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財智大碰撞2
黃巧靈:知識當然是重要的。在現在這個號稱“知識經濟”的時代,可以說知識是資本、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已經越來越顯出它的力量了。王朔說,無知者無畏,但我看,無知的人除了無畏的勇氣以外也就一無所有了。我們都有經曆過這樣尷尬的年代:許多教授要戴高帽在大會上檢討,接連不斷的運動讓多少學者再也“運動”不起來。那時候,知識是政治的附庸和玩物,任其**。當地不大物不博的日本用“豐田”、“鬆下”換回數不盡的美元時,我們正在秦磚漢瓦搭起來的萬座火爐裏,用春秋戰國的“祖傳秘方”煉鋼,出爐的黑豆腐渣還被披上紅綢送去報喜!我們還要在一畝地裏種出10萬斤糧,幾年下來,卻是饑餓、浮腫、物資匱乏、經濟瀕於崩潰。盡管當時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萬噸輪船、水壓機等,但有什麽可以欣喜若狂呢?當時鄧小平就語重心長地說:“我去歐洲留學時就有萬噸輪船了,在法國工廠實習時就看見萬噸水壓機了……”
現在我們是很重視知識了,以前的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現象早就消失了。但是,我覺得一個人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更要善於融會貫通。那種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看法其實是一種科學沙文主義。為什麽呢?因為每一種專業相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支離破碎的,需要人去整合、去歸納。這樣才不會出現“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偏差與謬誤。正因為這樣,我們自己在引進人才的時候除了看他的專業知識水平,還尤其看重他觸類旁通的本領。專業知識很紮實但連什麽叫市場機製、恩格爾係數或者寬帶網都一無所知的人,我們是不會要的。
另外,要注意知識的功用性。我自己以前搞過一陣紅學,但後來轉而做實業,在這方麵感觸很深。你知道,我們中國的學術向來是入世功利的,中國的學者從來就是以關注現世生存困境而著稱的,他們講的是經世致用,是格物致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代高等院校不應該是國子監,現代的高級人才更不應該是翰林院的學士或博學鴻科的舉人。“躲進小樓成一統”,一輩子考證“回”字的四種寫法,於國、於家何用?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要求紅學家從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出中國下崗工人的出路來,這又是一種庸俗的功利哲學和淺薄的實用主義,是科學——尤其是社會科學最最忌諱的。我是說知識一定要為社會大勢、社會的發展所應用,而且要不斷創新,不然,就會被人說是知識越多越……哈哈,不能讓人說你“笨得像博士”。
王誌綱:有些知識分子被說成是“知道分子”,就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學的東西沒有任何用處,隻是知道這個事,是死的知識。
黃巧靈:所以說要不斷吸取新知識。知識要創造效益,知識不創造效益,光放在實驗室是不行的,有很多人水平很高,但就是說不出來,那不是廢物嗎?還有,知識要融入到主流人群、主流產業中去。
15.知識的五個層次
王誌綱:所以,我認為,廣義的知識具有這樣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信息。一個沒有掌握信息的人,是封閉的人,是沒有啟蒙和開化的人。是否掌握信息,是現代人與蒙昧人之間的主要區別。第二個層次,經驗。經驗是對生活的曆練,是撞了南牆知道回頭。有些人飽讀詩書,但終其一生,一無所用。為什麽呢?因為沒有生活的經驗。第三個層次,智慧。傳達室的老大爺、田間種地的農民,也有自己的智慧。對知識階層來說,智慧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的基礎上,是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的有所創新的前提。第四個層次,思想。就是具有獨立見解沒有思想的人隻能做機械性、功能性的事。第五個層次,理論。就是對問題有係統的分析、概括、總結能力,有自己的一套說法。所以我們做策劃,除了利用我們的知識、智慧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還有就是試圖通過這些親身經曆的案例,探索出規律和普遍的意義,掌握趨勢,總結、概括、歸納,上升為理論。我們不斷地挑戰自我,就是希望自己從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16.大靈感和小靈感
王誌綱:在財智時代,通過你這些年的實踐,你覺得智慧的源泉是什麽?你認為構成智慧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麽?是方法論呢,還是學習態度,還是經驗積累呢?
黃巧靈:首先是來自於一種靈感。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然後加一個靈感。就像我們公司所做的每一個項目,就像你策劃每一個項目一樣,靠的是厚積薄發,但有時需要的就是別人悟不透的那一點點東西。沒有靈感不行。
王誌綱:有一種觀點認為靈感很重要,但是它是屬於詩人、藝術家的,企業家不應該講靈感,企業家應該埋頭幹事,你怎麽看這個問題?
