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趨勢,才能讓自己更優秀
我以前開過工廠,後來把工廠賣掉了。我這兩年出差的時候,會見到以前認識的小企業主和供應商。他們憂心忡忡,覺得什麽都不好做。開飯館的說很多街頭店正在關閉,買寫字樓的說辦公室很難租出去,做小企業、小工廠的說成本越來越高,環保、員工的薪酬支付都有壓力,他們總在懷念十多年前躺著能賺錢的黃金年代。他們認為經濟出現問題了。他們並不知道,不是經濟的問題,而是趨勢變了,是信息社會來了,一場悄無聲息的經濟變革早已發生。就像汽車的出現淘汰馬車一樣,落後於時代的事物總要被淘汰掉。
信息時代使得人們的生產方式被重組,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被重新改造。中國正在快速前行,成為全球第一個逐步進入信息社會的國家。標誌之一是4G通信基站中國占了一半,5G鋪開之後,未來全球四分之三的5G基站都會在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生產和銷售方式的變化也是空前的。每次進化和變革都很殘酷,沒有跟上趨勢的人在社會裏會被邊緣化,有些資產會迅速貶值,有些跟不上趨勢的企業會被淘汰。
一
阿裏巴巴每年的“雙十一”影響巨大,現在很少有人記得,阿裏巴巴10年前第一次提出“雙十一”的時候,整個策劃團隊還在為招商苦惱,因為沒有品牌願意參加。2009年第一屆“雙十一”的銷售額是5000萬元,隻有27家品牌參與。促銷方式簡單。2010年第二屆“雙十一”全部銷售額不過9.36億元,當時大家都已經覺得是天文數字了。
後麵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不但每年的銷售額一路突飛猛進,這個日子也成為一個現象級的電商狂歡日。
2018年的“雙十一”,天貓和淘寶全天賣出2135億元,是2009年第一屆銷售額的4000多倍。
線下的實體店和一些品牌從看不懂、看不起、不參加“雙十一”的促銷活動,到現在想報名參與都要排隊審核。參加阿裏巴巴“雙十一”的門檻越來越高,參加的大牌也越來越多。
隨著阿裏“雙十一”迅速崛起,一大堆淘品牌也借著東風崛起。比如“三隻鬆鼠”從2012年上線,到2016年銷售額過50億,也不過隻用了4年,2019年“三隻鬆鼠”上市。
而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依靠3G和4G基站遍布全國、流量費用不斷降低才能實現,這也意味著整個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
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近十年來越來越少的人去逛商場買東西,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越來越多的時候會選擇在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買東西。大家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地被改造了。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實體店覺得生意不好做。因為每個人收入一定,用來消費的錢是有限的。在家按按手機就購物了,自然用在實體店的錢就少了。
被電商降維打擊的除了實體店經營者,還有商鋪投資者。商鋪曾經是最好的投資項目之一,坐地收錢,租金年年上漲。隨著電商銷售額的節節攀升,人們突然發覺,很多街鋪租不出去了,變成不受歡迎的資產。“一鋪養三代”變成了“三代養一鋪”,雖然店鋪不好出租,但商鋪的貸款是要還的。
在菜市場賣菜曾經是個穩定的生意。可是有盒馬生鮮等送貨的小區,附近菜市場的生意就每況愈下。
並不是所有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渠道下沉到三、四、五線的海瀾之家的利潤依然屢創新高。雖然大城市的人覺得海瀾之家的衣服不夠時尚,但海瀾之家是很多三、四、五線城市最潮的男裝品牌。
你看,悄無聲息的生產和銷售方式的變革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
二
信息社會帶來的變化同樣在農村顯現。
以前農村人買東西,除了村口的小賣店,就是趕集或者去鎮上。因為運輸條件限製和信息不對稱,鄉村各種山寨貨盛行。餓了吃“康帥博”方便麵,渴了喝“雷碧”,閑了嗑“治治”牌瓜子,髒了用“藍月殼”洗衣粉,洗頭用“瓢柔”洗發水,悶了抽“中萃”香煙,並不是什麽笑話。
農村地區信息閉塞,加上長期交通不便,高昂的運輸成本讓很多品牌商望而卻步。村民也不是不想買真貨,而是市場上除了山寨根本沒有正品可選擇。通常都是花正品的錢,買山寨的貨。
