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受害者量身打造的誘導過程
心理變態會把你**成他們想要的完美伴侶。隻需要短短的幾周時間,他們就能掌握你生活的全部,用歡愉消費你的身體、消磨你的意誌,讓你最終成為他們無休止地索取讚揚和仰慕的來源——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得和他們墜入愛河才行,這樣你才會對他們的一切要求都敞開心扉。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最主要的步驟:理想化的吹捧,間接勸誘,以及突破底線之前的試水。
理想化的吹捧
在與心理變態糾纏的情感關係中,理想化的吹捧這一過程很有可能會是你之前從未體驗過的。你會為那個在情感、精神以及肉體等層麵都令你興奮不已的人神魂顛倒,徹底迷失在他們為你展示出的熱情似火的幻夢中。每天早晨醒來,你最先想起的便會是那個人,你的每一天都始於對他們熱情而有趣的短信的期盼。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開始為和那個人在一起的未來做起了計劃——你甚至已經完全遺忘了生活中那些現實因素,因為相比之下它們顯得那麽無聊。除了那個你想與之共度餘生的人之外,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而當你異常走心地享受著這一切時,那個人腦子裏想的卻隻有“還成,這套管用了”。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從不展露真情實感。他們隻是暗自觀察你,像鏡子一樣映射你的情緒,並假裝自己也像你一樣在享受這段感情,如同置身九重天外。
因為他們知道,隻有把你捧上天,之後你才能為他們跌落至塵埃。
這種理想化過程就是心理變態的惡情人**、馴服你的第一步。我們也不妨把它稱為“愛情轟炸”,因為他們猛烈的追求攻勢會迅速攻陷你的防備、打開你的心扉,甚至讓你的大腦沉溺於源源不斷的愉悅帶來的化學反應。這種過火的讚美與奉承實際上利用的正是你內心深處的虛榮與不安全感——你自己都未必知道這些因素存在。
所以他們會通過電話、社交媒體與電子郵件之類的聯係手段源源不斷地為你奉上這些褒獎,隻需要幾周的時間,你們之間便會建立起一套隻屬於你們的“內部用語”:比如隻有你們才懂的笑話、昵稱和一些在你們之間產生共鳴的歌曲。在戀情結束後回想那段時期,你才會發現這整件事看起來有多麽荒唐。而當你正置身於這種猛烈的追求攻勢之中時,你根本想象不到生活中沒有了那個人會變成什麽樣子。
那麽,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在贈送禮物和詩歌之外,心理變態的惡情人還有多種足以征服你的洗腦手段,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常見的套路,他們一定會告訴你這六件事:
1.“我們之間有那麽多共同點!”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是一樣的,我們的幽默感是一樣的,我們都是重視家人、朋友的熱心人,我們簡直是天生一對兒。”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會反複對你強調這幾點,他們甚至會直接說出“我們簡直就像是同一個人”這樣的話來。在**、馴服他們的目標的過程中,心理變態會進行耐心的觀察和模仿。他們從目標身上竊取優秀的品質,並表現得比目標本人要更加優秀——他們不但吸收了其中積極的部分,還回避了這些優秀品質可能帶來的情緒負擔,因為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的一場表演,這些誇大了的、映射自他們的對象本身的優良品質也不過隻是表麵功夫。這些心理變態能夠完美模擬的品質,他們實際上是既無法體會又無法理解的。他們能做到的,也僅限於以一種精確而頗具蒙蔽性的方式模仿他們的目標的性格,而無法呈現出與這些品格相配的、屬於人類的深層情感:比如同情心和同理心。他們的性格本身實質上空洞無物。
在這個理想化過程中,惡情人在絕大多數時候會處於一個傾聽者的位置,並抓住每個機會激動地告訴你他(她)和你深有同感。這樣一來,你會逐漸相信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她)一樣與你有那麽多共同點了。而且你的這種感覺其實也沒有錯,因為彼此獨立的兩個人是根本不可能在方方麵麵都相似到那種地步的。(況且就算可能其實也挺恐怖的。)
正常人之間就是存在著差異的,也正是這些差異讓生活變得豐富有趣。但是心理變態的生活中就完全沒有這些麻煩,因為他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自我同一性,更沒有自我意識,他們沒有塑造他們的需求、恐懼與幻想的人生經曆。所以他們隻能從你身上竊取這一切,像變色龍一樣模仿你的方方麵麵,讓自己顯得和你像是天作之合。
