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抓住趨勢的風口 看懂趨勢,把握未來

記得以前參加一次活動,招待幾位有分量的人吃飯,飯局上大家輪流發言分享成功經驗,飯局氣氛十分熱烈。到了飯局快結束的時候,最重磅的嘉賓分享了一個很多人都聽說過的故事:“從前電梯裏坐了三個人,一個人不停地原地跑,一個人不停地做俯臥撐,還有一個不停地用頭撞牆。電梯到了頂樓,主人問他們怎麽上來的,一個說我跑上來的,一個說我做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我拿頭撞牆上來的。”

當然,我們都知道電梯就是指中國經濟的起飛,而三個上樓的人就是天天介紹自己成功經驗的大佬。

《流浪地球》非常火,票房已經接近40億。吳京也因為總票房突破100億創造了曆史。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戰狼2》和《流浪地球》,兩部就接近100億。

吳京固然是一個有魄力有情懷的演員,從抵押別墅賣車賣房拍《戰狼2》,到《流浪地球》客串進組,最後因為劇組沒錢,投了6000萬幫助電影拍完都體現了這一點。吳京能成功,除了他精湛的表演和電影的精良製作外,還趕上了中國崛起的大趨勢。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說法,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考慮個人的奮鬥,更重要的是曆史進程。吳京恰好踩到了中國這個綜合國力的爆發點,民族自信和文化輸出的大趨勢大曆史進程上。

我們的發展帶來了自信,是《戰狼2》《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都特別賣座最重要的原因。對一個大國來說,這個節點必定會有一個中國版超級英雄躍然紙上,人們對此也是喜聞樂見。

或許吳京隻是那個吃到了國家民族自信崛起階段紅利的過渡型英雄人物,即使沒有他,也會有其他人出現,畢竟這隻是趨勢的開始。

在經濟發展、民族自信和文化發展的滾滾紅利下,伴隨著中國崛起的曆史趨勢,未來必將有更多大紅大紫的中國漫威型英雄出現在銀幕上。就像當年漫威英雄被創造一樣,我們隻是恰好到了這個階段。

在滾滾趨勢紅利下,吳京、沈騰一部片子的票房就比20年前全國的總票房還要多,如果大趨勢在走下坡路,你個人再優秀也不可能賺到這麽多錢。

新時代最大的趨勢和最強的聲音已經嶄露頭角,吳京就是新趨勢浪頭上最閃亮的弄潮兒。

現在處在工業時代,真正能潤物細無聲的是先進的科技和文化。

如果說《紅高粱》是對過去農耕文明的回望,那麽《流浪地球》《戰狼》《紅海行動》則是展望未來,代表了工業時代對中華文明走向的主動探索,這是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文化自信,是物質水平有了提高以後向精神領域厚積薄發的自然延伸。

天賦趕不上大時代和大趨勢。當趨勢起來的時候,賺錢的難度並不像你想的那麽大。在新興領域趨勢的起點,並不需要太多的努力,隻要有一定的積累,就能比較輕鬆地擊敗舊體係裏的王者,這就是大趨勢的力量。

最近十年有個典型的例子是新媒體和紙媒的轉換,投資人吳悅風先生以前做過一個統計。利潤快速坍塌帶來的結果是致命的,大量紙媒倒閉,曾經輝煌的紙媒帝國一夜之間就崩塌了。與此同時,新媒體的收入在快速增長,增幅達到了50%的年化收益率。

在紙媒朝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徐滬生創辦了一條,方夷敏創辦了黎貝卡的異想世界,他們實現了財富自由,成為新媒體行業的佼佼者。

蘇寧、國美也是曾經的王者,可互聯網趨勢在轉折點一旦形成,京東和阿裏巴巴輕易就打敗了他們。並不是蘇寧、國美不努力,而是時代和趨勢變了,它們再努力,也難以恢複往日的榮光。

我和A哥非常熟悉,他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負責永樂電器的手機采銷工作。那時候,永樂電器是上海灘電器零售業的霸主,一年十多億的采購額,讓他的工作十分輕鬆。

一號店創立的時候找到了他,不知他是運氣好還是感受到了趨勢的轉變,他毅然離開永樂,加入了當時隻有十來個員工的一號店。當時他的下屬特別不解,為什麽永樂電器如日中天,A哥卻選擇去了一號店工作。

等三年以後永樂電器衰落,他原來的下屬想跳槽的時候,互聯網公司已然不再需要線下的人才了。後來,一號店以92億的價格被沃爾瑪收購,他入職時候給的股權變成了幾千萬。他拿到錢以後又跳槽到天貓電器城,四年行權 (1)賣掉股票以後,他現在又去了小紅書。A哥之前所在的永樂電器公司也被國美“吃掉”了,看不到蹤影。A哥以前在永樂電器的很多同事都失業了。

A哥的成功,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強嗎?A哥的能力固然是不錯的,但A哥的前永樂同事和他的能力差不多的並不少。他們根本的差異在哪裏?不過是A哥踏對了趨勢的節奏——他從傳統行業跨入上升期的互聯網行業,趕上了一撥又一撥紅利。

