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開小說史新頁的個人創作——《金瓶梅》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生平不可考。蘭陵今屬山東嶧縣,書中亦多山東方言,作者當是山東人。這部書先有抄本,出現在萬曆(1573—1620)年間。沈德符的《野獲編》提到這部書,說袁宏道欣賞這部小說,把它與《水滸傳》相提並論。袁宏道有《觴政》,把它配《水滸傳》。袁氏《觴政》成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以前,說是為嘉靖間大名士的手筆。有歸於王世貞者,其說不可靠。王世貞是太倉人,不可能寫這部書,是因“嘉靖間大名士”而附會的。《野獲編》提到,1606年以後不久,蘇州就有刊本。今我們所見《金瓶梅詞話》,是1617年東吳弄珠客萬曆丁巳年序的刊本。《金瓶梅詞話》的刊行離開作者成書當不甚遠,此書當成於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年,其初刊本應該在1617年以前五六年。
全書一百回,稱詞話,是擬話本。中間夾雜著許多詞曲。詞話是宋元小說的別名。因為演說小說的,除說書外夾上彈唱。《金瓶梅》保存這個體例。它從煙粉靈怪傳奇的小說體例中脫胎出來,有長篇巨製的結構。除了詩詞、四六駢體的穿插以描寫景物及抒情以外,常用當時通行的詞曲,全書有六十多支通行小曲。但雖是詞話體例,事實上並非說書者的話本,不是從說書藝人的話本改編的,乃是一位小說家的創作。如果不是一人所獨成,也隻是一二位作家所創製的,不過用詞話體例而已(因為書中極****穢褻之處,說書者也無法說。這些穢褻部分,是隻能形諸筆墨而不能公開說唱的,而它們是書中有機部分,並非另有人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