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腰殺手

如果凶手將受害者視為“物品”,那罪犯在行凶之前通常都會進行充分的準備,比如喬裝打扮、準備武器、設計圈套、準備強奸工具等。如果罪犯將受害人視為“工具”,那罪犯就會在侵犯受害人的時候變得極具攻擊性,他們不僅會侮辱受害人,還會強迫受害人主動參與各種他想要實施的性行為。如果罪犯把受害人視為“人”,那麽罪犯就會非常主動地和受害人接觸,建立關係,他們會和受害人談話、主動關心受害人、誇讚受害人的美貌、詢問受害人的生活細節等。

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洛杉磯曾出現了一個連環殺手團夥,這個團夥由一對表親組成,他們在1977年到1978年間先後綁架、強奸、殺害了12名年輕女性,由於大多數女性的屍體都被殺手丟棄在好萊塢山或者周邊山地的山坡上,所以洛杉磯媒體就將該連環殺手稱為“山腰殺手”。

洛杉磯警察通過從死者屍體上提取出的DNA樣本判定“山腰殺手”的凶手應該是兩個,當時警方並沒有將這個消息公之於眾。即便如此,“山腰殺手”也使得洛杉磯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

1977年10月18日,第一名受害人遇害。她的裸屍在凡圖拉高速公路旁的山坡上被警方發現,死者叫尤蘭達·華盛頓,是一名黑人妓女。屍檢報告顯示,尤蘭達先是被凶手暴力侵犯,然後才被殺死棄屍。

凶手的殺人手法是扼殺,而尤蘭達的身上並沒有其他較明顯的傷痕。在犯罪心理學家看來,扼死受害人的殺人形式意味著殺手對受害人來說擁有絕對優勢,他可以無視受害人的反抗。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殺手一般都是團夥作案,行凶者並不害怕受害人有任何逃脫的可能;二是行凶者有著超出受害人很多的健壯體格,他可以輕鬆地製服受害人。

這就意味著警方很難從尤蘭達的屍體上獲得有效的線索。因為尤蘭達是一名妓女,她經常在日落大道附近招攬生意,所以她的死亡幾乎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當時的洛杉磯時報上,尤蘭達的死亡報道僅僅占據了報刊角落裏的一小塊。

1977年10月31日,第二名受害人在好萊塢大道附近失蹤。失蹤者是年僅15歲的朱蒂·米勒,而她離家出走的原因是一次和父母之間的爭吵。在警方的調查中,他們得知朱蒂是一名非常叛逆的“壞女孩”。她有毒癮,有的時候還會為了獲取毒品而賣**,這是朱蒂和家庭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沒多久,朱蒂的屍體就被警方找到了,她**的屍體被凶手丟棄在拉克雷森塔公園中的一處山坡上。屍檢報告顯示,朱蒂死前和尤蘭達一樣遭到了暴力性侵,而且她也是被扼殺的。唯一和尤蘭達不同的是,朱蒂的手腕、嘴巴、腳踝處都纏著膠帶。犯罪心理學家認為,導致朱蒂死亡的原因和棄屍地點都證明了這起凶殺案應該和尤蘭達一案的凶手是同一人。朱蒂有毒癮並且會因為毒癮而出賣肉體、賺取金錢的行為,使她成為凶手眼中比較容易得手的“獵物”。

1977年11月6日,第三位受害人的屍體被警方發現。受害人叫麗莎·特蕾莎·卡斯汀,她的裸屍被凶手丟棄在格蘭達爾地區的山地上。屍檢報告顯示,麗莎的死因、屍體被拋棄的方式等都和前兩起案件相同,但是麗莎的身份卻和前兩名受害人不同。

麗莎是個很正派的女孩,她的父親是一名房地產商,麗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而且她還經常勤工儉學,遇害之前打了兩份工,一份是在餐廳做服務員,另一份則是在她父親的公司幫忙。

麗莎的死讓警方不得不考慮洛杉磯是否又出現了一名新殺手,而且該案的發生終於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開始關注洛杉磯凶殺案的調查進展。恐懼氛圍漸漸籠罩了整個洛杉磯。