過去也有類似互聯網的趨勢到來的時候,但很多人看不懂趨勢,抓不住機會,因此無法改變命運。

20世紀80年代,很多萬元戶家庭覺得自己能靠這點錢過一輩子。在美元脫鉤黃金以後,全球趨勢轉向大印鈔的背景下,沒幾年,這些萬元戶就因為貨幣的購買力稀釋變成了普通人。

20世紀90年代,很多人以為進國企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畢竟父母都是這麽過來的。沒過幾年,很多人下崗了。

2000年的時候,很多市郊農民拚命把戶口往城裏遷,想換個城裏人身份。隨著趨勢轉向城市大開發,市郊的農地都變成了黃金地段,一批又一批郊區農民因為拆遷暴富,村裏年年分錢。

很多曾經在我們生命裏覺得重要,並且永遠看起來不會變的東西,都隨著趨勢和大方向的變化,一點點地遠去。其實人生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趨勢的轉向。

新趨勢來臨的時候,沒有看懂趨勢,沒有抓住趨勢,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新趨勢”下努力的人和在“舊趨勢”下努力的人,就像在兩個不同的維度裏競爭。這樣的競爭,就會對“舊趨勢”下的努力人形成降維打擊,這種打擊是碾軋性的,壓根兒就不是純粹的提高能力或者努力就能趕上的。

在趨勢轉向的時候,你進入新趨勢下的行業或者產業,選的時間點要恰到好處才行。如果太早看到並進入,你會成為“先烈”;太晚看到後才進入,又會錯失太多的機會。很多“聰明人”都提早看到了趨勢,沒賺到錢卻成了先烈。在需要出現中國式英雄這個趨勢轉向點到來之前,因為找不到投資人,吳京拍《戰狼2》還要押房押車。所以說時間點的選擇很重要。

另一個是,趨勢轉向的軌跡通常有“從異端邪說到真理,再從真理到平常事”的演化過程。等趨勢轉向被所有人看到的時候,你再看到就沒有意義了,因為這個時候意味著新趨勢就要成為舊趨勢。這時,你已經沒有機會變成一個行業的布道者或者領軍人物了。

不管做什麽事情,在轉向點選對大趨勢對產生爆發性增長都是很重要的。

賺大錢和賺小錢是同樣辛苦的一件事,在路邊賣雞蛋餅賺錢不一定比你創業搞個公司融資輕鬆,同樣是辛苦,最後達成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在趨勢轉向到來的時候,隻要做得稍微好點,就會有爆發性增長。

很多走向平庸的行業,你做得再辛苦,也就得個苦力錢,賺一個社會平均回報率。

2000年一批70後學生離開中國去歐美名校讀書的時候,出國讀書工作定居是當時公認的最好選擇,能在那邊留下的,都是最優秀的學生。中國當時的發展方興未艾,剛剛到了快速城市化的轉向點。

十幾年以後,留在國內大城市的同學結婚生子,然後買房換房,都有了兩三套房子,動輒一兩千萬。那些國外待著的同學就比較普通了,很多人回國連一套房都買不起。

是因為國內的學生更優秀嗎?並不是,他們隻是趕上了中國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並不怎麽費力就獲得了比優秀同學更出色的成績。

特別多的人其實一直都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麽賺錢的,總是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其實都是在大趨勢的轉向點踏準了節奏,享受了新趨勢的紅利。

中國有兩句話說得很好:一個是“小財靠努力,大財靠命運”,另一個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現在的社會,靠努力過上不錯的生活是沒啥問題的。你要想發大財賺大錢,踩準每個趨勢浪潮,其實並不存在什麽邏輯必然,那是需要運氣相助的。

賺錢和成功都需要抓住新趨勢,這世上有兩種人能跟上趨勢的轉向,一種是天生具備敏銳嗅覺,對市場有足夠的理解的人,他們天生就是多頭 (2),愛折騰,積極樂觀的人。另外一種就是運氣好,懵懵懂懂被時代洪流裹挾的人。這點我自己感受尤其深。

以前我們這些讀書不錯的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選擇都是外企,出差出入星級酒店,收入高工作體麵。民企那時還不被人們重視。直到2008年以前,到阿裏巴巴、百度這種大廠去工作還不是畢業生的首選。

很多學校並不好、專業也不太好的畢業生當時去阿裏巴巴謀一份工作並不難,懵懵懂懂就進了這些公司。後麵的十年大家都看到了,互聯網大公司飛速發展,很多早期員工拿了股票,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現在人們說到的高薪工作言必稱互聯網,反倒是去外企的這批人都麵臨中年職業危機了。

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會一直持續下去嗎?不一定,多數行業不都是每隔一些年就來次大轉向嗎?現在,各大互聯網公司不也都開始裁員了嗎?

風口趨勢上,豬都能飛起來;風停了,多數人都得趴著。最近不過是熱錢沒了,趨勢轉了,紅利沒有了而已。

最後講個段子結束這篇文章吧。

2015年有一次交流活動,招待幾個大佬嘉賓吃飯。大家輪流發言講股市上是怎麽成功和發財的。一個說我價值投資收獲時間的玫瑰,一個說我看K線技術分析,一個說我純粹甩飛鏢隨機選股。最後講話的大佬說,我在股市賺錢是因為牛市主升浪來了。

前三個講話的就是你天天在各種雜誌自媒體上分享成功經驗的大佬。

相信我,很快你又要看到前麵三個大佬到處講成功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