黃巧靈:就像你說的催化劑,靈感就是催化劑,是核引爆,來自於“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誌綱:靈感分大靈感和小靈感。小靈感是天生的,是某種第六感覺。憑借天生的小靈感,也能成一些事,也許成為一個詩人,也可能成為一個小說家。但要成為一個大企業家,成就一個大的產業,要引起一場革命,就需要大智慧,大靈感了。所謂靈感應該是建立在前五種感覺基礎之上,升華出的一種功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該把靈感理解為智慧的原子核,智慧的畫龍點睛之筆,在看似不經意之間打開智慧之門。大智慧和靈感是怎麽形成,怎麽獲得呢?首先,我們不能否定有天才的成分,就是天才的創意,但是僅僅滿足於天生的靈感是有限的,必須經過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曆萬端事,從而厚積薄發,融會貫通,吐故納新。大靈感體現一種大智慧。它的形成從客觀上講,第一,這個人必須閱曆非常豐富,而且是一種複合型的閱曆。他如果一輩子在一個行道裏幹,他隻能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第二,這個人在從事某種行道的時候,必須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隻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超越一般常人的感覺和智慧。所以說,一個不敬業的人,一個不熱愛事業的人,一個不執著的人,縱然聰明也是沒用的。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他頂多是一個公子哥兒,有點小靈感,但不可能成大器的。要想有超越就必須十分投入和不懼辛苦,而其為之投入的正是他本身所愛。為此,創造、突破和超越已經成為生命的一個動力,不能突破的話他簡直就是痛苦之極,覺得活在世上白活了,有我一定要征服它,非征服它不可的精神。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靈感,實際上是朝思暮想之成果的瞬間爆發。
黃巧靈: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你專注於某件事時,靈感就會不斷地湧出來。
王誌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的時候看似靠直覺,但實際上是靠智慧,靠對規律的把握,靠對自己資源整合能力、市場引爆能力的充分自信,所謂藝高人膽大。
17.回頭看策劃
王誌綱:這些年你在解決大量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時,一定曾接觸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智業公司。你對這些行業有些什麽看法和評價?你認為這些行業有多大的潛力可挖掘?
黃巧靈:策劃是在一個新的曆史背景下、新經濟的背景下、信息大碰撞的背景下產生的。第一個階段是“春秋戰國”階段。這時就像春秋戰國時期一樣,群雄蜂起,諸侯割據。剛剛開始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策劃人割據一方,有的是工業方麵的策劃人,有的是廣告、營銷方麵的,肯定還會有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因為這是一個混沌的時期,裏麵有豪傑、智者、過江龍,也有小魚、小蝦和泥沙。這是一個**,是發展和孕育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落潮階段。泥沙沉澱下來了,水清澈了,小魚死了,不適合的人回到他應有的位置上去了,策劃回歸理性,剩下的是有生命力的強者,是過江龍,數量不多了,他們總結了自身前一階段的經曆,看清了自己應處的位置,明確了今後的發展方向,積累+吸收新事物+把握事物本質+專業化行家,策劃人成長了,並開始分化,好比你側重於泛地產領域的策劃。整個策劃業就在這種盤整中積聚能量。這預示著第二次**的到來。此時的關鍵是積累能量、品牌、人才。總之,中國智業的發展,如同無數的小河匯成大江大河,大江大河又奔向浩瀚無邊的大海。
王誌綱:現在有三種觀點:第一種,中國根本就不需要策劃,都歸於廣告、營銷管理等專業性顧問谘詢就行了;第二種,中國人需要策劃,但不是中國人自己策劃,而是請洋人策劃,像麥肯錫;第三種,中國需要策劃,但是它應該叫企劃,是深入到企業內部管理的。你怎麽看待這些觀點?
