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還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
美國政壇明星落敗的原因
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言過其實的人,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出言不遜的人。就算一個人真的很有本領,但因為狂妄,不懂得留三分餘地給別人,也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
1996年6月,在俄羅斯大選中爆出了一個大冷門:列別德單槍匹馬競選總統,獲得了15%的選票,名列第三。後來,葉利欽為了獲得總統連任,將列別德招至麾下,委以安全會議秘書和總統國家安全助理的重任。這使支持列別德的選民轉而支持葉利欽,為葉利欽在第二輪選舉中奠定了勝局。列別德名聲大振,成了政壇的大紅人。連葉利欽都預言:列別德將成為2000年的俄羅斯總統。
可是,就是這位政壇紅人,在10月17日,被葉利欽撤銷一切職務。僅僅121天,這位被稱為“明星政治家”的人被攆出了克裏姆林宮。列別德怎麽那麽快就從權力高峰上跌落下來了,原因何在?
有人說他是禍從口出,有人說他權力欲太強,兩種說法都對,具體而言,是他野心太大,要讓總統、總理下台,攪亂了克裏姆林宮的政治平衡。
列別德的下台,主要起因是他和五十歲的內務部長庫利科夫的爭吵。庫利科夫得到葉利欽的支持,又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的盟友,他是克裏姆林宮裏參與決策車臣戰爭的“強硬派”。當列別德進入克裏姆林宮,把手伸向庫利科夫權力範圍時,庫利科夫當然就和他發生了對抗。
列別德雄心勃勃,獨自同車臣反政府力量達成了在車臣停火和俄軍撤出的《哈薩維尤爾特協議》,這個舉動使他獲得了一定的聲望,但他處理獨斷,引起庫利科夫巨大的反感。庫利科夫堅決反對從車臣撤軍,認為這樣做將導致戰爭車臣化,會搞亂俄羅斯南部局勢……列別德針鋒相對,把車臣戰爭責任推給庫利科夫,認為庫利科夫判斷失誤,根本不配當內務部長,並要他辭職。列別德還要葉利欽在他和庫利科夫兩人之間做出選擇:“有他無我,有我無他。”一下子使矛盾激化起來。
列別德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了,他真以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他是“救世主”,別人都是無能之輩。他掄起大板把上下左右的同行們揍了個夠:他攻擊切爾諾梅爾金的經濟政策不是維護國家利益,而是有利於某些“勢力集團”;他指責總統辦公廳主任丘拜斯的命令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想充當俄羅斯的“攝政王”;他阻撓葉利欽總統任命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巴圖林擔任負責高級軍職任免機構的領導人;他一再攻擊庫利科夫,而且要其“引咎辭職”;最後,他又和以前的好友、國防部長羅季奧諾夫大吵一番,指責羅季奧諾夫對空降部隊進行改革是“企圖消滅空降部隊”。
這個目中無人的家夥在議會、黨團到處樹敵。他誰也看不起,而且野心勃勃。他剛擔任安全會議秘書,就要求擴大安全會議的職能,還起草了新章程,以國家安全為由,把自己的手伸進外交、經濟等領域。他還不知天高地厚,提出增設副總統的職位,毫不掩飾他要當二號人物的企圖。他居然對德國《明鏡》周刊記者說,他不一定要等到2000年才成為葉利欽的接班人。後來,葉利欽患上心髒病,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韙,要求總統“暫時”下台,表示“總統有病就應交出權力”,還準備競選總統,同科爾紮科夫一起,組建競選班子……
誰還能容忍這樣一頭“公牛”在克裏姆林宮裏亂闖胡鬧呢!所以,庫利科夫組織反擊是有充分的“群眾基礎”的。庫利科夫說列別德正在組織由5萬名軍人組成的名為“俄羅斯軍團”的特種部隊,是“為悄悄改變做準備”等。葉利欽在1996年10月初發表電視講話,指責“有些人”以總統生病為由,謀私利,搞小動作,急於“換總統像”。
這表明,葉利欽已經不能容忍列別德了。果然,在10月17日,葉利欽在電視講話中表示要撤銷列別德的一切職務,其罪狀的第一條就是列別德在未征得總統許可的情況下采取一些有損國家利益的行動,破壞了領導班子的團結。葉利欽引用了克雷洛夫的著名論斷:國家領導集體應該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來工作。可現在成了“天鵝、蝦和梭魚”——各行其是(天鵝等共拉一輛大車,天鵝向天上飛,梭魚朝水中遊,蝦卻往岸上爬,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大車還是紋絲不動,而使他們分開的正是“天鵝”,“列別德”在俄語中恰好是“天鵝”的意思)。
列別德縱有萬般才華,也輸定了。
列別德在這121天裏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他從政經驗不足,還不成熟,不具備一名政治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在評論這個事件時,柯維引用了戴爾·卡耐基的一句名言:“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他的專業知識。”
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還是其他古代先哲,無不在教導我們,做人要踏實、厚道、謙虛,不可狂妄自大!隻有踏實、謙虛地做人做事,才能豐富自己,充實自己,自然也會收獲更多。
人有才能是好事,但如果因為自己的才能出眾而狂妄自大就不是什麽好事了。狂妄往往是與無知和失敗聯係在一起的,人一狂妄往往就會招人反感,自然也很難得到上司的賞識和朋友的認可,這樣的人又怎麽會在事業上、生活中有更加長足的進步呢?
