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的學習方法:先做完,再做好

我在英國和新加坡都有過留學的經曆,於是很多留學生或者準備去留學的學生會經常問我如何更高效地學習以及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我在留學期間比較好的成績是有一個學期,除了一門課程的考試成績為A,其餘都是A+。這也讓我在總結國外學習方法上更有信心,至少證明那些方法是有效的。

其實在國外和在國內讀書的時候方法差不多,隻是比國內上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還要再煩瑣點,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特別是對你不擅長的科目,一定要多做準備。

因為是用另外一門語言進行授課和學習,如果你不提前做功課的話,一節課幾十張PPT可能很快就會講完,重點地方甚至一兩句話就帶過了,你一定會很迷茫,跟不上不說,而且還根本分不清哪裏是重點。

因為經曆過這樣的殘酷場景,又不像別的學生一樣可以把iPad和Onenote(電子記事本)用得特別順,所以我都是用很老土的方法,課前把課程的PPT都打印出來,事先了解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有哪些觀點,整體框架是什麽。

如果涉及了專有名詞,一時理解不了的,我也會去查一下中文的意思。這個習慣不提倡,但這是一種效率很高的方法,因為有時候,某個經濟學名詞或者理論,你中文聽說過,甚至一說出來就秒懂,但是如果換成外國單詞,你就完全不懂了。

當對PPT上的內容大致理解了之後,在不理解的地方用鉛筆打個問號,這樣上課就有重點了,知道哪些必須要聽。一般課程上到一半,或者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會問還有什麽問題嗎,這個時候,如果你的疑問沒有解決,就是發問的機會。千萬不要害怕,也不要擔心你的英文不好。

我在英國的時候,遇到大批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講的英文真的是完全聽不懂,甚至有時連老師都聽不懂,但這並不耽誤人家自信地侃侃而談。你要想,在國外讀書學費那麽貴,細分到每一節課上價格都不便宜,所以千萬別想著混過去,老師們都是收錢教課的,所以也沒什麽怕丟臉的,沒搞懂就問懂為止。

我們既然交了學費,來聽課當然就要有收獲,通常老師答疑完畢之後,為了避免複習的時候又忘了,我還會在旁邊注上一個例子,以幫助理解。有時候,因為趕時間都是中英文夾雜著記的,這樣的好處就是,一看到例子就能馬上聯想到當時的情景,幫助加強記憶。

讀研究生的時候,我還有個心得就是,一門課剛開始教的時候,老師會上傳它的 Outline,相當於是一個教學大綱,一共有幾節課,每個章節講什麽內容,什麽時候要交作業、交論文、交小組作業、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都會標注得清清楚楚。我一般都會把它打印出來,交作業的日子都在日曆上標記好。

等到複習的時候,對照著這個Outline在腦海裏建立一個宏觀的地圖,就像股票複盤一樣,在腦子裏過一遍。

這種方法能節省不少時間,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如果是閉卷考試的話,英國的學校網站上一般都能找到曆年的考卷,打印出來分析一下就可以摸索出考試重點了,甚至有的時候能考到原題。

講完了上課和複習,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做好複習計劃和時間管理,我是真的不喜歡玩到馬上就要到論文截止日期了,或者馬上就要考試了,才開始拚命地熬夜通宵幹,然後再發個朋友圈顯得自己很努力。那樣既傷身體,成效也不好,我喜歡提前做好複習計劃,按照計劃來完成每天的複習進度。

在複習的時候,專注度和效率很重要。我在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時會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執行,不弄完就不上床睡覺。隻要躺在**就立即睡覺,坐著的時候才玩一下手機,時間長了,你的身體會形成記憶,躺下就能睡著,而不是一躺下就習慣性刷手機。

如果是去圖書館複習,我通常不帶任何電子設備,帶個保溫杯,或者在樓下小店買杯咖啡幫助提神,剩下全是複習資料。複習完一小時,就起來走走,去門口吹吹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然後再回去繼續學習,效果會好很多。如果哪天能提前完成當日進度,我還會去健身房,在跑步機上流汗,這樣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消除壓力。腦子用多了的時候,就用身體去平衡一下,一舉兩得。

國外的學生相對於國內的會更加獨立,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是自學為主。國內的老師上課會告訴你考試重點,但國外老師大多數是不會的,他們會提前把課件和額外閱讀發到網站上,上課隻講 PPT上的內容,課本是你要自學的,懂了還是沒懂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主要通過郵件來溝通,尤其是疫情期間,我就沒見過幾個老師。

