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公元428年—430年,共3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元嘉五年(公元428年)
1 春,正月二日,北魏京兆王拓跋黎去世。
2 劉宋荊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聰明敏銳,把荊州治理得非常好。左光祿大夫範泰對司徒王弘說:“天下事務,責任重大,掌握大權,難以安居。你們兄弟已經達到頂峰,應當主動想辦法貶降自己。彭城王,是皇帝的次弟,最好征召他入朝,共同參與朝政。”王弘采納他的建議。當時大旱,又有瘟疫,王弘上表,請求引咎遜位,皇帝不許。
【華杉講透】
不要認為什麽東西都是自己該得的
範泰對王弘說:“卿兄弟盛滿,當深存降挹。”挹,就是把水舀出來的意思,太多了,滿了,自己舀一點出來。滿招損,謙受益。始終保持比自己“該拿的”利益少拿一點;始終保持比自己“該有的”位置低一點。實在是不小心已經拿多了,爬得太高了,自己主動遜讓減損,錢多了就要散財,位置高了就要讓權,免得招人忌恨,給自己帶來災禍。
這個道理,一看都點頭同意,但很難知行合一。要有這個修養,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是一切都來自運氣,不要認為什麽東西都是自己該得的。
3 西秦商州刺史兼澆河太守姚濬叛變,投降河西王沮渠氏。西秦王乞伏熾磐任命尚書焦嵩替代姚濬,率騎兵三千討伐。二月,焦嵩被吐穀渾慕容元緒生擒。
4 北魏改年號為神?。
北魏軍生擒夏主赫連昌,赫連定即位
5 北魏平北將軍尉眷攻打夏主赫連昌於上邽,赫連昌退屯平涼。奚斤進軍安定,與丘堆、娥清會師。奚斤的戰馬大多因疫病而死,士卒缺糧,於是深溝高壘以自固,派丘堆到民間收租,士卒殘暴搶掠,不設戒備。赫連昌發動突襲,丘堆兵敗,帶數百騎兵逃回安定城。赫連昌乘勝追擊,每天在城下抄掠,北魏軍無法出城割草放牧,諸將都覺得不安。監軍侍禦史安頡說:“我們受詔滅賊,如今反而為賊所困,退守窮城,就算不被敵人殺死,也會因軍法伏誅,進退都沒有活命的理由。而諸位王公還晏然不動,不想想辦法嗎?”奚斤說:“如今軍士沒有戰馬,以步兵攻擊騎兵,必定不能取勝,應當等朝廷派騎兵來救援,合兵攻擊。”安頡說:“如今猛寇遊逸於外,而我軍兵疲食盡,不決一死戰,則危在旦夕,還能等到救援騎兵嗎!等,就是等死,主動出城死戰不行嗎!”奚斤又以馬少為理由推辭。安頡說:“如今收集諸將坐騎,可得二百匹,安頡請招募敢死隊出擊,就算不能破敵,也可以挫挫他們的銳氣。況且赫連昌驕傲自大,沒有謀略,好勇鬥狠,行動輕率,總是親自上陣挑戰,大家都認識他。若伏兵掩擊,可以將他生擒。”奚斤還在為難,不做決定。安頡於是秘密與尉眷等謀議,遴選戰馬騎士,嚴陣以待。既而赫連昌前來攻城,安頡出城應戰。赫連昌親自出陣前搏戰,北魏軍士兵都認識他,爭相上前。正巧刮起大風,揚起塵土,白天如同黑夜,昏暗不清,赫連昌敗走,安頡追擊,赫連昌馬失前蹄,墜落在地,被北魏軍生擒。安頡,是安同的兒子。
夏國大將軍、領司徒、平原王赫連定收集其餘眾數萬,奔還平涼,即皇帝位,大赦,改年號為勝光。
三月十三日,赫連昌被押解到平城,北魏主拓跋燾安排他住在西宮,房間內的一切器用,都與皇帝的一樣。又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他為妻,封他為假常忠將軍(假,榮譽稱號),賜爵會稽公。任命安頡為建節將軍,賜爵西平公;尉眷為寧北將軍,晉爵漁陽公。
拓跋燾常讓赫連昌侍從左右,與他一起單獨騎馬逐鹿,深入山澗。赫連昌素有勇名,諸將都認為不能這樣。拓跋燾說:“天命在我,有何所懼!”對赫連昌親切優遇,一如既往。
奚斤覺得自己身為元帥,而赫連昌為偏將所擒,深以為恥。於是舍棄輜重,隻帶三日軍糧,追擊夏主赫連定於平涼。娥清建議沿著涇水前進,奚斤不從,從北道行軍,打算截斷赫連定退路。到了馬髦嶺,夏軍正要逃走,趕上有北魏小將因為犯了軍法,逃亡投降夏軍,告訴赫連定,北魏軍食少無水。赫連定於是分兵邀擊奚斤,前後夾攻,北魏兵大潰,奚斤及娥清、劉拔都被夏軍生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丘堆守輜重在安定,聽聞奚斤敗,拋棄輜重逃奔長安,與鎮守長安的高涼王拓跋禮一起,再逃奔蒲阪,夏軍收複長安。北魏主拓跋燾大怒,命安頡斬丘堆,替代率領其部眾,鎮守蒲阪拒敵。
6 夏,四月,夏主赫連定遣使向北魏求和,北魏主拓跋燾下詔,命赫連定投降。
7 四月十五日,北魏主拓跋燾西巡。四月二十一日,在河西狩獵。大赦。
8 五月,西秦文昭王乞伏熾磐去世,太子乞伏暮末即位,大赦,改年號為永弘。
9 平陸縣令、河南人成粲又勸司徒王弘遜位,王弘聽從,累次上表陳請。皇帝劉義隆不得已,六月十四日,任命王弘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0 六月十八日,北魏主拓跋燾前往長川。
11 西秦葬文昭王乞伏熾磐於武平陵,廟號太祖。
西秦王乞伏暮末任命右丞相乞伏元基為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任命鎮軍大將軍、河州牧乞伏謙屯為驃騎大將軍;任命安北將軍、涼州刺史段暉為輔國大將軍、禦史大夫;任命叔父右禁將軍乞伏千年為鎮北將軍、涼州牧,鎮守湟河;任命征北將軍木弈幹為尚書令、車騎大將軍;任命征南將軍吉毗為尚書仆射、衛大將軍。
