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付出了什麽?我配嗎

一、建立隊伍,優化隊伍

很多生意能做多大,說到底,就要看能否解決以下問題:

你能團結多少人?

你能建立多大規模的統一戰線?

你如何說服人家掏出真金白銀,花費精力招兵買馬,跟著你幹?

那麽多廠家,那麽多產品,那麽多機會,人家憑什麽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

中國目前有很多領域都能賺錢,人家為什麽選擇你所在的領域,為什麽要跟著你幹?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廠家人員需要反複琢磨的。

如果你的思考深度隻是限於公司給你灌輸的那點可憐的知識,那你就完蛋了。

你肯定說服不了任何人。

同一家公司,賣同樣的產品,有的區域熱火朝天,生機勃勃,人才濟濟,戰將如雲,早早完成了渠道建立,並在持續地優化渠道。生意如井噴,且鍛煉了隊伍,人才梯隊日漸完善。

而有些區域,長期以來渠道很弱,渠道優化更無從談起。沒有對比,談何優化?

這個時候,就開始考驗組織領導者的思考力了——渠道開拓和優化,管理成本上升,很容易產生矛盾,這是業務增長的必然代價。甚至當地銷售人員會被投訴,麵臨極大的心理壓力。而比較平穩的區域,指標定得低一些,日子也照樣可以過。

犯錯被投訴,固然是個問題,但是浪費生意機會,是不是更大的問題?如同所有銷售出去打單(1),丟單固然可恥,但漏單——生意機會連發現都沒有發現,是不是更糟糕?

這就是領導的思考力。

我在一線做業務的時候也經常被投訴,經常灰頭土臉地對領導說:“對不住啊,總給你添堵。”

領導嘴裏叼著煙,慢悠悠地說:“一個不被投訴的銷售人員是沒有前途的。”

這就是思考問題的格局。

二、信任

一次和兩個經銷商老板在微信聊天。

一個是上海業內比較有名的經銷商老板,他看了我的文章,約我見麵。

我說:“你在上海很出名,咱們以前見過。”

對方感慨現在生意做得很迷茫,想和厲害的人聊聊。

我見過此人,可以說非常熟悉,實在沒必要見麵。因為在很早之前,我們能聊的都聊完了。

我說:“你就是產品做得太雜。作為經銷商,你沒把廠家當回事,最後,廠家也沒把你當回事。作為經銷商,你除了配合度不高,其他沒什麽大問題。”

對方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立馬承認了。他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但還是被廠家欺負。他在暗示,他要是聽話、配合,會被虐得更慘。

這就是典型的歸因錯誤。

我感慨道:“這樣的話,以後你會被虐得越來越狠。因為大家都沒把你當作自己人,廠家有好的待遇都不會給你。”

對方承認,也很清楚是怎麽回事。但是,他改得了嗎?他改不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性格,也是一個人的生存之道。

我剛開始做業務的時候,在很多省份遇到過這種人,我甚至一度試圖勸說他們,沒有一次成功的。

我也反思過,是我的口才不行,還是說服別人和改變別人本身就是個妄念?

我想,大概率是後者。

大家都在權衡利弊,而權衡利弊的依據是什麽?是價值觀,是對別人和對世界的判斷。有的人天生容易相信別人,這種人容易被騙,也容易大富大貴。高風險,也有高回報。

比如,我妻子在大學的時候各方麵條件都很好,被我追到了。

我心裏想,這姑娘太大意了,明明能嫁得更好,為什麽就稀裏糊塗地找了我?

當對方對你毫無防備的時候,反而會觸發你的惻隱之心,觸發一個人的良知。現在她覺得我各方麵不錯。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要打明牌,對客戶和經銷商,甚至同事,要盡量坦率和直白,不要耍心眼。

為什麽?因為你一旦耍起心眼,背後就有一個荒誕的假設:你假設,你的智商比對方高,但是事實上,你比對方聰明到哪裏去?其實,大家看你就像看猴一樣,覺得你挺逗的。你這麽做,怎麽和別人建立信任?誰敢相信你?

上次在昆明開會,公司新來了個HR,是一個女生,看著人畜無害,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少女氣息。

大家圍著桌子吃飯,HR問:“我能不能做銷售?”

