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給植物通電到給學生輕微通電

1912年8月—英國,倫敦。

一位記者走進實驗室,他首先注意到一個被關在很高的方形籠子裏,正坐在凳子上的深色頭發的小女孩。女孩身穿白裙,咧嘴一笑露出有些豁的牙齒,看起來不到五歲。接著他注意到籠子旁邊放置的電設備:線圈、控製杆、電線、切換開關,以及其他他完全猜不出用途的裝置。

一個身穿不甚合體的灰西裝、打著領結的男人走了過來。他不到三十歲,身材偏瘦,樣貌有地中海特點—深色的頭發、棕色的皮膚、褐色的眼睛。他伸出一隻手。“你好。你一定是約翰·斯隆,《倫敦鏡報》的人。托馬斯·索恩·貝克為你效勞。”

“很高興見到你。”斯隆一邊和貝克握手一邊回應道。

“籠子裏是我的女兒,伊馮娜。問個好,伊馮娜。”

“你好,斯隆先生。”伊馮娜略有些口齒不清地說。

“你好,伊馮娜!”斯隆回答道,尷尬地向她招手,不確定怎麽向一個籠中的姑娘打招呼才合適。她熱情地招手回應。

貝克即刻掌握了采訪的主導權。“讓我解釋一下我的實驗原理,然後我將給你做一次演示。我以前的工作,你可能已經知道,證明高頻電磁感應電流對雞的成長有刺激效應。”

“雞?”斯隆一邊問一邊把手伸進夾克衫口袋裏拿出筆記本。

“是的,雞。”貝克確認道,“我發現暴露在高頻電流中的雞不僅比沒有通過電的雞成長得更快更大,而且性情還更平和,更易於管理。我推想如果這對雞有效,那麽,為什麽它不能對孩子也起作用呢!”

斯隆一邊點頭一邊在筆記本中記錄:“對雞有效……也對孩子有效?”

貝克站在籠子旁邊指向那些設備。“為了生成高頻電流,我使用由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設計的線圈。當我啟動電流時,籠中的空氣將充滿數以百萬計的極其微小的電波,每秒振動數十萬次。”

“這不會有任何傷害嗎?”

“恰恰相反。高頻電流通過降低血稠度來刺激血循環,由此增加活力。如果不是對此確信無疑,我是不會拿伊馮娜做實驗對象的。”

伊馮娜聽到自己的名字咧嘴笑了一下。

貝克繼續道:“一旦我從伊馮娜身上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我將能夠給那些瘦弱、貧血或體重過輕的嬰兒提供治療。很多醫學人士已經對我的研究表示出了興趣。”

斯隆挑起一邊的眉毛。“我好奇一位老派的母親看到你這種令嬰兒強健的方法會怎麽說。”

貝克發出短促、響亮的笑聲。“確實,她會怎麽說呢!這是進步,斯隆先生。進步!請允許我先給你做個演示。”

貝克轉身朝向電設備,迅速查看了一下。“準備好了嗎,伊馮娜?”

伊馮娜點點頭。“是的,爸爸。”

“斯隆先生,我現在將打開電流。”電機巨大的嗡嗡聲充滿了房間。藍色的電火花從繞緊的銅線圈冒出來。貝克拿起一根密封玻璃管,把它伸向斯隆。“這是一根充了氦氣的真空管,”他解釋道,為了蓋過設備的噪音提高了音量,“觀察它被放在通電的空氣中會發生什麽。”他拿管子靠近籠子,這時管子放出了柔和的黃光。他拿開管子,光消失了。貝克把管子放回他的實驗台上。

“如果有人觸碰籠子會發生什麽?”斯隆問。

“歡迎你試一試。”

斯隆伸出一隻手,但當他的手指接近籠子的金屬杠時,一個電火花從籠子跳到他手指上。“哦—!”斯隆大喊,抽回手甩了又甩。

貝克又大笑起來。“我保證它沒有強到會造成任何傷害的程度。”

斯隆握著受傷的手指,轉向伊馮娜。“告訴我,伊馮娜。電流給你什麽樣的感受?”