河西王沮渠蒙遜因西秦國喪,討伐西秦西平。西平太守麹承對他說:“殿下若先攻取樂都,則西平必定為殿下所有。如果西平現在就望風而降,恐怕英明的君主也瞧不起這樣的守將。”沮渠蒙遜於是放下西平,攻打樂都。西秦相國乞伏元基率騎兵三千人救援樂都,剛剛入城,河西軍隊就到了,攻打外城,攻克。又截斷水道,城中饑渴,死者超過三分之二。東羌部落酋長乞提跟從元基救援樂都,秘密與河西通謀,在城牆上放下繩索,引河西兵登城,登上城牆的有一百餘人,他們鼓噪並縱火燒城門。乞伏元基率左右奮擊,河西兵才撤退。
當初,乞伏熾磐病重時,對乞伏暮末說:“我死之後,你能保全疆境就已經不錯了。沮渠成都為沮渠蒙遜所親重,你最好放他回去。”到了現在,乞伏暮末派出使節找沮渠蒙遜求和,許諾放回沮渠成都。沮渠蒙遜同意,引兵撤退,遣使入西秦,吊祭乞伏熾磐。乞伏暮末備上厚禮,送沮渠成都回國,並派將軍王伐護送。沮渠蒙遜仍有疑心,派恢武將軍沮渠奇珍伏兵於捫天嶺,抓捕王伐及其騎士三百人回國。既而再派尚書郎王杼送王伐回西秦,並贈送乞伏暮末馬一千匹及其他綾羅綢緞。
秋,七月,乞伏暮末派記室郎中馬艾回訪河西。
12 北魏主拓跋燾還宮。八月,再到廣寧觀看溫泉。
柔然紇升蓋可汗鬱久閭大檀,派他的兒子率騎兵一萬餘人入寇北魏邊境。拓跋燾從廣寧回來,追之不及。九月,還宮。
冬,十月十日,拓跋燾北巡。十月十八日,在牛川狩獵。
13 西秦涼州牧乞伏千年,嗜酒殘虐,不理政事,西秦王乞伏暮末遣使責備他,乞伏千年懼怕,逃奔河西。乞伏暮末任命叔父、光祿大夫乞伏沃陵為涼州牧,鎮守湟河。
14 劉宋徐州刺史王仲德派步騎兵二千人討伐北魏濟陽、陳留。
15 北魏主拓跋燾還宮。
16 北魏定州丁零部落酋長鮮於台陽等二千餘家叛亂,進入西山,州郡當地部隊不能征討。閏十月,北魏主拓跋燾派鎮南將軍叔孫建討伐。
17 十一月一日,日食。
18 北魏主拓跋燾前往西河圍欄打獵。十二月二十一日,還宮。
河西王沮渠蒙遜討伐西秦
19 河西王沮渠蒙遜討伐西秦,抵達磐夷,西秦相國乞伏元基等率騎兵一萬五千人拒戰。沮渠蒙遜還師攻打西平,西秦征虜將軍出連輔政等率騎兵二千人救援。
20 劉宋秘書監謝靈運,認為以自己的名望、資曆和才能,都應該參與時政。但是皇帝劉義隆隻把他當一個文化人看待,隻是侍宴談賞而已。王曇首、王華、殷景仁名位都在謝靈運之下,都受重用,謝靈運非常不滿,多次稱病不上朝,不值班,或者擅自出城旅遊,走到二百裏之遙,一二十天都不回來,既不上表匯報,也不請假。皇帝劉義隆不想傷他麵子,諷令他做出解釋。謝靈運於是上表稱病,皇上賜給他假期,命令他回會稽,而謝靈運遊飲自若,後來被司法部門糾察,因而免官。
【華杉講透】
謝靈運是大才子、大玩家,但不是政治人物。他遊山玩水,還專門發明了一種登山鞋,鞋底安有兩個木齒,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便於走山路。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有名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21 這一年,師子國(斯裏蘭卡)國王刹利摩訶及天竺(印度)迦毗黎王月愛,都遣使奉表入貢,國書上的言辭,都類似佛經上的話。
22 北魏鎮遠將軍、平舒侯燕鳳去世。
元嘉六年(公元429年)
1 春,正月,王弘上表請求辭去揚州刺史及錄尚書事職務,以授給彭城王劉義康。皇帝劉義隆下詔褒獎,但是不予批準。
正月二十日,任命劉義康為侍中,都督揚、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事,兼領南徐州刺史。王弘與劉義康二府都設置佐吏領兵,共輔朝政。王弘既多病,又一心想遠離大權,每件事都推讓給劉義康,劉義康也就負起全部責任,總管內外事務。
又任命撫軍將軍、江夏王劉義恭為都督荊州、湘州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任命侍中劉湛為南蠻校尉,負責處理軍府及州府事務。
皇帝寫信給劉義恭,告誡他說:“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然說是守成,實際上也很不容易。是興隆還是更迭,是安還是危,都在於我們兄弟而已,豈可不感歎王業艱難,對自己身上的責任心懷恐懼!你的性格,狹隘急躁,想要的東西稍微被阻滯,就要用強硬手段,誌在必得,心裏本來沒有那個想法的,外麵有什麽東西稍微啟發引導,馬上就會有那個想法。這是你最大的缺點,要認真對待,努力改正。衛青遇士大夫以禮,對小人物也有恩;西門豹、董安於,都善於矯正自己的性格,成就美事;關羽、張飛,則任性偏狹,招來巨禍。你做人做事,要深深地引以為鑒!如果我發生什麽不幸,嗣子幼小,你身為司徒,就要行周公輔政之事,不可不盡恭順之理。到時候天下安危,就取決於你們叔侄二人了。
“你一個月自己用錢不可超過三十萬,如果能再節省些,就更好。荊州府的房舍,我也大概了解情況,看樣子並不需要重新增修,去追求新異。凡是審訊犯人,大多需要當場做出判決,難以事先準備,這實在是很困難的事。在審訊的時候,不可先有成見,要把案情詢問詳盡,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喜怒加之於人,讓判決中摻雜了自己的情緒。多聽別人意見,擇善而從,自己自然會有美好的聲譽;不可專意自決,還炫耀自己有獨斷之明!對官爵名器,要深深地謹慎和珍惜,不可隨意授給他們。對自己親昵的人封爵和賞賜,尤其應該裁減克製。我對自己身邊的人,雖說是恩寵少了一點,但聽到外麵的評論,並不認為我做得不對。以身份的高貴去欺淩別人,別人不服;以威嚴加之於人,人家心裏也不會接受,這都是很容易了解的道理。
“聲樂嬉遊,不宜太過;飲酒賭博,捕魚打獵,一概不要去做。生活上的開支,都有節度,奇裝異服,異器珍玩,不宜喜好。又,應該多引見佐吏。如果見麵的次數不多,彼此之間就沒有感情;沒有感情,就不能了解人情;不了解人情,怎麽能知道社會上的事呢!”