隨著道路和通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快遞和網絡開始深入鄉村。越來越多的鄉村有快遞站的布點,村裏的網速也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網上購買東西。隨著農村不知不覺走進信息社會,很多地方的村民都能買到正品,假冒產品也就下崗了。
三
這次信息化變革中被改造的還有服務業。在網購平台上,外賣、訂票、打車、訂酒店、叫家政都可以一站式解決。美團這類生活服務平台在變革中快速崛起。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裏,美團還隻是個外賣平台,但它早就進化成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台。當然,迭代之前它更早的名字叫團購網站。
2010年,王興模仿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美國躥紅的團購網站Groupon,團購這個業態開始在中國落地生根。
不過看到團購網站機會的不止王興一個,焦點網的吳波創立了拉手。做過超市和短信營銷的徐茂棟創立了窩窩團,鋪天蓋地的資本湧向團購這個賽道。
當時,這個賽道上並不像現在是美團和餓了麽雙雄爭霸的格局。資本瘋狂湧入,5000多家團購網站遍地開花,在資本的推動下,千團大戰很快打響了。
我對這次千團大戰的印象特別深,不但我表弟在當時的糯米團工作,身邊也有個傳統行業的大哥砸了大半身家入局。遺憾的是,這位大哥沒打贏千團大戰,800萬美元進去,最後20萬人民幣出來,從開張到倒閉清算總共才一年多。
千團大戰的存活率隻有3.5%。後麵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勝出的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在資本撮合下最終合並。
2012年,王興判斷:互聯網對服務業的改造速度和翻天覆地的程度,會超過互聯網對原來商品零售業的改造。擺在美團麵前的,將是一個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場。
事實證明,王興的判斷是對的,美團開始在生活服務這個大賽道上不斷狂奔。從餐廳、本地交易到電影票、外賣、景點門票、火車票、供應鏈、生鮮超市、網約車再到共享單車,都在圍繞生活服務這個目標做文章。
以“吃”為基礎,朝著“吃喝玩樂,盡在美團”的一站式生活服務品牌大步邁進已經成為美團的目標。
美團和餓了麽對大家生活服務帶來的改造是巨大的。近五年來,宅男宅女們越來越少在餐館吃飯,點餐越來越多。從定外賣到買門票、訂酒店,美團和餓了麽逐漸成為人們的首選。後續開通的各種預訂上門按摩、上門護理、上門家政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可以足不出戶就享受各種服務。
新業態不斷地湧現,除了美團,滴滴這類網約車平台無疑是一股清流。在下雨以及寒冷的冬天,你可以把網約車叫到樓下,免去了在馬路邊攔出租車挨淋受凍的痛苦。
以前在小區幾乎成為擺設的信報箱也被快遞櫃替代,變身為生活服務領域的一個參與者。當快遞櫃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都是將信將疑,這玩意兒會有人用?現在豐巢、菜鳥和速易遞的快遞櫃已經到處都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去快遞櫃取件。
這一切都是在最近幾年信息社會發達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完成的,而且變革就在不經意間完成了。
四
在這次信息化浪潮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改造裏,娛樂方式也是變化最大的領域之一。直播、短視頻和小遊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這裏麵,城市人最熟悉的應該是抖音和直播。抖音通過數據計算,不斷向你推送感興趣的內容。
信息化對三、四、五線城市乃至鄉村娛樂活動的改造更是翻天覆地。以前這些地方娛樂匱乏,除了看電視、打牌,基本沒有其他活動。隨著通信基站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便宜,短視頻和直播也走進了三、四、五線和鄉村。人們把大量閑暇時間花在這些軟件上,給之前枯燥的生活抹上了亮色。