我說:“肯定可以,而且會做得很好。”

HR問:“為什麽?”

我說:“我倆站在一起,讓客戶看一眼,客戶肯定選你,因為我怎麽看都不像個好人。”

身邊幾個同事狂拍桌子在那兒喊:“說得對。”

我補充道:“就因為如此,我有自知之明。別人花一分努力的地方,我要花十倍努力;別人拜訪1次,我就拜訪10次。隻有這樣,我才能贏。”

那麽,你有什麽缺點,你自己知道嗎?你準備怎麽彌補?

三、價格

某個晚上和一個經銷商老板吃飯。以前我們見過一麵,談得差不多了,隻要準備敲定最後一些事情,近期就可以簽合同。

剛坐下,他就開始問價格,我介紹了一遍。開始吃飯的時候,他又開始談價格。

我放下筷子問對方:“我來猜一下你的生意規模,以及你代理的產品。你看我猜得對不對,可以嗎?”

經銷商老板說:“可以。”

我說:“第一,你的生意規模不會大於3000萬元;第二,你代理的產品基本上是弱勢品牌。你看對嗎?”

經銷商老板旁邊帶了個銷售員。

經銷商老板咧著嘴,在那邊笑,然後狂點頭。

他很好奇地問:“你是怎麽知道的?”

我說:“這個類型的經銷商太像了,全都是一個套路。我見得多了,聽一會兒就知道怎麽回事。你知道你為什麽拿不到強勢品牌嗎?還有你的規模為什麽做不大?我分析幾句,你想聽聽嗎?”

對方點頭,表示願聞其詳。

我說:“因為你談判的方法有問題。二級代理商在強勢品牌麵前是沒有什麽議價資格的。2020年我們這款產品在上海賣了130台。你來談1台設備,連1%的份額都不到。我為什麽要坐下來跟你談?

“很多廠家的做法,通常是直接把二級代理商扔給一級代理商,然後二級代理商的生死由一級代理商來決定,沒人管你的死活,更沒人管你的價格。但我們要贏,要精益管理。我們要確保誰種的樹,誰摘大的果子;誰做的客戶,誰賺得最多。

“不讓你被扒一大層皮,還要確保單子能贏,要給你信心,和你建立信任,鼓勵你去開發更多的客戶,做更多的單子。這就是我坐下來和你吃飯的原因。但是,你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你把生意做大的機會呢?

“我要是你,即使我想拿更低的價格,聽懂生意邏輯之後,肯定先把自己掌握的客戶全部羅列一遍,反向給廠家畫餅,用長期合作、擴大規模來要低價,而不是拿著手裏這一個單子要求降低價格。你拿一個單子就能要到低價,因為那是弱勢品牌,是廠家求著你。你在那個環境裏待得太久了。

“對強勢品牌來說,價格和品牌、服務是聯係在一起的。這點你要想清楚。

“你的生意為什麽做不大?是因為你陷入這個旋渦裏出不來了。

“強勢品牌以產品為主導,合作的經銷商都是長期戰略合作,不會輕易變更,相互綁得久了,彼此就容易做大。

“弱勢品牌以關係為主導。關係這個東西,業內玩家都有,但都不多。真正長期挺你的客戶不會超過20個。”

經銷商老板點頭承認。

我說:“那就對了,說明你也是一個會吹牛的人。國內最頂尖的醫療品牌之一××在一個省有31個經銷商,但沒幾個經銷商的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內資企業的經銷商,有沒有做得很大的?當然也有,但就你這個談判水平,看著不像。

“任何能做大的,甚至銷售額破億的老板,都是聊市場規劃,聊生意邏輯,聊人員布局,聊戰略合作,反向說服廠家,向廠家兜售營銷理念,配合度極高,向上綁定,爭取政策、支持和利益。最後,相互信任,相互綁定,一起做大。

“你和前麵的那個老板一樣,都是太聰明了,盯著一個點,計較得太多,反而容易跑偏。”

我們一生都困在欲望裏,心裏想著,嘴上喊著“我要,我要,我還要”,是不是也該花點精力問一下自己“我付出了什麽?我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