【華杉講透】
成大事必須了解的四項原則
這封信很重要,曾國藩都把它收錄在自己的筆記裏。因為柏楊版和黃錦鋐版的翻譯都有不同的錯誤,需要反複斟酌,所以我研究了很久。古文的翻譯,有些地方本身有歧義,往哪邊譯都不能說是對是錯,關鍵是你要懂得它背後的道理,知道它在說什麽。
人看書,隻能看懂自己本來就懂的東西。如果本來不懂,文章擺在那裏,也會把它塞進自己本來就懂的範圍裏去,這就是為什麽一本書有不同的解讀了。
這封信體現了劉義隆的修養,也讓我們了解,他為什麽能創造“元嘉之治”,締造劉宋的極盛時期。信中提到的幾個問題,我們再學習一下:
第一,說劉義恭的性格:“汝性褊急,誌之所滯,其欲必行。”這是一種典型性格,就是強,隻要是他想幹的事,他就非幹不可,不可被說服,你越說,他越不服,你說那樣幹會吃虧、會闖禍,他也差不多聽懂了,但更要試一試,其欲必行,看看到底能吃多大虧,闖多大禍。
這種性格,往往搭配著還有另一麵,就是“意所不存,從物回改”。什麽意思呢?就是突發奇想,本來沒那個想法的,突然看見一個什麽東西,受了啟發,就有了想法。或者本來堅持非要幹什麽,“其欲必行”,誰都拉不住的,突然看見什麽東西,觸動了他,他自己就放棄了。很小很小的觸動,也能讓他改變很大很大的想法,就是這麽神奇。
和這樣的人相處,他要幹什麽事情,你不能去勸阻他,因為你越勸,他就越堅定,他“誌之所滯,其欲必行”,你阻滯他了,就更激起了他伸展自己意誌的欲望。你隻能在“不經意間”說些別的事情,一定不能是針對他的,但是又和他的事相關,他就“意所不存,從物回改”,自己就改變了。是他自己改變的,他能接受;你要改變他,他絕不接受。
第二,如何矯正自己的性格。
“衛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於,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己舉事,深宜鑒此!”
衛青對士大夫有禮,對小人有恩。這在《資治通鑒》裏講過,對上對下,都沒毛病,與人相交,最重要的是“忘勢”,忘掉自己和對方的地位和勢力,不要因為對方位置比自己高,就卑躬屈膝;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對方地位比自己低,就盛氣淩人。
關羽、張飛就相反。關羽是對下有恩有禮,平易近人,但是輕視文官,藐視權貴。陳壽說關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呂蒙說關羽:“性頗自負,好陵人。”關羽之敗,就是和東吳孫權、和自己的部下糜芳等,關係都沒處好,眾叛親離。
張飛呢,張飛之死,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這都是自己作死的了。張飛和關羽相反,關羽是武將,但是以夜讀《春秋》聞名,是一個讀書的武將,他就要瞧不起讀書人,顯示我比你有文化。張飛是個大老粗,他敬重知識分子,但是輕視武將,因為覺得他們都不如自己。
對上有禮,對下有恩,是我們要學到的。還有一個背後的根本,就是不要把人分成“我瞧得起的”和“我瞧不起的”。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有的大毛病,隨時在跟人比,把自己當尺子,走到哪兒量到哪兒,遇到誰就測量誰。因為比較,以自己為標準,就分出上下,區別對待,這就是毛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點,性格弱點,就是人生的風險敞口,如何堵上這個敞口呢?就是“西門、安於,矯性齊美”的故事了。西門,是戰國初期魏國西門豹;安於,就是董安於,又叫董安,春秋時趙國大夫趙簡子的家臣。《韓非子》記載:“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西門豹知道自己性格剛急,所以身上總是佩戴柔軟的皮繩,提醒自己要柔緩;董安知道自己性格太柔緩,就隨身帶一根弓弦,提醒自己要剛急。兩人都是借用象征物件,來提醒自己矯正性格弱點。
西門、安於,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西門豹和董安都善於矯正自己的性格弱點,成為千古美談。關羽、張飛則任性妄為,最終死於非命。
第三,慎勿以喜怒加人。
作為領導者,不要以喜怒愛憎為標準來對待他人。不以喜怒愛憎為標準,以什麽為標準呢?以是非善惡為標準。這一條為至難!因為所有的決策和行為背後,都有情緒的參與。休謨的《人性論》,甚至認為善惡標準的底層邏輯,就是情緒,就是喜怒。他說,所有的善,就是使人愉悅的,比如樂善好施,你慈善施舍,是讓他人愉悅,就是善;偷盜搶劫,是讓他人痛苦,就是惡。
愉悅他人與愉悅自己,就是修養的分際。
第四,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
作為領導者,在下屬麵前顯示自己的英明,不是一個好習慣。盡量把正確決策的功勞讓給下屬,不必擔心大家不把美譽歸之於你。如果你把一切都歸功於自己,誰也不敢反駁,但是大家幹起來就沒意思了。
第五,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昵近爵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這是孔子一貫的思想了,給錢賞賜可以稍微任性,但是決不可把國家名器、爵位官位隨意給人。對身邊人尤其要注意,不能偏心,因為你領導的人很多,而能接近你的人很少,如果對身邊人偏心,離得遠的人就沒有盼頭了,你就不能有效地領導所有人。
2 夏國酒泉公赫連雋從平涼出逃,投奔北魏。
3 丁零部落酋長鮮於台陽等向北魏請降,北魏主拓跋燾下詔赦免。
4 西秦出連輔政等軍隊還未抵達西平,河西王沮渠蒙遜已攻陷西平,俘虜太守麹承。
5 二月,西秦王乞伏暮末立妃子梁氏為王後,兒子乞伏萬載為太子。
6 三月二十五日,劉宋皇帝劉義隆立皇子劉劭為太子。二十六日,大赦。
7 三月二十九日,任命左衛將軍殷景仁為中領軍。皇帝劉義隆因為章太後早亡(劉義隆的生母在劉義隆五歲時,被劉裕賜死),事奉外祖母蘇氏非常恭謹。蘇氏去世,皇帝前往哭靈,想要追加封爵,讓群臣商議。殷景仁認為古禮沒有這樣的先例,於是停止。
8 當初,西秦尚書、隴西人辛進跟從文昭王乞伏熾磐遊陵霄觀,用彈弓打飛鳥,誤中西秦王乞伏暮末之母,使她麵部受傷。等到乞伏暮末即位,問母親臉上傷怎麽來的,母親告訴他事情經過。乞伏暮末怒,殺辛進,並其五族二十七人。
9 夏,四月二日,劉宋皇帝劉義隆任命尚書左射王敬弘為尚書令,臨川王劉義慶為左仆射,吏部尚書、濟陽人江夷為右仆射。
10 當初,北魏太祖拓跋珪命尚書郎鄧淵撰寫《國記》十餘卷,沒有完成就停止了。世祖拓跋燾另行命令崔浩與中書侍郎鄧穎等續寫,完成,為《國書》三十卷。鄧穎,是鄧淵之子。
11 北魏主拓跋燾準備攻擊柔然,在南郊舉行閱兵大典,先祭天,然後部署陣營。內外群臣都不想打,保太後(拓跋燾的乳母)也堅決諫止,唯獨崔浩勸他出兵。
尚書令劉絜等,一起推舉太史令張淵、徐辯,對拓跋燾說:“今年是己巳年,恰好是三個陰氣聚集的年份,木星突然遮住月亮,太白星在西方,不可舉兵,北伐必敗。就算攻克,也不利於皇上。”群臣乘勢一起讚同說:“張淵等年輕時就曾經諫止苻堅南伐,苻堅不從而敗,他們的話,沒有不說中的,不可違背。”拓跋燾猶豫不決,下詔命崔浩與張淵等在殿前辯論。
崔浩詰問張淵、徐辯說:“陽為德,陰為刑,所以,發生日食,要修養德政,發生月食,要修正刑法。王者用刑,小則肆諸市朝,大則陳諸原野。如今出兵以討有罪,就是修正刑法的事。我夜觀天文,近年以來,月亮運行,遮掩昴星,至今猶然。從星象占卜,意味著三年之內,天子將大破旄頭星之國。蠕蠕(柔然)、高車,就是旄頭星對應的國家。願陛下不要猶疑。”
張淵、徐辯又說:“蠕蠕,是荒外無用之物,得到他們的土地,不可耕種糧食,得到他們的人民,又不可臣而驅使,他們行動無蹤,出沒無常,難以統製;為什麽要急急忙忙,勞動士馬去討伐他們呢?”