1977年11月10日,18歲的妓女吉爾·巴克布遇害。她的屍體被凶手丟棄在穆赫蘭道旁的山坡上;同年11月17日,17歲女孩凱瑟琳·羅伯特遇害,她的屍體被凶手丟棄在好萊塢大道旁的一處山坡上;同年11月20日,20歲的藝術係大學生克裏斯蒂娜·維克勤遇害,屍檢顯示,克裏斯蒂娜生前曾遭受了殘忍折磨;同一天,年僅14歲的索尼婭·約翰遜和年僅12歲的多莉·塞佩達的屍體被警方發現,她們的屍體也被丟棄在洛杉磯的一處隱秘山坡上;同年11月23日,28歲的女演員簡·金的屍體被警方發現,她的裸屍被凶手丟棄在洛斯費裏茲區邊緣的一處山坡上;同年11月30日,18歲的商學院學生勞倫·瓦格納遇害,她的屍體被凶手丟棄在克裏夫山間公路上。

在整個11月份,警方先後找到了7名受害者的屍體,屍檢報告顯示,這些被凶手丟棄的屍體都是裸屍,而且所有受害者的屍體上都有被捆綁以及暴力性侵的痕跡。從這些受害者屍體上提取到的精液中,DNA檢測機構驗出了兩種不同的DNA片段,基本上可以確定行凶者應為兩人。

連續10名女性遇害讓整個洛杉磯都處在恐慌中,女性不敢單獨外出,不敢和陌生人溝通,更不敢去一些偏遠街區。洛杉磯警方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輿論紛紛指責警局無能,他們認為當地警方根本沒有能力將“山腰殺手”緝拿歸案。

FBI犯罪心理學家認為,洛杉磯警方對“山腰殺手”束手無策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殺手所選擇的受害人都很弱小;其次,凶手之所以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將受害人綁架,說明凶手的每次行動都有著詳細計劃,而且他們在選擇受害人的時候會先去了解受害人的情況,這樣凶手就能夠根據受害人的情況拋出對她最有吸引力的誘餌並讓受害人主動進入圈套。

此外,受害人所選擇的棄屍地點幾乎都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偏遠街區或者是山坡和山間高速公路旁邊。這些區域沒有固定的居民,這樣凶手在棄屍的時候就不容易暴露行跡,同樣的,這也就意味著凶手對該區域非常熟悉,所以凶手應該就生活在洛杉磯。而屍體上沒有任何直接證據,意味著凶手有著很強的反偵查能力,這讓專家們一度懷疑凶手是一名警察或者是從事過警察工作的人。

1977年12月15日,第十一名受害者遇害,她就是17歲的妓女金伯利·馬丁。此前金伯利·馬丁為了躲避“山腰殺手”,決定接受應召女郎公司的庇護。可是15日當天,金伯利遇害,此前她受應召女郎公司的指派到好萊塢羅望子公寓為客人提供服務。

警方在靠近洛杉磯市政廳附近的一處廢棄停車場內找到了金伯利的裸屍,隨即警方前往羅望子公寓調查。他們發現這座公寓內已經空空如也,而公寓的門則是被撬開的,凶手打給應召女郎公司的電話也是公寓附近的一個圖書館內的公用電話。1978年2月17日,第十二名受害人遇難。當天有人向警方報警,稱自己看到一輛汽車從天使之館公路上衝下懸崖。警方在懸崖下找到了這輛汽車,在車內,警方發現了辛迪·胡思佩斯的裸屍。這名年僅20歲的女性是一名大學生,她生前還兼職做服務員工作。

屍檢報告顯示,這兩起凶殺案和前10起凶殺案類似,應為同一凶手所為。但在這兩起凶殺案發生後,洛杉磯“山腰殺手”的殺人行動詭異地停止了。犯罪心理學家認為,通常情況下這種在連環殺人行動中突然出現的停止狀態,是連環殺手進入失控期的征兆,他們要麽在這一期間克服自己內心中的致命幻想,永遠“消失”,要麽就會被幻想徹底征服,大開殺戒。但有鑒於導致這一係列凶殺案的凶手是兩名,那這種突然停止的行為也可能是殺手團夥內部出現了某種問題或者分歧,他們被迫暫停殺人計劃。