黃巧靈:企劃隻是一個工具,是追求怎樣做能更好一點,更美一點,這是微觀。策劃是宏觀的。它是關係到企業的發展方向,如同生孩子的基因問題,決定的是命運,對企業是生死攸關的,它是服務於決策者的。有些人把企劃和策劃搞混了,企劃是局部戰術性的東西,而策劃是全局戰略性的東西。中國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如果在戰略上有失誤的話,幾個團、幾個師打得再漂亮也是沒有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戰場上盟軍已與德軍處於僵持狀態,諾曼底登陸就是開辟第二戰場,在常規思維認為根本不可能登陸的地方奇軍突起,這是突發奇想,是創造性的,這是策劃,是戰略性的東西,是決定性的東西。
王誌綱:我們所進行的策劃是對企業家的,是對決策者的,而不是對操作層的,不是工具型的。工具型的操作可以歸於企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類似於怎麽把幹毛巾擰出水來這樣功能性的問題。策劃對於企業家來說,是戰略上的把握。
黃巧靈:策劃是戰略性的,是一個發展的軌跡,是一個抵達目的地的指示標。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所謂的策劃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的放矢。你做得再好,起到的效果反而很差,也就是南轅北轍了。企劃是依存於策劃的。策劃上戰略性的把握不準確,是關係大局的,企劃把握不準是可以完善的。
王誌綱:戰略高於一切。戰術上做不到的事情還可以再調整;戰略上錯誤了,一般都是全盤皆輸。
黃巧靈:完全是這樣的。就像我當時進入杭州市的時候,我要進一個什麽樣的行業,這就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我是進入當時非常紅的商業,還是家電業,還是紡織業?縱觀世界上各種產業的發展,當時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這樣排序的,但是到了後現代,時代產業是倒過來的,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經曆的發展階段,無論你是晚100年還是50年。所以我們要進入一個朝陽產業。這個產業相對來說,競爭不激烈,門檻不高,大家至少還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我進入了旅遊休閑業。如果這步走錯了,我要是開一個百貨商店,我今天就關門了。家電業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說戰略有多麽的重要。比如毛澤東當初如果在城市裏建立根據地,可能嗎?後來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成功了。中國革命也是一個策劃,在反動派力量比較弱的農村,農民強烈要求改變自己處境的農村,在那裏建立根據地。這是一個重大的策劃,也是一個重大的策略。還有,大兵壓境的時候,“二萬五千裏長征”,還有“四渡赤水”,這種戰略上的調整也可以說是一種精心策劃的結果。
王誌綱:你作為一個企業家,同外腦機構合作,感覺如何?
黃巧靈:我覺得和其他一些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所謂的戰術,是一種企劃,和你們合作追求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策劃,它解決的是企業大的發展方向,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的把握。跟另外一些公司合作,很多時候是我幫他們上課。還有一些非常可笑的公司,盡告訴你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辦法,好比我們這裏的土話所說的,“雞湯燉粘糕是很好吃的”,你說不對吧,又確實是對的,雞湯燉粘糕的確是我們農村那時最好吃的東西呀,但有什麽用呢?哈哈哈……時代將拒絕這種平庸的策劃。
王誌綱:看來不是說企業家不重視和不需要策劃,而是現在能給企業家提供這種服務的人和機構的確是鳳毛麟角,企業家對這個行道的要求太高了,
黃巧靈:我要是遇到困惑,肯定是找比我高的人指點,要是比我低怎麽能指點呢。能夠在某一個行業給人指點迷津,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指點他的人隻能是專家的專家。
王誌綱:有一位老板曾對我說過:王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中國要是多有幾個王誌綱會怎麽樣?他說,多有幾個就不值錢了,但是不可能多有,不可能克隆,所以說你才值錢。這就是老板的精明之處。過後我反思一個問題,我們能給人家提供哪些最稀缺的東西。這種東西一定不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不是規範化教育培養出來的,更不是抄襲和克隆所能得到的。這個值錢的東西究竟是什麽?它正是我們獨特的方法論、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智慧。這種靈感和智慧的源泉是什麽?正像我前麵所講的需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曆萬端事,需要厚積薄發,不斷超越。企劃營銷、廣告等策劃多是功能性的東西,它麵對的大都是一個企業的某個部門,屬於操作層次。它雖然是很實在的,能夠解決許多具體問題,但是對一個掌門人、決策者來說,他想要的更多是戰略層麵的東西。我們這種戰略和策略層麵的策劃就顯得非常重要。既然每個企業家都是這個行業的翹楚,你想要給人家當參謀顧問,你就必須比他有更廣泛的視野和更高的高度。這就注定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不可能是浩如煙海,不可能遍地開花。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確實是在天時、地利、人和很多因素的集成下才能形成的,要經過無情的篩選,大浪淘沙。
18.狼來了
王誌綱:有人認為西方的顧問公司打入中國以後,中國的策劃就徹底沒戲了,你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黃巧靈:我不那麽認為。就我們公司所選擇的旅遊休閑業,像水上樂園,我們都是請了世界一流的設計公司。我們不能否認這裏麵有很多新的理念,但是畢竟中國的人文背景、審美習慣和西方不同。比如美國人是喜歡冒險的。我在美國住了一個蹦極賓館,特別有意思的是,你要下樓,必須蹦極下來,不然就罰款。我就不敢跳,我寧願賠一百美金。
王誌綱:哈哈哈……!