崔浩說:“張淵、徐辯如果談論天道,還算是他們的職責,至於人事形勢,就不是他們所能知道的了。這些話,都是漢朝的老生常談(韓安國、主父偃、嚴尤等反對征服西域的人,都是這套說辭),施之於今天,就不合時宜了。為什麽呢?蠕蠕本是國家北邊之臣,中間背叛而去。如今誅其元惡,收其良民,令他們回歸舊業,這並非無用。世人都說張淵、徐辯通解數術,能預見成敗,臣請試問:在統萬未亡之前,有沒有失敗的征兆?如果你們不知道,那是不學無術;如果是知而不言,那就是不忠了。”當時赫連昌也在座,張淵等知道當時沒有預言,慚愧不能回答。拓跋燾大悅。(張淵、徐辯原是夏國太史令。)
會議之後,公卿中還有人抱怨崔浩說:“如今,南方盜寇(劉宋)正對我國虎視眈眈,而舍之北伐;如果蠕蠕遠遁,前無所獲,後有強寇,如何應對?”
崔浩說:“不對。如今不先破蠕蠕,則無以待南寇。南人聽到國家攻克統萬城以來,內懷恐懼,所以揚聲動眾,以保衛淮北。我們攻破蠕蠕,來回之間,南寇必定不敢動。況且,他們是步兵,我們是騎兵,他們能北來,我們也可以南往;他們步行,非常困難,我們在馬上,則並不辛勞。況且南北風俗不同,水陸地形差異也很大,就算國家把河南給他們,他們也守不住。為什麽這麽說呢?以劉裕之雄傑,吞並關中,留其愛子,輔以良將,精兵數萬,猶不能守。全軍覆沒,號哭之聲,至今未已。何況劉義隆今日君臣,遠遠不能與劉裕當年相比!主上英武,士馬精強,他如果來,譬如以小馬駒、小牛犢來鬥虎狼而已,何懼之有!蠕蠕仗恃其絕遠,以為國家沒有能力製伏他們,放鬆自己已經很久了,夏天則散眾放牧,秋天馬肥之後,再聚集起來,背寒向溫,南來搶掠。如今我們攻其不備,他必定望塵駭散。公馬要保護母馬,母馬又眷戀馬駒,驅馳難以製伏,又不得水草,不過數日,必定聚而困弊,可一舉而滅。一勞永逸,時不可失,唯一的擔心就是主上沒有決心。如今上意已決,你們為什麽要諫止他!”
寇謙之問崔浩說:“蠕蠕真的能攻克嗎?”
崔浩說:“必克。隻是擔心諸將畏畏縮縮,前後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不能一網打盡而已。”
之前,皇帝劉義隆在北魏使者回國時,讓他告訴北魏主拓跋燾說:“你趕快歸還我河南土地!不然,將盡我將士之力。”拓跋燾正在會議討伐柔然,聞之大笑,對公卿們說:“龜鱉小豎,自救不暇,他能幹啥!就算他能來,如果我們不先滅蠕蠕,就是坐待寇至,腹背受敵,不是良策。我的決心已下,出兵!”
四月二十九日,北魏主拓跋燾從平城出發,派北平王長孫嵩、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師。拓跋燾從東道向黑山,命平陽王長孫翰從西道向大娥山,約定在柔然王庭會師。
12 五月一日,日食。
13 劉宋尚書令王敬弘堅決辭職,上表請求回鄉。五月二日,皇帝劉義隆任命王敬弘為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準許他回鄉。
14 五月十六日,北魏主拓跋燾挺進到沙漠南沿,舍棄輜重,率輕騎兵,每位騎兵再帶一匹備馬,襲擊柔然,到了栗水,柔然紇升蓋可汗之前沒有防備,人民牲畜滿布原野,驚怖散去,無法集結。紇升蓋可汗燒毀廬舍,絕跡西走,不知道逃到哪裏去了。
紇升蓋可汗的弟弟鬱久閭匹黎之前主掌東部,聽聞北魏入寇,率眾前來與哥哥會合,中途與長孫翰遭遇,長孫翰邀擊,大破之,殺其酋長等頭目數百人。
15 夏主赫連定想要收複統萬,引兵東至侯尼城,不敢進而還。
乞伏暮末大破吐穀渾軍
16 河西王沮渠蒙遜討伐西秦,西秦王乞伏暮末留相國乞伏元基鎮守枹罕,自己退保定連。
西秦南安太守翟承伯等據守罕幵穀,叛變響應河西,乞伏暮末擊破翟承伯,推進到治城。
西秦西安太守莫者幼眷據守汧川,叛變,乞伏暮末討伐,為莫者幼眷所敗,撤退回定連。
沮渠蒙遜大軍抵達枹罕,派世子沮渠興國進攻定連。六月,乞伏暮末逆擊沮渠興國於治城,生擒沮渠興國。沮渠蒙遜撤退,乞伏暮末追擊至譚郊。
吐穀渾王慕璝派他的弟弟慕容沒利延率騎兵五千與沮渠蒙遜會師討伐西秦,乞伏暮末派輔國大將軍段暉等邀擊,大破吐穀渾軍。
17 柔然紇升蓋可汗逃跑之後,部落四散,竄伏山穀,雜畜布野,無人收屍。北魏主拓跋燾沿著栗水西行,抵達菟園水,分軍搜討,東西五千裏,南北三千裏,俘虜和斬殺很多人。高車諸部乘著北魏兵勢,抄掠柔然。柔然各部落前後投降北魏的有三十餘萬篷帳,繳獲戰馬一百餘萬匹,畜產、車輛、帳篷,彌漫山澤,不可計數,可能有數百萬。
拓跋燾沿著弱水西行,抵達涿邪山,諸將擔心深入有伏兵,勸拓跋燾留止,寇謙之把崔浩之前的話告訴拓跋燾,魏主不聽。秋,七月,引兵東還,到了黑山,將戰利品分賜給將士,各有等差。既而有投降的人說:“可汗之前正在生病,聽聞魏兵至,不知所為,於是焚燒房舍,以車自載,率數百人入南山。民畜窘迫相聚,方圓六十裏無人統領,離魏兵僅一百八十裏,追兵不至,才徐徐西遁,得以逃脫。”後來,又聽聞涼州匈奴商人說:“如果再往前行兩天,就將柔然全部消滅了。”拓跋燾深為後悔。
紇升蓋可汗憤悒而死,兒子鬱久閭吳提繼位,號敕連可汗。
18 武都孝昭王楊玄病重,想要把國家交給弟弟楊難當。楊難當堅決推辭,請立楊玄的兒子楊保宗,而自己擔任輔佐,楊玄同意。
