嚐試去愛最本真的自己
心靈的成熟是一個過程,這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發掘自我。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那更無從了解別人。智慧的起始就是“了解自己”。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
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荒唐的,你應該做的,就是保持本色,做最本真的自己,然後試著愛上這個最本真的自己。試想一下,如果你都不喜歡自己,還有誰會喜歡你?如果你連自己都不喜歡,那你還會喜歡誰?
如果你想受到別人歡迎,想擁有很多朋友,想從中間獲得最真摯的友誼,那麽,就試著做最真實的自己,讓他們看到最真誠的你,那麽他們也會向你展示他們最真實的一麵。
伊迪絲·阿雷德太太從北卡羅來納州艾爾山給我寄來一封信,信上說:
“一直以來,我身體就很胖,臉看起來更胖。我母親是一個很古板的人,她認為沒有必要穿漂亮的衣服,總是嘮叨著‘寬衣好穿,窄衣易破’的話,她也是按這句話來為我添置衣物的。因此我很少參加宴會,也很少開心過。
“上學了,我不跟其他孩子一起參加室外活動,也不喜歡上體育課。我感到害羞,覺得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不受人歡迎。長大後我嫁了個年紀比我大的丈夫,我並沒有為此改變很多。
“丈夫和婆婆家人都很和善,充滿自信心,正是我希望的那種人。我盡量讓自己跟大家融為一體,可卻辦不到。為了使我開朗,他們也積極努力,可結果是我更加退縮到自己的世界裏去。我變得更緊張,開始回避我所有的朋友,甚至聽到門鈴聲我就害怕。
“我知道這樣的人生很失敗,也很害怕丈夫看見這一點。所以在公共場合,我都會假裝很開心,結果反而很不得體。我為此常後悔不已,甚至覺得生活沒了意義,一度想過要自殺。”
什麽改變了這個痛苦著的女人呢?隻是一句很隨意的話。
她寫道:“改變我人生的正是一句隨口而出的話。一天,我婆婆談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問題。她說:‘無論怎樣,我都讓他們保持自己的本色。’就是‘保持本色’這四個字,刹那間讓我發現,我如此苦惱的問題就是,試圖讓自己適應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我的人生改變來自這句話。我決定恢複自我,我研究自己的個性,發現自己的特色和優點,還研究了色彩和服飾的搭配問題,我按適合自己的方式穿衣,主動結交朋友,還參加了社團組織,盡管是一個很小的社團。第一次參加社團活動時我很擔心,但每發言一次,我就增加一份信心。
“雖然用了很長時間才找回了自我,但我很開心,這些開心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後來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我就將自己的經曆及經驗告訴他們:無論怎樣,你們都要活出自我。”
詹姆斯·季爾基博士說:“怎樣保持本色,這個話題跟曆史一樣古老,但也像人生一樣普遍。”不能保持本色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等等潛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