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大浪淘沙(1999-2001年)
曾幾何時,王誌綱工作室成了無數知識青年心目中的“革命聖地”。有人一見王誌綱,納頭便拜:“師父,弟子這廂有禮了!請師父一定收下弟子。如果師父不收,我就不起來。”有的人不遠萬裏、風塵仆仆地扛著一卷鋪蓋,在工作室門口一守就是五六天,大有到少林、武當拜師學藝的決心。還有的人拿出的見麵禮類似閃閃發光的毛主席像章,裏麵鑲嵌著不知從什麽地方弄來的王誌綱的照片,搞得人哭笑不得。
有一次,一個從新疆來的小夥子輾轉找到工作室。
“王老師,我想學策劃。”
“你是幹什麽的?”
“我在新疆鐵路上管倉庫。”
“你上過什麽學?”
“中學”。
“為什麽沒讀大學?”
“為什麽要讀大學?”
這句話把王誌綱問住了。王誌綱告訴他:你搞策劃缺乏基本的知識。他拿出已經翻爛的《謀事在人》,上麵還有眉批:“此話甚好”、“正合孤意”。王誌綱一看這小夥子神經兮兮的,就勸他回去,他卻死活不走,偏要王誌綱幫他找條路。王誌綱就建議他先在廣州找份工作,賺點錢上個學,把知識補齊後再學策劃不遲。
他走了。第二天,員工上班時發現小夥子留下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裏麵還是那本《謀事在人》,上麵寫著:“王誌綱先生,既然你不收我,那就物歸原主吧。我給你留下一句話,三年後,我肯定超過你。”
這些今天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的故事,在當年的工作室幾乎天天都在發生。麵對策劃業突如其來的狂潮,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的拓荒者和開路人,王誌綱一方麵有感於肩頭的責任,有選擇性地從事具有示範意義的項目策劃,力求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為策劃業從實踐到理論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提升;但另一方麵,在業界一派浮躁和喧囂的景象背後,王誌綱已經預感到,對於策劃這個中國本土谘詢業的新生兒而言,魚目混珠的情景已在所難免。如果說一個行業大魚翻大浪、小魚翻小浪,那麽,離危機也就不遠了,其結果必將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果然,1999年,風雲突變。這一年3月,見諸報端的一則“王誌綱冰城遭整合”的消息,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開始用有色眼鏡看待王誌綱。6月,幾個深圳的年輕人攢了本《現代房地產營銷經典全錄》,其中一篇文章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王誌綱,並預言策劃大師時代的終結、房地產策劃的專業化時代已經到來了。11月,第二屆策劃峰會在上海浦東召開,沒想到一位自稱是“策劃鼻祖”的人士因對會議排名順序不滿而上演了一出“砸場”的鬧劇。隨後不久,紅極一時的點子大王何陽“東窗事發”。於是乎,一夜之間,媒體首先對策劃和策劃人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各種口誅筆伐紛至遝來,而那些昨天還以策劃人為榮的“革命軍”們,也都忙不迭地與策劃二字劃清界限,更有人公開說:千萬別說我是策劃人!
“何陽倒下了,王力瘋了,下一個就是王誌綱!”在策劃界紛紛易幟的大潮下,一些心懷叵測之人放出風來。於是,收集王誌綱黑材料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在報紙上指桑罵槐者亦有之。麵對種種非議,王誌綱的回答是:一個人隻要自己不打倒自己,誰也別想打倒你!
但客觀地說,此時的中國顧問谘詢業正麵臨著一場洗牌。一方麵,一批西方的老牌谘詢公司紛紛搶灘中國,被國內的一些著名企業奉為“座上賓”。有人認為,中國的企業能夠請洋顧問,說明企業家開始走向成熟了,本土策劃的小米加步槍哪裏能跟西方的專業公司相提並論;也有人認為,洋顧問不懂中國國情,“西醫”未必能醫好中國企業的病,因為中國的企業病多為綜合症,“中醫”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無論如何,洋顧問價格不菲的收費、一步到位的國際化色彩以及雄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力資源,給策劃這個不寧靜的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與此同時,策劃業內專業化分工正在迅速形成。大量的專業代理公司、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紛紛出現,各分一杯羹,各專業層麵的分工也越來越細。隨著一批批策劃案例的成功披露以及通過演講報告會麵對麵的交流,企業開始著重策劃,並把它與廣告、平麵設計及銷售公司區別開來。對企業而言,社會對策劃業的認識逐漸清晰,策劃業已經從雲端落到了地麵上。甚至有人已開始對社會上的各類策劃進行分類和篩選,從而尋找到適合於自己的策劃公司及策劃人。
就在很多人以為王誌綱已經退隱江湖、從此銷聲匿跡的時候,工作室的業務領域開始向地產集中。
早在1998年春,為了尋找下一個製高點,工作室開始了曆史上第一次有準備、有組織的務虛,在長達近半年的時間裏,工作室的全體員工為了突破廣州南沙的一個超級大盤,開始係統地研究地產的發展走勢,並終於孕育出了“複合地產”、“泛地產”等一係列日後大行其道的地產開發理論。與此同時,王誌綱開始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團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終於決定轉變原有的“師傅帶徒弟”的運作模式,進一步探索規範化、公司化的管理方式。
1999年7月,王誌綱工作室廣州工作站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深圳總部以理論研究為主、廣州分部以商業操作為主的新格局。
王誌綱工作室的“鐵甲兵團”悄悄殺回廣州之時,正是廣州房地產麵臨大洗牌的前夜。在一片後來被業界稱為華南板塊的土地上,南中國最有實力的八大發展商不約而同地會師於此。富有戲劇性的是,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一家此前從未做過大型地產項目的開發商——廣東宏宇集團(星河灣)和第三次與工作室合作的金業集團(南國奧林匹克花園)相繼邀請工作室擔任總策劃。
華南板塊之戰對於工作室來說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為了打好這場決定工作室未來發展命運的關鍵一役,王誌綱坐鎮廣州親自督戰,剛剛成立不久的廣州工作站也立即投入了全麵的戰鬥,並通過這場超常規、超負荷的戰爭迅速成長起來。就這樣,一場前後策劃橫跨3年、堪稱中國房地產市場化進程中競爭水平最高、競爭規模最大、競爭程度最激烈的經典戰役在廣州華南板塊悄悄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