楊玄死後,楊保宗繼位。楊難當的妻子姚氏勸楊難當自立,楊難當於是廢黜保宗,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19 河西王沮渠蒙遜遣使送穀三十萬斛給西秦,希望贖回世子沮渠興國。西秦王乞伏暮末不許。沮渠蒙遜於是立沮渠興國同母弟沮渠菩提為世子。乞伏暮末任命沮渠興國為散騎常侍,把自己的妹妹平昌公主嫁給他為妻。
20 八月,北魏主拓跋燾抵達沙漠以南,聽聞高車東部部落屯駐巳尼陂,人畜甚眾,離北魏軍一千餘裏,派左仆射安原等率騎兵一萬出擊。高車諸部迎降者數十萬篷帳,繳獲馬、牛、羊一百餘萬頭。
冬,十月,拓跋燾回到平城。遷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沙漠以南,東至濡源,西到五原陰山,連綿三千裏,命他們耕種、放牧,而收其貢賦;命長孫翰、劉絜、安原及侍中、代人古弼共同鎮守安撫。自此,北魏民間的馬、牛、羊及皮貨價格為之下降。
拓跋燾加授崔浩為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以賞其謀劃之功。崔浩善於占卜天文,時常設置生銅於醋壇之中,夜有所見,即以生銅在紙上寫字記錄。拓跋燾每次到崔浩家,問以災變異象,崔浩倉促迎接,都來不及係上衣帶。崔浩奉進疏食,來不及烹調精美,拓跋燾也一定拿起筷子,或者站立著品嚐了再走。拓跋燾曾經引崔浩出入臥內,從容對崔浩說:“你才智淵博,事奉朕與祖父、父親三世,所以朕以你為親近的人。你要盡忠規諫朕,不要有所隱瞞。朕雖然有時會發怒,不聽你的意見,但是,我最終會深思你的話。”又曾指著崔浩對新投降的高車酋長說:“你們看此人細小瘦弱,不能彎弓持矛,但是他胸中所懷,過於兵甲。朕雖有征伐之誌,但是自己不能決斷,前後有功,都是此人教我的。”又下令尚書說:“凡軍國大計,你們所不能決策的,都應當谘詢崔浩,然後施行。”
21 西秦王乞伏暮末的弟弟乞伏軻殊羅與文昭王乞伏熾磐的左夫人禿發氏通奸,乞伏暮末知道了,加以禁止。乞伏軻殊羅懼,與叔父乞伏什寅密謀要殺死乞伏暮末,然後帶著沮渠興國投奔河西。讓禿發氏盜取大門鑰匙,禿發氏拿錯了鑰匙,門衛告訴乞伏暮末。乞伏暮末逮捕其黨羽,全部處死,而赦免乞伏軻殊羅。乞伏暮末逮捕乞伏什寅,鞭打他,乞伏什寅說:“我有死罪,沒有受鞭刑的罪!”乞伏暮末怒,剖開乞伏什寅肚腹,投屍於河。
22 夏主赫連定少年時凶暴無賴,不為世祖赫連勃勃所知。這月,赫連定在陰槃打獵,登上苛藍山,遙望統萬城,哭泣說:“先帝如果以朕承繼大業,怎會有今日之事!”
23 十一月一日,日食,不盡如鉤,白天也可看見星辰,直到下午才蝕盡,河北天昏地暗。
24 北魏主拓跋燾西巡,到達柞山。
25 十二月,河西王沮渠蒙遜、吐穀渾王慕璝皆遣使到劉宋朝貢。
26 本年,北魏內都大官、中山文懿公李先,青、冀二州刺史安同都去世。李先享年九十五歲。
27 西秦地震,野草都翻倒了。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1 春,正月六日,劉宋朝廷任命吐穀渾王慕璝為征西將軍、沙州刺史、隴西公。
2 正月十三日,北魏主拓跋燾還宮。十五日,大赦。十六日,再去廣寧泡溫泉。
3 二月十日,北魏陽平威王長孫翰去世。
4 二月十一日,拓跋燾還宮。
劉義隆收複河南失地
5 皇帝劉義隆自即位以來,有恢複河南之誌。三月二日,劉義隆下詔,簡選甲卒五萬人給右將軍到彥之,命到彥之率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以水軍進入黃河,又派驍騎將軍段宏率精騎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劉德武率軍一萬繼進,後將軍長沙王劉義欣率軍三萬監征討諸軍事。劉義欣,是劉道憐之子。
在進軍之前,劉義隆派殿中將軍田奇出使北魏,告訴北魏主拓跋燾說:“河南本是宋土,中途被你們侵占,如今我們隻是修複舊境,不會涉及河北。”拓跋燾大怒說:“我出生的時候,乳發還沒有幹,就已經聽聞河南是我們的土地。豈能讓你們得到!如果你們一定要進軍,我當權且收兵避讓,等冬寒地淨,黃河冰封堅固,我自然會再奪回來。”
三月八日,劉義隆任命前南廣平太守尹衝為司州刺史;長沙王劉義欣出鎮彭城,為眾軍聲援;任命遊擊將軍胡藩戍駐廣陵,行府州事。
6 三月十六日,北魏封赫連昌為秦王。
7 北魏有新遷徙來的敕勒部落一千餘家,苦於被北魏將吏壓榨,口出怨言,計劃等春天草生,牛馬肥壯,逃歸漠北。尚書令劉絜、左仆射安原上奏,建議趁黃河冰還未融化,把他們再遷徙到河西。等春天冰解,他們就沒法再往北逃遁了。拓跋燾說:“這些人的習俗,放散慣了,就譬如囿中之鹿,逼急了就要奔跑突圍,你緩一緩,他自己就安定下來。我自有辦法處置,不必再遷徙他們。”劉絜等堅持請求,拓跋燾於是聽任他們分徙三萬餘帳於河西,西至白鹽池。敕勒人皆驚駭,說:“把我們圈在河西,這是要殺我們啊!”密謀西奔涼州。劉絜屯兵在五原河北,安原屯兵在悅拔城,嚴陣以待。
三月十七日,敕勒部數千人騎馬叛逃,向北而走,劉絜追討。逃走的人沒有糧食,相枕而死。