2.“我們可有著相同的希望和夢想啊!”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不僅僅會侵蝕你現階段的生活,還會占據你的未來。就像是為了日後的收益加大賭注一樣,他們會對你許下許多關於未來的諾言。這可以確保你在這段關係中長期而持續地投入。因為不管怎麽說,誰會想在一段無果之戀中耗著呢?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可能很快就會和你談論起一些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比如同居甚至結婚。在正常的戀愛關係中,可能在交往了幾年以後這些話題才會被提上議程。但是在心理變態的理想化過程中,你就完全不需要花那麽多時間,因為你已經決定要與那個人共度餘生了。假如你渴望擁有家庭和孩子,那麽那個人就會表現得像個完美的伴侶和家長;假如你想要做點生意,那個人就會做出一副你的左膀右臂一樣的姿態;假如你正處於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關係當中,那個人則會拿出一套完備的取代你的伴侶的計劃。但是你此時注意不到的是,這些看似完美的計劃到了最後,需要做出程度不等的付出或者犧牲的往往是你——而不是那個對你提出這些願景的人。
3.“我們有著相同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永遠不會直接提及你的脆弱之處,但是他們幾乎瞬間就能知道你的弱點在哪裏。然後他們就會模擬這些弱點來博取你的同情心——因為你會嚐試著用也許能給自己療傷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作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天生就會產生為處於痛苦中或是脆弱的人們提供安慰的傾向。一旦你發現某人的不安全感與你自己的相似,這種想要安慰他人的願望會越發強烈,因為有著同樣困擾的你相信,自己知道如何能讓他們感覺好一些。
而心理變態會假裝真心誠意地欣賞你做出的這些努力。他們會把你和前任對比,把你誇得比任何人都強。他們會極力讚美你善良的天性,而這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想為他們付出更多。你感覺你的努力都得到了欣賞,所以你更加想向那個人證明你有多麽在乎。那個人的不安全感在你看來是他們真實、脆弱、敏感並且對你敞開心扉的象征——這看起來正是你想要關心、照顧的樣子。然而在心理變態看來,不安全感隻是輔助他們操控你的工具之一而已。
4.“你可真美呀!”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往往表現得對你的外表非常著迷。你可能從來不會遇到會對你的服裝、發型、皮膚或者照片之類發表那麽多評論的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言語聽起來還滿滿的都是讚美:你美麗得超乎他們的想象,他們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如此美麗的你,他們在公園之類的地方散步的時候見到的每個人都不如你好看。(雖然我個人真心不知道這句話算什麽讚美。)
這些綿綿不絕的讚美,和那個人對你展現的脆弱一麵一旦結合,會讓你迫切地想要報答他們的美意,讓他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恰如其分”的優越——因為你會讓他們知道在你眼中他們是多麽迷人。而這剛好是惡情人的目的。在滔滔不絕地對你大加讚美的時候,他們已經知道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你加倍返還的仰慕。你會發現他們毫無預兆地就變得喜歡和你分享照片了,而你們之間的關係也逐漸變成了無限循環的互相奉承。
你甚至會逐漸把自尊心建立在那個人的評價上麵,因為它們聽起來總是那麽正麵,簡直讓你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在發光。隨著他們的言語讓你的自信心逐漸增長,你的身體也會逐漸發生變化,你會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提升外表上,因為你希望自己一直能給那個人留下好印象。
5.“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
當惡情人說出這句話,就標誌著他們又要開始拿你和其他人對比了。那個人通常會把你捧得比之前任何一任戀人都要高。他們會對你細致而深入地解釋你具體在哪些方麵比他們的前任們強,而他們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感覺如此幸福、快樂是什麽時候了。
你會不斷聽到他們說出比如“我真不敢相信自己這麽有福氣”之類的窩心話。而這種言論的真實目的正是為了誘發你與生俱來的、想要讓在乎的人幸福的欲望。惡情人會讓你相信,你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一個人都取代不了。而這一點會成為你的驕傲——因為你相信即使那個人身邊追求者眾多,他(她)真正想要的隻有你一個人。
在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口中,一開始你永遠是完美無瑕的,所以當他們改口批評你瘋癲又嫉妒的時候,這之間的認知落差會大得讓你很久都轉不過彎來。而當關係結束之後,回首往事的你可能才會發現當時他們的讚揚是多麽淺薄而別有用心。這一招他們在所有人身上都用,雖然根據目標的不同,奉承、讚美的具體內容也會有變化,但是其中總有一點是不變的:他們在每個對象那裏都有“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感覺。與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不同,心理變態實際上並不怎麽能感受到愛與幸福,他們能感受到的充其量是一些在蔑視、嫉妒和無聊之間搖擺的情緒,僅此而已。
6.“我們簡直就是靈魂伴侶啊!”
