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葛林史洛普醫院,布裏斯班,2005

眼瞼冰涼,像有螞蟻來回行走一般傳來陣陣刺癢。

一個非常熟悉的聲音響起:“我去找護士過來……”

“不!”奈兒伸出手摸索,她仍然看不見,想抓住任何她能抓到的東西,“別離開我!”她的臉龐潮濕,循環的空氣輕拂過臉,感覺冰冷。

“我馬上回來。我保證……”

“不……”

“沒事的,外婆。我會找人來幫忙。”

外婆。這是她的身份,她現在記起來了。在她的人生中,她曾經擁有過許多名字,有些她已經忘卻,但直到她得到“外婆”這最後一個名字時,她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第二個機會,祝福,救星。她的外孫女。

現在,卡珊德拉在尋求幫助。

奈兒的眼睛緊閉。她又在船上了。她可以感覺到下麵的波濤,甲板左右搖晃擺動。木桶,陽光,塵埃。大笑聲,遙遠的大笑聲。

影子在消散。光線暗了下來。暗淡模糊,像放映電影前廣場劇院的燈光。觀眾在座位裏改變坐姿,呢喃低語,等待……一片漆黑。靜默。

然後,她在另一個地方,另一個寒冷、陰暗的地方。獨自一人。兩邊是尖銳的樹枝。高大黝黑的牆壁向兩側逐漸逼近。光線又回來了,不充足,但足夠讓她引頸張望,能望見遙遠的天際。她的腿正在移動。她在往前走,雙手輕撫過兩側的樹葉和枝丫。

一個轉彎處。她轉彎。樹牆的綠葉更為繁茂,濃鬱潮濕的泥土氣味迎麵而來。刹那間,她明白了。她的思緒中浮現出那兩個字,古老又熟悉:迷宮。她在迷宮裏麵。

她隨即明白,在迷宮盡頭有個最燦爛的地方。她必須去那裏,那是她可以靜靜休息的安全地帶。

她抵達一處岔路。轉彎。

她知道路徑。她記得路,她曾經來過這裏。

她的步伐加快了。迫切的願望在她胸口狂跳,她必須抵達盡頭。

前方有一道光線。她快要到了,再往前走一點點。

突然,一個曼妙身影從陰影中走入光線內。那是女作家,她伸出手,銀鈴般的聲音響起:“我一直在等你。”

女作家站在一旁,奈兒看見她已經來到了大門口。那是迷宮的盡頭。“我在哪兒?”

“你回家了。”

奈兒深吸一口氣,跟著女作家跨過門檻,進入她見過的最美麗的花園。

最後,邪惡皇後的魔咒被破解,那位因殘酷多舛的命運而被變成鳥兒的年輕女人從鳥籠裏被放出來。鳥籠的門打開,杜鵑墜落,墜落,墜落,直到最後她展開了她那小小的翅膀,她發現,她會飛。她家鄉涼爽的海洋微風輕輕托著她的翅膀,她扶搖而上,衝過懸崖邊緣,飛越海洋。飛向充滿希望、自由和生命的新土地。飛向她的另一半自我。她的家。

——伊萊莎·梅克皮斯《杜鵑鳥的逃亡》

[1] 霍奇森·伯內特(Hodgson Burnett, 1849—1924),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有《小公子》《秘密花園》等。

[2] 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伊德妮·布萊頓的童話。

[3] 逃過納粹追殺的奧地利一家人,電影《音樂之聲》的靈感來源。

[4] 《白鯨記》中的船長。

[5] 約克的英文是York,紐約的英文是New York。

[6] 蘿絲(Rose)與玫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