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延伸:時間管理的誤區

現代社會,人們對於時間管理越來越重視,因此對時間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形形色色的時間管理方法和工具中,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加完美一些,能夠將每一點時間都掌控和安排得很完美,可越是如此,越容易陷入幾個時間管理的誤區。

——時間管理就是追求更快的工作速度

提到時間管理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意識到時間管理的核心就在於提高工作效率,而效率往往和速度掛鉤,因此很多人會覺得時間管理的目的就是加快速度,以便能夠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可實際上時間管理的目標是將工作做得更好,這個更好不等同於更快,它還包括了更多的元素,比如質量,比如效益,如果一項工作隻注重速度而不注重質量和效益,那麽整體的工作仍舊是失敗的。

此外確保平衡也是時間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分享,越來越注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一些人開始提倡慢節奏的生活,因為當工作慢下來後,工作會顯得更加順暢,時間的壓力也會相應地不斷降低。而個人在工作中感到舒暢,將會維持更好的工作狀態以及更高的辦事效率。

——時間管理需要製訂完美的計劃

時間管理可以將事情安排得更為合理,但初學者通常會產生一些錯誤的想法,比如他們會覺得安排得更為合理就意味著製訂一個完美的計劃,但沒有任何一個計劃是完美的,任何一個計劃都不可能保證每一點時間都得到有效利用。想要確保計劃的完美,本身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和不必要的壓力。一些人會借助時間管理工具來做好規劃,但同樣地,沒有任何一種工具是完美的,發揮出各個工具的優勢就可以了。

——時間管理往往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人們對於時間管理往往存在一些比較極端的想法,比如有的人認為花費時間去製訂計劃、去尋找合適的時間管理工具,或者想辦法進行整理和歸類,這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做法,因此他們並不相信時間管理真的能夠節約時間。還有一些人則過於相信時間管理的魔力,他們堅定地認為一些工具、軟件、方法以及理論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並且效果非常明顯。但並非所有的時間管理方式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很多時候,時間管理需要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其效果也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慢慢顯現出來。

——時間管理可以隨時隨地都讓人從容地應對工作

時間管理可以當成一種協調時間、協調任務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並非萬能,無論是時間管理方法,還是時間管理的工具和軟件,都不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讓工作和生活更加從容有序,最根本的因素在於人,人才是控製時間、進行時間管理的關鍵。而人的精力和能力往往是有限度的,因此他們不可能一直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個人精力和能力受限,那麽就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這個時候單純依靠時間管理的方法根本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當人們製訂了合理的計劃,運用了良好的時間管理工具時,有可能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幹擾,所以任何人都必須懂得適當排除外在的幹擾,或者製訂類似預防措施,以應對突發狀況。或者也可以說,防止外在幹擾本身就是時間管理應該考慮的一個組成部分。

——時間管理是為了提升意誌力和自控力

人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經常拖延、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在於意誌力和自控力不夠。意誌力不足的話,個人在工作中就缺乏持久的耐力,凡事隻有三分鍾熱度,而且喜歡拖延;自控力不足的話,個人在工作的時候難以保持更好的狀態,並且容易被外在環境幹擾。可實際上當一個人經常性拖延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時,可能隻是因為自己缺乏具體的行動和方法罷了。單純地將時間管理當成提升意誌力和自控力的方法顯然不對,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明確自己需要做什麽、什麽時候做以及做事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從而有效提升執行力。

——學習時間管理是為了製訂清晰的目標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缺乏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以致做事情的時候出現混亂,正因為如此他們會主動學習時間管理,並將其作為明晰個人目標的重要方法。事實上,時間管理無法幫助人們找到清晰的目標,它隻能幫助人們加快實現目標。時間管理的目的是提升行動力和執行力,而不是單純地給人們提供一個可供追求的目標。

除了以上幾個誤區之外,人們還對時間管理存在諸多的誤解,而大多數誤解都來源於人們將時間管理當成萬能藥。現在的社會,人們越來越熱衷於時間管理的行為,其背後既是對時間管理的信任,同時也折射出深深的焦慮——由於社會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會遭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事情會產生強大的壓迫感,迫使人們不斷加快工作的速度,一旦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完成任務,各項工作就會糾纏在一起,製造混亂,這種混亂會讓工作者產生無奈和焦慮的情緒。為了避免發生混亂,為了提升自己對所做事情的控製力,人們會將希望寄托在時間管理上。一旦他們將時間管理作為萬能工具,那麽強大的壓力會讓他們拚命抓住每一分鍾的時間,會讓他們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而這無疑會製造新的壓力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