黃巧靈:你看美國人,有一對美國人夫婦都60多歲了,他們還擁抱在一起一齊往下跳,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我想可能到我女兒這一代就可以了。中國有八成的遊樂園日子不好過,不太符合民族的習慣。西方公司策劃和設計的東西都是一些科技的東西。中國引進的高科技的遊樂項目,比值差得太大了,一個動感電影院是200萬美金,門票30美金,在中國不用說30美金,就是30元人民幣,人們在消費上也覺得貴。美國、澳洲這些新大陸沒有太多的文化遺存,他們就設計刺激性的東西,而我們不同啊,我們中國有自己5000年的文化啊,為什麽不創造自己的東西呢?他們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一個了解中國過去的過程。這方麵我們有自信,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策劃人和企業家,在戰術上可以重視國外先進的東西,但在戰略上可以用我們5000年的文化底氣藐視他們。國外的策劃公司,不是所有的做法都可取的。比如說,一個美國的設計公司為福祿貝爾主題公園做策劃,要發50萬張調查表,我們覺得不可能調查到什麽。而且它給福祿貝爾的定位是這樣寫的:上海有1300萬人口,杭滬寧這一帶有1億人口,這1億人當天來回的地方就是一個最好的選址。於是選擇了吳縣這麽個不當不正的中間的地方。就是因為這個調查報告,福祿貝爾錯誤地進行了選址的區位決策,這和它的失敗有重大的關係。因為它忽略了中國的交通和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
王誌綱:這是隔山買牛。
黃巧靈:是啊。這可是美國權威的調查公司做的啊,報告厚厚的一大本呢。可是他們不知道,美國的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美國人15歲就可以開汽車,而且大多數人都玩得起這種主題公園。而我們中國高速公路網遠沒有美國那麽發達,5000萬人裏麵隻有400萬人能玩得起。完全是兩回事啊!
王誌綱:這印證了我經常講的一句話:市場不是調查出來的,市場是創造出來的。今天中國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的難度遠遠高於西方現在的問題,不規範和不可知的東西太多。做市場有時需要無中生有,適度超前創造人們夢想的產品;小題大做,在人們不懂,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適當引導。這些出神入化的東西,調查是調查不到的。西方是成熟的工業化社會,進行規範的市場調查之後就能得出精確的結論,進行市場定位和策略設計。西方現在的做法是挖掘當前市場,而我們中國是創造市場。
黃巧靈:中國企業對西方某些經營手段的盲從,將會有很多企業死在他們手裏。民族的習慣、文化的背景、經濟的發展、氣候和環境,中國和美國根本不一樣。所以學西方,操作層麵可以學,戰術上可以學。但隻有植根於中華民族這塊五千年文化的土壤上的人,才能引領中國的未來。
王誌綱:策劃行業現在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是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有些人說我們為什麽不搞產業化、規模化。你作為一個企業家,你覺得,應該在哪些方麵去延展我們工作室的作用和影響?
黃巧靈:首先是必須完善你們現有的功能,多做項目,繼續完善你們所做的工作,做一些能統領潮流的作品,以此培養能把握不同背景的整合型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同時要回過頭來總結一下這個行業和你們自己的得失成敗,理清這些思想,沉澱成文字,我覺得你王誌綱責無旁貸。為什麽?因為泥沙俱下,剩下的人不多了。你有責任扛起這麵大旗。扛大旗靠什麽?一是靠你過去的成績,二是靠你的思想庫的豐富和完善。磨刀不誤砍柴工,策劃這個行業,特別是王誌綱工作室引領泛地產的潮流,將會有更大的貢獻。
王誌綱: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由淺水到深海,企業家在不斷壯大,企業家對外腦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了何陽時代的結束。那是一個小商小販時代,所以一個點子可以救活一個老板,但是繼續滿足於這些點子,那就是時代的悲劇了,說明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沒有進步。何陽的悲劇是永遠沒超過點子,是用趕小海的辦法去教遠航船隊怎麽打魚。
從事戰略策劃和功能策劃是不一樣的。功能策劃更多的是靠經驗積累,防止走彎路;戰略策劃則更能體現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道無形”,它重在把握萬事萬物的規律,同時要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光華,並能夠隨著時代不斷前進。學無止境,創新無止境。從事策劃這個行業,這就注定你的工作是下地獄的活兒,挑戰智慧極限的活兒,也是最有刺激性的活兒,就像登珠穆朗瑪峰一樣,真正登上去的不多。在這裏使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一直走在前麵,也許會遇到雪崩,但死而無憾,因為你的生命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到了我們這個程度,更多的是為了一種比較公益性的考慮。我們現在為什麽要做商業思想庫呢?因為我們雖然參與了很多商戰實踐,但我們更看重從中總結提煉形成的精神成果。隻有物質變精神,才能讓更多的人受惠,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我們進入了一個什麽樣的時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反過來會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刺激我們往更高的目標去探索和攀登。
19.英雄創時勢,時勢造英雄
王誌綱:有人認為從事策劃這個行道隻能是明星級的人,就像一個時代要有代表人物一樣;也有人認為,策劃不應該是明星領銜主演,而應該產業化操作。你怎麽看?
