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

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低自己的姿態,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夠獲得成功。

決定辭職卻晉升

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也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要收斂起自己的鋒芒,夾起自己的尾巴,掩飾起自己的才華。

有一個農民,為人處世踏實,他曾說了一段影響了很多人的話:“我們很多人和別人交往,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但實際上,在旁人看來,你們彼此得失相當,你既沒吃虧也沒占便宜;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虧也不賺,那麽在旁人看來,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對方沒有跳起來,要麽是對方很偉大,要麽是你很偉大!”

在這位智慧的農民悟出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之後,聯想創始人柳傳誌提出了他的“鴕鳥理論”:

一個人在評價自己的能力和貢獻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當兩個人都是一隻火雞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大;當他是一隻火雞,而別人是隻小雞的時候,他又覺得自己是隻鴕鳥,比別人大好多;而有一天當他真的看到鴕鳥時,他會說,噢,他比我大一點!

反過來,當兩個人都是一隻火雞的時候,人家肯定覺得你比他小;當你是隻火雞,人家是隻小雞,你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的時候,小雞會覺得你倆一樣大;隻有當你是隻鴕鳥的時候,小雞才會承認你大。

所以,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一定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如果你想別人看重你,你就要有比別人明顯許多的優勢才行。當我們還不是鴕鳥的時候,說話口氣不要太大。而當大家都是鴕鳥的時候,無論創業還是做事,都要用平常心來麵對各種事情。

“鴕鳥理論”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很常見。

有一天晚上朋友聚餐時,酒過三巡,甲憤憤地對他的朋友說:“老板一點兒也不把我放在眼裏,改天我要把辭職信拍到他桌上,然後掉頭走人!”

“那家外貿公司的工作流程你都弄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席間的一位朋友反問他。

“沒有!”他垂頭喪氣地回答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先在這家外貿公司把一切有關貿易的談判技巧、商業文書和工作流程完全搞通,然後辭職不幹。”朋友建議說,“你把這家公司作為自己免費學習的地方,等外貿方麵的知識都學到之後,再一走了之。這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甲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他在公司裏默記偷學,認真專心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有時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寫商業文書的方法。一年過去了,那位朋友偶然在街上遇到他時問:“你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吧,是不是準備拍桌子不幹了?”

甲卻撓撓頭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還總是委以重任,給我又升職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這是我早就料到的!”朋友哈哈大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進步神速,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呀。”

這也是“鴕鳥理論”所要告訴我們的,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對方強;在對方比自己稍微強一些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其實我們是一樣的;而當對方比自己強好多倍的時候,我們才會承認對方的確比自己強。所以你要想別人承認你比較強,你就必須鍛煉自己,培養自己,讓自己足夠強大。

“虛胖”的自信阻礙你的發展

年輕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氣盛,恃才傲物,總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光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裏。

有不少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自以為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就有點飄飄然,做了一點事就以為索取是重要的,對自己已經得到的也越來越不滿意,幾年過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卻越得不到,於是不知足的心理就產生了。

有一位年輕人就是這樣。生活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著他,直到一年夏天他與同學尼爾尼斯乘他們家的漁船出海,才讓他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尼爾尼斯的父親是一個老漁民,在海上打魚為生幾十年,年輕人看著他那從容不迫的樣子,心裏十分敬佩。

年輕人問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魚?”

他說:“孩子,打多少魚並不是最重要的,隻要不是空手回來就可以了。尼爾尼斯上學的時候,為了繳清學費,不能不想著多打一點兒。現在他畢業了,我就不奢望打多少了。”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看著遠處的海,突然想聽聽老人對海的看法。他說:“海夠偉大的了,滋養了那麽多生靈……”

老人說:“那麽你知道為什麽海那麽偉大嗎?”

年輕人不敢貿然接茬兒。

老人接著說:“海之所以能裝那麽多水,是因為它的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噢,原來大海是以其最低成就其偉大的!

正是因為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才能夠從容不迫,能夠知足常樂。

而許多年輕人有時並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經常為自己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因自己有一點優勢便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夜郎自大。長此以往,他們的發展必會受限。

相反,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腳踏實地站穩腳跟,然後一步步登攀,到達頂峰才更有把握。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很多高貴的品質都是由低就的行為達成的。要想高成,須得低就。

正確了解真實的自我,才能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那些成功的人,當你問到他們的個人優勢和缺點時,他們能夠迅速、果斷和客觀地做出分析,好像在談論其他人一樣。這證明他們能夠了解自我。這種客觀的自我認識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品質。

心灰意冷不如自我強大

年輕人應該明白,當你還不是一顆珍珠時,不能苛求別人馬上承認你。要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你就得想辦法先變成一顆珍珠。

有一個年輕人在大學裏成績優秀,興趣廣泛,自以為是全才,可是畢業後卻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屢次碰壁後,他心灰意冷,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社會感到非常失望。父母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供自己上學,可自己畢業後不僅不能報答父母,還要接受父母的接濟。這尷尬的境遇使他傷心欲絕,痛苦之下,他來到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

正當他準備魂歸大海時,一位老漁夫看到了,一網把他從海裏打撈上來。老漁夫問他為什麽要走絕路,他說自己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沒有人欣賞並且重用他,他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老漁夫聽完他的訴說,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又隨便扔在了沙灘上,對年輕人說:“請你把我剛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找出來。”

“這……根本不可能!”年輕人說。

漁夫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沒有等年輕人看清楚就隨便扔在了沙灘上,然後對年輕人說:“你能不能把我剛才扔到沙灘上的那顆珍珠撿起來呢?”

“這個,當然可以!”

“為什麽呢?”

“因為沙子太多了,根本無法分清你扔下去的是哪一粒,而珍珠隻有一顆,而且光彩奪目,當然容易找出來了。”

“對了,年輕人。你應該明白,你現在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不能苛求別人馬上承認你。要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你得想辦法變成一顆珍珠才行。”

許多人都有和這位年輕人一樣的心理,他們總是說:“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實力”;“上司沒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賞識”;“大家都無法欣賞我的能力”;等等。然而問題是,這真是別人的錯嗎?

千萬不要做一個自己沒有實力卻怪別人沒眼光的人。如果你現在正在什麽地方受了冷落、被人忽視,不要怨氣衝天,你應該記住,你是個普通人,沒有人太在意你。這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可以改變你的人格和尊嚴,自負是愚蠢的。

作為一個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真正認識你。人生不得意時,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不斷捕捉生存智慧,承受失落,直麵打擊,最終將自己打磨成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當你真正將自己打磨成—顆熠熠生輝的珍珠時,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燦爛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