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三年級下冊)

解析

秀麗的江山沐浴著春光,春風吹過,送來花草的香氣。燕子飛來飛去,銜著濕泥築巢,成雙成對的鴛鴦睡在暖和的沙灘上。

這首五言絕句用短短二十字就描繪出了一幅優美動人的春景圖,語言清新,色彩明麗,跟杜甫詩以往的風格大不相同。

開頭兩句對仗工整,用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意象構建了一幅暖春畫麵,表達了詩人的輕鬆閑適之情。後兩句用飛來飛去的燕子與靜臥沙灘的鴛鴦形成動靜的對比,讓畫麵更有情趣。

全詩既有視覺描寫——“麗”,又有嗅覺描寫——“香”,還有觸覺描寫——“暖”,畫麵充滿了暖色調,讓人讀起來仿佛能感受到其中的雅致和閑適。

語文小課堂

鴛鴦是經常出現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鳥類,鴛是雄鳥,鴦是雌鳥。由於總是成雙出現,鴛鴦被人們看成愛情的象征,常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在古代,比翼鳥也是愛情的象征。傳說比翼鳥隻有一隻眼睛、一個翅膀,雄性的翅膀在左,雌性的翅膀在右,雌雄並在一起才能飛起來。

從軍行七首·其四a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b,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c,不破樓蘭終不還d。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五年級下冊)

注釋

a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b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北。雪山:此處指祁連山脈。c穿:磨破。金甲:金屬鎧甲。d樓蘭:西域古國名,這裏泛指西域地區的各部族政權。

解析

從邊塞的孤城上遠遠看過去,青海湖經祁連山再到玉門關的這條邊境防線上,上方的天空布滿了陰雲,烽煙滾滾,就連皚皚的雪山都變得暗淡無光了。將士們在黃沙裏曆經百戰,鐵甲已經磨破了,但是他們發誓不消滅敵人絕不歸故鄉。

這首邊塞詩通過描寫邊疆戰士奮勇殺敵的景象,表達了他們精忠報國的決心。前兩句介紹西北邊疆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第一句的“暗”字顯示出蒼涼悲壯之情,第二句的“孤”字暗示了地勢險要,戰鬥環境艱苦,青海湖、長雲、雪山、孤城、玉門關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麵。後兩句寫將士們衛邊殺敵,滿懷豪情壯誌,“百戰”“穿”等詞暗示了戰爭的緊張、激烈和頻繁。

全詩情景結合,氣勢雄闊,擲地有聲,讀來讓人心潮澎湃、情緒高昂。

作者小傳

王昌齡(?—約756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以寫邊塞題材詩歌著稱,作品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尤其擅長七言絕句,被稱為“七絕聖手”。

語文小課堂

玉門關,古關名,俗稱小方盤城,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因西域和田的美玉從此處入關而得名,是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玉門關經常出現在文人的作品中,因膾炙人口的名句而遠近聞名。2014年,玉門關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a,快走踏清秋。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下冊)

注釋

a何當:何時將要。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解析

無邊無際的沙漠如同雪一般,燕山頂上的彎月就像彎鉤一樣。什麽時候馬兒才能戴上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輕快地奔馳在這秋天的原野上?

詩人選取大漠最典型的場景作為切入點,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邊疆獨特的風光,並且以馬自喻,借寫戰馬渴望馳騁疆場,抒發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一展抱負的心情。一二句描寫邊疆的景色。“大漠”和“燕山”勾勒出了一幅肅殺的場景。“月似鉤”一句把月比作鉤,鉤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從而讓人聯想到戰爭。三四句借寫馬的心聲來抒發詩人自己的雄心壯誌。“何當”一詞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出下文,“快走”表現出馬兒步伐的矯健和輕快,“踏清秋”表示馬在適合自己的時機施展本領。

語文小課堂

李賀七歲的時候就因為詩文名動京城,韓愈等人還誇他是個天才。但是,李賀並沒有因此懈怠,反而更加勤奮。他主張從生活中去挖掘題材,經常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一個仆人,一邊走一邊思考,想出好的句子,就迅速記在紙條上,投入仆人背的袋子裏。晚上回到家,李賀就廢寢忘食地整理自己白天得到的零散句子,把它們變成一首首好詩。李賀的母親看到他這樣刻苦,很心疼,歎息道:“這孩子為了寫詩,這是要嘔出心來呀!”因為李賀的詩獨辟蹊徑,有很多關於衰老、死亡和鬼的意象,所以他被稱為“詩鬼”。

塞上曲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a,八月蕭關道b。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c,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d,矜誇紫騮好e。