伊馮娜考慮片刻,然後盯著天花板回答道:“我一直感覺很愉快。它讓我非常快樂。”她的臉上帶著夢幻般的表情。

“這太棒了。但是你一點都不擔心嗎?”

伊馮娜搖搖頭。“不會。這可舒服了。我還想在這裏睡覺呢。”在那一刻線圈發出一聲巨大的劈啪聲,伊馮娜就像是要強調一樣地補充說,“我喜歡通電!”

擔憂的神情從斯隆的臉上一閃而過。他有些謹慎地微笑著。“我能看出來,”他說,“我能看出來。”

人們對於用電刺激成長的追求始於愛丁堡的一個寒冷冬季。那是1746年12月,在一所為年輕女子開設的寄宿學校裏。校長斯蒂芬·德曼布萊從花房裏取來一叢桃金娘,把它放在前廳靠近大門的地方。隨後他連續十七天,每天給這株植物通電。不幸的是,我們並不知道他每天給它通電多久(一小時?五小時?),我們也不清楚他使用的確切方法,是將電線與樹葉相碰,還是把電線埋進土裏。然而,我們可以猜測他使用的機器,因為那個時代典型的發電機器由玻璃球體構成,研究者可以用一根手柄轉動球體,不是用手就是用一塊皮革摩擦轉動的玻璃球,從而產生靜電。為了生成持續的電流,需要不斷轉動手柄帶動機器,這一費力的任務通常會落在一位助理身上。而在德曼布萊的例子中,助手大概是他的一名年輕的女學生吧。

盡管德曼布萊對實驗的細節表述含糊,他對結果倒是說得很清楚。在他寄給《紳士雜誌》的一封信中,他興奮地提到,桃金娘又抽出了幾根新枝,最長的一根足有三英寸。盡管天氣寒冷,他的學生開關門給房間帶來陣陣寒風,這一切還是發生了。而另一方麵,留在花房裏的桃金娘完全沒有生長。

德曼布萊得出結論,電流肯定對植物的生長有刺激作用。他提出了“如果這種暗示被正確理解”,這一發現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電學研究者們不大需要誰來催促,就理解了這一暗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他們想出各種方法電擊種子、灌木和嫩枝,以尋求難以捉摸的操作組合,使植物加速成長。他們將避雷針插進土壤裏,將電極埋入地下,用鐵絲網罩住作物以收集“大氣中的電流”。

有一些誘人的成功實驗被發表。1783年,一位名為阿貝·貝爾托隆的教士宣稱,他用一隻通電的水罐給生菜澆水後,生菜個頭長得特別大。還有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盡管聽起來可疑,卻更為激動人心,故事和一場由安格爾西[8]第一代侯爵亨利·佩吉特主辦的晚宴有關。據說佩吉特在向賓客提供晚餐之前,讓他們將一些水芹的種子放在一個罐子裏,罐子裝有沙子、氧化錳和鹽的混合物。佩吉特隨後給罐子通電。據說在賓客們用完主菜之後,水芹已經完全長大,被放進了賓客的沙拉裏。

沒人知道為什麽電對植物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但那時候電的性質本身也完全是個謎,因此自然而然會出現各種錯誤想法。一些人提出電流增加了樹汁的流動。其他人說電流引起振動,由此鬆動了土壤。但是最流行的猜測是電流或許正是生命活力本身。因此“如果使用正確的量,它會增加活力”這件事就說得通了。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者都同意電能激發植物活力的說法。很多想成為電氣園藝家的人,努力的回報隻有凋零的植物而已。其他人什麽效果也看不出來。但是那些真正的“信徒”並沒有在懷疑麵前屈服。他們確信電一定對植物有刺激作用,即使一些研究者似乎無法複現他們的實驗結果。

波焦利大夫的“通電體操”

