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困難的時候,該像個什麽樣子
一、 不要等別人來鼓勵你
某天,我把來年的銷售指標發給大家。開會的時候,負責湖北區的同事在匯報時指著數字說有些困難。
我讓大家暫停一下,先讓兩位負責河南區的同事說一下自己來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
負責豫北區和豫南區的同事分別報了一個數,都和湖北的差不多。
我對負責兩個省的銷售經理說:“你手下這幾個人,如果覺得指標高,就調換一下位子。
“同樣一個市場,完成這個目標在有些人眼裏難得要命,在另一些人眼裏易如反掌——如果你真的覺得高,你就把市場空出來,重新排列組合。讓湖北的和河南的同事輪個崗,他可能認為河南的指標低。”
河南的兩個家夥眼裏放光,放下手機問我:“達叔,你說的是真的嗎?”
湖北的同事不再接話,聽完豫北、豫南的KPI,突然覺得自己的合理多了。
這就是典型的怯懦。
午飯時閑聊,我問了幾個同事的出身。負責湖北區的同事來自縣城的中產家庭,其他幾個都來自很普通的家庭。
我對銷售經理說:“以後招一線銷售的時候要注意,那些沒什麽生活壓力的人,缺少一些衝勁。我們要找有生活壓力的人,他們衝勁會更大,不用別人鼓勵,自己就會‘燃燒’。”
我說過,匱乏感強烈的人不會有遠見。我也自我批評過,像我這種小時候窮過的人,不會太有遠見,也沒那麽有學問。但是,那種匱乏感整天折磨著我們,讓我們拚命往前衝,不惜代價,也不用別人鼓勵,更不用別人的認可。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來賺錢的,誰也別攔著。
這個觀點不是我原創的。我買過一本書,叫《阿裏鐵軍》(2)。書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極其深刻。
故事講的是阿裏巴巴的中供係統,應該是賣誠信通的,對手是國際玩家——環球資源。
這兩個公司,我都有朋友在裏麵做銷售。
環球資源是外企,銷售員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住五星級酒店,高薪,走高端路線。
阿裏巴巴鐵軍的中供係統,這個後來貢獻了中國互聯網營銷人才半壁江山的團隊,根本招不到厲害的人,直接換了路線,隻招迫切地想要改變生活現狀的人。這些人每天自我驅動,像一群裝了永動機的坦克。
後來,阿裏巴巴幾年之內就戰勝了環球資源。
所以,我一直認為,你出來賺錢,還要別人催著你、鼓勵你,那你是沒前途的。
二、領導力
“領導力”這個詞,貌似每個公司都在談,但有領導力的人是什麽樣的?
很多人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坐上了大領導的位子,別的本事沒學會,推卸責任的技術倒是一流。通常的做法是把指標一分,然後就盯著手下幹活。
手下幹得不好,領導就去罵幾句、踹幾腳,實在不行就開掉。
我的老板選擇了一條更艱難、更刺激的路。大家說,縣域市場是戰略重點,他就自己帶頭搞縣域市場。大家說,新興市場是巨大的潛力市場,他就帶著我單獨建團隊去探索。大家說,西南市場特殊,某個產品在那邊10年打不開局麵,讓大家別做了,他就自己帶團隊去挑戰。大家說,某個省人口大,GDP高,但生意規模不匹配,太難做,他就自己帶隊做。
我不好給“領導力”下具體定義,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我認為有領導力的人就是我老板這樣的。
很多人一邊崇拜那些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的古代將軍,一邊在辦公室裏相互算計。這不是人格分裂嗎?
如果你有幸帶過幾個人,在做業務的時候,就應該像我老板一樣,給年輕人立個榜樣。
其實,不需要玩那麽多心眼,打硬仗也可以活得很好。
我和老板聊:“你為什麽敢這麽做?”
老板說:“你總說我們正在迎來醫療行業黃金二十年。如果我們真的相信,那麽增量市場就是無限大,不投降,不妥協,總有空間,總有辦法讓我們取得勝利。”
為什麽有人麵對困難,總是害怕,總是投降?
因為他們總是跟過去比,不跟未來比。所有的KPI跟過去比都太高了,但跟未來比都太低了。
關鍵是,你相信嗎?
不要懷疑,能救你的隻有相信。
信還是不信,是人與人最大的差別。
若是利益之爭,還能妥協。若是觀點之爭,是會出大問題的。
三、增量
很多時候,增量是一個謎。
每個國家的貨幣發行之後,往往都要經過放大效應:央行放大一次,商業銀行放大一次,有時候還有影子銀行要放大一次,每次都是高杠杆。
每個國家每年都在增發貨幣,但是多數人對此毫無感覺。
比如,有的國家普通人的財富可能以每年13%的速度在貶值,如果一個人的財富年度增長低於13%,那他就白忙活了。
看看你的家庭資產組合包,13%的年增長率意味著你4 ~ 5年內的資產要翻一番。如果是7%的年增長率,那麽10年左右,你的資產會翻一番。如果是10%的年增長率,那麽7年左右,你的資產會翻一番。
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國家每年有13%的貨幣增發量,那可能就是以萬億計的資金。如果不讓這筆錢流向房地產,那讓它流向哪裏?
投資,說到底就賺兩筆錢。
一是賺流動性溢價。
也就是市場上的錢很多,還很便宜。錢是生產資料,資本收益率遠高於勞動收益率。說到底,就是要用錢賺錢,借錢賺錢,要增加負債,要多買優質資產。
二是賺內生價值。
研究經濟結構,研究經濟周期波動,去做特定階段市場需要做的事,比如我們的經濟進入了健康和娛樂的階段。
你可以當小網紅,去搞娛樂事業,讓大家開心。
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從事醫療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