8 北魏南邊諸將上表稱:“宋國已經戒嚴,將要入寇。請給兵三萬,在他們發動之前,搶先逆擊,足以挫其銳氣,讓他們不敢深入。”並請誅殺在邊境一帶謀生的全部河北流民,讓劉宋軍隊找不到向導。拓跋燾讓公卿們商議,大家都讚同。崔浩說:“不可。南方地勢低下潮濕,入夏之後,雨水增加,草木蒙密,地氣蒸騰,易生瘟疫,不可行師。況且他們既然已經戒嚴,則城池防守必然堅固,我們圍城久攻,則糧食運輸跟不上;分軍到野外搶掠,則眾力單寡,無以應敵。現在出擊,我看不到什麽利益。敵軍如果真能北來,我們應該等他們勞累疲倦、秋涼馬肥之後,奪取他們的糧食,慢慢反攻,這才是萬全之計。朝廷群臣及西北守將,跟從陛下征伐,西平赫連,北破蠕蠕,多獲美女、珍寶,牛馬成群。南邊諸將聽聞,也非常羨慕,也想向南抄掠,以取資財,都是自己的私心,為國生事,不可聽從。”拓跋燾於是停止。
拓跋燾對崔浩的意見不以為然。崔浩於是又陳述天時,認為南方舉兵必不利,說:“如今害氣在揚州,這是其一;今年是庚午年,庚和午相克,先出手的人不利,這是其二;日食,白天昏暗,太陽停留在鬥、牛星座,這是其三;熒惑星隱藏在翼、軫星座,預告大亂及喪亡,這是其四;太白星沒有出現,進兵者敗,這是其五。興國之君,先修人事,次盡地利,後觀天時,所以能萬舉萬全。如今劉義隆以新造之國,人事未洽;災變屢現,天時不協;舟行水涸,地利不盡。這三條,沒有一條是可行的,而劉義隆強行要舉兵進攻,必敗無疑。”
拓跋燾不能不考慮大家的一致意見,於是下詔冀州、定州、相州三州造船三千艘,簡選幽州以南戍兵,集結在黃河北岸,加強防備。
【華杉講透】
崔浩這一番宏論,我也看不懂!總感覺一旦涉及對南方用兵,他就是各種理由反對。可能他是身在夷狄心在漢吧!
9 西秦乞伏什寅的同胞兄弟前將軍乞伏白養和鎮衛將軍乞伏去列,因為乞伏什寅之死,有怨言,西秦王乞伏暮末把他們都殺了。
10 夏,四月八日,北魏主拓跋燾前往雲中。
11 敕勒部落一萬餘篷帳又叛走,北魏主拓跋燾派尚書封鐵追討,消滅。
12 六月二十四日,劉宋朝廷任命氐王楊難當為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
13 北魏主拓跋燾派平南大將軍、丹陽王拓跋大毗,沿黃河駐防,任命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將軍、荊州刺史,封琅邪王,屯駐潁川,以防備劉宋。
14 吐穀渾王慕璝率其部眾一萬八千人襲擊西秦定連,西秦輔國大將軍段暉等將慕璝擊走。
北魏主拓跋燾認為河南四鎮兵少,命諸軍全部集結,渡到黃河北岸。
七月四日,北魏碻磝守軍棄城而去。
七月十四日,滑台守軍也棄城。
七月十六日,北魏主拓跋燾任命大鴻臚、陽平公杜超為都督冀州、定州、相州三州諸軍事、太宰,晉爵陽平王,鎮守鄴城,為諸軍節度。杜超,是密太後杜氏的哥哥。
七月二十六日,北魏洛陽、虎牢守軍皆棄城而去。
到彥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衝守虎牢,建武將軍杜驥守金墉。杜驥,是杜預的玄孫。
諸軍挺進到靈昌津,沿黃河南岸構築陣地,一直到潼關。於是司州、兗州平定,諸軍皆喜,王仲德獨有憂色,說:“各位將軍不了解北方情況和敵人真偽,必定墮入其計。胡虜雖然仁義不足,但凶狡有餘,如今收兵北歸,必定是為了集中兵力。等到黃河冰封,必將再次南來,豈可不以為憂!”
16 七月三十日,林邑王範陽邁遣使入貢,自述說與劉宋交州相處不睦,乞蒙寬恕。
17 八月,北魏主拓跋燾派冠軍將軍安頡督護諸軍,攻擊到彥之。
八月十二日,到彥之派裨將、吳興人姚聳夫渡黃河北上,攻打冶阪,與安頡交戰;姚聳夫兵敗,死者甚眾。
八月二十四日,北魏主拓跋燾派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會合丹陽王拓跋大毗,屯駐黃河北岸,以抵禦到彥之。
18 北燕太祖馮跋臥病,召中書監申秀、侍中陽哲於內殿,托以後事。九月,病危,坐輦車到金鑾寶殿,命太子馮翼執掌國事,勒兵聽政,以備非常。
宋夫人想要立她的兒子馮受居,對馮翼聽政十分厭惡,對馮翼說:“皇上的病就要好了,你為什麽那樣急於取代父親,君臨天下呢!”馮翼性格仁弱,於是回到東宮,每天前往探病三次。馮翼既出,宋夫人矯詔斷絕內外聯係,隻能派宦官傳問,馮翼及諸子、大臣都見不到馮跋,唯有給事中胡福可以出入,專掌禁衛。
胡福擔心宋夫人陰謀成功,於是告訴司徒、錄尚書事、中山公馮弘。馮弘與壯士數十人身披鎧甲,闖入禁中,宿衛皆不戰而散。宋夫人下令關閉東閣,馮弘的家僮庫鬥頭勁捷有勇力,翻牆而入,直達寢殿,射殺女禦一人。太祖馮跋驚懼而死。馮弘於是即天王位,派人巡城宣告說:“天降凶禍,大行皇帝崩殂,太子不侍疾,群公不奔喪,懷疑有逆謀,社稷將危。我身為皇帝大弟,於是攝大位以安國家,百官叩門而入,前來報到的,連升兩級。”
太子馮翼率東宮兵出戰而敗,士兵皆潰散而去。馮弘派出使者,將馮翼賜死。太祖馮跋有一百多個兒子,馮弘將他們全部殺死。諡號太祖馮跋為文成皇帝,葬在長穀陵。
夏主赫連定親自率數萬人邀擊拓跋隗歸於鄜城東,留他的弟弟、上穀公赫連社幹、廣陽公赫連度洛孤鎮守平涼,又派出使節到劉宋求和,相約合兵消滅北魏,並預先瓜分了河北地區:自恒山以東屬宋,以西屬夏。
北魏主拓跋燾聽聞,下令軍事動員,準備伐夏,群臣都說:“劉義隆的軍隊還在黃河中遊,我們舍之而西行,前麵的敵人未必能一舉攻克,而劉義隆乘虛渡河,那我們崤山以東的土地,就全部丟失了。”拓跋燾問崔浩意見,崔浩說:“劉義隆與赫連定遙相招引,以虛聲唱和,共同窺視我大國,劉義隆希望赫連定先動手,赫連定希望劉義隆打前鋒,都不敢先入,這就譬如兩隻係在一起的雞,不得同飛,無能為害。我開始時認為劉義隆軍來,應當屯駐黃河中遊,然後分兵兩道北上,東道向冀州,西道向鄴城,如此,則陛下當親自征討,不可怠慢。如今則不然,東西列兵,連綿兩千裏,一處不過數千人,軍形既分,兵勢則弱。以此觀之,這個白癡小兒的心思,不過是想要固河自守,根本沒有北渡黃河的意圖。赫連定如枯木殘根,容易摧毀,隻要一碰,必然跌倒。攻克赫連定之後,東出潼關,席卷而前,則威震南極(廣州),江、淮以北,都沒有一根草還能站立。聖君的英明決斷,不是愚昧短淺的人所能了解的,願陛下不要猶疑。”
