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多作和多看
°王雲五
我們為什麽要讀書呢?為什麽大家都要讀書呢?讀書的原因大概有三種:第一是強迫讀書。有許多人並不知道讀書的原因,不過被父兄強迫去讀書。這種現象大家一致承認是不好的。第二是有目的的讀書。譬如自己將來想做什麽事,便讀什麽書,但這樣的讀書是否最好?不是最好的。有的家裏有錢,不知做事,那末,這樣說來就可以不讀書了。隻有那窮困的人要讀書,為著他們非做事不可。所以這是不對的。第三是為讀書而讀書。為讀書而讀書究竟有什麽好處呢?這是為著興趣,讀書最好是從養興趣起,這樣,書一定讀得好。譬如看電影一樣,看起來十分覺得有興趣。
現在且說一說我個人的小經驗。我生來就有一種豪氣,否則便不能讀書。我到過美國、德國,但他們的有聲電影我卻沒有去看過,什麽大音樂院、大戲院我也從來沒有到過,因為我的興味不在這裏。這是我的短處,但也有長處。不過我很快樂,因為家裏也有些藏書,但我覺得無論什麽事再沒有比讀書那樣快樂的了。讀書好比和名人對談,隻要有一卷在手,我不但可以和安迭生[2]、愛因斯坦那些活人對談,而且也可以和牛頓等死人對談,無論哪一國的人,我都可以和他對談,這實在是難得的機會。但梅蘭芳、譚鑫培那些人,我卻沒有和他們對談過。專門發展一方麵自然也太偏,所以我也不反對看有聲電影,因為這是另一種興趣。但是有一件事我們不要忘記,就是讀書要有方法,要有鼓動興趣的方法,我們要養成讀書的樂趣。
在未講到讀書的方法以前,我先要說到讀書的兩種難關:第一是關於時間方麵,第二是關於經濟方麵。我們要讀書,必須先打破這兩重難關。
先說到讀書的時間問題。學生很有福氣,很快樂,日夜可以讀書;至於學徒,一天到夜要做事,隻有抽出工夫來讀書,所以一個學生應該盡量享受這幸福,因為他讀書的時間多得很。我有一種長處,就是能讀書,所以雖則我沒有進過學校,卻也當過大學教授,我以為一個人隻要肯讀書,時間是沒有問題的,一天能有八小時十小時的讀書時間就夠了。讀書不是一種緊張的工作,不是一天到晚不停的。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除了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之外,還剩下八小時,這是很好的讀書時間,就是打一對折,也有四小時。打一個七五折,也有六小時。學生一天要上幾點鍾課呢?有時一天上六小時的課,最多的時候有八小時,比僅有四小時讀書時間的人幸福自然要加上一倍,但人家四年可以畢業,我不妨八年畢業;如果我每天能有六小時的讀書時間,我的畢業期限也可以減少一些,所以時間是不成問題的。不怕沒有時間,隻怕沒有讀書的誌氣。我這次出國,到過八九國,先到日本,國外留學生叫我演講,我第一句就說:我向來未出門一步。有的人雖然沒有到過城裏,但城裏的事務也知道不少。這就是因為他讀過書。日本人很歡喜讀書,我們對於日本人讀書的精神要學他。我們天天喊著打倒帝國主義,隻是因為我們恨他,但中國能不能給他恨呢?前次我在日本時受著一種很大的感觸,因為日本人很歡喜讀書。我跑進一家旅館,看見一個日本小孩子,年約十二三歲,左手開門,右手拿著書在讀,他讀的並不是《西遊記》或是其他愛情小說之類,卻都是關於少年自然科學、社會問題這一類規規矩矩的書。我並不是反對看小說,而且像那樣枯燥無味的書本是不應該給年青的人看的。日本全國人民都能讀書,就是下女也是如此。美國就不行了。美國有很多圖書館,但美國人卻不大享受圖書館,隻是擺樣子。我這次在美國時,我天天往北美圖書館看書,吃飯也在那裏。總之,我們不要怕沒有時間讀書,我們要盡量享福,有一半時間也好,有四分之三的時間也好。時間是不成問題的。
第二種難關,是關於讀書的經濟問題的。現在讀書不如從前,讀書的負擔很重,這是就一般的讀者而言,並不是專指學生。中國圖書館不多,對於這一點我很擔憂。為便利讀書起見,我們要多創造圖書館。我之所以辦“萬有文庫”,就是因為我想到從前失學之苦,而欲救濟一般失學的青年。上海的圖書館更是缺少,這也是一個問題,而且現在書價也並不便宜。我們要把讀書當作吃飯,不讀書也是餓,不過這餓是看不見的。能努力就不會餓,我們不要餓著腦筋。我們每個月若能省下兩塊錢去買書,我想也不是怎樣的難事。衣服可以少穿一些,我們不妨以步代車,這樣,車費可以省去,而且對於身體也有好處;所以經濟也不成問題。