心理變態特別熱衷於“靈魂伴侶”這個概念。因為這個概念暗示著某些與愛情不同,甚至高於愛情的東西:它意味著你們命中注定就要在一起,它也意味著你從心靈到肉體全都屬於他們。這個概念會在你們之間建立某種精神層麵的聯係,就算你們的戀情結束了這種聯係也不會斷絕。
其實我們所有人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渴望擁有一個靈魂伴侶——或是戀人或是摯友,總之是一個我們可以與其分享一切喜怒哀樂,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完整的存在。
而這一點也完全沒有什麽不對。就像我一直強調的一樣,心理變態可能會把你的夢想與願望用作操控你的工具,但這既不應該讓你的夢想成為你的弱點,也不應該讓它們就此破滅。因為在被心理變態無情拋棄之後,很多幸存者會全盤否定他們之前生活中的一切,並以此為保護自己的永久性屏障。
請你千萬不要這樣做。
如果你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請相信你有朝一日一定會找到真正屬於你的那一位。你一定會遇到那個溫柔而善良的人,和他(她)在一起時你無須時刻質疑自己的內心,不需要任何人為的緊張、刺激,你的愛情也會自然而然地綻放。但心理變態絕對不會是你的靈魂伴侶,他們也永遠不可能是任何人的靈魂伴侶,因為想要成為靈魂伴侶的話,他們首先得確實擁有靈魂才行。
在讀過以上列舉的這幾個套路之後,你可能會因為自己居然被這樣的表裏不一輕易騙過而感覺怒火中燒。“我當時是有多傻?!”你可能會這麽問自己。拜托,你完全沒必要就此給自己更多壓力了。你要知道,你會成為心理變態的目標絕對不是因為你傻,而是因為你擁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心理變態的理想目標往往是慷慨、寬容並且有些浪漫和理想主義的人。很多成為心理變態目標的人都在擇偶問題上頗為謹慎並且要求較高,他們可能經常會感到孤獨,但又很少遇到稱心如意的約會對象。所以當能夠像鏡子一樣映射著你全部的幻想的心理變態出現時,你很輕易就會把整顆心都撲在這段新戀情上,並在感情、經濟以及身體方麵都傾盡所有。你很快就會對那個人完全打開心扉,因為那個人讓你相信你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個“對的人”,這是一種直接的信任和熟悉的紐帶。
可是當心理變態的惡情人開始貶低你的價值之後,你不得不主動承擔起這段關係中所有的指責,因為你想讓那個你曾經認為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的人恢複曾經完美無缺的模樣。而這一點正是了解心理變態現象的重點所在。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以為那個人依舊是“靈魂伴侶”,隻要我們付出足夠的愛與關心就能讓他(她)回心轉意。但是認清了心理變態的真麵目之後,我們才會發現那個靈魂伴侶從一開始就從未存在過——那隻是一個對我們心中理想伴侶應有的樣子的拙劣模仿而已。如果更多的人能識破心理變態的這種伎倆,他們的潛在受害者就會明顯減少。
旁敲側擊的巧語勸誘
在利用對你的吹捧把你騙到手之後,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就會開始試圖按照他們的心理訓練你的行為。通過各種間接的誘導與暗示,心理變態的惡情人能夠旁敲側擊地對他們的受害者不斷提出無法回絕的要求。與此同時他們還能維持一副天真無辜的麵孔,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會往“他(她)這是存心讓我不好過啊”那個方向想的。
而他們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潛藏在他們恭維你的方式之中。心理變態的惡情人會通過吐槽他們的前任來討好現任目標,而這種吐槽和討好實際上就已經構成了對目標行為方式的誘導。比如當那個人對你說“我前任老是這麽做,可是你就不會”的時候,他(他)真正想說的是你必須按照他們希望的方式去做。這樣的話並不是在誇你,而是在對你做出警告:如果你和那個前任做了一樣的事兒,那麽下一個被踢的就是你。而那個前任可能根本就什麽都沒做,這隻是心理變態間接地告訴你他們希望你怎麽表現的方法而已。