黃巧靈: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像華盛頓、邱吉爾、鐵托、毛澤東,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我認為目前策劃這個行業,個人的水平也相當重要。
王誌綱:這是客觀和主觀的辯證關係,英雄創時勢和時勢造英雄的關係。因為市場的需求,催生了策劃這個行業,這就需要一些人來填補它,我隻是眾多的填補者之一。我們創造了一個原本沒有路的行業,因此要不斷探索和超越。我們現在走了7年,經曆了潮漲潮落,現在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考驗。早期企業對我們的要求很簡單,隻是提供一些大的思路,點到為止,頂多再幫企業做一些廣告和推廣。現在企業對我們的要求非常高,從宏觀到中觀甚至到很具體的微觀操作都需要提供相應的跟進服務。我覺得這點非常好,這使我們越來越專業、越來越有戰鬥力。但在此同時我們並未放棄理論的探索。像泛地產的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問題。我們把中國概括成很多板塊,對珠江文化、黃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對經濟、企業發展的影響加以研究和比較,從而對不同文化板塊的不同項目進行度身訂造,這些是我們的長項,而且做得駕輕就熟。我感到我們的能量隻釋放了一部分。我們這個泉眼裏還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泉水,因為我們還在不斷積累,就像泉水,隻要有豐富的植被、充足的雨水它就不會幹涸。
你的企業就相當於我們的超級氣象站、試驗田。我們就像中央氣象台,我們在各地的客戶也都是我們的氣象站。就好比我在紅其拉普山口有一個氣象站,知道西伯利亞的寒流到了什麽地方,然後在烏蘇裏有,在南沙群島也有。這些氣象站給我們提供第一手的信息,最後匯總到我們這個氣象台,使我們對市場的判斷,對潮起潮落的把握能夠準確而有效。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企業本身和其他專業性機構不具備的。包括有些政府部門,他們的情報也不一定準確。因為當上級部門領導來的時候,企業談的往往是一些官話;當記者來的時候,也多是報喜不報憂。不可能像你對我們一樣剖開心肺,跟我徹夜長談,幾乎是把自己的整個內心敞開來,互補互撞。不光是你,80%的客戶都是這樣。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孕育了我們。這就是我們的植被很豐富,我們這個泉眼很難幹涸的原因。我們靠一種實踐性的東西和理論的不斷積累,更重要的是靠一種方法論,做到細水長流,永續利用,讓各種最具智慧的東西裝在我們的容器裏,經過加工處理使之更加醇和。我們這種吐納和汲取,官方的研究機構很難做到,純粹市場化的賺錢機構也很難做到。
黃巧靈:我看你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地位與成就,追根溯源,恐怕你的性格也起了很大作用。貴州省的封閉和原始,可能造就了你渴望衝破大山的封閉,渴望超越的性格,是那種山林的神秀孕育了你的性格。後來你長期處於改革開放的廣東又吸收了改革開放、社會發展的全新的觀念、信息、理念、方法,再加上當新華社記者期間以敏銳的眼光觀察中國社會,看過從渤海灣到珠江三角洲的潮起和潮落。從封閉走向開放,你正好經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這種曆史背景造就了你,是曆史塑造了你的獨特思維。你今天站在這個高度上,能否從植被豐富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奔向大海口,最後融入大洋呢?可以說,你今天已經到了出海口了!總之,你王誌綱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時勢造英雄,你的成就既是個人的,也是曆史的,哈哈……沒有改革開放,現在你可能還當你的記者吧,不可能有今天。
王誌綱:金戈鐵馬時代造就了我們的傳奇,這叫後人看起來可能像看章回小說一樣,簡直不可思議。到時再回首的話,一定是“白首漁樵江渚上,笑看秋月春風,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哈哈哈……我們今天恭逢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國千年未遇之變局。像今天這樣的時代,就好比春秋戰國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沉澱的思想成了其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髓和文化瑰寶,影響至上千年。春秋戰國之後是平緩江流,今天到了黃河壺口,飛流直下三千尺,泥沙俱下,比如說,你短短的幾年做成的事情可能是以前十幾代人都不可能完成的。這種能量的釋放,使偉大夢想通過創新變為現實,所沉澱下來的財富,不僅是金錢的更是精神的。而我相信精神財富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物質財富,它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這也是我從事這一行要不惜工本建設思想庫的原因。我們掙錢是有限的,我們注定發不了大財。我們真正的理想在於文化的開掘和思想的傳承。我想當有一天我不在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留下的是思想也罷,是文庫也罷,是對這個時代的總結也罷,是大量的案例也罷,總會給後人了解我們這個時代提供有益的參考。
20.最重要的財富究竟是什麽
王誌綱:現在不少人對財富瘋狂追逐,你是怎麽看待呢?
