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顯露危機,低調成就自我

所謂“富者多憂”,是說財富往往為人招來禍端。隻有深諳低調做人之道,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和保全自己。

有錢了,別做張揚的暴發戶

中國舊時的店鋪在店麵是不陳列貴重貨物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隻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麵。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明麵上,豈有賊不惦記之理。

所謂“富者多憂”,是說財富往往為人招來禍患,家財萬貫的人,整天都憂心別人覬覦自己的財富,還經常懷疑他人接近自己是別有用心的。由於與人接觸時總是多了一層顧忌,所以容易讓對方覺得有隔閡,甚至覺得被輕視,因此心生不滿。“多藏者厚亡”,珍品藏很多,會招人嫉妒怨恨,結果往往身遭橫禍。

另外,身居高位的人也有其憂慮,他們每天都擔心擁有的權勢和地位會失去,所以不如平民百姓的“無官一身輕”。

事實上,人的苦惱正來自於放不下財富、名位等外在事物。得不到的時候日思夜想,費盡心思去爭取,總以為自己一旦擁有就會心滿意足;然而如願擁有時,卻又患得患失,反而活得更不安樂。

人之所以努力奮鬥,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如果生活環境改善了,人的煩惱卻不減反增,那麽人的努力又有何意義呢?

幾乎每個人都向往榮華富貴的生活,但貴而不顯、華而不炫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低調是榮華富貴者的做人哲學。富貴固然令人傾慕,但自古富貴險中求,富貴者常在風口浪尖上;榮華固然令人向往,但自古榮華難常在,榮華者多在枝頭惹眼處。富貴榮華者隻有深諳低調做人之道,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和保全自己。

當然也有一些暴發戶“得誌便猖狂”,平日裏表現得態度傲慢、飛揚跋扈,愛以物炫人、以錢壓人。但俗話說“豬胖了遲早有人殺”,賣弄到最後,其結果是把自己賣了!

美國一名大富豪曾有一句關於財富的經典名言,他說:“有錢的一大好處,是今後你不必再想到錢這種東西,也不必再口口聲聲講錢了。”這句話很值得那些喜歡張揚的暴發戶們深思。

很明顯,如果你的行為像個暴發戶,等於把你的“底牌”打開給人看,說明你最了不起也隻是個暴發戶而已。在真正“已發達”的人眼中,所謂“發”也許僅是相對於以前的情況來說的。隻有最不懂做人藝術的人,才會以暴發戶的行為暴露出自己斤兩有限的底牌來。

由此可見,即使你真正“暴發”了,也絕不要擺出“暴發模樣”來。還是安靜點為好,還是低調些好。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便捷午餐

雖然麵子對你而言很重要,但相對於人格魅力而言,有沒有名車、帶遊泳池的別墅,以及你的服飾,甚至發型等等都會顯得微不足道。當然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穿一雙“內聯升”的布鞋,或是在有時間的時候飛到異國他鄉去看一場你喜歡的球隊的主場或客場比賽,甚至還可以在很多人麵前抽你喜歡抽的劣質香煙!

沉住氣意味著你放棄了許多架子,放棄了許多充大、裝相、張揚和賣弄的虛榮表現,放棄了許多假正經、假道學、假聖人的虛偽麵孔。同事、部下、朋友都可以夠得到你了,可以與你平起平坐了,這就使你與大家有更多的機會相互溝通、相互融合。

若講到富翁,台灣的王永慶絕對算得上一個,即使在世界企業家行列中,“王永慶”這三個字聽起來也是如雷貫耳。王永慶不僅是台灣最大的企業集團——台塑關係企業的董事長,也是台灣工業界的領袖,更是世界聞名的富豪。

然而,就是這麽一個擁有數十億美元資產的超級富翁,做人並不張揚,個人生活也節儉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在家中,他每天堅持做毛巾操,一條毛巾竟用了二十多年,直到實在無法使用為止。家裏用的肥皂,即使剩下一小片也不會丟掉,而是將其黏附在大肥皂上,力求用盡其剩餘價值。

王永慶的這種作風在公司裏也同樣保持著。他一般在公司裏吃午餐,吃和一般部門主管一樣的盒飯,邊吃邊聽匯報,檢查工作。招待客人不是到豪華大飯店裏大擺宴席,而是在各分公司設立的招待所裏設便飯。

大企業裏的高級管理人員一般都配有轎車,但台塑關係企業集團出於節約的考慮,不但處長級沒有配備轎車,就連經理級也沒有專車。一旦發現下屬有鋪張浪費現象,王永慶的處罰相當嚴厲。一次,有四名部門主管因公請三位客人吃飯,花掉了兩萬元新台幣。王永慶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把四位主管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還對他們加以重罰。