這裏還有一些特別套路的例子:
“我和我前任總是吵架,你看咱倆就從來不吵。”
“我前任總是打電話查崗或者纏著我聊天,你就沒那麽纏人。”
“我前任總是催著我找工作,還是你理解我。”
重要的話我得多說一遍:那個人說這些話不是為了誇你,而是為了要求你。心理變態往往都暗自給讓他們感覺厭煩的情感與特征拉了個清單,而現在他們正拿著這個清單向你灌輸這種觀念:你最好別試圖對我表現出這種情緒,否則你就看著辦吧。
所以現在隻要你們一吵架,你就會想辦法讓爭吵能以最不傷和氣的方法趕緊結束,因為你不想表現得像那個人口中的前任。所以哪怕那個人在家裏蹲了半年都不想著找工作,你都不敢說半個字,因為你不想表現得和某個前任一樣。
而任何一點小小的、針對他們的計劃的異議,都有可能為你招致冷遇或是尖銳的批評——“你變了”,作為你的好日子隨時可能到頭的提醒。而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幸存者在關係結束後都會感到異常憤怒的原因:你為了遷就那個人的感受,為了表現得像個“好人”,而放下了自己的情緒。你以為沒人能像自己一樣對待那個人,結果他們掉頭就跑向了那個他們曾經在你麵前抱怨得極其難聽的人。而與此同時你還得強壓著心底的各種願望:比如催那個人去找個工作、比如給那個人多打幾個電話、比如直接告訴那個人對你好一點。你放棄了這一切,隻因為你覺得唯一能留住那個人的方式,就是順著他(她)的意思來。
但是你要記住,富有同情心的正常人是不會隨便拿自己心愛的人和別人對比的,更不會公然把內心裏給每個人打的分都亮出來。如果你和某人真心相愛,你不一定必須向自己和所有人證明這段戀情比之前的任何一段都要好很多。而與此同理的是,如果你不愛了,你也不一定必須向你自己和其他人證明剛剛結束的這段戀情就是最糟的。
可是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就會這麽做,而且在每一段戀情裏都這麽做,作為有計劃、有目的地幹預你行為的手段。
情感支持的缺乏
為了騙取信任,惡情人會為目標提供流於表麵的讚揚與奉承,但當你真正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他們能給你的往往隻是一個敷衍了事的回應——如果他們沒有直接無視你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放棄用自己的情緒去“打擾”他們,哪怕是在你特別需要另一半的慰藉的時候——比如在經曆過疾病或者悲劇事件之後。因為你已經意識到,那個人根本不容許你展露出除了對他(她)的仰慕之外的任何情緒。即便你順著那個人的心意來,這種惡情人也會很快厭倦,並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由於不能對痛苦感同身受,心理變態在他人遇到難處的時候無法提供同情與幫助,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他們的“情感支持”往往是空洞而機械的。
那個“神經病前任”
惡情人特別喜歡談前任——正常人絕對不會像他們一樣跟新戀人講那麽多次這個話題。在把你捧得飄飄然,讓你感覺自己對那個人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之後,惡情人很快就會開始跟你分享前任的糟心事兒來博取同情,在那個人口中,那位前任往往對你和你們熱情洋溢的新戀情無比妒忌。因為這些故事實際上都是編出來的,所以講故事的人分分鍾就能讓它變個樣。可能今天那個前任還被說成是個有躁鬱症的家夥,第二天就成了早就冰釋前嫌的好朋友,然後第三天又變回了歇斯底裏的瘋子。而且過不了多久,你就會變成那個人用來吸引新目標的“神經病前任”。
但是他們這麽給人貼標簽是為了什麽呢?這些標簽又有什麽含義呢?