11個月後,在洛杉磯北方約1000英裏外的貝靈漢姆市,女大學生凱倫·曼迪克和戴安娜·懷爾德失蹤。不久,凱倫和戴安娜的裸屍被警方發現。屍檢報告顯示,凱倫和戴安娜是被勒死的,而且她們生前都曾被凶手強奸。

在調查這起奸殺案的時候,警方意外得到了一個重要線索。凱倫的男友告訴警方,凱倫在失蹤前曾告訴他,她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她的朋友肯尼斯·比安其給她介紹了一份好工作,這份工作可以輕鬆賺到200美元。

警方發現,凱倫接受這份工作的時間和她的死亡時間相近,而且他們還查到肯尼斯所提供的工作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所以當局迅速控製了肯尼斯·比安其。

在將肯尼斯控製之後,警方逐漸掌握了這起奸殺案的全過程。一年前,凱倫在一家商店兼職夜班售貨。因為是夜班,所以凱倫就經常和商場保安打交道。很快凱倫就和負責該商場的保安公司管理人員肯尼斯·比安其成了朋友。

肯尼斯是一個年輕帥氣的白人青年,他與一名叫凱麗·博德的當地姑娘同居並育有一子。1979年1月,肯尼斯告訴凱倫,保安公司所負責的一棟別墅的警報係統出了故障,而這棟別墅的主人正在外地度假。如果凱倫願意在保安公司維修警報係統的時候負責照看這棟別墅,那她就可以獲得200美元。

凱倫答應了肯尼斯,但她希望能夠帶她的室友一同看房,肯尼斯很快就答應了凱倫,並告訴凱倫,因為此事涉及這棟別墅的警報係統,所以她們不能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但凱倫還是在去工作的前一天將這件事告訴了她的男朋友。

在了解了整件事情的脈絡之後,警方又在這棟別墅內和肯尼斯的住宅、汽車中找到了其他證據,這些證據有力地證明了肯尼斯就是這起奸殺案的凶手。因為肯尼斯所犯的這起奸殺案與洛杉磯“山腰殺手”所犯的凶案十分相似,當局覺得有必要調查清楚肯尼斯的過往經曆。

警方從肯尼斯的女友凱麗口中得知,一年半前,她和肯尼斯在洛杉磯相戀,不久凱麗就為肯尼斯生了一個孩子。生產過後,凱麗先回到貝靈漢姆生活,而肯尼斯則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來到貝靈漢姆市與她同居。

凱麗告訴警方,她和肯尼斯最初相識的時候,肯尼斯住在加菲爾大道,洛杉磯警方指出曾有兩名“山腰殺手”的受害者最後出現的地方就是這處街道。肯尼斯還曾在羅望子公寓住過一段時間,而且他沒有在公寓內裝電話,需要用電話的時候,就會去公寓附近的圖書館,使用館內的公用電話。

洛杉磯警方也證實了凱麗口中的這個時間段和應召女郎金伯利遇害的時間相符。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肯尼斯與“山腰殺手”有關,洛杉磯警方也以謀殺罪起訴肯尼斯·比安其。

麵對眾多指控,肯尼斯稱他並不記得自己曾經犯過這些罪行,當局迅速請來精神醫生確認肯尼斯的精神狀態。在診斷過程中,精神醫生對肯尼斯使用了催眠,肯尼斯則表現出了多重人格症狀。

他自稱自己的大腦內還有一名叫“史蒂夫·沃克爾”的人,而這個“史蒂夫”還向警方供出了“山腰殺手”的另一名同夥,肯尼斯的表兄安吉洛·博諾。在催眠中,“史蒂夫”大聲譴責肯尼斯,他認為肯尼斯是一個愚蠢、懦弱而又膽小的男人。“史蒂夫”宣稱自己是如何仇恨女性,又是如何指揮肯尼斯犯下累累罪行。“史蒂夫”還向警方詳細地講述了他是如何和肯尼斯的表兄假扮警察,誘騙單身女性以及離家出走的女孩和“逮捕”妓女的過程。

