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到底是個啥東西
我看到很多人經常轉發一些文章到朋友圈,才發現大家對慈善、基金會等東西有很多的誤解。要是在美國的話,人們聽說某個富翁把錢都捐給基金會了,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沒反應,到底是捐了還是財產轉移了得等等看。其實這些東西從來也不是什麽秘密,而是一些明擺著的東西,隻是我們大部分人並不了解。
當然了,首先不得不承認,非政府的基金會在20世紀的社會進步方麵起到了重大作用,比如在動物保護、婦女權益方麵。但是大部分組織或者機構跟菜刀一樣,是中立的,而且菜刀本身不在乎自己要砍什麽,關鍵在於握著它的人。正邪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麵,我們今天重點說下大家平時不了解的那麵。
基金會起源於奧斯曼人。當時奧斯曼有個習慣,騎士們都是國王的奴隸,騎士們可以把官做得很大,甚至做到帝國宰相,但是將來死後財產要充公。這很坑人,但是有個補救的辦法,就是死前搞個獨立機構,把錢放進去,讓兒子打理,聲明要修橋補路什麽的。就這樣,富翁的錢捐出來了,雖然不歸兒子,但是歸兒子打理,兒子可以給自己發工資。
這個方案很快就被西方人學去了,主要是美國,美國倒是沒有死後充公的習慣,但是遺產稅高得離譜,有時候接近一半資產都得當稅給納掉。所以西方富人很快就發現可以把資產放到一個基金會裏,說是要去做慈善,這就叫“以捐代稅”,然後富人死前委托專人打理。這個錢已經不屬於富人家了,但是他們家一直管著,當然了也可以委托別人管著,雖然不是他們家的,但是歸他們家控製。
在“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法律前提下,很快進化出一堆玩法來,比如這個基金會可以給富人家的後代發工資,也就是他兒子可以從這個基金會裏領生活費。孫子也可以領,而且還可以做複雜的操作,比如從一開始就定好規則,讓優秀的娃多拿錢,不讓紈絝子弟碰這些錢,或者單純養著紈絝子弟,餓不死就行。反正不搞平均主義,在家族內部搞優勝劣汰,有效防止富不過三代。後代賺了錢,也可以添加到基金會裏,這樣可以確保基金不會日漸枯竭。
基金會也可以拿錢去投資,賺了的錢繼續補充進基金會,如果基金足夠大,可以投資一些相對穩賺的東西,比如保險、地產、古董之類的投資組合,甚至可以拿出少量的資金投資高風險的業務。事實上給後人的零花錢,往往是投資收益,不用碰本金。
基金會是獨立於家族之外的,如果家族後人發生大額虧損,那破產清算的也是家族本身,不會把基金會一起給爆破了,相當於用法律築起了一道防火牆。
所有的基金會都是以慈善的名義,還可以吸收社會捐款。這些捐款用處比較複雜,可以直接捐給受災地區,或者從事研發,解決特定的難題。但同時由於缺乏監管,經常爆出來大量的基金會醜聞。
此外,各種基金會一直都是“合法”腐敗的溫床,怎麽理解這個事呢?比如某國大選期間某基金會的吞吐量驚人,但隻有2%用於“慈善”,其餘為行政開銷。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要給誰錢,不能直接送張支票過去,那既不方便,而且也是違法的。但可以聘請他做基金會顧問,給他發巨額工資,這就叫“合法”腐敗,這些開支都計入基金會開支。而且還可以接受大量的“捐贈”,從當初披露的情況來看,也是賄賂的一部分。
部分基金會影響極其巨大,超越經濟體,比如某基金會普遍信奉的是“進化論”,認為把錢給窮人分了並沒有用,而是投資給人類裏的精英,希望他們能給人類找到出路。
這些基金會不會自己跑出來上躥下跳,他們一般先搞個智庫,然後往智庫裏“充值”,通過智庫來影響別國政策。這些基金會經常在很多國家內推銷他們的“思想”。
最近幾年,智庫和基金會有合流的趨勢,這一點在美國特別明顯。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K街”,是美國的著名“遊說一條街”,這條街遍布各種智庫和遊說公司。
智庫到底是怎麽運轉的?其實這玩意兒本身是政府職能的外包,比如政府想研究一個項目的可行性,就外包給智庫來研究。
當然了,政府出錢一般不會太多。美國的前財長保爾森講過一件事,他想搞明白一件事,需要從高盛找一堆專家來做,那些華爾街的人貴得要死,政府能給的錢還不夠這些人的時薪,但是高盛特別樂意替政府支付這些人的工資。高盛為什麽這麽大方呢?因為這是一個施加影響的機會。
智庫也一樣,政府支付的那點錢往往不夠那些人吃頓飯的,不過他們平時拿著比如A國的研究項目,或者各種稀奇古怪的基金會的項目,研究出來的結果往往傾向於出資人。這些出資人當然不能直接打錢,就通過第三方轉。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慈善基金會就有先天優越性。
這些智庫往往自發傾向出資人,這也好理解,你研究出來的成果不替出資人說好話,今後誰還養你?你沒錢了,自然就“餓死”了,屬於一種進化選擇。
(1)低地國家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的統稱。地理學家們在有關歐洲的地理著作中,常把比利時、荷蘭放在一起敘述。由於比利時、荷蘭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同盧森堡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稱為“尼德蘭”,即“低地”,所以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後,人們仍稱比利時、荷蘭為“低地國家”。
(2)“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絡上的廣泛運用,“中二病”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3)檸檬精是一個網絡流行詞,檸檬精的字麵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味酸,與嫉妒他人時“心中酸溜溜”的感覺相合。意思是指嫉妒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