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腦科學減肥不需要“忍耐”
“試了很多方法都沒什麽效果……”
“總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堅持不了……”“我不想控製飲食……”
“減肥總是失敗,我覺得自己太失敗了……”
對於坊間流傳的減肥方法,大家似乎都有同樣的煩惱。
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為什麽那麽多不同的減肥方法總是讓人們產生類似的煩惱?你不覺得有點奇怪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些減肥方法命令我們“忍耐”,卻沒告訴我們“如何忍耐”。
總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或者因為壓力而暴飲暴食……這些“習慣”在我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
坊間流傳的減肥方法隻告訴我們如何改變飲食,卻沒告訴我們如何改變飲食方法、減少對食物的欲望。而且,這些方法都告訴大家“減肥靠的是決心和忍耐”。因此,盡管減肥方法多種多樣,但大家的煩惱幾乎一致。
對此,本書將提供一些幫助大家掌握正確飲食行為的提示,幫助大家改變吃東西時的“大腦習慣”。
因此,大家完全不需要“忍耐”和“自製力”。
即使是覺得自己意誌力薄弱的人,隻要從“大腦習慣”開始改變,不“努力”也可以不知不覺地瘦下來。
想改變飲食方式,首先要改變大腦
“吃”這個行為是通過大腦進行調節的。飲食習慣和對食物的欲望都是大腦“學習”的結果。
也就是說,你之所以不由自主地想吃東西,是因為你的大腦變成了一個“無法變瘦的大腦”。那些傳統的依靠自製力的減肥方法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忽略了大腦的參與。
我是美國洛杉磯一家心理健康診所的院長,曾在美國耶魯大學等機構從事尖端腦科學研究工作。
人們來診所都是為了解決心理和大腦方麵的問題。在治療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的問題都和飲食有關。
最典型的就是“壓力引起的暴飲暴食”。這個問題對普遍壓力過大的現代人來說不容忽視,很有可能引起生活方式病,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
在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前輩曾經告訴我,接待患者時一定要問清兩件事——患者的飲食和睡眠。
由大腦調節的飲食和睡眠可以說是一麵反映大腦狀態的“鏡子”。飲食方麵出現問題的人(往往體形方麵也出現了問題)的大腦可能正處於一種不健康的狀態。因此,如果真的想有效減肥,就不能忽視大腦這個根本原因。
為什麽“努力”了卻瘦不下來呢
我們對食物的欲望緣於對食物的依賴。
因為吃東西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產生了依賴。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叫作“快樂中樞”的區域,由腹側被蓋區和伏隔核組成。
我們吃下的食物在體內轉化為糖類,並對快樂中樞進行刺激,我們就會感到快樂,想吃更多東西。想抑製這種快樂中樞的失控是很難的。
那些隻會讓我們努力忍耐的方法忽視了大腦本身的運行機製,毫無道理可言。我們試圖用意誌的力量來抑製對食物的欲望,但是在支撐這種意誌的大腦中,有一個完全相反的運行機製。因此,僅靠自製力就想減肥成功根本是無稽之談。
那麽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呢?
通過各種研究結果的積累,我們發現,用某種方法持續對大腦施加作用,最終可以抑製快樂中樞的失控。
“征服”食欲的科學方法
“正念療法”在歐美地區非常流行,目前廣泛應用於企業和教育領域。應該有很多人聽說過這個方法吧?
本書基於正念療法,整合了改變飲食行為的各種方法,總結出了一個係統的減肥方法。
如果你曾因嚐試傳統減肥方法而受挫,為什麽不放棄壓抑自己對食物的欲望,而是學習這種和欲望“和解”的腦科學減肥法呢?
已經有很多科學依據證明了正念療法對大腦的影響,正念療法也已經開始應用於改善飲食行為。
本書適度參考了一些能證明這種減肥方法有效的科學數據,並列出了相關參考文獻,供讀者參考。
從“無法變瘦的大腦”轉變為“不會變胖的大腦”
本書的目的是從腦科學角度改變你的大腦,最終讓輕鬆減肥成為可能。而且,由於大腦最終會處於即使不刻意忍耐也不會變胖的狀態,所以減肥效果並不是暫時的。與普通的減肥方法不同,它有效地避免了反彈。不僅如此,與其他減肥方法相比,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詳見後麵的內容)。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正文采用了故事形式。此外,書中還附帶實踐項目的日程表,即使從今天開始也能立刻上手。請大家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帶著輕鬆的心情嚐試一下吧。
在閱讀本書並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你的大腦和心靈一定會發生變化。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飲食和自身煥然一新的過程。
出場人物
· 朋美:主人公,網絡媒體公司編輯助理,28歲。
· 睦睦:體形較胖的減肥愛好者,42歲。
· 聖子:纖瘦的“禦姐”,應該是35~40歲。
· 小卓:理想是成為模特兒,每天鍛煉身體,21歲。· 大和:IT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大腹便便,50歲。· 鬆代:KIBUSU減肥訓練營的老板,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60多歲。
· 杉田:KIBUSU減肥訓練營的主廚,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