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答非所問,也可以輕鬆轉移矛盾
當人們提出一個尷尬的問題,或者容易引起誤會和紛爭的話題時,人們應該如何去麵對呢?是實話實說,還是隱瞞掩飾;是順著他人的意思回答,還是故意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的答案;是正麵闡述自己的想法,還是引用他人的話來回答,又或者幹脆避而不答。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回答方式,而不同的回答方式也容易引發不同的反應。那麽,在麵對這些容易引起不適和糾紛的問題時,人們應該如何做出回答才不會傷了和氣呢?
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答非所問,答非所問從字麵上理解,就是回答者提供的答案與提問者的問題沒有直接的關聯。當對話的一方提出某個觀點或某個問題時,對方直接將答案轉移到另外的主題上,巧妙地避開前麵的話題。答案在邏輯上根本不成立,即原本要在特定的場景中,按照對方的提問邏輯進行回答,卻突然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理解進行回答,導致答案和問題脫節,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但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的趣味性。答非所問是語言位移的一種形式,而位移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幽默表現手法。
有個商人帶著談判團隊和客戶公司談判。談判過程中,客戶方的代表明確表示對商人此前提出的合作要求不太滿意,認為這樣做會讓自家公司承受巨大的成本和風險。所以客戶代表堅決反對此前提出的條件,他希望商人可以進一步降低價格,這樣雙方的合作才能正常進行下去。可是,由於雙方在談判中寸步不讓,會議始終沒有達成協議,客戶方的幾個談判者對此有些不高興,直接強調,繼續僵持下去的話,可能會導致整個會議不歡而散。客戶代表更是直接說:“希望大家都想一想,如果你們現在結束了會議,將會麵臨什麽?”
麵對客戶公司咄咄逼人的態勢,商人帶來的談判團隊有些坐不住了,幾個人都緊張地看著商人,看他會做出什麽樣的表態。隻見商人微微笑了一下,然後看了看手表說:“如果現在結束會議,我想應該正好是午飯時間,我們何不吃完午飯再繼續談呢?”
客戶代表的話充滿了威脅,本意是“如果不同意我方的要求,那麽就可能會導致談判會議就此結束,然後你們將會損失一大筆收入”。麵對這種威脅,商人卻巧妙地將客戶談話內容的邏輯轉移到吃飯上來,形成一種邏輯錯位。這一類邏輯錯位可以有效緩解尷尬氣氛,將問題的殺傷力消弭於無形,或者說通過這種錯位來轉移自身承受的壓力。
語言哲學家保羅·格賴斯曾經提出了一套溝通交流的“合作原理”。在這個原理中,他提到四條用於指導禮貌相處和效率溝通的基本準則:第一條是量的準則,即溝通交流所需的必要信息;第二條是關係準則,即人們描述的內容必須和主題相關聯,不能跑題;第三條是方法準則,核心理念就是溝通的簡潔性和順暢性,避免出現歧義;第四個準則是質的準則,它要求人們在溝通中敘述那些絕對真實的事物,描述的內容不能脫離真實情況。幽默的人善於打破這四條準則,從而營造出一種錯位的、不合理的溝通方式,形成幽默的效果。
答非所問其實就是破壞了第二準則“關係準則”,回答問題的人並沒有按照提出的問題的內容和邏輯來回答問題,而是選擇脫離問題自己設定一個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答非所問並不是胡亂給出一個答案,它雖然沒有針對問題進行回答,但是通常都會意有所指。回答者會將自己對事情的一些看法以一種更為隱晦的方式表現出來,提出問題的人可以從答案中感受到趣味和幽默感,也能感受到那些隱藏的意思。
一家啤酒吧裏正在播放皇家馬德裏和巴薩的世紀大戰,有兩位球迷為各自喜歡的球隊打氣。穿紅色衣服的球迷認為巴薩一定會勝出,因為最近幾年,他們的戰績要明顯好於皇家馬德裏。而穿白色衣服的球迷卻認為皇家馬德裏最近的競技狀態非常好,加上主場優勢,必定能夠在主場擊敗老對手,取得關鍵的三分。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一直爭執不下,於是就找到啤酒吧裏的一個第三者進行評判,看看誰的說法更正確。兩個人找到第三個人之後,都迫不及待地問:“皇家馬德裏和巴薩,你覺得誰更強?或者你希望誰贏得比賽?”
這個人看著雙方的火氣都很大,於是拿起杯子對著兩位球迷說道:“這杯酒還不錯,除了有一點兒火藥味。”麵對這樣的回答,兩個人相視一笑,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文明觀球,沒有必要在這裏大吵大鬧。
無論是在邏輯上形成錯位,還是在回答時直接避開問題而給予一些暗示,本質上都是對尷尬事件的回避,都是采取一個相對安全的方式來回避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或者避免自己可能在問題上犯錯誤。這種錯位是避免矛盾激化或者卷入糾紛的保障,也是營造良好溝通氛圍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