黃巧靈:我從來沒有缺過財富,從來不把錢當回事。在我最窮的時候,一有朋友來了就去吃火鍋,喝啤酒,哈哈,一向如此。但是說起來不怕你見笑,包括對我的老婆,我不許她亂用一分錢,到現在她上班還是坐公共汽車。這三年來我隻租了一個小套40平方米的舊房,每月租金900元,在那住了三年,後來我們搬家的時候床底下還有老鼠窩,我妹妹來給我搬家的時候都哭了。
王誌綱:哈哈,一個億萬富翁,一個儉樸的億萬富翁。那周圍的鄰居也不知道你是誰吧?
黃巧靈:不知道。住這樣的地方我不是刻意地節儉,而是圖個方便,現在我換地方了。
王誌綱:歸零心態。這是一個成功人士時刻應該保持的。從1到100這個過程是輝煌的,但到100以後能否回歸本位,回歸到平常心就十分不容易了。如果真能實現歸零,離得道就不遠了。
一不小心積聚了驚人的財富,可自己仍滿足於生活在昨天的習慣和傳統裏,二元結構,一個非常值得人研究的二元結構。你滿足於文人心態,但實踐結果卻證明你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捫心自問,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是天才的商人呢?
黃巧靈:絕對沒有,我隻不過有小小的聰明和幻想,而時勢給了我一個實現的機會。我是憑山野氣和朋友幫忙,最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的大背景。
王誌綱:像我們這一代人,祖上也沒有商人的血統,從爹媽把我們培養大,上大學,工作,報效國家,從沒想到要做商人。後來下海了,商業化了,在海裏折騰這麽多年,亦算得心應手了吧,但回頭來想啊,同商業文化的關係還是同流而不合汙、是油和水的關係,我清楚地知道我有若幹弱點,就是與生俱來的文人性格。第一,我不願意管人,第二,我不願意被人管。正因為我不願意被人管,所以我要下海;因為我不願意管人,所以我堅決不當老板,當老板就得管人,不管人怎麽行呢?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不想被人管又不想管人,那幹什麽呢?那就下海吧。海裏掙紮生死由己,那時我真是孑然一身,什麽都沒有了,怎麽生存呢?當時我的名片是這樣印的:“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策劃人王誌綱”。有一次,跟一個老板談事情,他一看我的名片,說:“哇!又要自由,又要獨立,還要賺錢,想得美啊!”是想得美啊!當時想得很簡單:自由撰稿人嘛,寫一些文章,文以載道;獨立製片人呢,是想繼續過把癮做藝術;但是還得吃飯啊,就當獨立策劃人吧。後來走了一年多以後呢,我的自由撰稿人不寫稿了,因為沒有工夫;獨立製片人也不做了,興趣已經轉移了。而做策劃人倒是被時勢推著走,需求如此之大,你想停下來都不可能。所以橫下心來以策劃為業,沒想到一下打開了盛滿寶藏的山洞。一個人幹不過來,就帶徒弟,徒弟不夠,就成立工作室,雪球越滾越大,不僅形成了一個團隊,在深圳、廣州、北京都成立了工作站。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經曆了很多轉變。最大的轉變是對商業沒有敵意了,而且主動將自己原來認為很清高的文化行為同商業對接、調頻,終於在幫助了企業的同時,亦確立了自我。
21.拒絕成為億萬富翁但可能成為億萬富翁
王誌綱:拚了兩三年以後,我開始感覺到,在現實生活中捕捉機會固然不可缺少,但拒絕**更重要。我發現企業家也罷,策劃人也罷,大凡成功的人士,不僅善於捕捉機會,而且懂得拒絕**。這些年裏,我也痛心地看到,很多企業家被**消滅掉了。當然,拒絕**並不是故步自封,停滯不前。拒絕**的前提是你必須明確自己的大方向,確定自己的核心能力,在長計劃短安排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優勢實現跨越。
就我個人而言,就一直麵臨眾多的**,很多人都跟我做思想工作,說你本來可以賺一兩個億,為什麽不去賺呢?他們不知道我的算賬方法。如果我那樣做的話,結果是商場上多了一個三流老板,中國的智力行業缺少了一個開拓人。我的行業特性決定了我不能像一般企業家那樣占山為王或畫地為牢,而必須不斷超越自我,隻有這樣,策劃人才能體現最大的社會價值和生存意義。所以我這種人,一輩子不會缺錢花,但一輩子也賺不了大錢。我們的財富不是隻表現為金錢,還表現為精神財富,是一種無形資產。我相信用不了幾年,我們很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為什麽呢?我們有三個條件:第一,中國加入了WTO,融入世界了;第二,產權問題,知識產權問題絕對會得到有效的保護;第三,我們作為一個源頭、思想庫,我們的江湖地位是自然形成的,具有良好的社會公信力。如果能有效地實現一種產業嫁接,將會產生裂變效應。因為我們掌握了財智時代創造無窮財富的核心和利器。