1868年,人們的實驗首次從植物的生長跨越到人的成長上。波焦利大夫是位於巴黎的意大利音樂學院的正式醫師,他提交了一篇論文給法國醫學院,題目是《借助電力發展青少年的身體和智力》。波焦利認為,如果電流能加速蔬菜的生長,那麽它同樣有可能提升孩子們的體力及智力。為支持這一理論,這位醫生描述了一個男孩的案例,男孩最近由他照顧。波焦利說:“這個孩子曾經‘畸形和愚蠢’。但僅接受了一個月的通電治療之後,男孩長高了整整一英寸,還成了全班成績拔尖的學生。”波焦利就像他之前的德曼布萊一樣,沒有詳述關於治療的細節—他後來神秘地以“通電體操”來形容它—但治療似乎涉及使用強力電池電擊身體各個部位的操作。可以肯定,這樣的治療很痛苦。

波焦利提議測試他的理論。交給他了成績在學校墊底的六名學生,讓波焦利給他們通電,他承諾,這幾位學生很快就會成為班上頂尖的學生—而且個子長得更高!不過,並沒有相關的記錄,表明波焦利開展了這個實驗,但是第二年,他又帶著新的提議回到了新聞中。他想要令所有法國駝背的人直起身來。這一次,他打算采取的招數同樣還是“通電體操”。他預計全國有超過五萬名駝背的人,所以他準備要大幹一場。

電磁雞籠

在波焦利之後,人們對通電刺激孩子成長的興趣沉寂了四十年。隨後,1912年,這一想法出現了複蘇。時間處於被曆史學家稱為“電氣化的黃金時代”的頂峰—在這一時期,電成了產業經濟的驅動力。

輸電線布滿了全國各地的鄉村,城市的街道突然間被電燈照亮,工廠裏電動機發出嗡嗡的聲音。公眾欣然接受了電,成為一切現代、嶄新和充滿活力事物的標誌。其潛力看似無限,又必然有益。醫師們順應潮流,承諾用電治愈從禿頂、疲乏到**等各種病症。鑒於對電的熱情如此高漲,人們似乎很自然地想知道其積極作用是否也對小孩有效。至少,對於英國的研究者托馬斯·索恩·貝克而言,這種疑問再自然不過了。

貝克是一名年輕的英國電學專家。他迫切地想出人頭地。1907年,他的職業生涯有了第一次突破,《每日鏡報》聘用他幫助開發一種技術,通過電話線傳送照片。他造了一台被他稱為“電解電話傳真機”的機器。大約可以在十分鍾內傳輸一張圖片—雖然圖片顆粒感明顯,但還是可以識別出來的。這是原始版本的傳真機。然而,他的發明並非這一類別中唯一的發明—研究者們自19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在做電傳輸方麵的實驗—而《每日鏡報》很快又認定他的電話傳真機運行成本太高,不會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但與此同時,貝克的頭腦充滿了其他的念頭。他發明了一種電鎖,聽到特定的樂音可以開啟。他想象把它賣給小教堂,這樣教堂每次響起《婚禮進行曲》的音樂時,門就可以自動打開。隨後他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高頻電流上,這一現象因聰明過人的古怪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而聞名。

特斯拉在19世紀80年代,通過發明很多支持交流電傳輸的技術,而積累了一筆財富—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那時他在為威斯汀豪斯工作。用這筆錢,他在紐約開了一間實驗室,19世紀90年代,他在那裏開發出了新的電氣技術,包括一台振**變壓器,又稱“特斯拉線圈”,使他能夠加大電信號,從而達到更高階的頻率和電壓。

特斯拉發現,這些高頻電流,展現出了一些不同尋常和引人注目的效果。比如說,他的線圈可以穿過房間放出高壓電弧,同時還產生強大的電磁場,使充有氣體的管子在不連接任何電線的情況下發出明亮的光。

正是特斯拉的這些電磁場引起了貝克的興趣—人站在這樣的電磁場中什麽也感受不到。事實上,這種能量似乎對活體組織並無任何作用,但貝克懷疑這不可能是真的。充滿空間的電磁場肯定會有某種作用。他提出被不可見的電波“衝刷”可能會有積極的作用—就像陽光能給人健康一樣。他決定進一步探索這一現象,希望找到一種方法靠它賺錢。

