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眼高手低”才能“獨占鼇頭”

日常生活中,隻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實際結果往往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在很多人都強調“不要眼高手低”的時候,實踐告訴你,有時候“眼高手低”能助你實現人生的目標。

軟件銀行集團公司的創始人孫正義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網絡產業帝國,他也因此被美國的《時代周刊》評為“電子時代的大帝”。

孫正義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人,他目光高遠,卻又立足種種小事。

孫正義十九歲的時候正在美國求學,有一天他在雜誌上看到微型電腦的圖片,於是心裏默默下定決心,未來一定要投入新興技術,投身於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網絡產業,並給自己的人生進行了規劃:“二十歲,創立自己的公司;三十歲,賺到上億美元,然後用於投資;四十歲,選定一個行業,力爭取得該行業中的第一;五十歲,實現夢想,公司年產值超過一百億美元;六十歲,把公司交給接班人,退休。”

當時身邊的人都覺得他瘋了,而且他的這個規劃簡直是異想天開。確實,就算現在我們聽一個大學生這麽給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會禁不住嘲笑他:“真是個眼高手低的人。”

《孫子兵法》中一句特別著名的話:“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孫正義的厲害之處就是:他求其上,也努力得了其上。十九歲的孫正義把自己的一生賭在當時還沒有廣泛流行的微電腦上,之後他踏踏實實、按部就班地按照當年定下的計劃來進行,結果確實一步步實現了他的規劃。

孫正義的成功有兩個必然的因素。一是他十九歲在美國,看得遠,敢於打破傳統思維,投身網絡事業,此為“眼高”;二是他在此後的三十年時間裏,不放過任何一件可能使他成功的事,並且真正把每一件小事落到實處,不會覺得自己要賺上億美金而一直不願做小事,此為“手低”。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認為在大學根本學不到什麽實質性的東西,於是每天不是混日子,就是逃課去。而孫正義在回憶自己美國留學經曆時,說:“大學期間再沒有比我更用功的學生了,因為在物理層麵上不太可能。”那個時候,他平均每天的睡眠隻有三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幾乎都在學習。

不拒小流,方成大海。孫正義即便是在大學期間也不放過任何能夠上進的機會,上課總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下課也總是圍著老師問很多問題。跟現代很多要創業的大學生連課也不上的狀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孫正義這個時候的“手低”,為他的“眼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從不在細節上放過自己的孫正義,人生也會給他優厚的回報。

做好每一件小事,即使現在別人認為你是行動跟不上夢想,是“眼高手低”,隻要堅持,你的夢想就會在點點滴滴的行動中開出花來。

孫正義在20歲創建軟銀公司的時候,沒有資金,沒有經驗,人脈更是無從提起。他說那個時候,他有的隻是**,他想要成為在日本甚至在全球都非常成功的人。

從一無所有到雇傭兩萬多名員工,從一直虧損的高速寬帶業務到改變日本網絡基礎設施,從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公司到幾百個互聯網公司……對於孫正義的每一次決定,不理解他的人都覺得他眼高手低,不切實際。但是,時間證明了一切,證明了孫正義“眼高手低”的處事方法非常正確。

“眼高”,高的是境界、是精神、是傲骨;“手低”,低的是踏實、是堅固、是穩定。

為高目標做精心準備,萬一發生意外,退而求其次達到中等目標結果也不錯;但是如果目標很低,為之準備得就會相應減少,但凡發生一點意外,就可能什麽都得不到。所以,無論治學還是立事,一定要誌存高遠,之後再從小事入手,一步一步來。

在人生的規劃中,一定要把握核心戰略,理清脈絡,眼界開闊,目光高遠。之後再根據你的戰略,回到實際生活中,立足小事,想清楚要實現目標會遇到什麽樣的挑戰,需要具備什麽樣的能力來應對挑戰。然後從點點滴滴中改變,積跬步才能至千裏。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而人生,有了理想才能被稱為人生。雨果的《悲慘世界》裏也說:“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

抬頭高瞻遠矚,低頭一件件小事慢慢來,正所謂:“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眼高”,自身的夢想、立身要高;“手低”,踏踏實實做好基礎的小事,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