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四十年

“我認為視覺傳達設計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而且必定是這樣才對。”

“日本的平麵設計要先達到世界基礎水平,在此之上,才會產生出流著日本人血液的視覺表現。傳統不單單是圖樣或者技術,它應該被提升至精神層麵。”

龜倉雄策(1915 — 1997)—— 日本現代設計之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龜倉雄策全力以赴地推動日本的設計事業,憑借著強大的設計功底和號召力,他逐漸成長為日本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在他的促進下,日本設計界首先轉變了認為平麵設計必須借助手工繪畫形式的陳舊觀念,其次,認為平麵設計與其他設計隻屬於低下的手工藝職業的社會觀念也開始曆經革新,設計行業終於樹立了特有的社會地位,日本設計的國際地位也得到穩步提升。

日本現代平麵設計1950年代至今

日本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東方國家,其設計與西方設計無論是從傳統角度還是從民族的審美立場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區別。日本為了贏得國際市場,不得不大力發展其國際主義的、非日本化的設計,與此同時,日本的設計界也非常注意在設計發展時如何保護傳統、民族性的部分,使國家民族的、傳統的精華不至於因為經濟活動、國際貿易競爭而受到破壞和損失。

日本的平麵設計因此形成了針對海外和針對國內的兩大範疇:

凡是針對國外市場的設計,往往采用國際能夠認同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平麵設計方式,以爭取廣泛的了解;

而針對國內的平麵設計,則依據傳統的方式,包括傳統的圖案、傳統的布局,特別是采用漢字作為設計的構思依據。

——節選自《世界平麵設計史》第16章,王受之著

戰後四十年

1950年代—198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設計隨著經濟複蘇迅速崛起,平麵設計領域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成績斐然。

關鍵詞:西方現代藝術、構成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靠近,日本與歐美國家開始有更多的接觸與聯係。同時日本設計界也對歐美現代主義設計有了更全麵的審視和了解。

其中構成主義對幾何結構的探索和處理,特別是對縱橫結構的分析和運用,對日本設計界的影響非常深遠。這主要源自日本自身傳統美學體係中的理性和簡樸的基因與構成主義有顯著的相通之處。而在日本的設計中構成主義的呈現更多是對稱的布局,而不是歐美構成主義的非對稱形式,這樣的區別也體現了東西方文化內在的差異性。

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是一種起源於俄國的藝術和建築流派,是對自律藝術(Autonomous Art)的反對,強調藝術是可以構建的。對現代藝術的影響深遠而普遍,尤其是包豪斯和風格派運動。

“中軸對稱”是日本傳統設計的元素之一

日本設計根據自身的原則和喜好,在吸收歐洲的構成主義設計理念的同時,進行了一些調整,囊括了一些簡化的象征性圖案,如花草、動物、植物紋樣等,這些內容日漸形成了日式的構成主義設計內涵。

2012,SIZUYAPAN,

設計:VATEAU Studio

對單,計主趣。中簡好設成興解化和偏麵構的理文條的平的厚的統線形本洲濃刻傳橫圖日歐著深本縱何得對有更日於幾使師義和

1934,Composition,

設計:Henryk Berlew

第一代日本平麵設計師