關於這一發現,食品業成了他最大的客戶。貝克用桃子和卡芒貝爾奶酪[9]進行了高頻實驗。他將桃子和奶酪放在電磁場中,兩者似乎都熟得更快了。受到鼓舞的貝克很快把目標轉移到了更大、更有賺頭的有機體上:雞。在他家的後院,貝克建造了一個通電雞籠,大到足以容下十二隻雞。這些雞就趴在一些絕緣電線上。每天,貝克花一個小時給這些電線接上五千伏電壓。《科學美國人》駐英國的記者拜訪了貝克,檢視了通電雞籠。出於好奇,記者伸手觸碰了其中一隻雞。一個電火花從雞喙打到了記者手上。這使從來沒有被一隻雞電擊過的記者嚇了一跳,但奇怪的是,這些雞看起來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貝克告訴他,實際上這些雞挺喜歡電流的,每次它們聽到電流打開時“嗞嗞嗞嗞”的聲音,就會豎起腦袋,偏向一側,好像在聆聽一樣,隨後它們會急切地跳到電線上站著。

貝克的報告說,這項給雞通電的實驗取得了重大進展。很快,這些雞的體重比未通電雞籠裏的雞重了13%。隻不過,通電雞籠中的雞看起來的確有些行動遲緩—可能是被電暈的關係—但貝克覺得這是件好事。這意味著它們吃得更少,而且更容易管理。因此他成功地說服了浦耳[10]的一位禽農蘭道夫·米奇先生,允許貝克在他的農場開展一次全麵的實驗。他用絕緣電線纏繞住整個雞舍,包圍住那裏養的三千多隻雞。很快,他誇口說那裏的雞用一半的時間就比原來長大了50%。

盡管成果顯著,但一向謹慎的禽農們並沒有急於給他們的雞籠通電—隻不過有一則報道稱,一位生活在布魯克林的牙科醫生魯道夫·C.林諾,聽到這個結果後格外激動,放棄了自己的牙醫事業,進入了用電養雞的行當。然而,貝克沒有停下腳步,他轉向了更大而且更具野心的實驗對象:兒童。他推論說,在雞身上見效的實驗,在兒童的身上應當同樣有效。他的計劃當然不是把孩子變胖拿去賣,而是找出一種方法治療體重過輕的孩子,再把他們置於有益健康的電能之中。他甚至還想到,如果自己找到治療身材矮小的方法,或許會獲得大筆的資金收益。

貝克在位於倫敦的實驗室裏,建成了一個通電的籠子,籠子會通上數千伏的高頻電流。一位《倫敦鏡報》的記者采訪了貝克,描述了電線蜿蜒穿過實驗室地麵,一個巨大的線圈劈啪放出藍色的電火花,以及電設備釋放出“一種神秘和未知力量的氣息”等情形。在這個嗡嗡作響的電磁環境的中心—通電的籠子裏—貝克放進了他五歲大的女兒,伊馮娜。一張附在《倫敦鏡報》文章裏的照片顯示,她坐在這個嚇人的裝置中間。籠子很像法庭上關押暴力罪犯的囚籠,而伊馮娜穿著帶褶邊的白裙子,看起來天真無邪。她臉上帶著微笑,仿佛覺得整個體驗如同一場有趣的遊戲一樣。

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貝克得到了何種結果—伊馮娜是否長了高個兒,或者發展出了顯著的思維能力—因為貝克從未發表任何關於這一實驗進展的文章。最有可能的是,在意識到自己被搶了風頭之後,他放棄了這一實驗。

因為在1912年夏季的這段時間裏,媒體報道了一個與之相似,但更為複雜的研究,該研究由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斯萬特·阿倫尼烏斯在一間瑞典的教室裏開展。

給學生們通電

這些驚人的媒體報道,詳述了一個由阿倫尼烏斯開展的精密複雜的實驗。他在一間教室的圍牆和天花板裏埋進電線,將整個教室變成一個巨大的螺線管,或稱電磁體。二十五名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坐在教室裏。對周圍的“磁場影響”並無知覺。但是據說空氣中有持續的電的嗡嗡聲和臭氧的味道—這肯定令他們覺察到有什麽奇怪的事在發生。六個月後,阿倫尼烏斯將這些學生的學業進展,與未通電教室的情況相似的學生進行了比較。據稱通電的學生所有方麵的得分均高於未通電的學生。他們個頭多長了50%,平均而言在考試中取得了更高的分數。教師們同樣從中得到了益處,評論說他們感覺到自己“變活躍了”,耐力也得到了提升。