“史蒂夫”稱大多數女性都是被他用這些手段誘騙到安吉洛的家具店中,他們二人在這裏強奸、扼死受害人。完事後,兩人再把受害者的衣物和隨身攜帶的財物搜刮一空,再將受害者的裸屍丟棄在人跡罕至的山腰上。

“史蒂夫”還告訴警方,二人曾經殺死了一名進店購買汽車車墊的女人,經過洛杉磯警方證實,這名女性就是被推下山崖的辛迪·胡思佩斯。在“史蒂夫”的講述中,先後有六名精神病醫生認為肯尼斯·比安其患有嚴重的多重人格精神病,他們認為“史蒂夫·沃克爾”從小就和肯尼斯·比安其共存了。

精神病專家的診斷結果意味著肯尼斯是沒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的,他很可能在這種診斷結果的保護下逃脫法律的製裁,這是當局不想看到的。於是,警方決定邀請FBI犯罪心理專家介入此次調查。

FBI在接手調查之後,首先開始調查肯尼斯·比安其的人生經曆。1951年,肯尼斯出生於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市。在肯尼斯出生3個月後,他年僅17歲的父親就將肯尼斯送給他人撫養。

肯尼斯的養母弗朗西斯·比安其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瘋狂的女人,這個女人沒有孩子,所以她非常寵愛肯尼斯。犯罪心理學家認為,肯尼斯不但缺少父愛,而且備受養母的影響,這種影響讓他在幼年時期就出現了心理扭曲。而在當時,人們並不能很好地區分心理扭曲和精神病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很多時候肯尼斯都會被他的養母以一些臆想出來的疾病為由送進醫院,這讓肯尼斯的心理扭曲程度一步步加重。

在眾多醫院的就診單中,FBI發現,肯尼斯除了有一些生理疾病之外,還存在著一些情緒問題。肯尼斯在母親到醫院探視他的時候經常表現得非常糟糕,並且會向母親抱怨醫院的種種問題,而他的母親則會馬上不依不饒地質問附近的護士或醫生。

犯罪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家教方式和養母在肯尼斯麵前表現出來的社交方式,為肯尼斯提供了負麵學習“教材”。此外,養母非常偏執,她對肯尼斯有著很強的控製、保護欲望。

她會因為害怕肯尼斯咽喉痛或者對潮濕天氣感到不適而不讓他去學校上學,這種畸形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肯尼斯的心智發育。養母的行為導致肯尼斯對她十分依賴,但母親高強度的控製欲又讓肯尼斯對她充滿敵意。在肯尼斯的世界中,他必須仰仗母親才能夠生活,但他也很渴望獲得發展其他關係的機會,而他母親隻允許他有她這樣一個朋友,這種矛盾心理一步步加重了肯尼斯心理扭曲的程度。

FBI的調查發現,肯尼斯的養父在肯尼斯的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養父為了維持肯尼斯一家的生計,幾乎每天都要打好幾份零工,這讓他很少有在家休息的時間。在肯尼斯13歲的時候,他的養父就因過度勞累和心髒病去世了,養父的去世對肯尼斯的打擊很大。

犯罪心理學家認為,大多數性謀殺犯罪者的家庭模式都和肯尼斯一家類似,這些連環殺手的家庭通常都是由母親管理,而這些殺手們的母親則又非常極端或嚴苛,這也是導致殺手們仇視女性的根本原因。犯罪心理學家還發現,養母的控製欲讓肯尼斯變得非常容易憤怒,但肯尼斯卻非常會掩飾,他總是將這種憤怒隱藏在順從和乖巧的麵具之下。

1971年,肯尼斯結了婚,但在8個月之後,他的老婆就跟另一名男子私奔了。犯罪心理學家認為,該事件對肯尼斯的打擊是極大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肯尼斯對女性的仇視。在婚姻破碎的這一階段,肯尼斯在學校學習了警務學,從表麵上看他是想成為一名警察,但犯罪心理學家卻認為這是肯尼斯準備觸犯法律的一種表現。

大多數罪犯在犯法之前都會先一步了解警察機構,這樣會有利於他們更順利地實施罪行和更巧妙地躲避警方追捕。1971年~1973年間,羅切斯特市先後有3名去雜貨店購物的女孩遇害,這3名女孩全部是被勒死的。