注釋

a空桑林:葉子凋零後的桑樹林。b蕭關:古代關中和塞北的交通要衝,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南。c幽並:幽州和並州的簡稱,在唐代是邊防重地。d遊俠兒:指自恃勇武而輕視生命的人。e矜誇:驕傲自誇。紫騮(liú):指駿馬。

解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秋景和長期守衛邊塞不能回家的將士,勸告少年們不要學那些遊俠兒逞強好鬥,也表達了詩人厭惡和反對戰爭的觀點。

前四句寫景,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等意象都具有悲涼蕭瑟的色彩,為下文抒發反對戰爭的觀點埋下了伏筆。後四句寫長期守衛邊塞不能回家的將士,表達了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很多人都希望通過征戰沙場來建功立業,可是最後又有幾個人能實現願望呢?詩人對此隻能發出“皆共塵沙老”的無奈慨歎,也勸告人們不要學那些遊俠兒意氣用事。

全詩基調慷慨悲涼,雖然也讚美了那些獻身沙場的將士,但更多的是對他們感到惋惜,詩人希望少年們不要仗著自己勇武,就不知天高地厚,同時也深刻地表達了對於戰爭的厭惡之情。

語文小課堂

遊俠泛指古代那些性格豪爽、喜好交遊和扶助弱小的人,他們輕生死,重仁義,經常很熱心地幫助一些有急難和陷於糾紛的人。後來,一部分年輕人整天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經常仗著自己年輕力壯,惹是生非,他們也被稱為遊俠。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遊俠列傳,有“布衣之俠”“鄉曲之俠”“閭巷之俠”。在他的筆下,遊俠都是重諾守信、輕生取義的人。比如,漢朝建國以來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等人,盡管他們時常觸犯當時的法律,然而他們守諾、廉潔、謙讓,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

長幹行二首·其一

[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a,折花門前劇b。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c。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嚐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d,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e。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f,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g,直至長風沙。

注釋

a妾:古代女子的自稱。初覆額:小時候頭發剛剛長到能蓋住額頭。b劇:玩遊戲,過家家。c床:井邊護欄。弄青梅:用青梅玩投擲的遊戲。d始展眉:稍微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情感開始展露出來。e望夫台:傳說一位妻子登上高台眺望很久沒有回來的丈夫,時間長了變成一塊石頭,叫望夫石,登上的高台就叫望夫台。f早晚:什麽時候。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g不道遠:不嫌遠,不覺得辛苦。

解析

記得我的劉海兒剛剛能蓋住前額的時候,我們常常折一朵花在門前嬉戲。你總是跨著竹竿當馬來騎,我手持青梅繞著欄杆緊追。我倆一起住在長幹裏,天真無邪,從來不相互猜疑。十四歲那年,我嫁給你為妻,成婚時,我羞得不敢把臉抬起。我低頭麵向昏暗的牆角,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把頭回。十五歲時,我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發誓與你白頭偕老。你常說要像尾生抱柱一樣堅守承諾,今天卻讓我獨自登上了望夫台。十六歲那年,你離開我出了遠門,路上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灩澦堆。五月水漲,行船的人有觸礁的危險,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讓人覺得悲切。門前你慢步離去時留下的腳印,時間一長都長滿了青苔。苔蘚長得太厚,無法清除,早秋的風吹下的落葉紛紛把它蓋住。八月秋高,黃蝴蝶在草叢中輕快飛舞,成雙成對地飛過西園,互相嬉戲。此情此景叫我傷心欲絕,整天愁眉不展,以致紅顏早衰。有一天你要是離開了三巴,請寫一封信寄到家裏來告訴我。我不嫌路遠,哪怕要走七百裏路到長風沙,我也要去接你!

這首詩以女子獨白的口吻,敘述了一個愛情故事:兩個人一起長大,後來相親相愛,成為夫妻。丈夫因為要經商,不得不出門遠行,留下女子獨自在家思念丈夫,承受相思的痛苦。整首詩寫景、敘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人物形象飽滿,語言婉轉,節奏明快,感人至深。

開篇六句是女子在回憶兒時與丈夫一起玩耍的歡樂時光,兩個天真可愛的孩童形象躍然紙上。中間八句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和丈夫新婚的甜蜜與婚後的恩愛。接下來四句寫女子的丈夫為了經商不得不出遠門,留下妻子獨自在家中思念和擔憂。“門前遲行跡”到“坐愁紅顏老”八句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了女子的相思之深、思念之苦,“綠苔”“落葉”等意象象征著年華逝去,“蝴蝶”“雙飛”反襯出女子的形單影隻。結尾四句表達女子強烈地渴盼丈夫的音信,思念之情達到了最高點。