狂妄的人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過低地估計別人的智慧。他們認為誰都不如自己,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高高在上的。有的人讀了幾本書,就自以為才高八鬥,無人可比;有的人學了幾套拳腳,就自以為武功高強,到處稱雄。這種狂妄的人往往會以失敗的結局而告終。
把優越感讓給別人
在朋友麵前,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對方不願聽到這樣的消息。如果你隻顧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對方就會疏遠你,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一個朋友。要多談對方關心和得意的事,這樣可以贏得對方的好感和認同。聰明的人會將自己的得意放在心裏,而不是掛在嘴上,更不會把它當作炫耀的資本。
王小姐被調到市人事局,可她在人事局工作了幾個月,在同事中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她自己也搞不清是什麽原因。
原來,她認為自己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每天都向同事們炫耀她在工作中的成績,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她幫忙。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分享她的“得意”,而且還非常不高興。
後來,還是她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她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從此,她很少在同事朋友麵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讓他們把自己的成就說出來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她與同事閑聊的時候,她總是讓對方滔滔不絕地把得意炫耀出來,與其分享,久而久之,她的同事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上麵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當你事業有成或取得令人豔羨的職位和榮譽時,千萬不要忘乎所以飄飄然。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著想,要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與此同時,自己的心靈也會因安然而得以慰藉。
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人為了贏得別人更多的關注、認同和推崇,或為了向他人推銷自己,有時不惜嘩眾取寵,竭盡全力鼓吹和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大談當年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的勇氣,卻矢口不提觸黴頭、掉鏈子的困窘;大談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豪壯,卻從不提敗走麥城的狼狽。
那些人麵對地位和資曆不如自己的同事或下屬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想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表現自己,失掉了在朋友中的威信。所以,人前盡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和風光之事。與其炫耀自己,不如鼓吹他人之功,把榮耀給身邊的人,把風光給同行的人,也許會贏得更多稱許和美譽。
然而,每個人都想被評價得高一點,明知不可談得意之事,卻情不自禁地大談特談,這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意識。所以,完全不談得意之事當然不可能,但不妨注意一下談的方式。先誘使對方談談得意之事,然後接著對方的話說:“我也有過類似有趣的經曆。”這樣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就顯得更為合適。
每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喜歡談論自己,都希望別人重視自己,關心自己,如果你讓他談出自己的得意,或由你去說出他的得意,他肯定會對你有好感,肯定會與你成為好朋友的。在這個不再是獨自打天下的社會,如果能讓朋友認同你,幫助你,那你追求成功就容易多了。
把掌聲送給別人,不是刻意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馬屁、阿諛奉承,而是對別人的閃光點進行肯定,隻有真正有實力、有“心計”的人才做得到。如果沒有正常的心態,就不可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三國名將周瑜,對諸葛亮的加害失敗後,責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終因氣量狹小而命喪黃泉;龐涓貴為魏國大元帥,卻因忌恨孫臏之才,終於落得兵敗身亡的下場。
善於為別人鼓掌,其實也是在給自己加油。當我們沒有成功時,我們應該真誠地為走向成功的人鼓掌;當我們走向成功時,更要學會為別人鼓掌。相互鼓掌才能相互提高,當你善於為別人鼓掌時,才會獲得更多人的喝彩。
劉備藏而不露,最終化險為夷
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顯才華,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正所謂“藏巧守拙,用晦如明”。劉備就是深藏不露的絕頂高手。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大。劉備落難投奔曹操時,每日隻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名為種菜,實則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接著問劉備,請他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誌的樣子,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但都被曹操一一貶低。
這個問題若是對別人而言,乃是諂諛獻媚的絕好機會,但劉備卻閉口不提曹操。因為他若明言曹操為英雄,固然會討曹操一時的歡心,但卻等於指出曹操是一個不甘屈居人下的人,識破了其篡逆之心,那必定會招致曹操的警惕與忌恨。
之後,曹操借機試探劉備,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於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誌者也。”劉備問:“誰能當之?”