瑞典的實驗在全球成了頭條,尤其受到了紐約的特斯拉的關注,他向媒體抱怨說阿倫尼烏斯的電裝置“從各個要點上看都和我很多年前在這個城市裏用的一模一樣,我安裝了一個這類的裝置供長期使用”。隻是特斯拉並沒有給任何孩子通過電。但他突然在這個瑞典實驗中發現了機會。自19世紀90年代以來,他的資金狀況惡化了。曾經雄心勃勃地嚐試在全球無線傳輸電力,卻以失敗告終,這耗去了他很大一筆財富。到了1912年,他迫切渴望得到新的資金來源,決定用電幫助兒童成長,他想:或許這是能讓自己重獲財富的東西。

特斯拉約見了紐約的教育主管威廉·麥克斯韋,力勸他用美國孩子重複阿倫尼烏斯的實驗。特斯拉向教育主管保證,實驗不但沒有危險,益處可能還很大。特斯拉指出,他曾經聘用過一個相當遲鈍的助理,這個助理在那個充滿電磁場的實驗室的影響下,變得“特別敏銳”。當然,暴露在高頻電流之下看起來也沒有損傷到特斯拉的智力。

在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路易斯·布蘭博士和芝加哥醫生S.H.蒙奈爾的支持下,麥克斯韋同意開展實驗。但他決定這次美國的實驗將在一個方麵顯著不同於瑞典的實驗。實驗對象將不采用一般學生,而是采用有智力障礙的學生。他的觀點是有智力障礙的學生更需要幫助。“為有缺陷者準備的電流”,關於這次的實驗,《紐約時報》頭條這樣吹捧道道:“孩子們的大腦將接收到人工刺激,可以使他們從遲鈍的學生變成明星學生。”

將要主導這項實驗的特斯拉,緊急舉辦了媒體見麵會,為記者們描繪不遠的未來,家家戶戶都會有自己的室內特斯拉線圈的圖景。他說未來的起居室將成為一個電籠,那裏可以使住戶全身充滿有益的電磁能量。他對這將如何改變整個社會做出了樂觀的預期,《紐約時報》這樣轉述了他的預期:“人們平時的對話將妙語橫生,精神生活也將被加快,以至於和在高頻電流發生器成為家庭必備之前的最聰明的人腦部的活動一樣快。”

一切都準備就緒。特斯拉甚至還給裝置定好了價。可不幸的是,歐洲傳來了令人失望的消息。看起來阿倫尼烏斯實驗的細節被嚴重地錯報了。英國的一位精神病學家詹姆斯·克賴頓—布朗曾寫信給阿倫尼烏斯,希望得到更多的實驗信息。阿倫尼烏斯做出了回應,告訴詹姆斯幾乎所有報紙中提到的事實都是錯的。但關於自己曾將一群孩子暴露在高頻電磁場中這一部分沒錯,隻不過他們都是孤兒院新生的嬰兒。因此實驗提升了智力的說法純屬杜撰。

其實,剛開始時特斯拉的實驗結果很好。他觀察到那些通了電的孩子體重迅速增長,但是當更仔細地審視研究的方法時,一位過於熱心的護士將所有最健康的孩子都放進了通電組。在嚴格監督下重複進行的實驗中,通電的顯著效果消失了。

阿倫尼烏斯令人失望的實驗結果使電幫助成長的運動偃旗息鼓。教育主管麥克斯韋默默地將給學生們通電的計劃束之高閣。畢竟,如果它在瑞典無效,就也不打算冒險再從紐約做嚐試了。盡管特斯拉把越來越多的時間放在了自己更喜歡的事情上:照顧鴿子,但他還是開始尋找其他財路。托馬斯·索恩·貝克回到了用電傳輸圖像的工作上—他的工作最終為電視廣播技術鋪平了道路。阿倫尼烏斯在努力用通電幫助嬰兒成長遭到挫敗之後,轉而用其他方法來提升瑞典人的血統。他成了優生政策“種族衛生”的熱情支持者,主張頒布強製絕育法並四處遊說。

