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傾聽,口頭語暴露個人的性格密碼
美國紐約有個脾氣很壞的用戶經常打電話咒罵、恐嚇電話公司的接線生,他覺得電話公司的收費太高了,因此警告接線生自己將拆掉電話。不僅如此,他為了轉移注意力,直接向公眾服務委員會進行投訴,控訴電話公司的收費不合理,並且在媒體麵前大肆“披露”電話公司的不合理收費問題,而這給電話公司帶來了數起訴訟。
電話公司多次派人進行溝通,希望收回費用,並警告對方不要投訴,可是這個用戶並沒有因此退縮,每次都將來人罵得狗血淋頭。公司派來的調解員越是發出警告,這個用戶的態度就越是強硬,因此雙方前幾次都不歡而散。
後來一位聰明的調解員自告奮勇去解決這個問題,在傾聽了用戶的談話方式之後,他很快就對對方的性格進行分析:自大盲目、脾氣暴躁、剛愎自用,而且以自我為中心。而應對這種人的最佳方式就是迎合他們的話,讓他們感覺受到尊重,提升他們的存在感。
製訂策略之後,這個調解員在溝通時一直都在順著對方的意思說話,而且對對方表示了同情和理解。雖然前幾天都在忍受對方的辱罵,可是三四天之後,這個脾氣暴躁的用戶放低了姿態,言語也變得緩和。這個時候用戶對調解員說起了自己所創立的“電話用戶保障會”這一組織,結果調解員請求加入,這讓用戶非常開心,之後他主動付清了所有的電話費用,並且撤銷了向公眾服務委員會的申訴。
在這裏,最後一個調解員之所以能夠輕鬆解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他善於傾聽用戶的談話,而且善於把握用戶的心理,前麵幾個調解員並沒有認真傾聽用戶的談話,也不清楚對方是什麽類型的性格,因此在采取強勢手段之後將事情搞得越來越糟糕。而最後一個調解員卻抓住了用戶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並針對性地做了溝通,既迎合了對方的需求,也有效地掌控了溝通對話的主動權。
很多人之所以難以與其他人順暢溝通,就是因為沒有認真傾聽,更沒有從傾聽中掌握他人重要的信息以及信息背後隱藏的心態。其實在識人方麵,傾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這是掌握他人信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因為每一個人的談話內容、談話方式都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會反映出一個人的想法,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來窺度他人。
馬雲經常會說一些妙語,而且幾乎是脫口就來,比如他曾經在央視節目中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感謝CCTV,也感謝所有的評委,我的客戶,還有我的同事,是大家把我的夢想變成一個現實。五年以前也是這個時候,在長城上我跟我的同事們想創辦一個全世界最偉大的中文公司,我們希望全世界隻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們的網絡,當時這個想法,很多人認為是瘋子,這五年裏很多人認為我是瘋子,不管別人怎麽說,從來沒有改變過一個中國人想創辦全世界最偉大公司的夢想。1999年的時候,我們提出要80年,在互聯網最痛苦的時候,2001年、2002年的時候,我們在公司裏麵講的最多的字就是‘活著’。如果全部的互聯網公司都死了,而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贏的。我永遠相信隻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最後,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世界上隻要有夢想,隻要不斷努力,隻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才華成反比。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對大部分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謝謝大家!”
這段話中不僅透露了一些最基本的創業信息,還表現出他的性格特征:幽默、自信、靈活、堅毅、灑脫的個性,這段話實際上活脫脫地展示出了一個有魅力的個人形象,因此很多人對於馬雲的性格以及形象就會有一個立體的認知。
除了說話內容之外,對於說話的風格也要注意傾聽和理解。比如語氣溫和且具有長者風度的人看問題很有深度,而且可能具備忠誠、可靠的特質;說話心直口快的人往往直爽、真誠,但做事比較衝動;說話幽默風趣的人則充滿睿智;滿口專業術語和生僻詞匯的人往往比較自卑。
很多人在交談的時候,可能並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反而進行掩飾,以避免自己的想法被人知道,因此傾聽者要做的就是認真觀察和傾聽對方說了什麽,看看對方究竟想要說些什麽。
不僅如此,通過傾聽,人們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人的性格特征,可以了解他人為人處事的方式,以及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想法,然後才能夠針對性地製訂溝通措施和方法。
不過,傾聽狀態的好壞往往決定了傾聽的效果。一般來說,心理學家會將傾聽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將別人的話當成耳旁風來聽,傾聽者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了什麽;
第二層次,是有選擇地傾聽別人的話,傾聽者隻聽那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認為有價值的內容,而且會對他人的觀點指手畫腳;
第三層次,是全神貫注地傾聽,傾聽者比較專注,會記錄別人的談話,並進行分析和思考;
第四層次,是設身處地地傾聽,傾聽者全身心沉浸在對方的陳述和表達中,達到忘我的境界並引起共鳴,他們會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問題。
如果想要了解他人話語背後的深意,那麽就要豎起耳朵認真傾聽,就要想辦法保持最高層次的傾聽狀態,全身心沉浸在他人的表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