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成果,這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可以支撐我們作為內容提供商,為我們在適當時機介入文化出版業預留管線,而文化產業的利潤和發展空間是非常巨大的,將可能成為我們的另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增長點。作為獨具特色的內容提供商、思想提供商、添加劑提供商,我相信前景是光明的。
此外,教育產業也同樣充滿了機會。我可能會參與辦一所大學,現在辦學,第一個錢是不缺的,第二個辦大學常規性的課程設置是不缺的。缺什麽?缺兩樣東西:第一是教育體製的安排,教育思想;第二個是鮮活的內容作為添加劑,培訓教材中90%是常規性基礎性內容。什麽叫添加劑?就是我們在實戰案例中總結出來的方法論、兵法,而不是一般的劍法。將這些案例作為教材,對企業家的培訓將更有針對性:將獲得企業的支持,就像斯坦福大學。這種學校,第一,是長治久安的;第二,在江湖上有號召力,就像蔡元培辦北大一樣,一說他來辦,立刻名家雲集;第三,它有獨到的教育思想和鮮明的特色,注重核心能力的培養。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但在這件事上,一定要有號召,一定要厚積薄發,一定要有獨特的東西,要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光華。包括我們之間的溝通,你說得非常精彩,我們之間是一種財智的碰撞,智慧財富的交換。我走到現在,對明天是充滿希望的,到那個時候,再進一步,通過資本運營,知識智慧可能轉化為更多的財富。所以說,明天中國的知識產業、文化產業、智慧產業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22.做中國休閑旅遊業的領頭羊
王誌綱:明天中國房地產的走向是郊區化、大盤化、複合化。房地產開發如果隻靠平麵推進,就房子論房子是不行的,要有好的主題概念,要有總譜。這些年我在世界上考察了不少項目,他們的操作方法與大陸不同,他們是工業化生產,先規劃,後生產,最後賣掉就完了。中國的大盤開發可不是這麽簡單。在澳洲房產和地產開發是兩個層次。地產開發商把地圈下來後,規劃好,然後讓房產商進來,也就是住宅供應商,他們設計出各種樣板房,供用戶挑選,然後就像裁縫做衣服一樣,量身訂做,然後交貨,至於說物業管理,他也不管。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是一腳踢,一肩挑。從找地、規劃、設計、開發、賣樓,再到物業管理,整個過程全部要考慮進去。
我覺得你與別的房地產開發商都不一樣,你可以這樣做:杭州樂園之後,可以由淺到深,在其他城市和地區開發主題公園,圈一塊地,土地價格很低,因為你條件很好。拿到地後,再將麻布變錦緞,做出個框架和輪廓,利用宋城的資源吸引、帶旺人氣,其中可以90%的克隆再加10%的創新。純粹的克隆是沒有意義的,但全部原創是不現實的,也沒有必要。
宋城的事業要擴大。你應珍惜你的江湖地位。你不同於一般開發商,作為中國休閑旅遊產業的領頭羊,你到哪裏,就會把一種信息流、人流、物流帶到哪裏,通過有效整合,然後帶動泛地產,你比別人具備更大的優勢。
23.你不是殺豬的人,而是屠龍的人
黃巧靈:再過幾小時,新世紀就到來了。王老師,在這個時刻,我很想聽你談談對我們宋城集團發展的忠告和思考。
王誌綱:你的其人、其事、其業,是最令我興奮的案例之一,你的探索具有典型性意義。一般的企業發展,在從蝌蚪到青蛙的過程中都要經過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人找錢”,不擇手段賺到錢,才能成為所謂的企業家,才能取得進入市場的資格和更大的資本;第二階段就是“錢找錢”,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企業家要不斷投資把賺的錢再投進去擴大再生產;第三階段是“錢找人”,由於你有品牌,有開發和經營能力,能策劃出好的項目,銀行和投資者追著給你投錢。這就是以無形駕馭有形。有的人永遠在第一階段,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掙紮;有的人永遠在第二階段靠一點點積累滾雪球般地慢慢發展;隻有少數的人能到達第三階段,這些人是鳳毛麟角。但宋城的案例是在同一時間段實現三步跨越,同步跨越,一氣嗬成。