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麽在三、四、五線乃至鄉村,快手APP更流行,仔細研究過後才發現其中的奧秘。快手的用戶群體通常社交圈較為固定狹窄,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改變社交範圍和質量。然而快手同城界麵隻以時間排序,隻要是最新發送的視頻,就可以被推到周圍人視頻的最頂端。你敢發,快手就敢送你上頭條。而且快手產品設計簡單,界麵層級少,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所以風靡三、四線城市和城鄉接合部並不奇怪。人們玩遊戲會買歡樂豆,看直播也不吝嗇送出一點小禮物。這也大概解釋了為什麽快手網紅是各大平台裏收入最高的頭部用戶。不少紮根鄉村的網紅在這個過程中崛起,比如天天拍養竹鼠的華農兄弟,拍攝古風鄉村生活的李子柒。這裏麵最出名的是拍攝古風鄉村生活的李子柒。無論在哪個平台,李子柒都是絕對的頭部玩家。每月出兩三條視頻,僅僅國外視頻網站上每月廣告分成收益就大幾百萬。賺錢的同時還傳播了古風文化,成為國外視頻網站上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
三、四、五線乃至鄉村最喜歡的棋牌娛樂在信息時代也有了變化。隻要下載一個棋牌APP,再花幾塊錢買張點卡,就能開個線上虛擬棋牌間。熟人輸入密碼就可以進房間一起打牌,大家再也不用跑老遠湊到一起了。別看就這幾塊錢,就能讓棋牌的線上服務商賺得盆滿缽滿。專門搞這門生意的閑徠互娛創立5個月就被上市公司以20億收購。當然了,線上棋牌容易成為涉賭的載體,大家的質疑也一直沒停過。
直到今天,這些小地方依然是信息時代創業的窪地。和一、二線城市很多人關注上百個微信公眾號,安裝幾十個APP不同,村裏的人可能隻安裝了幾個APP,關注了幾個微信公眾號。他們對每個推送都保持了足夠的熱情和參與感。要知道中國農村的常住人口有6億多,互聯網普及率還不到40%,而且還在加速上升。
這幾年幾個發展迅猛的APP軟件,比如快手、頭條、拚多多基本都是從農村包圍城市開始的。
可以看出,不管城市還是鄉村,大家的娛樂活動隨著進入信息社會都在不斷被改造和迭代。
五
很多人說生意不好做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東西越來越難賣了。他們抱怨的同時,各種新品牌和新零售渠道被信息化加持,也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崛起。
從小米開始,一係列極致性價比的新品牌正在中國大地上飛速發展。沒有自己工廠的小米成立九年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
另類的賣點也成為新品牌在新時代的突破口。鍾薛高這個牌子在2018年5月上線,推出個白酒口味的雪糕。當時我還琢磨,雪糕加白酒能好吃嗎?可是,它在天貓上架一年就賣出了700萬支雪糕,最貴的一支66元,銷量很好。這種銷售額上漲的速度早就沒辦法用傳統思維來理解了。
新品牌風生水起的同時,傳統品牌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落。曾經的超市之王家樂福被四十幾個億賣掉的時候,喜茶正在以90億的估值融資。家樂福有200多個上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喜茶隻有200多個十幾平方米的小門麵。然而喜茶的估值是兩個家樂福。
同樣是超市,家樂福潰敗的同時,盒馬卻在到處開店擴張,成為新零售的標杆。
以前總聽人說絕大多數消費品早已經是紅海了,對創業者來說沒什麽新的機會了。事實證明,根本沒有什麽能阻礙優秀的企業在紅海中崛起。比如手機領域早就是紅海了,蘋果、三星多年前就是市場的老大,可這並沒有影響華為、小米的快速崛起。混戰到現在,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微乎其微。
雪糕、奶茶哪個又不是紅海?挑戰者們不也都殺出來了嗎?現在市場上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升級的,可以微創新的,主要在於能否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完全殺出一條自己的路。
信息時代的特征是口碑擴散快。隻要有人能拿出打動人心的好東西,就能在人群中流行並快速擴散,成為現象級產品。這也是現在新品牌和新零售崛起最根本的原因。
六
在新零售的浪潮下,新渠道也在不斷崛起,天貓、京東、唯品會其實早就變成了傳統電商。