“我的前任簡直有躁鬱症。”
空口說別人是“躁鬱症”,在性質上和空口確診別人有糖尿病沒什麽兩樣。躁鬱症是可以觀察到明確的症候表現的疾病,遠比“剛好惹我心煩的情緒波動”複雜得多。正如“躁鬱”這個名字所體現出的一樣,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征的確是反常的情緒變化,並表現為循環往複的狂躁與抑鬱症狀。但是即使這種疾病的確如此存在,惡情人口中的前任確實患有這種疾病的可能性又能有多大呢?真相更有可能是,那隻不過是那個人為了博取你的同情而隨口編出來的壞話而已。而且不出什麽意外的話,等你和那個人分手之後,下一個被貼上“躁鬱症”這個標簽的人就會是你。
如果你跟人分手以後就突然被“躁鬱”了,而你之前確實從來沒出現過相關症狀,那你接受這個判斷之前肯定得好好思考一下——特別是當給你下這個診斷的是某個前任的時候。
躁鬱症這個概念,麻煩就麻煩在它是一個能被惡情人完美利用的標簽。如果你曾經是一個活潑而樂觀的人,這些優秀品質日後在惡情人口中就構成了躁鬱的“躁”,而你對那個人的虐待做出的合理反抗又構成了所謂的“鬱”。在對你進行理想化的階段裏,當那個人模仿你的品質,表現得特別迷人的時候,你會覺得簡直生活在雲端,每一步都踩著陽光。但是當那個人突然轉頭抨擊你並且背叛你的時候,你又會悲傷哭泣。比如那個人一方麵冷落了你很久,另一方麵又把新歡舊愛都帶到你眼前晃,你會不會很難過?難過吧?好了,你這就算是“躁鬱”了。
光是設想一下,有多少受害者可能隻是因為這種被刻意激起的極端情緒就誤以為自己有躁鬱傾向,我都會覺得有點恐怖。絕大多數經曆過心理變態的幸存者可能都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讓自己的情緒重新穩定下來,所以在那之前,請務必不要草率地判斷自己出了什麽問題。
注:根據不完全統計,的確有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深受躁鬱症困擾。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堪憂,請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而不要相信某個會讓你翻開《如何不喜歡一個人》並且讀到了這裏的前任。
“我前任是個歇斯底裏的神經病!”
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就沒必要考慮那個前任為什麽是個神經病了,對吧?
沒準兒那個前任的確是神經病,不過咱們還是得稍微想想,因為這句話同時指出了以下這兩個事實:
1.如果那位前任一直是個瘋瘋癲癲並且歇斯底裏的人,但是那個人還是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和他(她)談了戀愛。不是嗎?
2.如果是他們上一段感情存續期間發生了什麽事情導致那個前任發生了變化,那麽這得是件什麽樣的事兒呢?難道他(她)就是某一天毫無緣故地精神崩潰了嗎?還是這其實和批評、謊言、指手畫腳和三角關係之類有關?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的前任有多麽“神經”,也許你應該退一步並且認真想想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
而且給前任下這種定義還有一個目的:側麵告訴作為現任的你什麽樣的行為才是“可接受的”。“瘋狂”或者“歇斯底裏”這種形容具有極強的貶低和排斥的意味,它們意味著被用這些詞來描述的人針對一些事情做出的反應是過激的,所以你也會因此而格外注意不要做出同樣的反應。這是心理變態的惡情人潛移默化地鼓勵你停止反擊、放棄在他們麵前保護自己的策略。通過讓你在對比中質疑自己是不是也會變得那麽歇斯底裏,惡情人成功地讓你的注意力從他們實際上強加於你的虐待行為上轉移了。
“我的前任特別記仇。”
這話是什麽鬼?拜托,這麽說算是什麽意思?它聽起來簡直就像往某人臉上狠狠捶一拳,然後對那人說:“你這人怎麽這麽記仇呢?”對,那個人可能的確因為你打的那一拳而記仇了,但是就這一點橫加指責,真的能代表他們因為自己被打了而記仇是不應該的嗎?
所以這還是剛才說過的那一套:貶低與排斥。在虐待行為和欺騙過後,心理變態希望他們的受害者要麽乖乖閉嘴,要麽屈膝服從。一切對這些惡行產生的憤怒或質疑都會被解讀為“對他們懷恨在心”。然後他們會反過來和新歡一起審視滿懷怨恨的前任,假意用憐憫的眼光看待那些頗有些幼稚的行為,卻對那位前任產生這滿腔怨怒的真實原因絕口不提。
“我的前任其實還愛我,所以他(她)特別嫉妒咱們。”
首先來說,正常人誰會總是念叨這個啊?這麽說不但招人厭煩,而且就算說的是事實,這種又蠢又傲慢的言論難道不是談戀愛的時候正應該盡量避免的嗎?
