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是“無懈可擊”,而是“獨樹一幟”
相信“無懈可擊”和“獨樹一幟”兩個成語對大部分人來說都不陌生。何為“無懈可擊”?何為“獨樹一幟”?
“獨樹一幟”出自晚清小說《孽海花(三回)》:“拿經史百家的學問,全納入時文裏麵,打破有明以來江西派和雲間派的門戶,獨樹一幟。”意思是:樹立旗幟,自成一家。“無懈可擊”出自《孫子·計》:“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曹操當時在旁邊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意思是:十分嚴密,沒有什麽漏洞。
那為什麽不選擇“無懈可擊”而是選擇“獨樹一幟”呢?
美國革命電影工作室2008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藝術史教師凱瑟琳勇敢地向著名女子大學衛斯理女子大學“開戰”。她覺得這所著名女子大學的女生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也一直接受優質的教育,她們舉止端莊、儀態優美、知書達禮、溫婉秀氣,似乎擁有著“無懈可擊”的一生。但是,她們就像流水線上的工藝品,將美麗最大化,隻求完美,沒有獨特可言,更遑論“獨樹一幟”。
真正的美麗追求與品味追求不一定是在追求時尚,而是在時尚潮流中獨樹一幟,甚至引領時尚前進的方向。但凡能留下的美,絕對是“獨樹一幟”的美。
作家劉同曾說:“為什麽每天都要跑步?為什麽每天都會寫點東西?為什麽睡覺前要看書?因為這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堅持去做的事情,所以,任何一種堅持都能區別別人和自己。”
每個人都不是為平庸地過完一生來到世上,“獨樹一幟”地活著是對生命的尊重。
梵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人物。深深影響了20世紀的世界藝術。梵高的一生絕對算不上“無懈可擊”的一生:名利皆空,情愛無果,貧窮貫穿了他的一生。他在生前曾說:“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是,他連這點小小的願望都沒有實現。
梵高的一生沒有麵包,沒有愛情,沒有名利,甚至更多時候他要靠著弟弟的接濟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對於一個畫家來說,模特的重要性不亞於鋼琴對於音樂家的必要,可是梵高連買麵包的錢都沒有,自然也請不起任何一位模特。在如此窘迫的生活環境中,種種事實都在告訴梵高:選擇繼續作畫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可是梵高依然醉心於繪畫,他畫的不是畫,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精神,他的靈魂。
梵高曾說:“畫家害怕空白的畫布,但空白的畫布也害怕敢於冒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於是他畫出了充滿生命力和律動感的《向日葵》,他的《羅納河上的星夜》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迷人的夜色,他的自畫像《沒有胡須的梵高》在他去世後更是創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
時間會過濾出好的作品和優秀的人才。正如一位英國評論家所說:“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對於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放棄了安逸的環境,選擇了“哲學”這條漫漫長路,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精神世界。
無懈可擊就是沒有漏洞,但是一件事怎麽做才能沒有漏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一件事怎麽做才能讓別人不覺得你有錯呢?那就是隨大流。但你要想清楚,如果你隨大流,那麽你的24小時和其他人的24小時之間的差別就隻是你們的名字不同了。你不敢想,不敢做,唯恐越雷池一步而遭到大家譴責。但大浪淘沙,留下的是那些熠熠生輝、不可取代的“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