像王永慶這樣的超級富豪,一擲千金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但他始終不求奢華,保持常人姿態,這也是王永慶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質。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過程。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來信奉這個觀點,但是,你要謀求發展,就要處處小心謹慎,夾起尾巴做人,把吃苦受累看作很平常的事,這才是一種平和的心態。

王永慶雖然生活上節儉,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守財奴。他創立的長庚醫院,收費標準大大低於其他醫院;他多次捐款給社會福利和公共事業,而且出手闊綽,毫不吝惜;他曾經一次捐給一家醫院2.5億新台幣,用於醫院的擴建改造……

王永慶的所作所為不失為一種低調做人的姿態。

低調做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人人平等的氛圍中。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們希望看到你身上的平民氣質,而不是金錢和地位,如果你具備和保持這種氣質,他們就很願意容納和接受你。

蒙牛集團把財散,牛總經營靠理念

富貴的家庭待人接物應該寬容、仁厚,如果猜忌刻薄,擔心別人超過自己,那麽雖身處富貴之家,他的行徑和貧賤之人並無兩樣,這樣如何能享受長久的幸福生活呢?聰明的人應該謙虛有禮,掩藏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果到處張揚誇耀,那麽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一樣,他的事業又如何能不失敗呢?

做人如果都隻著眼於利益,處處提防他人侵犯自己的利益,必將因精神生活匱乏而無法獲得充實感——尤其富貴之家,如果待人猜忌刻薄,不但終日處於不安之中,還會被人說是“為富不仁”。至於聰明人,應該懂得斂藏,到處誇耀本身的才幹隻會令人反感。

“人聚財散,財聚人散。”蒙牛集團老總牛根生,之所以是好老板,就因為他深諳此理,他能將自己口袋裏的錢財拿出來分給員工,讓這些受了“祿”的員工死心塌地地工作。

從零起步,五年增長兩百倍,六年銷售兩百億,牛根生領導的蒙牛集團一躍成為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蒙牛現象”已經成了眾多企業家、學者、媒體關注的焦點,當然,成為焦點的還有蒙牛集團的老總牛根生。

通常人們創業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賠和賺,而牛根生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賠和賺。1999年,創業伊始,他就宣布了蒙牛集團的創業綱領——以股東、銀行、員工、夥伴、社會五方的利益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贏格局”。

創業之始,牛根生請的第一個人,也是六年來請的唯一一個人,就是盧俊。無論在外界,還是在公司內,有相當一部分人把牛根生視作“蒙牛之父”,把盧俊看作“蒙牛之母”。為什麽要請盧俊?因為蒙牛集團要成立黨委,還要建立規範的股份製企業。

牛根生私下裏曾說:“黨委在民營企業中的作用,實際上比在國有企業還大!”他的論據是:國有企業本身就是國家的,員工不容易滋生對立情緒;而民營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都不代表國家,所以,平衡他們之間的利益,就需要一個公正的第四方,這樣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處理好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

盧俊說:“蒙牛集團堅持成立黨委,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想讓企業從成立之初便能充分利用黨的內部監督製和思想政治工作優勢,避免走入家庭式管理的歧途。”蒙牛集團給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簡明扼要:“經營思想,或者說,經營人心。”

牛根生是不是瘋子?在蒙牛集團的飛速發展中,這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一個話題,因為牛根生定的蒙牛集團未來幾年中的發展目標,讓人們,包括蒙牛集團員工甚至蒙牛集團高層人士都認為,牛老總是瘋子,因為他定的經營目標在當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後來,蒙牛集團的經營結果沒有讓牛根生失望,也證實了他不是瘋子。

為什麽蒙牛集團每年都能完成計劃目標?其實這和牛根生的思想有很大關係。牛根生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世界上沒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剝奪別人的利益,甚至明天也可以繼續剝奪,但後天你將得到苦果。一個企業如果隻想活一年兩年,那就罷了;如果想長命百歲,沒有“長壽基因”是萬萬不能的。我們常常強調“市場導向”,其實“市場導向”最大的竅門就是給別人帶來利益,同時也為自己帶來效益。

與一般的老板不同,牛總能將自己口袋裏的錢拿出來分給員工,讓這些受了“祿”的員工或者說人才死心塌地地工作,這就是散財聚人的道理。因為牛根生深諳“人財”的辯證關係,所以他是個好老板,所以他的企業能夠成為百強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