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考驗的主角
正如我們在第一章裏提出的,主角應該是在你的概念之中,收獲最多或失去最多的人。我們在《神童》(講的是一個12歲的孩子一夜之間神奇地變成了天才)裏的主角是一個懶小鬼,喜歡走捷徑,怎麽輕鬆怎麽來。《關島登月》的主角是一個失敗的NASA宇航員,他的魯莽和不羈,導致他丟掉了最後一次隨航天飛機登上太空的機會。《居家男人》的主角是傑克·坎貝爾,他對事業的野心侵蝕了他對大學女友凱特的愛。影片讓他“體驗”了一把當年如果選了另一條路,他會過著怎樣的生活,以至於他擁有了重新評估這些東西在心裏的優先順序的機會。在《老家夥》裏,約翰·特拉沃爾塔和羅賓·威廉姆斯分別飾演查理和丹,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兼生意夥伴,相信自己已經“衝破了婚姻的牢籠”,在50多歲時不用作任何妥協,也不用背負作為人父的重擔。接著丹突然得知,幾年前,他離婚後跟查理一起去墨西哥[1]短途旅行時,在那裏留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女。現在,孩子們要來跟他一起住……無限期。不管你寫的是一部動作大片、概念主導的喜劇片,還是小成本獨立劇情片,都會希望自己的主角經曆重重考驗,迎接各種挑戰,並且有可能獲得潛在的獎賞。在低成本、安安靜靜,但卻極具力量的劇情片《海邊的曼徹斯特》中,一個少年因父親突然離世,隻能由叔叔來照料,叔叔就是卡西·阿弗萊克[2]飾演的主角……他的孩子們在幾年前的一次火災中喪生,他一直在為自己當時的行為而自責。小成本,大衝突。不管你的主角是《颶風營救》(Taken)裏的連姆·尼森,還是《伯德小姐》裏的西爾莎·羅南,都應該是要為你的概念量身定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