傷心何處是,雷塘煙樹夕陽低。
大業年間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水流。
西有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三百裏。
——白居易詠《隋堤煙柳》
盛唐時期,文化空前繁榮,人們在享受舒適優雅的生活之餘,給了楊柳更多的憐愛。關於楊柳的詩歌層出不窮。
有名的如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門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崔道融的《楊柳枝詞》:“霧撚煙搓一索春,年年長似染來新。應須喚作風流線,係得東西南北人。”孟郊的《折楊柳》:“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楊,並在別離期。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
杜甫也有《吹笛》:“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而宋代詞人對楊柳也尤為鍾情。宋代有名的詞人幾乎都有佳作涉及楊柳。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來歌頌愛情的真摯,楊柳成了寵兒。在他們的詞中,楊柳愈發雋永多姿,形象也日漸豐滿起來。
單是歐陽修的就有《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采桑子》:“飛絮朦朦,垂柳闌幹盡日風。”《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柳永,這位在宋代著名詞人中官職最低,但在詞史中卻最為重要的柳七,他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
《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古今俊句。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裏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豔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伎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麵。”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伎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伎都相約前往柳永的墓前憑吊祭祀。祭畢就在路邊折下柳枝別在頭上,以寄托對柳永的思念之情。
據說這就是清明插柳的由來。寧願相信這淒美的傳說,因為蘸飽了情感的楊柳枝才是最美的。
“露條煙葉,翠蔭交接,風流纖軟,絮飛如雪。輕柔細膩,情思悠長。”
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語言,多美的形象,多美的楊柳。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