語文小課堂

相傳古代有個叫尾生的人,他和一個女子約好在橋下見麵,女子有事沒來,洪水卻來了。尾生為了信守承諾,沒有離開,抱著柱子淹死了。後來,人們就用“尾生抱柱”來比喻人遵守承諾。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a,水麵初平雲腳低b。幾處早鶯爭暖樹c,誰家新燕啄春泥d。亂花漸欲迷人眼e,淺草才能沒馬蹄f。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g。

注釋

a孤山寺:南朝所建寺廟。賈亭:即賈公亭,是西湖名勝之一,因為由唐朝賈全建造,所以叫賈公亭。b水麵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麵剛剛與湖岸齊平。c早鶯:早春時的黃鸝鳥。爭暖樹:鳥兒爭著飛到朝陽的樹枝上。d新燕:剛從南方返回的燕子。啄:銜。e亂花:紛繁的花朵。迷人眼:讓人眼花繚亂。f淺草:剛剛萌生,還沒有長太高的小草。g白沙堤:即白堤,唐朝以前建造,在西湖東側。

解析

孤山寺的北麵到賈亭的西麵,春水漲至與堤齊平,白雲低垂,好似和湖麵上的波瀾連成了一片。幾隻初春的黃鸝鳥爭著飛向朝陽的樹木,新飛回的燕子忙著銜泥築巢。紛繁的花朵逐漸綻放,讓人眼花繚亂,還未長大的小草剛好能遮住馬蹄。湖東的美景真是看了多少次都不厭煩,一條白色的沙堤穿過楊樹的綠蔭。

這是一幅精巧的西湖風景圖。第一句交代了西湖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勾勒出早春西湖的輪廓。“平”字用來形容水麵,暗示當時是無風的天氣,“雲腳低”也暗示了湖水高漲。前兩句從遠處寫西湖之景,遠山、山亭、水麵、雲腳,產生一種遼遠的視覺效果。頷聯從細處來寫,每一處都能體現出“春”。鶯是“早鶯”,燕是“新燕”,“早”和“新”都帶著初春的味道。“爭”和“啄”寫出了動物們的可愛和鮮活,可以看出到處都生機勃勃。頸聯從近處著眼,改寫近景,“亂花”“淺草”“馬蹄”以小見大,暗示春意漸漸展開了。尾聯的“綠楊”和“白沙堤”構成了一幅色彩明麗的畫麵,而“行不足”的意思是看不夠這美景,表達了詩人的喜愛之情。

全詩有景有人,遠近結合,動靜搭配,層次分明,淡雅清新。

語文小課堂

白居易的名字出自《中庸》的“君子居易以俟命”,意思是君子處於平易而無危險的境地,素位而行以待天命。白居易少年時來到京城長安,拜訪了名士顧況。顧況一聽白居易的名字,就取笑他說:“長安的米價太高,居住可不容易!”等到白居易獻上自己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顧況連連稱讚,改說:“好詩!有這樣的才華,住下去不難!”後來,白居易果然名聲大噪。

巴陵贈賈舍人a

[唐]李白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聖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注釋

a舍人:唐代負責傳達詔命的官,是中書舍人的簡稱。

解析

李白在嶽州遇到被貶官的原中書舍人賈至,同情他的遭遇,就寫了這首詩安慰他,並委婉地表達了對君主的諷刺之意。

首句詩人把賈至比作“賈生”,即賈誼。賈至和賈誼都姓賈,又都是洛陽人,而且都很有文采。“京華”指長安,長安在嶽州的西邊,所以說是“西望”。“憶”和“望”表明賈至雖然被貶,但是仍然對朝廷念念不忘,期望能再回去。第二句是勸賈至不要哀怨和歎氣。“湘浦”指今湖南地區,是被貶的賈至要去的地方。

後兩句用了賈誼的典故,漢文帝曾經把賈誼貶到了長沙。詩人安慰賈至,讓他不要傷心,他被貶的地方可比賈誼被貶的長沙近多了。“聖主恩深”看似讚美,其實是暗諷皇帝昏庸。

全詩巧用典故,語言樸實卻含義深刻。

語文小課堂

賈誼,西漢初年文學家,年少時就名聲在外,十八歲時因擅長寫文章而被鄉人讚頌,稱為賈生。漢文帝時,賈誼遭人排擠,被貶到長沙,做了長沙王太傅,所以後世也稱他為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他被召回京城,任職梁懷王太傅。後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深自責,三十多歲就鬱鬱而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