曹操以手指劉備,然後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時,劉備正與董承等密謀對付曹操,聞言怎不大吃一驚,手中筷子不覺落於地上。
如此舉止失措,必將引起曹操疑心,而劉備畢竟是世之梟雄,善於借機掩藏。當時恰好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首,一邊拾起筷子一邊說:“一震之威,以至使劉備到了這個地步,真是慚愧。”
曹操笑說:“大丈夫也怕雷嗎?”
劉備說:“聖人聞迅雷烈風必變,我怎麽能不畏懼呢?”劉備雖借此巧妙地掩飾了自己的失態,但心中終是不安,不久便借機脫身離開了曹操。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示炫耀、吹牛自大,才使得他化險為夷。所以說,不管何時,為人處世還是低調些好,要學會掩其鋒芒,深藏不露。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又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真正的智者是低調處事,善於隱匿,深藏不露的人。
當然,長時間將秘密深藏於心底,並不容易。即使是一代梟雄,善於深藏的劉備,也有藏不住秘密、一吐為快的時候,那是劉備在荊州依附劉表的時候。
劉表待劉備很好。一日劉備與劉表閑聊時去上廁所,看見自己髀肉複生,不覺潸然淚下。不久入席,劉備臉上還有淚痕,劉表見了驚訝地詢問。劉備歎氣說:“我往常身不離鞍,現在久不騎馬,髀肉複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致,不覺悲傷呀!”
劉表說:“我聽說賢弟到許昌,與曹操煮酒共論天下英雄,盡舉當世名士,曹操都不以為然,而獨說天下英雄,唯有賢弟與他二人!以曹操之權勢,尚不敢自居吾弟之先,你又何須憂慮功業不立呢?”
乘著酒興,聽了劉表的話,劉備自己也不覺飄飄然,失口答道:“我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都不在我眼裏。”
劉表聽了,默然無語。劉表既知劉備是當世英雄,想用之以助己,也因知其是英雄,恐遭其製。因此,用不用劉備,他的心裏是矛盾的,如今劉備稍有失言,就引起他的疑慮。席散,劉表退入內宅,在屏風後偷聽的蔡夫人對劉表說:“劉備之言,甚是欺人,足見這家夥有吞並荊州之意,現在若不除了他,必為後患。”劉表聽了,隻是低頭歎息。
隻因被人一番恭維,而忘形透露出自己的誌向,便差點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幸劉表乃猶豫不決的庸碌之輩,悲劇才沒有上演。
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善於掩藏自己的意圖和誌向,正是一些當世豪傑、大智大勇人物明哲保身的為人策略。我們普通人在一些特別的時候,也不要鋒芒畢露,不要一下子展露所有的本領,慢慢來,逐次增多,贏得一次輝煌的成功後再進行下一次,獲得熱烈的掌聲後再期待更大的成功。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還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
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鮮花嬌豔盛開,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誌得意滿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
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當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也為自己掘好了墳墓。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深藏你的拿手絕技,你才可永為人師。因此演示妙術時,必須講究策略,不可把你的看家本領都通盤托出,這樣你才可長享盛名,使別人永遠唯你是依。在指導或幫助那些有求於你的人時,你應激發他們對你的崇拜心理,要點點滴滴地展示你的造詣。含蓄節製乃生存與製勝的法寶,在重要事情上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