在肯尼斯被捕之後,當地警方曾懷疑肯尼斯就是這三起凶案的凶手,但他們沒有證據證明這三起凶殺案是肯尼斯所為。1975年,養母改嫁,肯尼斯隨母親搬往洛杉磯,在這裏肯尼斯結識了他的表哥安吉洛·博諾。

安吉洛當時已經40歲了,他有7個孩子,離過三次婚。安吉洛離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性變態,這是他妻子所不能忍受的。不久,肯尼斯搬到安吉洛家中居住,而安吉洛也決定做一些拉皮條生意,他和肯尼斯開始使用毒品引誘離家少女賣**。

因為安吉洛的居所距離好萊塢很近,而好萊塢又是很多女性心目中的聖地,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能找到理想的獵物。因為安吉洛和肯尼斯經常虐待自己手下的妓女,這讓他們的皮條生意很難維持,在一名女孩逃跑之後,為了報複,安吉洛和肯尼斯殺死了第一名受害人——職業妓女尤蘭達·華盛頓。

在掌握了肯尼斯的人生經曆之後,FBI認為肯尼斯並非沒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他們決定讓由FBI犯罪心理專家假裝精神病醫生,對肯尼斯實施催眠。在這次催眠中,犯罪心理專家告訴肯尼斯,現在他的辯護律師就在房間內,而肯尼斯則迅速跳起來,和這名並不存在的律師握手。

肯尼斯的這一行為讓犯罪心理專家馬上判定了他是在撒謊,要知道被催眠的人雖然會產生幻覺,但他是不可能,也沒有辦法和幻覺事物產生物理性接觸的,也就是說肯尼斯一直在偽裝成一名被催眠的“多重人格患者”,並以此蒙騙了多名精神病專家。

在詭計被識破之後,肯尼斯終於向FBI坦承了自己曾深入研究過心理學,而且他還曾在洛杉磯開設過一家心理谘詢診所,所以肯尼斯在心理學界也算是一位“半吊子”心理學家。這就是肯尼斯成功騙過多名精神病專家的原因。

在確定肯尼斯·比安其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之後,肯尼斯和安吉洛被判有罪,法官判處肯尼斯·比安其和安吉洛·博諾無期徒刑,他們二人被關押在卡利帕特裏亞監獄內服刑。2002年9月21日,安吉洛因心髒病複發在獄中死亡,而肯尼斯則必須在監獄內為他所犯下的罪行繼續贖罪。

【強奸犯的心理素描】

FBI發現,現實中發生的很多案件都不能通過常規的方法進行偵破,而這些案件的細節都是在凶手被抓捕之後才得以澄清的。就像本文中的凱倫和戴安娜被殺一案,警方如果不是意外獲得了一條重要線索,那麽這起凶殺案很可能就會成為一起懸案。因此,FBI開始深入分析已經破獲的案件,試圖從這些案件中解析出凶案的“共性”,在對強奸案的分析中,FBI獲得了一個價值連城的電腦“素描圖”。

FBI將“素描圖”的中心區域設置成常見的強奸行為,比如:偷襲受害人、脫受害人衣服、強暴受害人等。在中心地帶之外,FBI又劃分了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域分別顯示了不同罪犯心目中對受害者的印象。

如果凶手將受害者視為“物品”,那罪犯在行凶之前通常都會進行充分的準備,比如喬裝打扮、準備武器、設計圈套、準備強奸工具等。如果罪犯將受害人視為“工具”,那罪犯就會在侵犯受害人的時候變得極具攻擊性,他們不僅會侮辱受害人,還會強迫受害人主動參與各種他想要實施的性行為。如果罪犯把受害人視為“人”,那麽罪犯就會非常主動地和受害人接觸,建立關係,他們會和受害人談話、主動關心受害人、誇讚受害人的美貌、詢問受害人的生活細節等。

FBI認為,以上三種罪犯,第一種通常是將自己看作是專業罪犯,他們更希望通過一些“專業性”的手段來達成目的;第二種罪犯是暴力罪犯,他們對受害者的侵犯行為僅僅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憤怒;第三種罪犯通常欠缺自信,他們甚至奢望能夠通過強奸他人的形式來和對方建立某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