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技巧? “借助外力”法則

對話語沒有自信時,不妨借助“外力”

你是否覺得請求他人幫助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事實並非如此。請求他人幫助也是傳達技巧的一種,我稱之為“借助外力”。

某次我坐公共汽車時,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坐在我旁邊,孩子麵朝窗戶,穿著鞋站在座位上。那位母親說:“你這樣做,旁邊的叔叔會生氣的,快把鞋脫了。”

怎麽讓我當壞人呢?當時,我感到有些不快。

大家也許都有過類似的經曆吧。

但是,當我事後再思考這件事時便發現,其實這種責備的方法正是借助了外力。

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向母親撒嬌、耍賴,所以就算母親再怎麽責備,有些孩子也會把母親的話當作耳邊風。但是,如果此時麵對的是一位陌生的叔叔,孩子就會沒來由地有些懼怕。因此,巧妙地運用孩子的這種心理,也許會讓話語更有效。

當直接向孩子表達卻無法被他們理解時,借助外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小時候,大人經常會嚇唬孩子“老虎會找上門哦”或“怪物會來抓你哦”,這些管教孩子的方法也正是借助了外力。

在出版界,書籍腰封上的推薦語是借用外力進行表達的方法之一。我們會請那些知名人士來推薦書籍,也就是借助第三者的能力來表達書籍魅力或提升讀者對書籍的信任度。

像這種利用第三者的能力的方法就是“借助外力”。

這種方法會使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更能得到對方的信任,所以善於表達的人經常會有意識地巧妙運用外力。

像“專家推薦”“獲得××獎項”“上過電視”等說法都運用了這一方法。

例如,在向別人推薦酒時可以說:“這款酒的味道好極了。”“這款酒得過大賽金獎,味道好極了。”推薦麵包時可以說:“這款麵包美味極了。”“這款麵包是從那家上過電視的知名麵包店買來的,美味極了。”

這兩組話中,每一組都是後者聽起來更有魅力,也更加吸引人。

外力VS外力

某公司的一位部長在跟我聊天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我的下屬總是不聽我的話。最近好像有一個在社交網站上很出名的‘網紅’說‘人隻應該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沒有意義的事就別幹了’之類的話,我的下屬受到了影響,更不聽我的話了。明明有些事即使沒有意義也必須得做啊……”

當下,似乎很多管理層人士都有類似的煩惱。我們隻應該幹自己喜歡的事嗎?那些沒有意義的事就不用幹了嗎?這些問題暫且不談。不過從傳達技巧上說,這類問題的出現可以理解成外力在發揮反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嚐試借助其他外力來表達,例如“話雖如此,但你知道嗎?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曾經說過與之完全相反的話。所以,就算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者乍一看覺得毫無意義的工作,不如先試試吧?”

在借助外力時,我們也要多加注意。如果用錯了方法,借助外力反而會降低自身的可信度。錯誤的方法是指毫無個人主見,僅僅借助外力。

例如,隻是因為“上司是這麽說的”,就將上司說的話原封不動地告訴對方。如果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方會認為你是沒有主見的人,進而對你失去信任。外力指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借助的力量——大家在借助外力前務必先領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