為什麽你引起我濃厚的興趣呢?我第一次見到的黃巧靈是怎麽樣的呢?你是一個藝術氣質很強的人,但你又沒有受藝術所困擾,我看到很多其他藝術氣質的人是很浪漫的,結果往往被浪漫毀掉了。藝術是需要有很強的創意、創新。藝術和科學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藝術更強調創造力和想象力;而科學更需要嚴密,要定量,要去管理,是一個繁瑣的操作過程。這是兩個很難雜交的東西。今天的西方社會常常一邊是很浪漫的藝術家,另一邊是冷酷的經濟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這種藝術性的想象和企業化的運作居然能夠有效地嫁接到一起,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你是“10個指頭按跳蚤”。一般來說,做項目不能把弦繃滿,而現在你所做的一切,使人感覺弓已經差不多要拉斷了。你現在的10個項目都是原創性的,而且你都是首席創意師、首席經營者,簡直不可思議。像旅遊項目,像宋城,它相當於經營100個工廠,而且經營內容還要不斷更新。這種創業和做法,你必須付出三個代價。第一個代價,你必須要比常人在思想的領悟性上和創新性上強若幹倍,而且要保持這種勢頭;第二,你必須要有驚人的體力和精力,你不可能有其他愛好和休閑;第三,你必然會經曆多次內部由於成長過快所造成的出走、嘩變震**。一旦出現這種出走和嘩變的時候,你就倒過來要補位,更加強化你這種工作難度。這使你的生命透支大於一般的人。所以我們給你的策劃為什麽要打一個包拎起來,綱舉目張,因為你必須跨這步,否則會累死你。一年以後再看,這一步是走對了,而且你做得非常好,甚至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好。因為盡管你們處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但由於方向明確了,行動起來就有的放矢,你也就輕鬆了,下一步你的班子建立起來,人馬到位就會運行得更好。也許你必須經曆幾次震**。企業沒有大的震**已經很了不起了,小的震**是逃避不了的。同時你還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包括資本運營,這非常重要。你必須學會跟券商打交道。搞清楚為什麽要上市,上市有什麽奧妙,上市有多少種手段,這也是一種學習,別人窮盡一生都學不完的東西,你要在一年、兩年之內把它搞懂,而且還可能有很多與國外的合作機會,怎麽把握,可以說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錢找人也並非是件好事。要考慮思路怎麽清理,怎麽綱舉目張,抓主要矛盾,然後分解次要矛盾,如何篩選機遇和避免陷阱。“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時代把我們推到這樣一個廣闊的舞台上,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和讚美這個時代,使我們看到了這麽多東西,使我們的智力潛力得以無限挖掘。一個成功的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
你比較理想的狀態應是這樣的:一年有1/5的時間在國外考察;有1/5的時間在國內廣交朋友;有1/5的時間在企業內部引領;有2/5的時間抓一兩個前瞻性、革命性的課題……你會比昨天做得更好,因為你不是殺豬的人,而是屠龍的人。
黃巧靈:謝謝你的指點。不然我的身體也不行了。以前自己覺得很多事情一不把握就會走樣,寧願自己辛苦一點。後來太累了,不行了。我們必須有一種全新的思路,建立完整的決策機製。像杭州樂園,它的整合內容有遊樂場、水上活動中心、蹦極中心、養鴕鳥、養梅花鹿,有房地產的、物業管理、網球場、規劃設計部、表演藝術團、草皮養護、園林綠化、賓館,還肩負著房地產的開發設計、協調、售賣。沒有一個整合能力和把握能力確實是不行的。但這方麵並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所以要探索啊,了解世界、了解旅遊業。當人們不了解龍泉山的時候,我用100分鍾說明,用5個小時跟他們談,讓他們理解,因為不理解去幹也是有問題的。
我的心態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當杭州房地產風起雲湧、群雄割據的時候,我根本不去搞那種平常的房地產,但是我會利用我的優勢,利用旅遊搞景觀房產,這是我們今後的主攻方向。通過泛地產做休閑、做旅遊,通過旅遊帶動房地產,相輔相成,所以跟你們工作室合作肯定很開心,實際上今後我們需要工作室幫我畫龍點睛,一點就行。王老師帶你們來兩三天搞掂,過半年後,再來兩三天,這個項目就完了。我想這樣的合作會更好一些,既有精髓又有創造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