一個月省下兩元,就是衣服飯食各省下一元,坐車的錢省下半元,能省下三元更好,一塊錢可以買三百麵的書本,這樣一個月就可以讀四十八萬字的書。我幼時苦無此福,隻在學校裏念過幾個月的書。我每日飯時由學校回家,所以我每飯吃得很快,三分鍾、二分鍾,就吃完了,吃了飯便到學校裏去。人家說飯吃得快要不消化,我卻很容易消化,有一次母親說我吃了飯就走路,不大好,於是她給我幾個銅板,說到了學校在休息時買一點東西吃。我的胃口本來很好,可是我不想買點吃的,隻想積錢買書。少吃並不見得會弄壞身體,到現在我的身體還是很好,可以在講台上接連說三小時的話。精神是越用越好的,刀是越磨越快的。少吃不會弄壞身體,我一星期中倒有三四天不吃早飯。但身體是很好,而且還可以省下錢來買書。
難關是過了,每天可以有六小時讀書的時間,每個月可以省下三塊錢買書,這樣一年便可以讀六百萬字的書,所謂小數怕長算,這句話,真是不錯!我於讀書並沒有什麽法寶,這不過是我憑著個人經驗所得,隨便談談的家常話罷了。
現在要講到讀書的方法。我們知道做文章的方法,是多讀多做,和多看,這些方法也可以應用到讀書上去,不過我再加上一個,就是多想。因為隻管多讀多做和多看,還是不成功的。但我這些話實在不過也是老生常談罷了。
先說到多想。呆讀書是書呆子幹的事,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委實不錯。好奇,懷疑,是讀書的好方法,懷疑並不是說對於任何事都要懷疑,乃是說腦子要多想。一個人沒有幻想並不能有所發的;我常常有著一種幻想,我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就是這幻想的結果。現在打電報要從字譯成號碼,找字很費時,有的難字,又找不出,這很麻煩。若是把文字統統編成號碼,每個字都有一個號碼,那末就有四萬個號碼,比電碼要多。這許多號碼究竟從什麽地方得來呢?有什麽記號呢?用部首檢字太麻煩,後來我終於想出了一個方法,現在每一個字有一個號碼。而且無須強記,每一個號碼都可從理性推想出來,隻要把字一看就可以想出來,我的小孩子比我還想得快。“四角號碼檢字法”已經是經過幾次的改良,從前的那種方法是老老實實的,呆板的,後給我很多的改良機會,所以現在的方法,要比從前好得多了。我有一次在吃飯時忽然把桌子一拍,同時嘴裏喊著:“好了!好了!”因為我想出了號碼,以前的那個方法,雖然不好,但沒有以前的方法,便沒有現在的方法。例如“天”字的號碼隻要一推想,就知道是20110。好了!號碼來了,又譬如,“橫”字也隻要一推想,就知道其號碼是31000。現在的方法確要比從前好。現在“四角號碼檢字法”用的人有一百多萬,就是四萬萬字都有法子想,這是說明幻想的功用。但光是求幻想而不求方法,也沒有用處,《封神榜》裏哪吒的風火輪便永遠隻是風火輪,絕不會變成實在的飛機。所以一個人若要得到正確的思想,僅有一個方法,就是學算學。中國人的通病即沒有學這算學的頭腦,學文科究竟有什麽好處呢?學算學好,學算學能得到正確的思想。中國人有一句話:馬馬虎虎、大概、差不多。我們要打倒這馬馬虎虎、大概、差不多,這三位先生,其方法就是用算學。中國不注重算學,這是很壞的現象。現在高中的算學一科最多也不過學到微積分。初中隻有混合算學,這從為免除消耗腦力的一個觀點上看來自然也很對,其實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一般人以為學文學的人,為什麽要學算呢?幾何代數都用不著,學算學隻要能知道一些名稱,懂得一點比例和百分數可以應用於商業上就夠了。現在隻有學工程物理的人才學算學,出版界對於高等算學這方麵也不注意,這種現象對於前途是很危險的。我們若是要使思想正確,一加一一定是二,二加二一定是四!那末,獨學理工的人要學高等算學,就是學文學的人也要學高等算學了。文藝隻能養成幻想,養成永久的幻想而毫無歸宿,這樣,思想便不能正確。為什麽許多人不歡喜研究算學呢?這是因為學別的科學——例如社會科學——可以跳學。算學不能跳,不能激進隻能一級一級地上去。現在一般人隻知道節省時間,以為隻要學應用的算學就夠,而不想學其他的算學,這完全抱的功利之義,是不對的。我話說得太多,現在要收束。思想有兩種:第一要不怕幻想,譬如四角號碼的發明,就是這幻想的結果;第二,要幻想到底,沒有算學是不成功的。我沒有進過什麽學校,我學算學完全自己靠自己,到現在微積分還記得。我一生得之於算學很大。若學算學能使腦力健康,這也是一個腦筋的運動,多學些高等算學絕不會壞腦筋,腦筋不怕壞,隻怕失卻官能,所以我們要常常訓練腦筋。