九月二十一日,拓跋燾進入統萬,接著進襲平涼,以衛兵將軍王斤鎮守蒲阪。王斤,是王建之子。
20 西秦自正月開始就沒下雨,一直到九月,人民流亡叛逃的很多。
21 冬,十月,劉宋朝廷任命竟陵王劉義宣為南徐州刺史,但還是鎮守石頭。(南徐州鎮所在京口。)
22 十月五日,立錢署,鑄四銖錢。
23 到彥之、王仲德沿黃河岸布防,然後回到東平。
十月二十二日,北魏冠軍將軍安頡從委粟津渡河,攻打金墉。金墉城已經很久沒有整修,又無糧食。劉宋守將杜驥想要棄城而走,又擔心獲罪。當初,高祖劉裕滅後秦,把鍾架遷到江南,有一口大鍾落入洛水中,皇帝劉義隆派姚聳夫率一千五百人前往打撈。杜驥騙姚聳夫說:“金墉城已修完,糧食也充足,就缺人手。如今敵人騎兵南渡,我當與你並力抵禦。立了大功之後,再去打撈大鍾也不晚。”姚聳夫聽從,到了金墉,見城不可守,立即退走。杜驥也隨即向南逃遁。
十月二十三日,安頡攻陷洛陽,殺將士五千餘人。
杜驥回來,對皇帝劉義隆說:“我本來要以死固守,沒想到姚聳夫一進城,轉身就走,於是軍心沮喪動搖,無法禁止。”劉義隆大怒,誅殺姚聳夫於壽陽。姚聳夫勇健,諸偏裨將領都趕不上他。
麵對大是大非,不能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想問題
姚聳夫死得冤不冤呢?不冤。為什麽?因為他沒有站在國家的立場、站在皇帝的立場看問題。他來金墉城,是被杜驥引誘,為了立功受獎。看見金墉城不可守,他認為跟自己沒關係,轉身就走,客觀上確實起到了沮敗軍心的壞作用。
那麽,金墉城到底跟姚聳夫有沒有關係呢?當然有關係!跟國家有關係、跟皇帝有關係,就跟他有關係。這才是正確的立場。
姚聳夫應該怎麽辦呢?他應該跟杜驥一起守城。或者一起聯名上表,報告城不可守,一起撤退。他必須對杜驥負責,因為杜驥是國家的將領,杜驥的兵是國家的兵,守金墉,救杜驥,確實比撈那口鍾重要。
所以,麵對這些大是大非的關口,不能思考“我該怎麽做”,因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你必須無我,要思考“國家需要我怎麽做”“皇上希望我怎麽做”,那才是正確的問題,才有正確的答案。
北魏河北諸軍在七女津會師。到彥之擔心他們南渡,派裨將王蟠龍溯流而上,搶奪北魏船隻,被北魏大將杜超等擊斬。北魏冠軍將軍安頡與龍驤將軍陸俟進攻虎牢,十月二十八日,攻陷。劉宋守將、司州刺史尹衝及滎陽太守、清河人崔模投降北魏。
24 西秦王乞伏暮末為河西沮渠氏所逼,派他的臣僚王愷、烏訥闐到北魏,請求派兵迎接。北魏許諾以平涼、安定封給乞伏暮末。乞伏暮末於是焚燒城邑,搗毀寶器,率百姓一萬五千戶,東入上邽。走到高田穀,給事黃門侍郎郭恒密謀劫走沮渠興國叛變。事情被察覺,乞伏暮末殺郭恒。夏主赫連定聽聞乞伏暮末將至,發兵阻擋。乞伏暮末無法前進,留下駐守南安,其故地都被吐穀渾吞並。
25 十一月三日,北魏主拓跋燾抵達平涼,夏國上穀公赫連社幹等嬰城固守。拓跋燾命赫連昌出麵招降,赫連社幹拒絕。拓跋燾於是派安西將軍古弼等率軍直指安定。夏主赫連定從鄜城回安定,率步騎兵二萬北救平涼,與古弼遭遇,古弼假裝退卻,引誘赫連定。赫連定追擊,拓跋燾派高車兵飛馳增援,夏兵大敗,斬首數千級。赫連定退走,登上鶉觚原,結成方陣以自固,北魏兵將他就地包圍。
檀道濟率軍討伐北魏
26 十一月十日,劉宋朝廷加授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為都督征討諸軍事,率軍討伐北魏。
十一月十二日,北魏壽光侯叔孫建、汝陰公長孫道生渡黃河南下。
到彥之聽聞洛陽、虎牢失守,諸軍相繼奔敗,想要引兵撤退。殿中將軍垣護之寫書麵報告進諫,認為應該派兗州刺史竺靈秀協助朱修之鎮守滑台,到彥之自己親率大軍進軍河北,並說:“過去的人,有的連年攻戰,損兵乏糧,還張膽爭前,不肯輕易撤退。何況如今青州豐收,漕運暢通,士馬飽食,休息充足,威力無損。如果白白放棄滑台,坐喪成業,豈是朝廷交付重任的初衷呢!”到彥之不聽。垣護之,是垣苗之子。
北魏兵攻打濟南,濟南太守、武進人蕭承之率數百人拒戰。北魏兵大批集結,蕭承之命士兵們隱藏起來,打開城門。眾人說:“賊眾我寡,為何如此輕敵!”蕭承之說:“如今懸守窮城,事已危急,如果再示弱,必定被敵軍屠殺,唯有擺出強大姿態,等待變化。”北魏軍懷疑有伏兵,於是引去。
27 北魏軍包圍夏主赫連定數日,斷其水草,人馬饑渴。十一月十五日,赫連定率眾下鶉觚原。北魏武衛將軍丘眷出擊,夏軍大潰,死者一萬餘人。赫連定身負重傷,單騎逃走,收其餘眾,驅使民眾五萬人,向西退保上邽。北魏人俘虜赫連定的弟弟、丹陽公赫連烏視拔、武陵公赫連禿骨及公侯以下一百餘人。當天,北魏兵乘勝進攻安定,夏國東平公赫連乙鬥棄城逃奔長安,再裹挾居民數千家,西奔上邽。
28 十一月十六日,北魏叔孫建攻打劉宋竺靈秀於湖陸,竺靈秀大敗,死者五千餘人。叔孫建得勝回到範城。