**陽光和太空豬

盡管幫助成長的電籠被丟進了醫學史的垃圾箱裏,但這些電籠背後的指導思想—認定不可見能量的射線必然有利於健康的想法—被證明更經得住打擊。置身於能量中,應有令人振奮的作用這一想法的背後,有著誘人的邏輯。醫師赫克托·科爾韋爾和西德尼·魯斯在1934年抱怨道:“出於某種原因,或者別的什麽理由,公眾觀念中有一個普遍的傾向,將一切名字與‘射線[11]’相關的事物都當成有益於健康和活力的東西。”這種對不可見能量的熱衷,正不斷地以新的形式衍生出各種分支。

比如說,在20世紀初的幾十年裏,隨著電能有益健康的前景逐漸黯淡,熱衷於這一想法的人們將目光轉向了一種新的,更值得期待的現象上:鐳的能量!1902年,皮埃爾和瑪麗·居裏夫婦首次在實驗室裏分離出鐳。這種神秘的金屬看起來正在生成無限的能量。居裏夫婦驚奇地指出,它總是比周圍環境溫度要高。如果居裏夫婦想要給它降溫,這種金屬的溫度會自行熱回來,就好像是在違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一樣。它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地不斷放出能量。而那些醫療企業家提出,隻要有能量的地方,就一定有健康!

醫師們行動起來,向熱切期待的公眾宣傳“鐳化”身體的有益功效。零售商銷售由鐳處理過的水,把這種微微發光的溶液描述為“**陽光”。1914年,人們發現美國阿肯色州溫泉城的天然溫泉裏,鐳的天然含量很高。溫泉城的營銷人員在廣告文案裏突出強調了這一發現,並指出:與其他電的療法不同的是,放射性物質能夠攜帶電能深入到人體內,由此給體液、細胞質和細胞核帶去活力。就連托馬斯·索恩·貝克也短暫地搭了這場風潮的便車。1913年,貝克向皇家藝術學會報告說他養在經鐳處理過的土壤裏的小蘿卜個頭增長了400%。

鐳的熱潮一路持續到了20世紀30年代。瑪麗·居裏本人也堅持認為該金屬對健康有益,並抱著這樣的信念一直到了1934年。那一年她因過度暴露於輻射中而去世。後來,人們對原子彈和核塵埃的恐懼才最終給鐳的名聲投下了永遠的陰影。

然而,認為不可見的能量有積極作用的信念,仍然在流行文化中保留了下來。曆史學家卡羅琳·托馬斯·德拉佩娜曾指出:這點在內容虛構的漫畫書裏體現得淋漓盡致,書裏的超級英雄經常通過暴露在輻射或者電能之下獲得力量。比如說,在一個閃電劈倒了巴裏·艾倫實驗室裏的藥品架之後,他變成了閃電俠;一隻放射性的蜘蛛咬了彼得·帕克一口,他變成了蜘蛛俠;神奇四俠也是在意外遭到外太空宇宙射線照射之後,獲得了超能力。這種超級英雄由輻射賦予能量的邏輯,可以追溯到人們對電磁幫助成長療法和鐳化身體有益健康的信念上。

這種對於不可見能量的熱情甚至到了今天還有一個有趣的續篇,它發生於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中國的太空計劃中。太空計劃一開始,中國的科學家就對宇宙射線在植物身上的作用表達出極大的興趣,希望宇宙射線能造就“超級蔬菜”來供養持續增長的人口。一開始,他們用高海拔氣球將種子帶到太空邊緣。現在種子被帶上了神州宇宙飛船。生長出來的作物,被帶回地球種植,偶爾還會在上海的餐館裏被擺上餐桌。據報道,太空土豆嚐起來比地麵上的其他品種更“軟糯”。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發射升空,運載著一種特別的貨物—四十克的豬精液,並打算把它們暴露在宇宙射線中。實驗是否生成了正麵的結果不得而知,但也許,在中國的某個農村,一隻宇宙射線強化過的巨型豬,正在泥地裏快活地打著滾。當1746年德曼布萊先生還在給他的桃金娘通電時,他肯定不曾想到有一天他的做法會成就這樣奇妙的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