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1)記
唐
白居易
東南山水,餘杭郡(2)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3)。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4),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5),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渟渟,風泠泠(6),可以蠲(7)煩析酲(8),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岩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於床(9)下;臥而狎(10)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湲潔澈,粹冷柔滑(11)。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12),叢山複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裏君造(13)虛白亭,有韓仆射皋(14)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15)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16)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17)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18)八月十三日記。
賞析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北)人,中唐詩人,貞元進士,元和年間曾任左拾遺,後因故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寶曆年間出任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詩歌的主要代表,詩風平易近人,時稱“元和體”。有《白氏長慶集》。
本文圍繞冷泉亭展開,主要敘述它的獨特意趣,重心放在登亭觀景時的種種感受,情隨景生,境與意諧。春日、夏夜的草木、清風、泉水、岩石,既可以臥而狎,又能夠坐而玩,作者細致描述了冷泉亭所在的獨特地理位置甲靈隱而成為勝境的原因,呈現了冷泉亭的獨特魅力。
接下來作者敘述了杭州前任行政長官們建設的包括冷泉亭在內的五座亭台所呈現的佳境,予以高度讚揚,既表達了自己為之作記,述而不作的態度,又顯示出城市園林建設的積澱、山水情懷的傳承。全篇構思精巧,落筆輕靈,雖隻是一篇小品,確是別具匠心。
(1) 冷泉亭:在杭州西湖靈隱寺。
(2) 餘杭郡:杭州在唐天寶年間曾名為餘杭郡。
(3) 尤:突出。
(4) 撮奇得要:選取奇妙和重要的地勢。
(5) 薰薰:草的香氣。
(6) 泠泠:清涼。
(7) 蠲(juān):免除。
(8) 酲(chéng):酒醉後的困憊。
(9) 床:坐的用具。
(10) 狎(xiá):親近。
(11) 粹冷柔滑:形容水的清涼和緩。
(12) 封:邊界。
(13) 相裏君造:相裏造,曾任杭州刺史。
(14) 韓仆射(yè)皋:韓皋,字仲聞,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尚書仆射。
(15) 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16) 盧給事元輔:盧元輔,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給事中。
(17) 元藇(xù):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當時任右司郎中。
(18) 長慶三年:公元8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