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釋

在銷售談判中,銷售員和顧客之間難免會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麵對分歧的時候,有的人會堅持對分歧的點進行爭執,強調自己的立場和條件是合理的;而有的人則會改變談判的方向,從另外的角度為自己的立場做辯護。第二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分歧和壓力的轉移,當顧客對產品和服務提出質疑的時候,銷售員需要找出其他的優勢來進行解釋,而不是盲目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針鋒相對上。

比如,當對方強調價格時,銷售員就要強調產品的差異,如自家產品的功能更加完善、原材料質量更好、做工更加精細、款式更新、品牌更加強大,或者說產品是特製的。如蘋果手機要比其他品牌的同類型手機貴,蘋果公司就總是強調手機的與眾不同;如Facebook公司推出的Oculus VR產品要比其他品牌的VR產品價格更高,當顧客抱怨產品價格的時候,這些公司的銷售代表就會強調自家的產品質量更好、性能更優越。

當對方認為產品和其他產品不同,如認為產品的用料不一樣時,銷售員就可以強調產品的價格。比如,某個人購買自行車時,發現一款自行車與其他店裏的自行車類似,但它缺少一個頭盔,所以他在談判中一直強調車子沒有頭盔的事情,這個時候銷售員可以說:“你也知道這兩種產品不一樣,那麽價格肯定會有一定差別的,你剛才說的那款產品,其他人賣1560元,我們這兒隻賣1200元,就是少了一個頭盔,但卻低了360元,這筆錢完全可以買一個好的自行車頭盔了。”

當對方強調自己購買的產品價錢更低,而且產品性能更加完善的時候,銷售員會強調品牌價值的作用,產品的質量。比如,如今有很多運動手環具有手機通話功能,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產品就是好產品。耐克和阿迪達斯推出的運動手環,功能相對單一,但質量有保證。而很多其他品牌的價錢很低,卻片麵追求各種性能,這樣做會降低產品的質量,導致每一種功能都不夠強。所以,耐克和阿迪達斯的銷售員在推銷運動手環時會強調質量,強調產品在運動數據監測方麵卓越的性能。

當顧客抱怨產品某一方麵的劣勢時,優秀的銷售員往往不會針鋒相對,而是選擇從不同角度強調產品的優勢。簡單來說,他們並不想和顧客在某一個產品的“缺陷”上糾纏不休,選擇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釋,無疑會讓問題變得更容易解決,或者說,他們可以轉移顧客對這個“缺點”的關注,緩解顧客對這個“缺點”的排斥。

那些經驗豐富的銷售員能夠意識到這些談判方式的重要性,“當顧客認為你的產品偏貴時,不要試圖去爭辯‘我的產品不貴’;當顧客認為產品功能單一的時候,不要試圖去爭辯‘其他品牌的產品也是如此’。”在他們看來,當顧客找出某個缺點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產品的其他優勢進行替代,這種替代往往就是最好的解釋。就像戴爾公司的銷售員所說的那樣,戴爾電腦是高水平的電腦,因此,一台電腦賣到1000美元甚至2000美元是有道理的,顧客覺得戴爾電腦太貴,卻不知道戴爾的品牌價值,不知道戴爾的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答非所問,而是一種巧妙的應對和解釋。銷售員在做出解釋的時候,不要針對顧客的質疑做出回應,而應該巧妙地將問題(缺點)轉化到其他方麵(優點)上去。在這個過程中,銷售員需要把握住產品的賣點(通常情況下,這些賣點不會成為顧客抱怨的對象)。

這實際上是一種平衡戰術,簡單來說,就是銷售員一直試圖讓顧客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是完美無瑕的,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任何產品都可以挑出毛病。但對銷售員來說,他們應該懂得如何進行平衡,即在對方找出一個缺點時,相應地提供一個優勢,這種策略無疑會讓產品更具說服力。

穀歌公司在推出穀歌眼鏡時,許多人紛紛吐槽產品太奇怪、產品的拍照技術不夠完善、內存存在很大的問題、外形不倫不類等。麵對眾人的質疑,穀歌公司的營銷總監笑著做出回應:“人們總是能夠找出穀歌產品的一百個缺點,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輕易找出穀歌產品的一千個優點。”相比之下,很多新產品在推向市場後,因為某些缺點而被人攻擊,這個時候商家可能會逐步失去主動權,以致在談判中節節敗退。

事實表明,顧客對產品都是挑剔的,沒有誰會告訴銷售員和商家,“你們的產品非常出色,簡直挑不出一點兒毛病”,在談判中他們都會抓住一兩個缺點大做文章,無論這是不是有意的,他們都會給銷售員施加壓力。而作為平衡的一種方式,銷售員完全可以用其他優勢進行彌補,確保自己不會在談判中處於被動位置。

對銷售員來說,保持平衡是一個基本的談判方向,銷售員有必要避免被對方抓住缺點而喪失主動權,此時,尋找一個新的角度和優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當銷售員強調自己的產品具有某種優勢時,往往會成為該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的一個賣點。最典型的就是特侖蘇,作為一款高檔的有機奶,特侖蘇實際上並沒有脫離牛奶的範疇,它的配方、營養物質、加工流程幾乎都沒有太多值得宣揚的地方,換句話說,其他牛奶可能也具有特侖蘇的一些特點,但特侖蘇是唯一一款真正走出差異化道路的牛奶。

過去經常有人批評蒙牛牛奶尤其是蒙牛的好牛奶並不怎麽好,批評蒙牛牛奶的定位不夠清楚。在這個背景下,蒙牛公司推出了中國市場上第一款高檔牛奶,讓特侖蘇脫穎而出的並不是產品名稱,哪怕特侖蘇在蒙語中的意思是“金牌牛奶”,真正產生價值的是那句廣告詞:“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句話直接將特侖蘇與其他牛奶區別開來,這個時候,顧客和消費者輕易就記住了它強調的無汙染、純天然的產品屬性,從而使特侖蘇迅速打開了市場。

可以說,選擇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一個產品,將產品的優勢凸顯出來,往往可以有效提升產品的影響力,尤其是當產品的缺點受到批評和指責時,挖掘產品優勢可以獲得更大的談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