再深挖一點,我們也許就該研究一下到底為什麽那位前任會依舊愛著那個惡情人,並且非常嫉妒你們的關係。一般來說,心理變態一旦找到新目標,就會恨不得在上一段戀情剛結束沒幾天的時候就把新歡昭告天下,你知道這會導致什麽後果嗎?哎呀,這會招致嫉妒。
惡情人樂於製造充滿絕望感的、有毒的戀情。而這種被裹挾在盲目理想化與過度貶低之間的熱情,致命之處就在於它是持久而又令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通過刻意的誘導,心理變態先是讓目標幾乎每時每刻都想著他們,又猝不及防地把這些念想斷了個幹幹淨淨。因為這種人是無法建立正常情感聯係的,又總是會感到無聊,這種事情並不會讓他們自己有什麽不適。但是這足以讓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徹底陷入絕望。你可能會瘋狂地給那個人發短信,以為這樣也許能挽回失去的一切,但是你意識不到的是,那個人可能正拿著這些短信給新目標看,作為你“瘋狂”的證明。而他們留給你的隻有殘缺的安全感、徒勞的自我保護的願望、自卑感、一顆破碎的心和一百萬個再也無人解答的疑問。
這就是為什麽從這種惡情人的傷害中恢複需要那麽長時間。
抱怨前任嫉妒的另一個作用是讓現任感覺自己很特別——就好像那個人雖然仰慕者眾多,他(她)卻唯獨認定了自己一樣。而惡情人也會把依然受他們擺布的前任拉攏在身邊,來塑造一種“我很搶手”的印象。
“但是我的前任就是特別渣、特別糟糕啊!”
其實誰沒有一兩個關於討厭的前任的故事呢,這很正常。但是如果某個前任被提起得過於頻繁,以至於你簡直覺得那個前任成了你現在這段新戀情的一部分,那就完全不正常了。同樣不正常的是一邊當著你的麵罵前任,一邊幾乎每天都和他們玩到一起。所以你得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且牢牢記住這一點:這些前任也是惡情人用來駕馭你的工具。
在前任問題上,應該明確這麽一個底線:任何總是特別惡毒並且特別頻繁地談起自己的前任的人,往好的方麵想,至少是沒準備好進入下一段情感關係;但是如果往最壞的方麵想,那個人沒準兒就是在試圖控製你的思路,並潛移默化地驅使你敵視自己遇到的每一個人。而且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在這種人那無盡的情感遊戲中,他們怎麽對你說過自己的前任,就會怎麽對下一個棋子談起你。
試水
一旦你接受了心理變態編排好的思維模式,他們就會開始試驗自己對你的控製到底到了什麽程度。一個可以為他們所用的目標是不會反抗的,更不會在必要時主動保護自己。如果他們對你的理想化過程進行得順利,此時的你更在乎的應該是如何保持這段戀情的溫度,而不是捍衛自己的利益或者尊嚴。
在這段時間裏,你不時會看到一點點那個人的陰暗麵。比如他們可能在床笫之間半開玩笑地喊你“婊子”來觀察你做何反應。或者假如和那個人戀愛時的你依然處在另一段婚姻關係之內,他們可能會拿你的合法伴侶居然對你的婚外戀毫不知情來尋開心。就像這樣,他們會開始對你的智商、能力以及夢想進行微妙而狡猾的譏諷、挖苦。
這些諷刺都是他們對你順從程度的測試,但不幸的是,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似乎就證明了你已經通過了惡情人的考驗。一旦你對惡情人那些越來越惡毒的言論做出任何負麵的反應,他們都會信誓旦旦地向你保證自己很明顯是在開玩笑。所以在他們對你的底線進行“試水”的這段時間裏,你會感覺自己似乎變得越來越神經過敏了。如果你覺得自己一直是個隨和又開朗的人,這時候你會開始質疑這一點。而質疑的結果,往往是你最終放棄了對那個人表達你的感受,並期待自己的退讓能讓一切維持現狀。
但是惡情人會把這些巧妙的諷刺與甜言蜜語結合起來使用,以確保哪怕你感覺悲傷、失落,你的大腦裏依然有足夠的、令你上癮的化學物質來維持你的**。這種伎倆帶來的精神愉悅會讓你逐漸習慣於忽視自己的直覺與感受。
如果你現在回顧一下那段戀情的初期階段,你可能依然記得一些你當時試圖無視的、小小的警示信號——那些與“好人”這個人設不怎麽配套的行為。比如他們可能稍微有點愛說自己的前任依舊是多麽多麽愛他們;又比如他們總是“剛好忘記”按照說好的那樣按時給你打電話,過了好幾個小時才想起聯係你;再比如約會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再埋單,連出租車錢也都讓你掏。而當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你又是怎麽做的呢?你由著他們去了,你不假思索地原諒了他們,因為你下定決心要做他們最特別的那個伴侶——那個能夠包容他們的一切並且為了他們的幸福可以不惜任何代價的人。
當你這麽想並且這麽做的時候,就標誌著惡情人對你的“馴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