前些年,多數人都認為電商市場飽和了,電商行業不會再有巨頭出現。就在這時,拚多多突然有了幾億用戶。很長一段時間裏,很多人是鄙視拚多多的。每天各種微信群、朋友圈裏的砍一刀讓他們嗤之以鼻,總覺得這玩意兒太低端了。然而拚多多用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拚多多初創時候定位就是社交電商,用戶群體是空閑時間多、對價格敏感、人均收入較低的那部分人。這個群體的需求主要是省錢、實惠,能通過購物砍價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獲得社交和歸屬感。
這和我春節在村裏的觀察是一致的。在農村除了淘寶(因為有服務站),大家使用最多的是能砍價的拚多多。
渠道和媒體也正在打通。你在那邊刷著抖音和快手,你隻看看抖音和快手裏的段子,那它就是媒體。如果你在它的購物車裏買了東西,它就是渠道。
在信息社會,隨著通信基礎設施的普及和流量越來越便宜,手機已經變成最大的銷售渠道。聯結手機和消費者的是中間的網紅。
你不需要水平高,也不需要文采好,隻需要學會四個字“打動人心”。隻要你能直擊人心,就能和人群建立聯結。口碑越好,聯結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大,隨便賣什麽產品都很容易。而且聯結本身還會自我裂變,比如你會把認可的東西推薦給朋友,你朋友看了認可後也會把東西推薦出去,這個過程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從薇婭、李佳琦就可以看出,信息時代新渠道的變革多麽巨大。一個人帶貨可以養活幾家工廠,這在過去是絕對不可想象的。
七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能夠發現,現在根本不是經濟出現了問題導致生意不好做,生意從來就沒有好做過,不然統計數據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會隻有三年不到。
現在很多人覺得生意難做,不過是因為他自己做生意的模式落後於信息時代所需要的模式,不然沒法解釋這邊有人說堅果難賣,那邊“三隻鬆鼠”賣堅果已經賣上市。
信息社會的每個行業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跟上信息社會的形式而轉型成功的,能獲得新賽道的巨大紅利。跟不上信息社會的形式無法轉型成功的,會無奈地被時代淘汰。
當下的社會形態在迅速地進化和變革,進化和變革給多數人帶來便利——5年前沒人能想到會被外賣、網約車改變工作生活節奏;3年前沒人能想到很多工作不但不需要常駐辦公室,還可以和相距1000公裏外的人通過網絡協同完成。同時,社會的進化和變革也很殘酷——20世紀90年代打破頭進國企拿鐵飯碗的人不會想到自己會下崗;10年前,人們沒想過電商會淘汰街道上的商鋪。
在這次影響社會形態的變化中,整個社會的生產銷售和工作方式都在轉型。很多行業的機遇在爆發式增長,舊的模式也在麵臨挑戰。
如果隻是想看哪個行業好賺錢,進去吃現成的,任何時候都沒這種便宜的事。
即使行業再好,你自己找不準位置,把握不住機會,財富也和你無關。以前有個段子,問一個人,互聯網的風口你也趕上了啊,為什麽不賺錢?答,因為互聯網行業不行。再問,那你做什麽的?答,網管。
對個人來講,即使行業技術升級,人的基本需求也不會變,而且人們的需求還要升級。你認真地洞察人們的需求,看看怎樣把自己的技能和人們的需求結合起來,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一個人要做的事。
20年後,中國很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全進入信息社會的國家,而多數國家則會停留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商鋪和辦公室租不出去是正常的,因為生產和生活方式都慢慢變了,落後的模式被淘汰了。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是難免的。
不管你樂意不樂意,進化和變革都不會停止。適應和持續學習是必須的,不能進化的人要被社會邊緣化,不能進化的企業要被淘汰,有的資產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貶值。
(1)行權:是指權證持有人要求發行人按照約定時間、價格和方式履行權證約定的義務。
(2)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這裏表示總是對未來看好的人。
(3)片兒湯話:北方地區的一句方言,形容說了一大堆都是些沒用的,沒有說到點上,並且含有故意避開話題的意思,不著邊際,說了跟沒說差不多。
(4)元能力:即獲取和運用能力的能力,是專門能力的基礎。
(5)占坑能力:占據優勢地位和資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