講完了學習和複習方法之後,接下來講講避免不了的寫論文。國內外的論文是不同的,國內通常為畢業論文而國外不同。這方麵是我的強項,因為我摸索出了一套寫論文的“七步法”。

第一步,交作業前三周開始積累素材,沒錯就是要這麽早,很多老師甚至開學第一節課就會告訴你考試形式是怎樣的,作業是什麽,你應該怎麽做。上課時他們特別強調的點,很可能就是作業需要寫的地方,所以你一定要提前準備,一聽到跟作業有聯係的點,就隨手記下來,之後可以成為素材,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提筆時就不會覺得是難事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第二步,交作業前十天寫大綱。國外的論文雖然每個老師要求的格式不同,但無外乎引言、三段論點,此外還有結論等內容。這時候隻要把引言、三段主體觀點的中心句大致寫出來即可。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而且不需要寫得很完美,因為你後麵可能還會有新的想法,肯定還會再修改。

第三步,和老師溝通,寫好大綱後可以預約老師的谘詢時間討論一下你的論文。記住這點很重要,如果你之前的原始大綱沒寫對,這時候老師就能把你引回正道,甚至給你更好的思路和啟發。

用郵件預約就可以,國外大學老師都有固定的谘詢時間留給學生討論學習,你隻要發郵件,大部分老師都願意幫你,所以放心大膽地預約,還能給自己攢印象分呢。因為就算他不會手把手教你寫,但如果你大致的框架按照他說的來改,那麽成績一定不會太差的。尤其是想拿高分的學生,提分效果最明顯。

第四步,交作業前一周就開始動筆。具體怎麽寫,每個人的方法不同,在此不贅述,但我一般都是先把主體部分和總結部分寫好,引言部分最後寫,因為很多老師改作業,他主要就看你開頭的部分,看你研究了什麽,想說明什麽,結構是否清晰,想解決哪些問題,這些都涵蓋在開頭的引言裏。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放在最後精心打磨。

第五步,交作業的前三天,預約學術顧問幫忙修改作業。據我所知,正規的國外大學都有免費的學術谘詢服務,在寫作中心就有,但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也從來沒有用過。其實隻要花五分鍾上網預約,再加上一小時跟學術指導一對一會麵,會有很大的收獲,現在都是上網課,所以也都是以網聊為主。

這個資源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學術顧問是可以幫你修改語法、教你如何寫主題句、如何寫開頭結尾的……還有,即使是做演講,也可以去找他們,讓他們告訴你哪裏需要改進。很多學生出國讀書之前,沒有正規學過怎麽寫學術論文,跟著學術顧問學習,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第六步,交作業的前兩天,對著評分標準(Marking Rubrics)檢查你的論文是否滿足要求。這個評分標準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提供,它的內容很具體,比如70 ~ 80分作業需要滿足哪些內容,更高分的作業需要滿足哪些內容。這個是獲取高分的一個小捷徑。

第七步,交作業之前再複查一遍。這一步重點檢查語法、格式排版、錯別字之類的基礎性錯誤,格式上要標準,這樣印象分會提高,如果想這一步省心一點兒,可以去買網站的修改服務。

上述七步法看起來麻煩,但其實真正花費的時間並不是很多,等於是把你臨時抱佛腳的大塊時間給稀釋了,但效率很高,關鍵是能讓你真正學到東西,並且紮實地提高英文寫作能力。

最後再說一遍,自己寫完的論文再檢查一遍很重要,想要好成績,就要克服懶惰和拖延的心態,提前一兩天寫好,交作業之前花一兩個小時再檢查一遍,很可能你的成績就上了一個等級。

步驟雖然麻煩,但其實就講明了一個道理:不要臨時抱佛腳,把一個作業分成幾塊做,寫大綱結構,花不了多少時間。休息時,或者刷手機時,偶爾冒出的想法可以用手機立刻記錄下來,所以不需要帶著壓力去寫,也不需要花費很大塊的時間。

接下來就是寫文章的正文,這個跟我寫公眾號文章一樣,隻要大綱列好了,完成了第一步,寫起來就容易多了。一天寫不完就下次接著寫,給自己一些靈活度。

總之一句話:把大任務拆分成幾個小事項,再一個一個地完成。先不用考慮做得好不好,先做完,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