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工作:轉動理想職業三要素,讓能量持續提升

一、真的有完美的職業嗎?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像我一樣,常常在大腦中思考:自己最理想的工作狀態是什麽樣子的呢?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職業嗎?

我在成為職業生涯規劃師之後才明白,原來理想的職業通常包括三個要素,分別是興趣、能力、價值。

① 興趣,是對一件事情充滿了新鮮、有趣、好玩、有意思的感覺,如果你的工作也剛好符合你的興趣,那工作起來自然是快樂和幸福的。

② 能力,是完成一項任務所必須的特質。如果工作和能力匹配的話,就會產生成就感。

③ 價值,是我們在工作中做出的一些貢獻,而得到的回饋,包括物質反饋和精神反饋。如果工作也可以兌現自己的價值,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興趣、能力、價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種管理能力,興趣為你打開一扇又一扇門,你擁有的能力能夠幫助你走好這一段路,你的價值觀則幫你不斷關上不屬於你的門。

在職業中的表現亦是如此,你的職業興趣讓你發現適合的行業,你擁有的工作能力讓你得到勝任的職位,而你的職業價值觀則幫你篩選你喜歡的工作方式、同事、公司。

興趣、能力、價值之間的交集,就是我們心中的完美職業:你喜歡的,能做好的,而且能給你想要的回饋。這三要素足以支撐起我們的幸福人生。

這就是新精英創始人古典老師所設計出來的“生涯三葉草”模型:完美職業=興趣+能力+價值。

2.如何把不夠完美的職業變得更加理想?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有完美的方麵,就會有非常多不完美的方麵。比如說,你在工作中時常會感到特別焦慮,有的時候又會覺得很厭倦。這是因為在“生涯三葉草”模型中,某個要素長期缺失了,導致出現了負麵情緒。有時候“情緒比人會說話”,當你有一些負麵情緒並開始表現出來時,就要留意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從而找到方法解決它。

在職業生涯中,如何判斷自己缺乏哪個要素呢?通常會有如下幾種表現:

① 職業興趣的缺失,會導致厭倦和懈怠的狀態,常常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班時間無精打采。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嚴重者會產生抑鬱的情緒。這種狀態在較成熟的企業中比較常見。

② 當能力缺失的時候,就會導致焦慮的狀態出現。這是許多職場人士都容易產生的一種情緒,常常會表現為脾氣暴躁、失眠、易怒等,覺得時間不夠,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好,嚴重者還會有一些疾病出現。有研究表明,當焦慮過剩時,身體會自動產生一些保護機製,比如生病,以此逼迫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停下來,逃離這種高壓的狀態。這種職業狀態在職場新人身上,或者是快速發展的行業和公司中,尤為常見。

③ 當價值缺失的時候,會導致失落的狀態,常常會表現為缺乏動力、習慣性歎氣、抱怨、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等。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會導致自卑或自尊體係破裂,比如在工作中長期無法得到認可,薪資水平一直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等等。

由此,我們通過觀察自己的情緒,找到相對應的原因,就會知道自己缺乏的是什麽要素了。

當你發現自己對於現在的工作處於厭倦的狀態時,那可能是對自己的工作慢慢喪失了興趣。

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你的能力還不足夠勝任你此刻的工作要求。

當你感覺到失落的時候,或許是你在這份工作中的價值要求還沒有得到期待中的反饋。

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隻有把興趣發展為能力,用能力兌現價值,再用價值強化興趣,以此轉動“生涯三葉草”才是良性的循環。那麽,如何才能夠讓“生涯三葉草”正向地循環轉動起來呢?具體的解決路徑為:先明晰自己的負麵情緒是什麽,究其原因是屬於哪一個要素的缺失,最後尋找解決策略。

第一步,通過對自我情緒的判斷和了解,分析目前產生的負麵情緒是屬於厭倦、焦慮和失落中的哪一種;

第二步,將情緒對號入座,分析情緒背後產生的原因,找到缺失的“生涯三葉草”要素;

第三步,不同的原因可以用不同的解決策略,先詢問自己是否有改變的決心,再從策略方向著手行動。

三種情緒分別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解決策略,而每一種策略都是基於對自己了解的基礎去執行,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對工作缺乏興趣時,可以從培養興趣、發展副業或進行職業轉換等方向來解決當前的情緒困惑。判斷自己適合用哪種方式,或者每一種方式都可以嚐試一遍,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但所有解決負麵情緒策略的第一步,都是先悅納自己的情緒,然後才會出現接下來的改變。悅納是用積極正向的信念去思考問題,首先接受自己生而為人是可以有各種情緒的,千萬不要時常苛責自己“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情緒出現”“為什麽自己不夠堅強”等,這樣隻會讓自己陷入否定自我的惡性循環中。

有一種很普遍的厭倦叫工作缺乏挑戰,但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並不知道進行挑戰的方向是什麽,因此可以嚐試找一位在職業領域內的前輩或者高手,來進行一次深入對話,也可以付費約見一些領域內的行家來進行交談,根據對話內容,挖掘出自己需要挑戰的職業目標。當有新的內容開始刺激大腦時,厭倦感便會一點點消失。

其次,當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不是自己最熱愛的事情,但又不確定自己的新興趣是否能夠當作事業來經營時,可以先嚐試把新興趣發展為副業,去嚐試以後再評估新興趣給自己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回饋是否足夠多。如果認為新興趣的副業讓自己每一天都充滿熱情,那可以嚐試進行職業轉換,把新興趣發展成為新的職業。

在工作能力還不足以勝任當前的崗位要求時,在悅納自己情緒的基礎上,可以通過適當地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以及想辦法用“能力三核”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再或者尋找其他的途徑發揮自己現有的優勢。

最後,當自己的價值需求一直沒有得到滿足時,同樣在悅納自己情緒的基礎上,思考目前自己現有的資源,還能夠做些什麽讓公司認可。如果在這家公司總是覺得被打壓或者付出一直得不到回報,可以嚐試考慮轉換工作,進入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新環境或者新領域等。

綜上所述,想要擁有一份相對較理想的工作,可以將自己的情緒梳理出來,將每一種情緒狀態都對號入座。通過“剝洋蔥”般的深入剖析,最終實現“生涯三葉草”的轉動,在此過程中自我能量也能夠持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