其次要說一二點關於多讀書方麵的話。濫讀也有好處,譬如一張桌子,因為看得多了,一看就知道是桌子,可以不用想。我以前不敢做文章,但濫讀書後,寫出來就是文章,讀書要明白意義,光是呆讀不好。學外國文也是如此,我對於英文寫得還好,有人以為我出洋很久,其實以前先生隻教過我七八個月晚上的英文,在白天我過的都是學徒生活。然而到現在,即使我不預備也能用英語演講,這全是自修的結果。從前美國大發明家、大政治家、大文學家富蘭克林,他是一個自修的人。他在自傳裏講到他幼時的讀書方法。他說他在三歲時專替人家做皮鞋、修皮鞋。有一天,有一個人,帶著一本宗教的書到他鋪子裏來,這個小孩子就翻著看了,那個人看見他歡喜讀書,很稱許他,便把這本書送給他。這個小孩很聰明。他讀書的方法是,先把頭十麵念熟,讀到第二十麵時就把頭十麵寫出來,沒有人改文呢!就把自己當作先生,自己改了一遍。等到讀第三十麵時,又把自己寫出的東西,和原文對照一下,這樣,書上的文字就是他的文字了。我從前也學過這方法,也是呆念,若和原文一對,不像,便自己罵自己。這是自己的經驗,但這個方法,是從富蘭克林那裏偷來的。好的東西可以偷來自己用。
第三要多做。多做就是多實行。讀書要多做筆記,橫豎給自己看,自己修改,也無須怕難為情。多寫幾回就有進步。有文化就是有習慣,所謂熟能生巧。
第四是多看。多看書也有毛病,這一點是我自己所要懺悔的。隨便看看書不但花了許多精神,而且是白費時間,這是多看的壞處。有一個笑話,《大英百科全書》本是一種參考書,而我卻把這部書從頭至尾地讀了一遍,像這樣的讀書是等於不讀書;希望諸君不要走我失敗的路。我承認我自己很肯吃苦讀書,聰明也有一點,但我雖很聰明用功,而讀書的方法都是太笨。假使我讀書能有係統,二十餘年來專攻一學,那末,像我這樣肯用功而又有小聰明的人,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專家。現在呢,我變了一個“四不像”,隻好算是四角號碼專門家吧!以往我差不多什麽都看,算學、物理、化學,程度都很好,醫學、礦學,也都學過,也不知用了多少精神,直學到現在頭發白,六十歲了。從前我讀書好像繞遠路,倘使我能專心做一事,那是多麽好呢!
我還要多說幾句話。四角號碼並不是退步而是進步的,現在總算做成功了,這全賴有毅力。別的我不敢認,但“四角號碼專家”我是承認的。我為一件事,花了幾年工夫,現在還是繼續改良,並未拋棄。希望大家要先認定方針,然後讀書。為求其應用而讀書,才有好處。若隻為著興趣,自然可以無須定方針,什麽都可以學。讀書第一要定方針,為學要像金字塔,不要濫看。
有三件事要附帶報告一下。第一是圖書分類法,第二是“萬有文庫”,第三是《四角號碼標準大字典》。先說圖書分類法:現在圖書館還沒有把圖書分類清楚。杜威把圖書分為十大類,以下還有千百小類,如果範圍再廣一點,還可以再分為多少類。好比我們跳到先施永安等百貨公司裏麵,各種貨物分門別類,琳琅滿目,這裏跑了,又回頭跳到那裏。求學也是如此,要抱定方針,專攻一學,要打定基礎,不要離中心太遠。譬如你是學法律的,那末經濟、哲學、政治、心理、算學等科學,你都可以學,因為這些科學和法律都很有關係。其次要說到“萬有文庫”。凡必要讀的書都已分別先後,編入“萬有文庫”內。對於一個普通人要讀的書太多,所以讀書要經過一番選書工夫。像我這樣走了二十年的冤枉路,現醒來已太遲。在“萬有文庫”裏麵各國名著一百種,此外還有百科、農業、工商等小叢書。至於索引,這全賴出版業去提倡的。我前次在美國看了一千多本書,隻花了十天工夫就看完,因為每本書都有索引。像中國的《二十四史》,真是無從說起:並不是覺得其大,乃是因為沒有索引。因此我發明了一種檢字法,用“四角號碼檢字法”去找字典比舊法按照部首去找,要容易得多。有許多人字音念錯很多,應該常常去找字典。若用“四角號碼檢字法”去找字典,找一個字隻須二分鍾,有的隻須幾秒鍾就夠了,這打破了以前的記錄。外國字典很容易找,因為有檢字法幫找。現在商務印書館對於索引有著大規模的計劃,最近《王雲五大辭典》開辟了一個新時代,這部辭典與眾不同,注音很正確。其內容頗適合於中學以下的程度,而且也注意到時間和空間,例如光緒某年等於外國紀元哪一年,王陽明先生生於公元哪一年,死於公元哪一年等等,以及人口的統計等都有。
總之,讀書一定要學索引。此外,還要盡量利用字典。這是讀書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