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濕熱常見的特點
既然是濕跟熱同時侵襲人體,那人體有濕熱就會產生一些比較特別的現象。
哪些是濕熱常見的特點?
①身熱不揚(3)。患者的這個發燒,不會特別的熱,可是出汗也不退,一邊微微出汗,但是燒就是不退,摸著他的皮膚,裏麵有熱悶著,慢慢地滲透出來,哪個地方最明顯?一般是肚子,你摸肚子,就是這種往外慢慢滲出來的熱。
②頭痛。患者說不出哪痛,哪都痛,哪也不痛,他頭重。患者主要表現的是頭重又痛。
③肢節酸楚。因為身上有濕有熱,所以讓人覺得關節經常很酸,肌肉發酸,發疼,主要有酸疼感。有一些小孩子的滑膜炎,有在髖關節痛的,有在膝關節痛的,它一般也是濕熱在經絡,還有身體會覺得很沉重,很疲勞。
④口苦口黏。一般有熱的話,會讓人覺得口苦;有濕又會讓人覺得嘴巴很黏。
⑤因為有濕,身上的氣機不是很通暢,就會讓人覺得呼吸總是氣不夠用,胸悶。
⑥尿又黃又少。
⑦大便偏黏膩。患者的大便可能成形也可能不成形,但是黏的,或者是成坨的,粘馬桶,氣味偏酸臭。大便後手紙擦不幹淨。總體來說,這種情形叫大便不暢,排不出來或排不幹淨,哪怕大便的質地不是正常條狀的,但因為質地黏稠,也會粘在腸壁上,所以排不順暢,這其實也算一種便秘,是濕秘。
⑧在脾胃濕熱的情況下,經常會讓人比較討厭油膩的東西,不太喜歡吃油膩的東西。胃口不是很好。
⑨分泌物黏、多且有異味。患者眼屎多,鼻屎也多,耳屎也多,睡覺流的口水是酸臭的,大便也是以酸臭為主,身上的汗是酸臭的,汗液偏黃,會讓這個被子和枕頭沒幾天就發黃,頭發和皮膚特別油膩,這些都是濕熱常見的表現。
有這種這類型表現的人,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過於油膩的、辛辣的、甜膩的或比較難消化的(糯米等)要少吃。也不要喝酒,還有少喝飲料。總之要克製肥甘厚味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一點,把身上的濕熱去完了,再恢複髒腑的功能,你才能夠偶爾吃點喜歡的東西。做什麽事都要有個度。
還有環境也要改善,盡量不要住在潮濕的地方。
要適當運動,但不要在陰雨天去戶外運動。
保持心態平和,不要過度關注濕氣。
以上討論的是濕熱的一些常見的共性,但濕熱在不同的髒腑又有其不同的表現,像肝膽濕熱會口苦比較明顯,**濕熱會出現尿熱、尿頻或尿痛,大腸濕熱會造成痔瘡或便血等症狀,這個在後文會分別介紹。
(1)清補涼:清補涼多以成糖水及老火靚湯(老火靚湯又稱廣府湯,屬於粵菜係。是廣府人傳承數千年的食補養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華老火靚湯,火候足,時間長,既取藥補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的形式出現,不同地區有其獨特的風味和食療效果。經過改良,清補涼除了原先的糖水以外,還有椰子水、椰奶、冰沙等不同吃法。流行於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方。
(2)小赤豆是潮汕一帶的特產。
(3)身熱不揚,中醫症名,屬發熱之一種,常指患者自覺發熱,但體溫計顯示正常,按其肌膚卻不甚熱,可久按又有熱感滲出的一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