29 十一月十七日,北魏主拓跋燾進入安定。十八日,回到平涼,在城外挖掘溝塹包圍。安慰新近歸附的人,赦免秦州、雍州百姓,免除田賦捐稅七年。
夏國隴西守將投降北魏。
30 十一月十九日,北魏冠軍將軍安頡督諸軍攻打滑台。
31 河西王沮渠蒙遜派尚書郎宗舒等到北魏朝貢,北魏主拓跋燾與使團飲宴,拉著崔浩的手,對宗舒等人說:“你們所聽聞的崔公,這就是。才略之美,當世無比。朕一舉一動都向他谘詢,能預知成敗,他的預言和最後的結果,就像合起來的符信一樣,不差分毫,從未有失。”
【華杉講透】
善於作戰就是確保自己立於不敗
《孫子兵法》的核心是兩個字——知勝,在發動之前,能預知勝敗,有勝算,就打;沒有勝算,就不打。所以叫“勝可知而不可為”,戰爭發動之前,有沒有勝算,是可以計算而知道的。但是,如果沒有勝算,你要想強行取勝,是做不到的,也沒有什麽“兵法”能幫你取勝。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善於作戰的人,先規劃好自己,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不可戰勝的。但是,做不到讓敵人一定可以被戰勝。自己立於不敗,不可被戰勝,那在於自己。而敵人什麽時候可以被戰勝,那看他什麽時候犯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自己不敗,然後等敵人自己敗。
崔浩的判斷,就是基於這一原則。不過,拓跋燾對他的誇讚,也有過譽之處。崔浩的意見,拓跋燾並不是每一句都聽,真正知勝的人,是拓跋燾。他能采納正確的建議,也能識別錯誤的意見。所以,對崔浩說得對的,真心感激,因為幫到他了;對崔浩說錯的,則不計較,因為誤導不了他。這是真正的英主!
32 北魏任命叔孫建為都督冀州、青州等四州諸軍事。
33 北魏尚書庫結率騎兵五千迎接西秦王乞伏暮末。西秦衛將軍吉毗認為不宜遷往內地,乞伏暮末聽從,庫結空手而回。
南安諸羌族部落一萬餘人背叛西秦,推舉安南將軍、督八郡諸軍事、廣寧太守焦遺為盟主,焦遺不從,於是劫持焦遺族侄、長城護軍焦亮為盟主,率眾攻打南安。乞伏暮末請救於氐王楊難當,楊難當派將軍苻獻率騎兵三千救援,乞伏暮末與之合擊諸羌。諸羌潰敗,焦亮奔還廣寧,乞伏暮末進軍攻打,傳手令給焦遺,命他誅殺焦亮。
十二月,焦遺斬焦亮,出降,乞伏暮末擢升焦遺為鎮國將軍。
西秦略陽太守、弘農人楊顯獻出本郡,投降夏國。
34 十二月九日,劉宋朝廷任命長沙王劉義欣為豫州刺史,鎮守壽陽。壽陽土荒民散,城郭頹敗,盜賊公行。劉義欣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經營治理,境內安居樂業,道不拾遺,城池修建完整,倉庫充實,於是成為一個富強的藩鎮。芍陂已經荒廢很久,劉義欣修治堤防,引河水入陂,灌溉良田一萬餘頃,從此不再有旱災。
北魏攻克平涼
35 十二月十五日,夏國上穀公赫連社幹、廣陽公赫連度洛孤出降,北魏攻克平涼。
北魏關中侯豆代田救出被夏國俘虜的北魏司空奚斤、宗正娥清等,獻給北魏主拓跋燾。拓跋燾把夏主赫連定的皇後賜給豆代田,又命奚斤下跪膝行,執酒以敬豆代田,對奚斤說:“保全你性命的是豆代田。”賜豆代田爵位為井陘侯,加授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兼領內都幢將。
夏國長安、臨晉、武功守將皆棄城逃走,關中全部納入北魏版圖。北魏主拓跋燾留巴東公拓跋延普鎮守安定,以鎮西將軍王斤鎮守長安。
十二月二十日,北魏主拓跋燾東還,任命奚斤為宰士(主掌膳食),讓他跟著侍候酒食。
王斤驕矜不法,任用左右親信,調役百姓,民不堪命,南奔漢川者數千家。北魏主拓跋燾調查得實,斬王斤示眾。
【華杉講透】
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尊重他人
拓跋燾對奚斤的侮辱,太過分了,而且很危險。
奚斤兵敗被俘而已,並沒有什麽罪。豆代田救出奚斤,這是公事公辦,不是私人恩情,豈能讓奚斤膝行敬酒去感謝!奚斤之前也身為三公,當眾跪在地上,舉著酒杯,用膝蓋行走向前,這是什麽樣的侮辱!之後,拓跋燾還不解恨,又讓奚斤當禦膳房領班,跟著侍奉酒食。
士可殺,不可辱。任何時候要注意尊重他人。
36 右將軍到彥之、安北將軍王仲德皆下獄免官,兗州刺史竺靈秀被控拋棄軍隊逃跑,伏誅。皇帝劉義隆看見垣護之之前寫給到彥之的報告,很讚賞,任命他為北高平太守。
到彥之北伐時,武器盔甲,各種軍事物資非常充足。而敗還之時,委棄**盡,府藏、武庫為之空虛。一天,皇上與群臣宴飲,有遠方歸降的人在座。皇上問尚書庫部郎顧琛:“軍械庫中還有多少武器?”顧琛謊稱說:“還有夠十萬人的裝備。”皇上問題剛出口,就後悔了,得到顧琛的回答,非常高興。顧琛,是顧和的曾孫。
37 彭城王劉義康與王弘並錄尚書,劉義康意猶怏怏不樂,想要得到揚州刺史職位,都公開說出來了;又因為王弘的弟弟王曇首為侍中,是皇上所親自任命,更加不悅。王弘以自己老病,屢次請求退休,王曇首則請求到吳郡任職,皇上都不批準。劉義康對人說:“王公久病不起,神州豈能躺在**治理!”王曇首勸王弘裁減府中文武官員,撥出一半給劉義康,皇上允許撥付二千人,劉義康這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